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活色生香過端午——各地節俗集錦

活色生香過端午——各地節俗集錦

《禮記·月令》說,仲夏,陰陽爭,死生分,君子齋戒。端午節,仲夏時的這個節日,正當「五毒醒不安寧」。於是,端午節俗中頗多驅毒保健的習俗。另外,民間多將端午節說成源於營救和紀念屈原。驅邪避毒與紀念先賢,凝成端午節的文化內核。

而今,中華大地上的端午習俗雖根脈相通但形式多樣,頗具地域特色。讓我們以端午為軸,徐徐展開一組活色生香的各地民俗風情畫,感念先民遺風,也領略今人見識。

湖北秭歸

五月鶯歌燕舞日,又到粽味飄香時。

在屈原故里秭歸,過端午節盛於春節,每年農曆五月初五過頭端午、十五過大端午、二十五過末端午,也分別稱為小端午(陽)、大端午(陽)、末端午(陽)。一個端午「三次過」,千百年來連綿不斷形成獨特風俗,是其他地方所沒有的。

秭歸

從南北朝開始,屈原故里秭歸就有了端午祭祀屈原的傳統。在五月五日上午,眾人聚集屈原廟或岸邊,設祭壇,拜祭屈原。

秭歸秭歸,魂兮來歸

端陽佳節,雄黃滿杯

五月初五或五月十五黎明,在龍舟比賽前,都會先舉行游江招魂龍舟下水儀式——

劃手們隨「站頭」(領頭)叩拜天地,飲雞血酒,隆重地將長塊紅布掛上龍舟,即「龍舟披紅」。禮畢,龍舟下水,等舟至江心時「站頭」唱著《游江》呼喚屈子魂歸:安安然然回故鄉,好和鄉親過端陽。

秭歸民俗專家為端午節龍頭披紅

五月五,過端午

粽葉寬,綠油油

秭歸三個端午(陽)都吃粽子,高山不產糯米的地方吃麵食饅頭「粑粑」,初五、十五、二十五都會全家齊動員,用簝竹葉包出綠油油的粽子,或用剛收割的麥子磨出的麥面蒸出又大又軟的粑粑。

做粑粑

在末端午夜,這裡還會上演稻場娛樂——

跳建東花鼓戲,唱民歌,劃旱龍船,玩獅子……往往通宵達旦。充滿親情和鄉情的稻場娛樂,當地稱之為「鬧晚」,至此,端午節也算過完了。

稻場娛樂

浙江嘉興

說起端午節吃粽子,就不得不提浙江嘉興五芳齋的鮮肉粽,糯而不爛、肥而不膩、肉嫩味香。

五芳齋鮮肉粽

嘉興的粽子在選料、製作、口味及形狀上,一直都獨具風格。每臨端午前後,當地各家各戶都有裹粽、吃粽的習俗,千百年來盛行不衰。

作為我國端午傳統節日的重要活動地區之一,嘉興的端午活動既具有江南水鄉的獨特韻味,又有太湖流域民間端午習俗的明顯印記。

在嘉興市南湖區大橋鎮有座胥山,相傳就是當年伍子胥練兵時待過的地方,這裡一直流傳著端午節和伍子胥的淵源。在端午節祭祀伍子胥,是民間主要的祭祀活動,也因此有「五月五日,時迎伍君」之說。

胥相練兵表演方隊

除了祭拜伍子胥,嘉興的端午習俗還有南湖舉行龍舟競渡和搖快船,掛菖蒲艾葉、燃熏蒼朮、白芷、佩香囊,吃「五黃」(黃瓜、黃魚、黃鱔、黃泥蛋即鹹鴨蛋、雄黃酒),吃「五白」(白乾、白鰲、白菜、白切肉、白斬雞)等。

端午習俗:送香囊

為進一步保護傳承中國端午習俗,嘉興每年還會舉辦端午民俗文化節,百姓通過南湖龍舟競渡、端午裹粽大賽、端午子胥廟會等一項項趣味活動來感受節日的氣氛。

廣東

廣東人過端午節,有龍舟月、龍點睛、掛黃葛藤、吃艾糍、打午時水等習俗和活動,在傳承文化的同時,也讓端午更有節味兒。

龍眼點睛習俗又稱「龍頭祭」,是嶺南地區龍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上每年農曆五月初三,順德、南海、中山等地的龍舟,匯聚在順德勒流鎮龍眼村進行點睛,寓意龍舟點睛後具有靈性,不再是盲龍。龍眼點睛習俗有著自成系統的整套儀式,包括祭拜、迎龍、撫龍、接龍、參拜、點睛、贈物、回龍、龍宴、游龍、慶龍等環節。

龍點睛

淇澳端午祈福巡遊是珠海市唐家灣淇澳村民端午期間游神、祭祀、祈福的傳統民俗活動,源於「洗菩薩」的風俗,清道光十三年(1833)淇澳人民抗英勝利後,於翌年開始端午期間舉行祈福巡遊,後漸成慣例,流傳至今已有近200年歷史。初五端午節正日,各坊群眾彙集村中祖廟,在德高望重長者主持下祭拜。之後,在金壺、金龍、醒獅帶領下,按照東溪坊、中行坊、旗西坊的順序,將各自神祇進行巡遊。沿途民眾燃放炮仗、敬奉供品,祈求家宅平安、生意興隆。

廣東祈福隊伍舞金龍

端午節掛黃葛藤是客家地區的傳統習俗。端午節當天,廣東梅州客家人便在自家門前掛起黃葛藤,在客家人眼中黃葛藤是驅邪之物。

甘肅慶陽

慶陽人過端午節,娃娃戴「耍活」、手上綰「花花繩」、家裡包粽子、吃「黏米飯」、門楣插艾葉。

「耍活」,也就是慶陽香包——形狀如包,裡面填充雄黃、艾葉末、藿香、蒼朮、冰片等中藥材,可避穢除潮驅蟲,香氣襲人,故名香包。

慶陽香包

小小「耍活」,讓端午生趣盎然。有民歌云:「八歲學針線,十歲進繡房,進入繡房綉鴛鴦,百樣故事都綉上。」如今,香包已從最初保健、驅邪的孩子「耍活」,擴展、演變成了集端午節俗、百姓生活、生活日用、美化裝飾等諸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民間工藝品。2005年,「慶陽香包綉制」進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慶陽香包

2017年5月27日至5月31日,端午香包民俗文化節將在天富億生態民俗村舉辦,這已經是第十五屆。

陝西安康

兒伴歡相喚,龍舟已過磯。

端午節對安康人而言,就是「玩兒」。

「玩兒龍船」——安康龍舟賽與全國其它地方的龍舟賽有許多不同。

安康龍舟的製作船體為長弧流線型,底呈圓狀,俗稱「黃瓜底」。「安康龍舟」是高山峽谷的龍舟競賽,水流湍急,如此做法主要是應水情而制。

黃瓜底龍船

划船方式上,安康採取的是「跪劃」:每位選手的膝蓋位有一個布或草做成的「跪圈」,劃時跪在船幫上劃。這是由於安康的龍舟船體深,坐著劃用不上力,看不清方向。

在龍舟競賽中,還特別增加一個「橈手」,橈子用雞毛撣或彩條製成頭,綁在長約三丈的竹竿上。「橈手」站在船頭,賽時指揮鑼鼓手和劃手,統一節奏,同時干擾對方,別讓對方跑自己龍舟前面去;賽後邊舞邊唱,增添歡愉氣氛。

「橈手」們正在耍橈子

「玩兒龍船」是端午節的大戲,船手們還會上演搶鴨子等熱鬧項目。

搶鴨子

此外,安康端午還有「祈求安康」的習俗。

天剛放亮時,當地百姓就去田野里就著露水採摘魚腥草、節把草、車前子、燈籠草、薄荷等清熱解火的草藥,回家就露水晾乾這些草藥備用;其次是採集艾蒿、蒼朮、柳條插掛於門上、窗子上;三是城裡人蒸粽子、農戶蒸油旋子(花捲)、大蒜、雞蛋等食品,供奉祖先和食用;四是給孩子的手、鼻、身體上點雄黃並在手腕上綁「五色帶」以祈求孩子健康成長。

;;

記者周瑋、胡浩、王思北、陳寂

圖片由相關地方文化部門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社 的精彩文章:

「中醫之夜」捷克受歡迎
科學家探索木星兩極:發現巨大氣旋
第四屆北京大學生人物造型設計大賽落幕
阿森納擊敗切爾西第13次贏得足總杯冠軍
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億:大數據將給住宅「裝上大腦」

TAG:新華社 |

您可能感興趣

絕地求生之搞笑囧事集錦
各地清明諺語集錦
全國特色菜集錦
春節素食菜譜集錦
各地石友奇石集錦
小電合作網紅景點集錦 盤點城市旅遊打卡勝地
珠海航展精彩瞬間集錦
風濕性關節炎驗方集錦
韓系潮流妝容集錦
世界美食集錦亮相海心沙,演繹味蕾上的異域風情
全球地面設計新品集錦
《絕地求生》官方分享第三期精彩炫酷操作集錦
首屆中國華東地區盆景精品邀請展製作集錦
近期韓國女星活動著裝集錦
視覺丨南京文化節展位集錦
獻禮國慶節:全軍各邊防精彩集錦
《夢幻西遊》手游青春盛典上海站精彩集錦
有牌面!影馳&鬥魚國際直播節精彩集錦
迭林野生動物集錦
春節主題手工置景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