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范曾是幾流畫家?

范曾是幾流畫家?

范曾是幾流畫家?投資須謹慎

作者:張俊東

北京大學書法碩士,中國書協會員,著名書畫家、書畫評論家

范曾是幾流畫家?

近日,趙無極、吳冠中、范曾在胡潤藝術榜公布的|「2009年作品成交額前50名的中國在世藝術家」中名列三甲。89歲的趙無極2.4億元榮登榜首,91歲的吳冠中2.2億元排名第二,72歲的范曾則以1.5億元位列第三。這三個人中,真正意義上純粹的中國畫家只有范曾一人,本應可喜可賀,但筆者內心還是感到了「杞人憂天」式的一些涼意,有很多話不吐不快。

范曾先生的畫之所以在去年的拍賣會上拍出了這麼好的價格,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去年年初中央電視台《我們》、《藝術人生》等欄目連續推出了九期的范曾宣傳專題,可謂「地毯式轟炸」。老百姓看得是熱鬧,但中國整個書畫專業人士又是怎麼看的呢?大多數、絕大多數都感到不解和茫然,很多專業人士甚至感到很反感,評價范先生作品為「昂貴的垃圾」。筆者不僅在心中暗問,范曾先生的書畫水平究竟怎麼樣?經認真對比分析,不要說與20世紀公認的繪畫大師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傅抱石、李可染這些人相比有很大差距,就算和當代在世畫人物的李世南、吳悅石、王子武、吳山明,包括畫工筆人物的何家英相比,都沒法比。范曾先生充其量也就是個三流畫家,卻被自己和一些媒體包裝成當代書畫大師,真不知道這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

衡量是不是中國畫大師基本有三個條件,第一是雅俗共賞。如吳昌碩、齊白石先生的作品,不但老百姓喜歡、評價高,書畫專業人士更喜歡、評價更高;黃賓虹先生的作品,由於水墨層層積染、墨一層層疊上去,畫面又黑又重,雖然非專業人士的普通百姓比較難接受,但專業人士幾乎均交口稱讚,所以也被公認為上個世紀的書畫大師。而范曾先生的畫畫得真的「漂亮」,細細的線一勾勒,上顏料暈染一下,題上些什麼歷史人物故事的有關典故文字,似乎很有文化,很多老百姓都覺得很像,很喜歡,但大多數專業人士卻不喜歡。原因是中國畫第一位的就是筆墨,筆墨體現在線條中的內蘊和格調,一根具有筆墨內美的墨線出來,變化豐富,氣象萬千,作者的修養、風骨、格調、境界等都隨著墨線自然流淌出來,每一根墨線都有生命張力,都神彩煥然。剛剛去世的張仃先生講:「我寧可看八大山人的幾根線,也不願意看郎世寧畫得那麼滿。筆墨就像鬥牛:驚險、衝突,變化莫測,樂在其中。」[①]當然欣賞高格調、高境界的筆墨是需要一定專業欣賞能力的,也許非專業人士體會不深。而作為專業人士反觀范曾先生的線條,幾乎全是等粗細的白描線條,力度、頓挫、枯潤、節奏、粗細幾乎都一樣,千篇一律,似乎是機械加工出來的,孱弱無力、蒼白無味,毫無內蘊而言。因而范曾先生只能用「俗」來贏得大眾,卻不能用「雅」來征服專業的批評家和評論家。

第二個標準是承前啟後。縱觀整個中國書畫史,歷朝歷代的大師、大家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承前啟後。簡單說就是既要深挖傳統,有古代書畫經典的影子,又要提純創新形成自己的風貌。而 范曾先生是只有自己的風貌,卻看不出他的作品中有歷代經典的影子和血脈。拜賞范曾先生的人物畫,更多的人喜歡評價為「連環畫風格」,人物造型千篇一律,習氣很重。如畫兒童就是紅臉鼓腮,老者則白髮鬚眉,人物的情態大多是閉眼睛,要麼就是怒目圓睜。如果一位藝術家的作品重複率很高,進入一種程式化的固有模式,其實已經走向工藝品了。另外,連環畫就是連環畫,即使把連環畫放大到丈二、丈八的巨幅尺寸,它還是連環畫。這就如同小品就是小品,把小品湊數湊成張藝謀的《三槍拍案驚奇》,它頂多也就是叫「張藝謀小品」,叫電影總不是那麼回事。幾千年的中國繪畫史,經典的東西那麼多,僅人物畫就有唐代壁畫,閻立本、周昉、石恪、馬原、梁楷、陳老蓮等那麼多座高峰,會讓連環畫「承前啟後」嗎,我看懸。

第三個標準是過書法關。范曾先生自言善書,其實他的書法自娛自樂隨便寫寫還可以,如果按照書法藝術的標準去衡量,不是浸淫傳統經典碑帖出來的東西,毫無傳統可言。目前中國書協國展的入展水平不是很高,但范先生要是投稿的話,估計入展是不可能的。其書風有故意「不停提按」、「顫筆」的所謂自家風格,但這風格太刻意、做作了,不是大道。另外,其實一種所謂的藝術風格很容易形成,糊塗亂抹、張牙舞爪也是一種風格,關鍵是這風格的格調怎麼樣。前面提到范曾先生畫作中的線條蒼白、千篇一律,主要原因就是范曾先生的書法不過關,尤其是沒有深入臨寫過篆隸的經典碑帖。范曾先生寫行草書,其實篆隸遺韻是行草書不可或缺的語言,沒有篆隸遺韻,行草書不可能高古。縱觀中國繪畫史,凡是中國畫大家都是大書法家,不過書法這一關成就不了中國畫大師。上個世紀吳昌碩、黃賓虹、齊白石等人之所以把中國畫推向一個很高的高度,就是得益於他們的書法造詣。書法不過關,線條就不沉實、厚重,線條中也沒有豐富的內蘊,更談不上金石氣和書卷氣。賓虹老人講:「流動中有古拙,才有靜氣;無古拙處即浮而躁。以浮躁為流動是大誤也。」[②]可見,線條中的靜氣並不是我們不用控制的一種中鋒水平運動的簡單揮運,它需要以古拙為支撐,那麼古拙從何而來,古拙只有從秦篆漢隸的遺韻中可以略得一二,所以這也是吳昌碩一生臨習石鼓文、黃賓虹一生研習古篆、古文字的原因。另外,「簡」是中國畫的大道,以少少許勝多多許。齊白石畫人物高度簡練,一個人物共用幾根線可以數得過來,根根果敢,根根沉實,根根似金剛杵,氣韻生動、變化萬千,而范曾先生人物畫造型勾勒的線條很多、不夠簡練,又細又繁又飄的原因也是書法不過關。只有過了書法關,線條錘鍊的爐火純青,下筆才會高度概括和簡練,才會大膽、果敢、肯定,自然攜風帶雨,氣息滾滾而來。

以上三點對比分析可以看出,范曾先生離中國畫大師還有很遠的距離。

很多人講,藝術家的藝術水準和他的市場價格是兩回事,藝術水平高的人不一定有火熱的市場,這是因為當代中國書畫藝術市場混亂、不規範所致。放在短時間內,可能可以,但如果放在一個較長的時間段,不說太長,十年、二十年就可以看出,一定是藝術水準高的藝術家有好的市場,不然就不會有「一分錢一分貨」這句老話。

據說,2009年元旦范曾先生在榮寶齋辦展覽一次賣掉了4500萬左右,七八月份在鄂爾多斯辦展覽賣掉了8700多萬,而且是被少數的莊家所買,如果這些消息屬實,則是很危險的。股市有風險,投資須謹慎,書畫市場也是有風險的,投資范曾先生更須謹慎。

之所以很多年不想寫、而近日寫下這篇文章,一是因為范曾先生曾說八大山人之後,300年來唯他「范三郎」。雖然八大山人與筆者無關,但八大山人是什麼高度,應該說高山仰止,筆者實在受不了范先生這話,感覺很受侮辱。二是因為物質利益可以粉碎一切,一位藝術家的作品能賣錢是好事,但如果因為作品能賣錢而毀掉一個藝術家就得不償失了。三是中國書畫有一個標準叫「人書俱老」,黃賓虹先生在80歲的時候才初步顯現自己的風格,范曾先生今年才72歲,所以還有很多時間和機會可以學習補課。出此批評拙言,也算是善意的相勸吧,筆者對藝不對人,並無惡意。



[①]於大武等主編的《藝術沙龍》,中國美術版總社,2007年第一期,第18頁。

[②]王魯湘,《中國名畫家全集——黃賓虹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第205頁。

張俊東2010年3月18日於京華雍和堂

延伸閱讀:

范曾為什麼沒告張俊東?

文/徐慶舉

備受國人關注的范曾告郭慶祥案終於有了結果,法院一審判范曾勝訴,要求郭慶祥公開向范曾書面道歉,並賠償原告精神損害撫慰金7萬元。結果一出,社會反響十分強烈,尤其是藝術界人士紛紛表態,認為如此判決,今後誰還敢進行藝術批評?郭慶祥本人當然也不服,表示會上訴。

拋開這些不談,一直以來對范郭官司十分關注的我,此時此刻,最想說的就是:范曾為什麼沒告張俊東?

張俊東何許人也?此乃近年出現在國內藝術評論界一位青年才俊。就在郭慶祥在《文匯報》上刊登那篇給他招來官司的文章之前,張俊東就以一篇《范曾是幾流畫家?投資須謹慎》的博文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這篇文章被國內許多權威藝術網站轉載,並於去年5月份被《文匯報》轉載。這是我最早看到的公開對范曾的書畫藝術進行剖析並觀點鮮明指出其不足的評論文章。作者認為:「經認真對比分析,(范曾)不要說與20世紀公認的繪畫大師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傅抱石、李可染這些人相比有很大差距,就算和當代在世畫人物的李世南、吳悅石、王子武、吳山明,包括畫工筆人物的何家英相比,都沒法比。范曾先生充其量也就是個三流畫家,卻被自己和一些媒體包裝成當代書畫大師,真不知道這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此言不可謂不「嚴重」。對范曾這樣一位非常有影響的大畫家來說,做出如此直接的評價,作者的膽量也是夠大的。不過,在文章的後半部分,張俊東為自己的觀點作了三點闡述:衡量是不是中國畫大師基本有三個條件,第一個標準是雅俗共賞。第二個標準是承前啟後。第三個標準是過書法關。張俊東從這三個標準出發逐一剖析了范曾的不足,然後得出上面的結論。我注意了大量網友的跟貼,持讚賞態度的居多,認為文章分析得在理。

後來,聽說因為《文匯報》刊登了批評范曾的文章,讓范先生很不高興,連作者帶報社都告了,我立馬想到了張俊東,估計他也在被告之列。但出乎意料的是,范曾並沒有告他。是因為范先生沒有看到這篇文章?還是因為范先生認為張俊東的文章屬於正常的藝術評論範疇?我注意到,范曾告郭慶祥是認為郭的文章「主觀武斷,橫加指責,使用誨辱、詆毀、刻薄的語言,直接攻擊原告的人品、藝術才能、作畫方法、創作意圖、作品價格」,「侮辱原告人格」,「已構成了對原告名譽權的嚴重侵害」。稍加分析,就不難看出,范曾告郭慶祥的核心就是認為郭文侮辱了他的人格。我將郭慶祥的文章和張俊東的文章進行了一番比較,發現一個非常明顯的不同之處,張俊東的文章偏重對作品的評價,而郭慶祥的文章偏重對人的評價。而這兩篇文章在范曾那裡得到的反饋也耐人尋味,張俊東的文章指名點姓評論范曾的作品並下了「三流畫家」的結論,范先生沒有說話,而郭慶東沒有點名的文章卻讓范先生對號入座,非要告他不可。

范郭官司公諸於眾後,引起社會熱議,佔主導的聲音是范曾不該告郭慶祥,郭慶祥有正常的進行藝術批評的權利,並由此引發了關於藝術批評的討論。張俊東也就此寫了《從范曾狀告郭慶祥反思當代書畫批評》《范曾冤枉?還是中國畫固有的流弊?》兩篇很有份量的文章,再一次讓人們看到了一位青年藝術評論家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就在范郭的官司一審結果出來之後,我與張俊東通了電話。當我問他:「你想過沒有,范曾為什麼沒有告你呢?」張俊東笑了,他說:「我的文章結尾處有一句話:對藝不對人,並無惡意。可能范先生也是這樣認為的吧。再說我與范先生並不認識,郭慶祥與范曾卻曾有過交情。雖然我和郭先生都寫文章涉及到范先生,對范先生而言,感受卻不同。」

本文無意評判范郭官司的誰是誰非,所有關注此事的人都會有自己的判斷。我想說的是,這場官司的最大意義是引發了如何進行藝術批評和如何對待藝術批評的思考。前者是批評者的事,後者則涉及被批評者。批評者的出發點不同,對度的把握不同,被批評者接受時的心理感受也是不一樣的。來自:張俊東博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書法十象和創作七要素
蔡希綜法書論
章草的常識和臨習方法
王僧虔 論書 筆意贊
淺談鍾繇書法藝術

TAG:聞是書畫 |

您可能感興趣

你看過畫風最華麗的漫畫是是什麼?都是被動畫耽誤了的漫畫家們!
她曾是食堂員工,卻將線條畫出了靈魂,這是我見過最勵志的畫家!
漫畫家裡,你最喜歡誰?
畫家都是騙子?對呵 畫家是騙子!
他是瘋子?還是偉大的畫家
她是帶給畫家靈感的少女,在畫家筆下流傳至今
漫畫家很光彩?但是那些二三線的漫畫家憑收入連吃飯都夠嗆!
高壽的畫家就一定會位列一流畫家嗎?
他是自畫像最多的畫家!
清宮眾多畫家中,哪些能夠稱之為頂級畫家?
你知道哪些著名漫畫家的漫畫呢?
如果你是畫家,那我應該是插畫家
這不是照片!畫家筆下的石柱,快來看畫中有你家嗎?
畫家的幾大風險,你知道多少?
畫家和畫師有哪些不同?一目了然啊!
漫畫家是如何創作的,這樣的畫板你見過嗎?網友:家裡沒礦買不起
她們是妓女,也是書畫家!
在畫家泛濫的時代,要想成為大畫家,你一定要知道這些!
一門祖孫三畫家,國畫家風傳承也是不得了!
漫談賣畫:一個畫家光想著賣畫,能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