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性格內向沒有錯,但外向的孩子更受歡迎
欣欣是兩歲半的孩子,喜歡呆在家裡不願意出去玩,也不喜歡和小朋友玩,到了親戚家,欣欣會躲在父母懷裡不肯出來。欣欣媽媽覺得孩子太內向,因此想出很多方法改變孩子,但是」錯誤「的方法反而讓孩子變得內向,更加」膽怯「」害羞「。
事實上,很多小孩子會在2歲多的時候出現怕生的表現,在此之前那個陽光愛笑完全不怕生的孩子,忽然變得害羞了。兒童心理學家認為,2到4歲的小孩會普遍經歷一個「陌生人焦慮症」時期,在此期間,他們或多或少的會害怕陌生人,這是一個發育階段。
很多家長覺得自家孩子過於內向,必須改變,講究結果告訴我們:
內向和外向僅僅代表性格的兩種心理取向,本身並沒有優劣之分。家長不要試圖硬性改變,更應該耐心尊重和接受孩子的性格。
內向和外向有一定先天因素,是一個人比較穩定的特質,比較難以改變。一般認為內向者不善言辭、人際交往較差,這都是給內向者貼了不好的「標籤」。內向者通過後天培養、塑造,變成一個談吐自如、人際交往良好的內向者。
但是在普通人的眼裡,外向的孩子更吃香,據統計,外向的孩子長大後賺的錢會更多。美國一項個性與職業評估心理測試發現:
高收入的群體中大部分以外向的人為主,尤其是那種外向感知思維判斷型的和外向直覺判斷思維型的,這兩種平均年收入在7.7萬美元和7.6萬美元。而且外向型人才擔任管理職務的比較多,外向性格人平均管理5個人,內向性格人平均管理3個人。
社會通常把性格內向視為「不良性格」,這會導致性格內向者缺乏自我肯定,自己先在思想上否定了內向,否定了自我,給自己製造了一個思想上的枷鎖。試想,一個對自己如此缺乏信心的人,就難以有成就。
讓孩子變得更外向的方法
聚會早到
內向的孩子比較慢熱,如果父母早些帶孩子到達聚會場所,孩子就早些熟悉環境,適應場所。聚會時,孩子就會更放得開,能更好地和其他小孩交往。
提前讓孩子準備好
有親戚朋友來做客,你興高采烈的讓孩子表演一段剛剛學會的舞蹈,結果孩子死活不肯,讓你非常尷尬,來做客的親戚朋友也尷尬。更好的做法是,客人來之前問過孩子:「你舞蹈跳得這麼好,等親戚朋友的時候跳給他們看看好不好?」孩子覺得受到了尊重,並有了心理準備,比較容易行動。但是如果他真的不想,就不要強迫孩子。
多為孩子邀請朋友來家裡玩
內向的小孩在外面會比較謹慎,但是在自己家裡會覺得很輕鬆。爸媽可以在周末經常性的為孩子請一兩個年齡相近的小朋友到家裡來,他在自己家裡和別人玩會比較放得開,因此可以鍛煉孩子的社交能力。孩子同同齡孩子多多接觸,擴大交往範圍,並從中學習社交禮儀和規矩。
父母的示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經常和他人交談、經常和朋友互動、經常參加聚會,孩子也會從中學到社交的技巧。
給孩子空間
心理學家說,很多小孩只在父母在場的時候才內向,這是為什麼?因為父母已經代替孩子把話說完了!主控意識太強的父母,往往沒有給孩子留出發展社交技巧的空間,所以如果你每次帶孩子出去,都是你在講話而孩子沒有機會講。作為父母,應鼓勵和引導孩子多表達,不是代替孩子表達。
像欣欣媽媽,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用了不合適的方法去改變孩子,專業人士的介入,會給媽媽帶來很大的幫助,對孩子的成長也很重要


※接受孩子的哭泣,遠比讓孩子笑更重要
※不成熟的父母對孩子做了這2件事,孩子會變得內向且膽怯
※不同臉型的孩子,性格也會不同,你家孩子是哪一種
※在外人面前不要這樣喊孩子,不僅尷尬還容易給孩子帶來傷害
※再愛孩子也不能經常抱,這兩個時候總抱孩子,對孩子沒好處!
※比孩子說謊更加可怕的,是父母面對孩子時的行為
※經常對孩子說這種話,難怪你家孩子格外叛逆,就算孩子長大了也很難有出息
※「為了孩子」受家暴不離開,才是給孩子最大的傷害
※內向孩子的8大優點,看完你還逼著他們外向嗎?
※這樣養孩子,也難怪孩子會內向、自卑了!可惜很多父母不知道
※婆婆帶孩子不細心,讓孩子老是受傷!
※父母長期在外工作,回家後這樣教育孩子,不僅促進孩子發展,而且還讓孩子養成好習慣
※走失孩子的父母,最大的希望只是孩子活著
※主人外出將狗子跟孩子都留在家裡,可是主人回家之後卻看到孩子身邊有一個「不明生物」
※讓你的孩子受益一生的好習慣,請一定要讓孩子養成
※孩子性格受母親影響大,這種媽媽最「可怕」!希望你不是
※孩子出生後和誰睡區別很大,會影響孩子後天的性格養成
※不想讓你的孩子在外面受到傷害?那千萬被讓你的孩子成為這三種人!
※草帽一夥絕對是帶孩子的一把好手,成員都是有愛心的孩子王
※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這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