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骨鯁之臣為何不容於世——清官海瑞的三起三落藤枝投稿

骨鯁之臣為何不容於世——清官海瑞的三起三落藤枝投稿

文/付延

···

歷史總是愛開玩笑,懲貪最殘酷與貪腐最嚴重竟出現在同一時代,太祖朱元璋死後,處在低薪制度和暴力治貪雙重壓力下的官員迎來了王朝建立以來的第一個春天,壓抑已久的慾望終於得以釋放,腐化之迅速和程度之深令人難以想像。在這種大環境下,清官反倒成了官場的異端,他們只得約束自己和家庭,將儒家的政治理想止步於修身齊家,即便如此依然諸事不順,屢遭官場排斥。在這個大多數人都選擇獨善其身的時代,卻有一個年過不惑依然憤世嫉俗的怪老頭,他懷揣著「至君堯舜上,再使風俗純」的夢想一絲不苟的做著自己的本職工作,此人便是海瑞。歷史選他做劇本的主角,卻是為了要讓他親自證明他的失敗。

一、鋒芒直指金字塔頂

海瑞的出身僅僅是一個舉人,能夠做到七品縣令更多的是靠「海筆架」狷介的名聲。世風如此,能夠不攀附權貴堅持按規矩辦事的小官難免會令人多看幾眼,這些所謂的上級享受著灰色收入帶來的快樂,卻願意去標榜這樣的清官以讓他人去學習,聽來甚是可笑。但不管怎麼說,陞官就意味著擁有更大的舞台和更多的機會,淳安縣令任上,海瑞廢除了所有舊例收入,為生計親自在縣衙署後院開荒種地,一件官服補了又補,為母親過壽買了兩斤肉成了社會趣聞,更是一封信令下來巡視的官員因沿途排場感到羞愧,繞道而行。海瑞所關心的是如何將自己理想的秩序在自己管轄的範圍得以施行,而不是如何升官發財,因此他從不害怕得罪權貴而堵塞了升遷之路。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他的理想由於重重阻礙難以實現,升遷之路卻異常順利,並非周圍人都因其剛正不阿而敬佩他,而是急於送走他卻找不到罪名彈劾,只得向上推薦提拔。中央官員對他早有耳聞,認為他行事方正而缺少變通,給他了工作簡單且與別人打交道少的戶部主事崗位,以期他能老實工作。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此任上他竟把當朝皇帝痛批一頓,上了那道著名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

這裡不得不提的是這位被罵得狗血噴頭的嘉靖皇帝,他極度愛慕虛榮並且不能接受批評,寵信佞臣,在位四十年一直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聖明如堯舜,他整日尋仙問葯,追求長生不老,對帝國事物卻依然乾綱獨斷。再來看這封「罵皇帝疏」,其矛頭直指當今聖上,痛斥了皇帝的自私、虛榮、多疑等諸多性格缺陷,揭露了宮廷浪費,官員貪腐,地方治安混亂等諸多的問題,更為尖銳的是一句「天下不直陛下久矣」,毫不留情的指出天下對他的不滿,雖然海瑞也謹守人臣之禮,提出了改正的辦法,認為只要皇帝幡然悔悟振作起來便能實現「一人正,天下無不正」的效果。然而這樣全盤否定皇帝的奏疏古今罕有,它戳破了嘉靖四十年的美夢,狠狠的踐踏了一個皇帝的尊嚴,更何況是這樣自以為「聖明」的皇帝。據說嘉靖帝讀罷震怒,大叫「把他抓起來,別叫他跑了!」此後將海瑞下獄,卻一直沒下決心殺掉。他有時將海瑞比作比干,有時又罵他畜生,甚至會靠折磨宮女發泄,其內心的矛盾衝突可見一斑。

同時這封奏疏也使海瑞剛正不阿的名聲遠揚,舉世皆知,成為舉國清流的一面旗幟。而且此時嘉靖帝身體已越發糟糕,海瑞雖身在獄中數月,獲赦提拔亦指日可待。

二、動了多數人的乳酪

1566年十二月,也就是海瑞下獄十個月後,隆慶皇帝即位,在內閣首輔徐階舉薦下,海瑞獲赦並得以升遷,做上了位高權重的應天巡撫,名聲與政治地位到達了人生的頂峰,最令他心潮澎湃的是自己的政治理想將要在帝國最繁榮富饒的地方實現,於是海瑞摩拳擦掌,輕車簡從奔向了那個可以讓自己一展拳腳的地方——應天。朝廷沒有再虧待這位被埋沒已久的骨鯁之臣,應天下轄蘇州,常州,松江,鎮江等十餘府,是全國最富饒的地區。雖繁盛,卻也最難以管理,因為這裡也是眾多朝廷官員包括對海瑞有知遇之恩的內閣首輔徐階的家鄉,土地兼并現象最為嚴重,因此派海瑞到此做一把手既有重用之意,也希望能夠借其剛正整肅此地由來已久的頹風。按照以往慣例推測,來此任職的官員大都會照顧到自己的關係網,混一混政績便升遷離去,海瑞的到來卻著實給他們了一個大大的「驚喜」。

山雨欲來風滿樓,由於對海瑞的忌憚,這裡的人們紛紛聞風而動,許多貪官都辭去了官職,豪門大戶都塗黑了門上的朱漆,在此地監管製造工藝的太監也降低了出行的排場。然而這絲毫不能影響暴風雨的來臨,海瑞來了,隨之而來的是他近乎完美的政治理想和直率的處事方式。下車伊始,他便頒布了《督府條約》作為新規則推行,其中大到巡視官員的接待規格,小到官府公文紙張的使用和百姓的衣著服飾,都做出了詳盡的規定,開頭還算順利,一切都按照他理想的路線穩定的前行。海瑞選擇的第二個施政方向,卻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困難。土地兼并是歷朝歷代都存在的現象,在王朝末期尤為嚴重,也是激化社會矛盾的關鍵點,應天大量的土地兼并無疑是海瑞理想道路上巨大的攔路石。在應天,由於官員可以免稅,所以一人當官就會引起周圍親友投獻土地,加上其他各種方式的巧取豪奪,土地兼并相比其他地方更為棘手,而海瑞的解決方法依舊延續著他簡單粗暴的處事風格,那就是勒令富戶退田。這種合法的「劫富濟貧」直接觸碰到了大多數官僚地主的核心利益,卻沒有激起他們立即的反抗,因為他們都在觀望一個人的反應,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對海瑞有知遇之恩卻因政治鬥爭失利辭官回鄉的最大地主徐階。

官場最講究報恩,感恩不僅關乎名譽,更顯示了一個人的德行,處理他顯得忘恩負義,不處理就意味著不能一碗水端平,退田令必然遭人口舌無法推行,現在看來的確是個難題。當時的海瑞卻並沒有考慮這麼多,一道公告直接拿自己的恩人開刀並且動起手來毫不留情,內容直指閣老之家,將徐階陷入尷尬境地。當地眾官像是這台大戲的觀眾,齊刷刷的將目光投向徐階,看他如何反應,沒想到徐階竟爽快的接受了退田令,退還了十分之一的一萬兩千兩百畝田地。久經官場的閣老自然人脈甚廣,但是徐階深知這個毫無瑕疵的偏執狂不達目的是不會罷休的,既然自己看走了眼就破財免災,息事寧人吧!更令人詫異的事情又發生了,海瑞對此並不買賬,繼續要求他退還一半的土地,不僅寫信催促還數次親自到訪做這位前任閣老的思想工作,在海巡撫的政策支持下,貧民每天圍著徐階府邸遊行鬧事,逼得他在大廳堆放糞便作為湧入鬧事者的見面禮,甚是狼狽,顏面也蕩然無存。退讓不等於懦弱,先禮後兵往往也是官場的套路,這位曾經的閣老失去的太多,在巨大的刺激下終於爆發,首先是向政敵拋出和解的橄欖枝,然後通過自己的人脈關係開始在官場運作,曾經支持海瑞的聲音在退田令的推行中逐漸安靜,看戲的官員突然意識到自己也是利益相關的一員,何不順水推舟買這位前輩的面子,一起把這個令人厭惡的偏執狂清除,於是官場形成默契,有了一名作為官員代表的御史和一本誇大其辭的彈劾奏本,也有了上級順理成章的批准,僅任職數月的海瑞調任南京總督糧署。到此這台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大戲以海瑞的失敗落幕。以一己之力與整個官場為敵,失敗的結果早在開始之前就已註定,只有這位固執的當局者看不透,如愚公般艱難的推動著壓在大明帝國胸口的巨石。

此時的海瑞已年過半百,調任閑職很可能意味著政治生命的結束,他的政治理想也將就此終結,既然不受用,那就索性離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才是真正的海瑞,但既使走也不能背著冷箭不明不白的走,於是他再次拿出了骨鯁之臣的氣魄,一封奏疏罵遍滿朝臣子。然而這一次的離開卻是漫長的十五年。

三、理想世界的徹底崩塌

歷史終究沒有給他安享晚年的機會,既然兩次的挫折並沒有將海瑞徹底擊垮,也沒有給他帶來任何反思和改變,即將到來的最後一次打擊便要他證明自己是徹底的失敗者。

哪一位皇帝不想成為任用賢臣的明君?在自己任上,一位名滿天下的骨鯁之臣卻賦閑在家,難免顯得尷尬。親政後的萬曆皇帝決定再次啟用海瑞。南京作為陪都擁有和中央等同的官僚體系,但是這套官員卻無甚實用,公務清閑而俸祿微薄,此次升任的南京吏部右侍郎可以說是朝廷精心挑選的為海瑞養老的崗位。此刻的海瑞已年過古稀,除了一如既往的刻板與固執,壯年時的精力已逐漸消退,多得是些許的焦慮與不安。但他依舊不願放棄任何一個實現理想的機會,如同一個編製好程序的機器,一旦打開便朝著一個方向行動,永不停止。這一次的舞台是故都南京,敵人則是五城兵馬司。這些治安隊作為官僚網路的底層,他們搜刮的財物是官員灰色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因此敲詐勒索已成常態。當地百姓對於海瑞的到來夾道歡迎,他們相信海青天一定會為他們主持公道,海瑞也沒有讓他們失望,依然以憤青的狀態痛斥所見所聞的貪腐現象,並一副必將嚴懲的姿態,除此之外,他再次上書表達自己對官場風氣的不滿,依舊令滿朝頭疼。海瑞為官似乎已經形成了一種循環,出任時嚴明制度,管理時觸及官僚利益,結果則是在官場運作中調離要職。這次仍不例外,很快他再次被調至閑曹,成為真正的閑散官員。一心交付政治的他即便晚年也難以做到寄情山水,無法排解的愁苦憤懣在胸中積聚了太多太多,他開始憎恨那些卑劣的同僚,憎恨這個滿目瘡痍的社會,憎恨這個讓他一敗塗地的官場。

即使身居閑職,他依然要讓別人感受到他的存在,讓別人知道違背他的意願絕不可能舒服的過下去,他開始對身邊的人吹毛求疵,凡是官員有違背太祖祖制的行為,即使符合官場的慣例他依舊嚴加懲處,一位御史請戲班子唱戲他都要處以杖責。海瑞漸漸成為眾矢之的,彈劾他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但他並不在乎,依然我行我素。壓垮海瑞的政治理想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他所忠於的君主對他的評價,面對日益高漲的聲浪,萬曆皇帝終於做出了回應:「近日條陳重刑之說,有乖政體,且指切朕躬,詞多迂戇,朕已優容。」「雖當局任事,恐非所長,而用以鎮雅俗、勵頹風,未為無補。」滿朝君臣罵遍,海瑞這一次卻選擇了沉默。他終於看清了別人眼中的自己,原來他的一封封奏疏都被看作迂戇之辭,能夠不丟烏紗帽竟是靠皇帝的優容。原來在皇帝眼裡他一直不適合當局任事,只能作為模範標榜用以扭轉風氣,為這骯髒的官場裝點門面,既然如此,他辛苦奮鬥的一生究竟有什麼意義,今後所有的言辭是否都會被當作「迂戇」被別人優容?這種否定的殘酷絲毫不亞於他當年對嘉靖皇帝的痛斥。海瑞絕望了,七次提交辭呈均未獲批准,他開始渴望死亡的來臨,患病拒絕醫治,最終死於南京任上,「無一語及身後事」,帶著對這個世界的怨恨合上了自己的雙眼。

四、錯在世界還是自己

海瑞痴心儒學,奉為圭臬,堅守一生。他以儒學中的政治內容作為價值標準判斷官場的一切,所有人事都是非黑即白,無論君臣,凡是違背道德標尺皆為其所斥,他致死都相信錯的是全世界而非自己,卻忽略了儒學強調的最基本品質。孔子認為七十歲應是隨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齡,海瑞卻依然屢遭打擊,究其原因,是他的鋒芒太露卻不知自省。論語講「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求諸人的未必都是小人,而不求諸己絕非君子,海瑞自以為掌握了真理,站在了正確的一方就可以戰勝一切,幾度起伏證明他錯了。無獨有偶,晚清的官場亦是腐敗異常,亂象叢生,曾國藩的處境酷似海瑞,而曾同樣自以為站在道德的頂點就可以毫不留情的批判所有背德的人,因此無論在京為官還是創辦湘軍都處處碰壁,屢遭排擠,甚至被迫辭官,曾的意志斷不如海瑞,可貴的是曾賦閑時的自省,兩年的反省使他認識到自身性格的缺陷,認識到「大柔非柔,至剛無剛。」意識到在官場只有和光同塵才能應付自如,左右逢源。這次的大徹大悟是其人生的重要轉折,為他今後的順風順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反觀海瑞,幾度罷官卻不曾反思自己,只會一味蠻幹,不知官場交際是打太極拳的功夫。手握真理的他永遠只關注對錯,現實卻表明對錯並不是那麼重要,他永遠不會明白人只有適應環境才能有所作為,外圓內方才是一種更高的境界。孔子講「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任何環境下都不能要求所有人謹守道德標準,匡正他人要量力而行,不可則止,知進退方是人生智慧。老子講上善若水,水至柔而至剛,善利萬物而不爭,水的強大在於它能容納污垢並使之沉澱凈化,人非有包容萬物之胸懷不能成大事。

行文至此,不難發現官員的清與濁並非判斷能否在大明官場生存的絕對標準,但是任何環境都無法接納一個既剛強又吹毛求疵的偏執狂。

想投稿嗎?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袁騰飛 的精彩文章:

民族工業發展的黃金時期是如何來臨的?
宋遼戰爭卷 第四章 契丹 3 酒桶當國
為什麼說資產階級是軟弱的?原因在這裡……
「英武蓋世」也難敵「美人心計」,一幅美人圖救了劉邦一命!
曾經亞洲第一世界第八的北洋艦隊,為何只是曇花一現?

TAG:袁騰飛 |

您可能感興趣

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賞析清官鄭板橋的傳世「九絕」
清朝五大清官之彭鵬,開糧倉賑災,為百姓祈求風調雨順
景德鎮明清官窯(五十八)清代官窯青花鑒賞之康熙時期的紋飾
清官海瑞的斷案智慧
景德鎮明清官窯(五十七)清代官窯青花鑒賞之康熙時期的器型
胡雪岩興衰的背後,藏著晚清官場三大勢力之爭
北宋清官梅摯為何作《五瘴說》?
他是北洋三傑之一,軍閥里的清官,傳說中的六不總理
石瑛:人立世之楷模,一身正氣的「民國第一清官」
清朝清官孫嘉淦告老還鄉時為何用五十箱破磚冒充銀子,是作秀嗎?
為何康乾盛世多清官?
此清官被康熙冤枉,雍正替他平反,乾隆賜給他文臣最高之榮譽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清官:海瑞未上榜,包拯第二,第一非他莫屬!
士大夫眼中的清官,為何要比貪官更可恨?海瑞之女因吃餅被其逼死
清三代官窯展露帝王心性,明清官窯可送保利翰海
明朝最慘清官:堂堂正三品窮到賣女兒,還被朱元璋處以宮刑
國畫六月花神,雄渾雅緻的心中聖潔仙女,靜賞可領略清官的廉潔哦
文史|古代清官中的一二三四五
窮到賣女兒的三品清官,清廉正直卻反被皇帝痛罵處以宮刑
光緒帝盛行節儉之風,為何惹朝中清官差點起兵,大清王朝因此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