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瑪格南成立 70 周年,這個展覽能帶你回顧攝影歷史

瑪格南成立 70 周年,這個展覽能帶你回顧攝影歷史

*本文只能在《好奇心日報》發布,即使我們允許了也不許轉載*

國際攝影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去年在包厘街(Bowery)新址重新開放,那時它似乎轉變了路線,甚至可能改變了初衷。這家紐約頂尖的攝影機構 1974 年在紐約市郊開放。創始人康奈爾·卡帕(Cornell Capa )規定這裡要展示新聞攝影、紀實影像和其他「有人文關懷的攝影作品」。可是從那以後,攝影的媒介瓦解了;鏡頭拍攝的圖像從暗房轉移到了社交媒體的屏幕上;於是這家攝影中心也變了。新址沒有了永久館藏空間——20 萬張印刷作品放在了澤西城(Jersey City)——這裡舉辦的首場展覽是數碼作品大雜燴,有批評也有喝彩。

所以說瑪格南這場令人滿意的夏季展,算是種懷舊,可以用 Instagram 上 #TBT 的標籤。瑪格南圖片社是新聞攝影機構的始祖,創始人包括館長的哥哥羅伯特·卡帕(Robert Capa)。他拍過那張備受爭議照片——西班牙內戰中死去的共和軍士兵。這場瑪格南的 70 年歷史展把人們帶回了專業攝影師用高端設備印刷照片和影印書的年代。75 位攝影師包括亨利·卡蒂爾-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艾略特·厄韋特(Elliott Erwitt)、蘇珊·梅塞拉斯(Susan Meiselas)這樣的老攝影師;馬丁·帕爾(Martin Parr)和亞力克·索思(Alec Soth)這些更近期的明星攝影師; 還有南非攝影師邁克爾·蘇博斯基(Mikhael Subotzky)這樣前途無量的年輕成員。這不但組成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歷史課,還示範了這家博物館將以怎樣的方式態度考量影像的其他新形式。

雷蒙·德帕東(Raymond Depardon )拍攝的義大利精神病院患者。圖片版權 Raymond Depardon/Magnum Photos

瑪格南圖片社創立於 1947 年,是一群用新型、輕便相機來記錄世界的獨立新聞攝影記者。徠卡相機(Leica)加上高速 35 毫米膠片,這簡單粗暴的裝備眾所周知。所以瑪格南展覽的開篇是一面展示戰後新秩序的黑白照片牆:達豪(Dachau)的戰爭罪審判、聯合國安理會會議、阿爾及爾(Algiers)揮舞旗幟的反對派、庇隆主義者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大規模示威。這幾十年間,瑪格南美學代表了一種人道普世主義,攝影則給人們想像新世界提供了通用的語言。瑪格南的照片會出現在美國的《Look》或法國的《Point de Vue》雜誌上。

邁克爾·蘇博斯基(Mikhael Subotzky)2008 年拍的約翰內斯堡,選自他與 Patrick Waterhouse 合作的《龐特城》(Ponte City)項目,內容是一座居民大樓成了城市衰落的象徵。圖片版權 Mikhael Subotzky/Magnum Photos

瑪格南(magnum)原意是大桶香檳(當時戰地記者常在生還之後, 喝這種酒與朋友慶祝-譯註)。正如名字所示,早期的瑪格南圖片社就是一群強硬自負的人,他們力圖用照片把生命的喧囂提純,化作精準、難忘的瞬間。

布列松是這方面的專家,二戰時他從德國集中營中逃離;在 1951 年的褪色照片里,一個獨自穿過倫敦街道的女人就足以傳達整場閃電空襲和戰後的困頓生活。南卡羅來納州的攝影師康斯坦丁·馬諾斯(Constantine Manos)本該更有名,1952 年他拍了一個非裔美國小孩日常生活的系列作品,那時馬諾斯自己才十幾歲。

保羅·福斯科(Paul Fusco)在 1968 年羅伯特·F·肯尼迪的送葬火車上抓拍的照片。圖片版權 Paul Fusco/Magnum Photos

下一代瑪格南攝影師延續著對布列松所說「決定性瞬間」的渴望。丹尼·里昂(Danny Lyon)拍的德克薩斯監獄囚犯依舊震撼人心;雷蒙·德帕東(Raymond Depardon)描繪了義大利精神病院的患者。但 60 年代末,人們也看到了瑪格南成員中更為不安、更加憂慮的表達,美國的攝影師尤其如此。1968 年,用彩色膠片拍攝的保羅·福斯科(Paul Fusco)乘上了載著羅伯特·F·肯尼迪遺體前往華盛頓的火車;期盼中的哀悼者們是模糊不清、失去信念的群像,布列松或羅伯特·卡帕作品中從未出現過這樣的人物形象。查爾斯·哈伯特(Charles Harbutt),攝影師和前瑪格南圖片社社長,1969 年在紐約展覽上用三台投影儀組成了一台老虎機。參觀者拉下手柄,就會看到《危機中的美國》(America in Crisis)的圖片閃過:如果你停在了三張尼克松的照片上,就中獎了。(國際攝影中心有台老虎機的複製品,運行狀況良好,雖然我從來沒拿過頭等獎。)

儘管如此,還是要謀生。瑪格南是商業機構,不是藝術家組織,這場展覽的一個驚喜是由高光紙企業年報組成的一面牆,其中的企業包括紐約銀行和高盛等。1979 年,伯特·格林(Burt Glinn)以濃烈色彩拍攝了 Seagram 公司年報圖片,畫面是一對夫妻在弗蘭克·斯特拉(Frank Stella)的畫前微笑著享用雞尾酒,而三位紳士在多倫多市政廳外豪飲蘇格蘭威士忌和馬丁尼。這些項目為其他更具個性化的作品買了單,比如伊朗革命等時事的攝影集——在展覽現場,6 部攝影集以短片的形式呈現(畫面中有手模翻閱書頁)。

2016 年恐怖襲擊後,阿勒桑德拉? 桑吉內蒂(Sanguinetti)在尼斯拍的照片。這位女性的牌子上寫著:「震驚。我和小兒子本來會被殺死的,因為我去過那兒。想想無辜的受害者和家屬。」圖片版權 Alessandra Sanguinetti/Magnum Photos

現在每個人都帶著手機鏡頭,每一場勝利或災難都有人立刻抓拍發布,今天新聞攝影還有什麼用嗎?新一代的瑪格南攝影師在努力嘗試,與前輩們相比,他們能接受更加藝術化、個人化的攝影語言。邁克爾·蘇博斯基(Mikhael Subotzky)了不起的鴻篇巨製《龐特城》(Ponte City)是與藝術家Patrick Waterhouse合作完成的。這部作品探索了約翰內斯堡最高的居民大樓。種族隔離時期,這裡是為白人居民修建的,後來成了一座高層貧民窟和毒品窩點。除了居民與建築的圖片,項目還收錄了更多有特色的照片:閃爍的電視機、帶污漬的海報,這些集結成了十多本攝影手冊。

瑪格南其他成員也採取了相似的主觀視角。保羅·別勒格林(Paolo Pellegrin)記錄了地中海連續不斷的難民危機,他拍的不是屍體,而是人潮。阿勒桑德拉? 桑吉內蒂(Alessandra Sanguinetti )拍攝了去年夏天遭恐襲後的法國尼斯盎格魯街(Promenade des Anglais),那裡彷彿停電了一般空洞漆黑。

瑪格南圖片社由三位法國學者組織發起,他們是:Clément Chéroux,他近期離開巴黎蓬皮杜中心(Pompidou Center),就任了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San Francisco Museum of Modern Art)攝影部高級策展人;歷史學家和瑪格南圖片社專家 Clara Bouveresse;

還有國際攝影中心的副策展人 Pauline Vermare。這場展覽的主要成就,除了檔案發現,還有它對攝影的呈現:攝影既不是獨立藝術,也不是單純的記錄,而是介於兩者之間,它既與世界聯通又遵照自己的規則行事。國際攝影中心現在的策略是,將這場展覽的嚴謹態度帶到其他類型的影像展中: ISIS 視頻、Snapchat 濾鏡、無人機攝像,還有自拍照片。

翻譯 Alicia Lee

題圖來自 Wikimedia Commons

2017 THE NEW YORK TIME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布熱津斯基去世了,他是美國外交政策里強硬且不可取代的力量
2000 多年來,倫敦有著怎樣的同志史?請看這本書
韓國政府要搞一個一百萬人的內閣,當然,只是在線的
病毒、泄密一個接一個,用這 7 個辦法保護你的數字生活 | Hack Your Life
Google 創始人秘密造了艘巨大的飛船,這是要做什麼?

TAG:好奇心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今天正好6周歲!回顧這些年遼寧艦的6個經典瞬間
千與千尋:18年後再回顧,才發現這是屬於成年人的電影!
2019 春夏高定周落幕,我們從 5 個角度帶你全面回顧
今天3月14日,愛因斯坦139周年誕辰,一起回顧他那些輝煌的成就!
回顧我2018年的攝影之路
慶祝中國海軍70周年,回顧千年歷史5次沉浮,曾3次世界第一!
蘇富比拍賣行迎來 275 周年紀念,在倫敦有一場回顧展
5天,80個名額,聽磯崎新回顧六十年研究
190810「全程回顧」易烊千璽六周年演唱會,接受少年的熱情告白
大熱元素集結,這個假日系列就像是 2018 的回顧
金馬獎50年回顧,那年周星馳還很青澀,吳宇森和徐克擁抱成為經典
回顧90年代第一次金融去槓桿
祝福!回顧阿嬌17年娛樂圈成長史,現年37歲事業得意愛情圓滿
最濃的年味兒,是團圓——吉象瑜伽2018年終聚會回顧
190810「全程回顧」王源六周年演唱會,接受少年的熱情告白
張張拍賣過億!回顧2017年書畫拍賣巨作,近現代遠超古代
周星馳56歲生日,回顧7部經典電影,哪部是你看過最多遍的
回顧下2017年的古玩市場
時隔50年再次登月,回顧歷史,我國實現登月也不會遠!
告別平成時代,日本人用這100個點滴瞬間回顧平成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