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澶州戰爭,宋朝以30萬換和平,究竟劃不划算呢?

澶州戰爭,宋朝以30萬換和平,究竟劃不划算呢?

澶州戰爭,宋朝軍隊明明打贏了,卻還是要要給契丹繳納歲幣,有人表示這對宋而言是一件極為划算的事情,向宋遼休戰,邊境通商,宋每年能省很多軍費,能賺巨多外匯?

從經濟、百姓來看是划算的,不能平是民族感情。

從大歷史的視角看,澶淵之盟是宋遼25年戰爭的產物。戰爭的根本目的在於爭奪燕雲十六州。

燕雲十六州是一個先進的農業區,它的農業、手工業和其他文化活動都比契丹本部地區發達。遼國對這一地區極其重視,他們把燕雲十六州中的幽州升為南京,改皇都為上京,將其視為心腹重地。到北宋建立之時,遼國已經統治燕雲十六州近五十年,已經相當穩固。

北宋以中原正統王朝自居,從建立之初就想收復燕雲;可是此時的遼國遠不同於漢唐時期的匈奴和突厥人,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游牧民族 而是擁有自己文字、制度的半漢化政權,朝南院之制即是以漢制漢,對境內的漢民族並無歧視壓迫,這一點與元朝有本質的不同,而且書生在朝,蕭太后時遼國群民一心,舉全國之力興兵南下不是襲擾搶劫,而是想入主中原。

宋太宗輔佐宋太祖開國,南征北戰,也稱得上一生戎馬,但是兩戰北伐都大敗而歸。要知道,當時北宋的重文輕武還沒有嚴重到後來的程度,而且開國時期的宿兵宿將仍在,比如潘美、楊業都是老於行伍。

說明不單是個指揮問題,而是兩國軍力對比之下,宋朝有嚴重的先天不足,由南向北,北勢上屬於仰攻;失雲燕雲和河套地區之後,北宋嚴重缺乏戰馬,以步兵對騎兵,勝不能追敵全殲,敗不能全身而退,是個無法迴避的問題。

戰爭的過程不用再講了,看一下盟約的內容:

一、遼宋為兄弟之國,遼聖宗年幼,稱宋真宗為兄,後世仍以世以齒論。

二、以白溝河為國界,雙方撤兵。(遼歸還宋遂城及涿、瀛、莫三州。)

三、宋方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

四、雙方於邊境設置榷場,開展互市貿易。

此後,宋、遼之間百餘年間不再有大規模的戰事。此後宋、遼之間百餘年間不再有大規模的戰事,禮尚往來,通使殷勤,雙方互使共達三百八十次之多,遼朝邊地發生饑荒,宋朝也會派人在邊境賑濟,宋真宗崩逝消息傳來,遼聖宗"集蕃漢大臣舉哀,后妃以下皆為沾涕"。

平心而論,當時的宋遼之間國力均等,誰都無法吞併另一方,這這種情況下談判不失為最好的選項。而且基本算是個平等條約,宋朝雖然每年向遼國提供經濟援助,通過互市貿易,但遼國也歸還了佔領的地區。中原能得到草原的牛馬,對中原的農業生產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成本—收益的功利角度來看,每年十萬兩銀、二十萬匹絹的歲幣支出,是收益遠大於成本的划算買賣。以宋朝龐大的財稅收入,區區二三十萬兩銀的開銷並不構成什麼負擔;由於宋朝對遼朝的貿易長期處於「出超」地位,每年的歲幣基本上又流回宋人手裡,據日本漢學家斯波義信的估算,宋朝通過對遼貿易,每年可獲八十萬貫的順差,數額超過送出去的歲幣。

宋朝人自己也曾做過一番成本—收益計算,結論是「雖每歲贈送,較於用兵之費,不及百分之一」;「歲遺差優,然不足以當用兵之費百一二焉」。歲幣支出只相當於戰爭損耗的百分之一。財物的損耗還是小事,更為重要的是,如果宋遼征戰,勢必有無數的軍人與平民要死於戰火;而澶淵之盟訂立之後,至宋朝與女真秘密訂立海上之盟之前,兩國實現了一百餘年的和平,其間儘管有糾紛、有局部衝突,有勾心鬥角,但基本上都是通過談判解決問題,並沒有引發戰爭。單憑這一點,澶淵之盟的簽訂者就完全有資格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如果那時候就有諾貝爾獎的話。要知道,現代國家創設的國際組織、機制、協約,還未有能夠維持一百年和平的。

當然,後人讀史常嘆惜北宋之「積弱」,斥之為投降,按照漢唐的標準也確實如此。但是,按照現在的國際交系看,在雙方勢均力敵的時候選擇妥協也是常事,現在各種援助朝鮮,數額可比北宋向遼國的經濟輸出的多,難道也是投降嗎?

現在沒有經歷戰爭的一代,動輒叫囂不惜一戰,可是打仗是要花錢的,打仗是要死人的(而且死的主要是老百姓的孩子),在沒有必勝的把握,或面臨亡國之危不得不時,和平的受益者不止是皇帝和官員,百姓也是一樣。比如,現在不收回tai灣,對外經濟援助,也是投降或不愛國嗎?

蔣復璁曾說及宋遼澶淵之盟「影響了中國思想界及中國整個歷史」。

黃仁宇說「所以澶淵之盟是一種地緣政治的產物表示這兩種帶競爭性的體制在地域上一度保持到力量的平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都說宋朝發達,沒想到日本女子漂洋過海來竟主動獻身
妝容:愛將珍珠貼臉上的宋朝皇后們|花鈿的前生今生
中國最驍勇的軍隊,獨擋金兵十七年,卻遭奸臣所害功虧一簣
中國歷史上人民生活最幸福的是最弱的宋朝!為何?

TAG:宋朝 |

您可能感興趣

澶州之盟皇帝說只能給100萬,寇準又報價,給皇帝節省了70萬
為何說澶州之戰是宋朝最羞愧的一戰?贏了戰爭,卻輸了銀子和自尊
澶州之戰北宋大獲全勝,為何還要和遼國談判來爭取和平?
澶州之戰與澶淵之盟:宋遼兩國在「戰與和」之下的邏輯差異
狄青演義:第三回,寇公勸駕幸澶州,劉後陰謀換太子
遼宋兩國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澶州之戰
他是北宋名相,促使真宗往澶州前線親自抗敵,寫出來的詞卻清新婉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