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為何輸給了八百親兵造反的朱棣?
蹲馬桶時來點歷史,拉的舒坦!
1948年到底發生了什麼?讓共產黨戰勝了國民黨 |
只能眼紅中國,歐洲44國為何無法大一統
|紅衛兵現在都去哪兒了
|
古人拉完屎如何擦屁股
|古人沒有套套,如何避孕
|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
坐在尊貴的龍椅上,朱棣終於有機會撫摸執掌帝國的權柄,但是他心中久久難以平靜,
朱允炆呢,是生?還是死?
他這個不成器的侄子的下落,一天消息不確切,他朱棣就一天坐不穩龍榻,
金碧輝煌的宮殿,染上了一層陰霾,朱棣思緒飄遠,想到了發動靖難,圍攻皇城的那一夜的火光。
那夜的火光清晰又熾熱,紫禁城在其中被熊熊炙烤,卻顯得威嚴又壯觀。
他勤王的軍隊匆匆趕來,在一片廢墟中在尋找著什麼,朱棣手心緊張到冒汗,但還得裝作威嚴和悲痛的樣子。
怎麼樣了?找到了沒有?
循著士兵的手指,朱棣看到了一具面目全非的屍體,
他馬上就走了過去,「認出」了自己的侄子。
「你怎麼怎麼糊塗啊,我這次為清君側而來,你卻如此置自己的生命於不顧。」
話雖這麼說,但朱棣心裡一點也沒有把握,直到今天,建文帝朱允炆的生死,都是他的一根心頭刺。
永樂二十一年的一個深夜,遠征路上的朱棣正在休息,忽然有人前來通報,要見朱棣。
皇帝的酣睡,豈容人打擾?
朱棣當然是不樂意了,但是當內侍側在他耳邊提到一個名字的時候,朱棣突然清醒,睡意全無。
「快召他進來見朕!」
朱棣的此時的神情,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可以猜測到,他一定充滿了惶恐,緊張,興奮,等種種情緒混合在一起。
那個人進來見了朱棣,兩個人密探了一夜,說了什麼?史書沒有記載,但我們知道一定和建文帝的下落有關,第二天的朱棣神清氣爽,扎在他心頭久久的那根刺,終於拔了下來。
建文帝朱允炆的去向,就這麼成了一個千古的謎團。
現在我們回頭在觀察這場靖難之役,會發現有很多的疑竇,歷史的波雲詭譎告訴我們,一切覺非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
已經承繼大統的建文帝,終究還是敗給了自己的叔叔燕王朱棣,皇帝之位,拱手讓人,引為遺憾。
活該嗎?
我們現在來看,一切都顯得不可思議,朱允炆,輸的太慘,輸的太不應該。
要知道,當時引兵造反的朱棣,
最早也不過有隨行的八百親兵,而堂堂朝廷的幾十萬大軍,居然在這場造反里,顯得毫無用處。
朱允炆有優勢,相比於燕王朱棣,當時真的是天大的優勢,縱觀歷史,以藩王之身份,反抗中央成功的,有幾個?
朱元璋高瞻遠矚,若想給他孫子留下的江山,必然是穩固的,
可以說,對於藩王,還有大臣,武將,朱元璋已經做好一切的預防措施。
有人說,朱元璋殺了很多大臣,導致朱允炆最後無人可用,不是這樣的,朱元璋殺的,都是貪贓枉法,或者驕橫不服管教的,那些能用的文武大臣,朱元璋都是好好對待,就等著他駕崩之後,將一切放放心心的交在朱允炆的手上。
郭英和耿炳文,開國名將,若論軍事才華,比起朱棣也只強不弱。
可是呢?
朱允炆還是輸了。
僅僅三年時間,以八百親兵起家的朱棣,就以叛逆之身,戰勝了一個擁有正義,名分,帝國財力,軍事資源的朱允炆,大明帝國從此改天換地,換了新主人。
現在的我們觀察這場對決,可以發現,不管怎麼看,朱允炆當時若想除掉朱棣,其實有很多次機會,但每次都錯失良機,一步錯,步步錯,最終將他推向了萬丈深淵。
我們一起來看下,朱允炆究竟都輸在了哪裡。
1.點燃導火索
首先靖難之役的導火索,就是削藩。
可以說,
這次削藩是朱允炆做的最愚蠢的行為,是一切禍亂的根源。
他做的太急,太快,沒有給藩王留後路,也沒有給自己留後路,我們都知道,藩王,自古都是皇帝一塊心病,怕自己的兄弟造反奪皇位,這心病在朱允炆身上可就嚴重的多了。
因為他從小是孤獨怕了,年紀輕輕當上皇帝,身邊的叔叔舅舅的,一個個的都要比他能力強,還手握重兵,
可是朱元璋會有這麼傻嗎?他既然傳位給孫子,又怎麼能不考慮藩王勢力過強,威脅中央的情況。
我們都知道,秦滅六國後,取消了分封制,實行郡縣制,看起來是制度進步了,其實也是給秦國埋下了隱患,
那就是一旦不分諸王,邊境一代誰來防守?萬一中央遭到打擊,沒有地方的諸王勢力,血脈直接斷絕,那皇族宗室說亡就亡了。
對於明朝也一樣,朱元璋分諸王,其實是讓那些皇親國戚作為長城一代的鎮守力量,維護中央的和平,而在事實上,朱元璋也對地方的藩王做了限制,對俸祿還有職權,朱元璋都進行過削弱,所以呢,
這些諸王看似強大,其實相對於中央,還是以卵擊石。
但是朱允炆呢?偏偏要對藩王趕盡殺絕。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朱允炆想削蕃,那些藩王基本上是沒有還手之力的,一年之內連廢五個王,周王和代王以「貪橫暴虐罪」被逮捕,周王被發配雲南,代王、齊王被貶為庶人,尤其是湘王,被逼到不堪負重,憤然帶著全家自焚。
這一系列動作,太毒,太快,反而打草驚蛇,讓燕王朱棣緊張了起來。
這一下,就錯了,他們沒有挑最硬的骨頭燕王朱棣先下手,反而先易後難,最後才收拾燕王,可是這個時候呢,已經遲了。
朱棣看在眼裡,心中明了,朱允炆的這一系列動作,其實全部都是在針對自己,這讓他有時間為反叛做出準備,
所以到頭來,朱允炆得罪完了他的那些親戚,朱棣反而毫髮無損。
2.難下殺手
朱允炆有沒有機會殺掉朱棣,直接結束這場叛亂?
有的。
建文元年三月,朱棣親自入朝覲見,這可是個天賜良機,拿下朱棣,未來可高枕無憂,但是呢,朱允炆沒有聽左右的建議,將朱棣放了回去,自那後,朱棣就回去裝瘋賣傻,裝著得了瘋病的情況。
同年,朱棣的幾個兒子,朱高熾,朱高煦等入朝覲見,大臣有建議,說把這燕王的兒子都扣押了,以此來要挾朱棣,然而,又被朱允炆拒絕了,從此放虎歸山。
在後期的戰場上,朱允炆依然不敢下殺手,
他發下命令「勿使朕有殺叔之名」看起來是宅心仁厚,那當年他逼到湘王自殺,怎麼就不宅心仁厚一下?
其實是害怕,其一,是害怕自己落下殺叔的惡名,但是他心裡想的,是把朱棣殺死,但又不想親手殺死,來保全他的仁德之名。
其二,是朱棣肩負著守衛邊境,抵抗北元的大任,朱棣一除,京師就要受到威脅,所以到了朱允炆這裡就很矛盾了,
敢想,又不敢做,優柔寡斷,瞻前顧後,難成大事。
幾次除去朱棣的好機會,都被朱允炆放過了,那他的失敗,確實有點咎由自取。
3.名分之爭
朱棣再怎麼作亂,大逆不道,亂臣賊子,都是他老朱家的事情,根本和什麼民族大義沒有關係,不是生死存亡的國家民族鬥爭,說白了,就是統治階級的頂層內鬥。
對於大臣來說,管你誰做皇帝,只要姓朱就行,對於老百姓來說,管你誰做皇帝,只要讓我們生活的太平,有飯吃就行,而且前面的削蕃太過猛烈,
等於把整個大明宗室,都放到了朱允炆的對立面。
所以從一開始,這些大臣和將領們對於這次平叛行動就不是很積極,燕王朱棣的大軍,有時候一路而進,其實直接投降的將領也不少,有些將領抵抗,是為了守朝廷的大義名分,而不是為了守朱允炆的天下,就必如燕王攻擊彰德,守將趙清就對燕王說:
天命在燕,臣非不識。時勢歸燕,臣非不知。但臣受朝廷之命,而守此城,今天命尚未改,時勢尚未定,而一旦以城降人,恐燕殿下 亦不樂有此不忠之臣也。殿下若朝至京城,夕下二指之帖以召臣,臣不敢不至。今 為朝廷守此城,死則死此城,尚不敢貪富貴,而貽羞於古也。
其次,燕王當然不會讓自己背上亂臣賊子的名義,他必須反覆伸張自己的正義性,說自己是為了勤王,是「奉天靖難」
要不斷的給自己找借口,讓自己的這次叛亂行為師出有名。
4.用人不當
靖難之役開始了,本來朱允炆這一方勝算還挺大的,他派了老將耿炳文為北伐統帥,
前期也是,把朱棣的軍隊打得叫苦連天,朱棣想強攻真定城,卻因為耿炳文嚴密的防守,連打三天,都毫無作用,朱棣知道耿炳文是開國老將,還真的不好打,就撤退了,消息傳到朱允炆那裡,卻認為耿炳文能力不強,結果換了個李景隆。
這傢伙可把朱允炆坑慘了,李景隆枉為名將之後,其實是個大廢材,
與朱棣作戰,屢戰屢敗,每次戰敗,都等於在給朱棣送兵,最後主動打開城門,歸降燕王。
5.瞎指揮
朱棣打算拚死一搏,直驅長江以入南京,本來盛庸和徐輝祖已經把朱棣包了餃子,此時朱棣的軍隊也死傷慘重,
只要建文一方一鼓作氣,就能瓮中捉鱉,結束朱棣的叛亂。
偏偏在這時候,朱允炆不知道哪根筋抽了,下令全線撤退,保衛南京,本來誅殺朱棣已成定局。這下好了,
一撤退,讓朱棣大軍死裡逃生,而後節節勝利,直至攻克南京。
皇宮換了新主人,燕王朱棣成為了永樂大帝。
說了這麼多,我們來看朱允炆這個人,就不是個當皇帝的料,根本玩不過他老謀深算的叔叔朱棣,以前我們總是把一切的緣由都歸結於朱棣反叛這種外部因素。但現在我們可以發現,
其實朱允炆的敗局已定。
造成他悲劇的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這小子太不聽話了,根本不聽自己祖父朱元璋的話。
當時朱元璋早就料到了現在的情況,專門把朱允炆叫到身邊問:「你以後怎麼對待自己的眾位叔父啊?」
朱允炆自信滿滿的回答
:「當然先是用德行感化他們,然後再用禮法約束他們,不行,就削他的封地,再不行,就貶黜他為庶人,還不行,我就起兵討伐他們。」
朱元璋高興的說:「對對就是這樣。」
結果呢?
等他當上了皇帝,就把當初和祖父的對話當做耳旁風了,一上來就削蕃
,最後釀此惡果,實在是讓人嘆息。
當皇帝,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皇位不是鐵打的,不是坐在位子上就穩了,然後想幹嘛就幹嘛,要想坐穩還得有本事有能力,一而再再而三的作死,就算是皇帝,也得被拉下馬。


※她切了塊姜扔土裡,一年都不用買菜了!
※劉濤的真實身份,國人震驚!
※三國極次要人物,卻是被王允冤殺的曠世奇才!
※古人講黃段子,尺度大到驚人!
※27張罕見老照片,解放前美國人航拍的中國大城市!
TAG:馬桶歷史 |
※朱元璋給朱允炆留下了一支「強軍」,面對朱棣造反,朱允炆為何不用?
※朱允炆為什麼會輸給800親兵造反的朱棣?
※猜到朱棣會造反,朱元璋留了張王牌給朱允炆,可惜還是丟了江山!
※寧王朱宸濠為何造反?一百多年前,朱棣做了一事不厚道
※如果繼位的是朱允炆父親,朱棣敢造反嗎?朱棣:我又不是傻子
※朱棣造反時,朱允炆有一支三十萬的秘密軍隊,為何至死也沒啟用?
※歷史上造反的王爺那麼多,為何只有燕王朱棣成功了併當上了皇帝?
※梅殷是朱元璋的女婿,曾受命託孤,為何卻在朱棣造反時按兵不動?
※朱允炆繼位後下令削藩,朱棣起兵造反,為何朱允炆手握大軍卻不用
※李淵為什麼起兵造反?
※朱允炆詰問朱元璋,叔叔們造反怎麼辦?朱元璋為何默然良久
※朱棣造反的時候朱元璋的兒子都在做什麼?
※燕王朱棣造反時, 朱元璋的其他兒子們都在幹什麼?
※如果朱標當了皇帝,朱棣還敢造反嗎?朱標3大優點讓朱棣一心輔佐
※劉邦扛槍同窗的兄弟燕王盧綰為何造反?是劉邦錯?還是盧綰錯?
※為何李世民敢向李淵造反,而朱棣卻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
※蘭陵王勇冠三軍且有百姓支持,為何卻寧死不願造反?
※回眸大唐:為什麼說李淵是被迫造反?
※陳濟棠買洪秀全祖墳埋葬母親後,起兵造反,為何不吉反凶?
※朱棣排行老四,建文帝削藩時,為何是朱棣率先造反?老二、老三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