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古人是咸黨還是甜黨?對不起,古人幾乎不知咸粽為何物!

古人是咸黨還是甜黨?對不起,古人幾乎不知咸粽為何物!

現代人到底是更愛甜粽還是咸粽,我們用數據說話——今年端午,淘寶上售出的咸粽以49.74%的絕對優勢打敗甜粽的23.87%。大數據顯示,25到29歲的年輕人更喜歡咸粽,而年長的人則熱衷於購買甜粽。但是,如果穿越回古代,這場咸甜大戰的戰局將會完全不同。

每日人物 / ID:meirirenwu

文 / 李舒 編輯 / 金石

圖 / 視覺中國

1

我表妹前一陣子在看一個叫《思美人》的電視劇,在那裡面,屈原在過端午節。很多觀眾震驚了:屈原過什麼端午節,端午節不就是為了紀念屈原才有的嗎?

雖然《思美人》是一部爛劇,但我們不能冤枉人家嘛,因為——

屈原是過端午節的。

屈原畫像

最先發現這件事的大概是聞一多先生,他在《端午的歷史教育》中寫道:「端午是個龍的節日,它的起源遠在屈原以前——不知道多遠呢!」據說,屈原過的端午節,主要活動可不是現在的吃粽子,而是洗澡,洗個香氛澡,大概就是屈原自己寫的「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

所以,無論屈原投江與否,人們都是要過節的。更進一步說,很有可能是屈原特意選在端午節這一天投江,這個節日的性質忽然改變了——主角從龍變成了人,又變成了粽子。

不過,屈原和粽子的故事,細細琢磨,實在有點搞笑。不是嗎?心懸楚懷王的屈子,居然為了一口米飯,要浪費一個託夢的機會,孜孜不倦地跟大家說:「你們啊,投飯給我的時候要注意姿勢,要用葉子裹米,以絲線纏繞,要不然啊,蛟龍就把我的飯吃掉了!」

你看,連蛟龍也成了吃貨。

粽子里只有白米,則暗示最原始的粽子可能只是白粽。在古代,糖與肉都是奢侈品,普通百姓在葉子中裹米而食,是最經濟的做法。我小時候最喜歡白米粽,因為最能吃出粽子本身的清香,當然,要用我外婆的吃法——另將豬油和白糖,小火化開,當作粽子的蘸料。

2

粽子隨著屈原這個超級大IP流傳開去,成為全國人民共同的習俗。在這個過程中,粽子的形態發生了變化,味道也出現了甜粽和咸粽兩種。

然後,兩派又打起來了。

甜黨認為,火腿攪亂了糯米的清香,絕對是異端;咸黨認為,小棗的粽子寡淡無味,口味單一。

古代有沒有甜咸粽子之爭?

北魏《齊民要術》引用了三種有風味的粽子,均無明顯的鹹味。

《風土記》——「俗,先以二節一日,用菰葉裹黍米,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爛熟。」

《食次》——「用秫稻米末,絹羅,水、蜜溲之……以棗、栗肉上下著之遍,與油塗竹箬裹之,爛蒸。

《廣州記》——「古度樹……子似杏而味酢。取煮以為粽。」

第一種用黍米,以濃灰汁煮粽子。這很像當今的四川涼粽子,用鹼水煮了白粽,蘸白糖,不僅清香,還有令人著迷的鹼水味道。

第二種明顯是甜粽。秫稻米即是糯米,夾了紅棗和栗子,並且有蜂蜜的甜味。

第三種講的是嶺南地區,這裡的古度樹即是無花果樹,口味酸甜,用作粽子,實在很有實驗料理精神。

到了唐朝,官方終於為端午設定了一天假期,不過,甜系粽子顯然仍然高居榜首。

曾任宰相的韋巨源,留下了一份《燒尾宴食單》。燒尾宴規格極高,是唐朝人慶賀登第或榮升,甚至敬獻皇帝的宴席。在這份華麗的食單上,有一道「賜緋含香粽」。唐初,緋色為五品以上官服,這種粽子含有紅色花木提煉出的香料,是官府餐宴名品,故稱「賜緋」,寓皇帝賜予官職。可以淋上蜂蜜甘露食用。如今的長安故地仍延續了這種吃法,即陝西的蜂蜜涼棕子。

咸黨可能要高呼了,你剛剛講的那幾個甜粽子,都是來自北方啊,北方從來都不吃咸粽子的。我們要看南方人的說法。

很遺憾,南方人寫的文獻中,也不見咸粽子的蹤影。

偏安江南的南宋時期,有一本叫《浦江吳氏中饋錄》的書,裡面記錄了多種南方菜,其中粽子的做法是:用糯米淘凈,夾棗、栗、柿干、銀杏、赤豆,以茭葉或箬葉裹之。

從這句話可以得知,此時的粽子有了更豐富的配料,紅棗、栗子、柿干、銀杏、赤豆,但都是甜食系。

元朝初年的胡三省,是一位南方人(浙江寧海),他在《資治通鑒》中的注文,也提到兩種口味的粽子:

《晉安帝義熙元年》有:「循遺劉裕益智粽,裕報以續命湯。」胡三省注曰:「益智葉如蘘荷,莖如竹箭。子從心出,一枝有十子。子肉白滑,四破去之,蜜煮為粽,味辛。」

這種帶有辣味的粽子,以今天的眼光看,無疑是異端。而其中夾著的益智仁,在今天的中藥中仍有食用,主治脾胃虛寒,以及男性可能關心的腎虛遺精。然而「蜜煮為粽」,也可歸入甜食系。

《齊明帝建武三年》有:「太官進御食,有裹蒸。」胡三省注曰:「今之裹蒸,以糖和糯米,入香葯、松子、胡桃仁等物,以竹籜裹而蒸之。大粗二指許,不勞四破也。」

以糖調味,加了香葯、松子、胡桃仁等物,可見南方人當時主食甜粽子。絲毫沒有咸粽子的蹤影。

明朝人所鍾愛的,亦是甜粽子。杭州人田汝成寫杭州風物《西湖遊覽志餘》,其中有記「市食則糖粽、粉團、荷梗、孛婁、瓜子諸品果蓏」。而明朝人蘭陵笑笑生的《金瓶梅》里,西門慶家吃的也都是甜粽子,不過,他們顯然更喜歡五毒餅——最受歡迎的餡料是玫瑰糖餡。

3

一直到清朝乾隆時期,常年居於江南的袁枚在《隨園食單》終於寫了南方咸粽子:「洪府制粽,取頂高糯米,撿其完善長白者,去共半顆散碎者,淘之極熟,用大箸葉裹之,中放好火腿一大塊,封鍋悶煨一日一夜,柴薪不斷。」

我素來不喜歡袁枚寫做飯,因為他總是容易誇張,個個菜都像《紅樓夢》里的茄鯗,要是粽子要燒「一日一夜」,早就燒化了。我有一日熱粽子,多熱了幾分鐘,已經軟趴趴的,進了太多水蒸氣,無甚況味。

即便如此,袁枚終於成為有記錄可載的第一枚咸黨了。

到了清末,安徽人張樹聲鬧了一則笑話——愛吃粽子的他時常半夜一邊用硃筆修改文書,一邊用粽子蘸糖。因為太過投入,他把粽子放進了硯台而不是糖碗里,於是,傭人們進來,看見了鬍子上一片紅色的「血鬍子老爺」,這個故事被他的後人張充和記錄了下來,張充和待客的粽子,和曾祖父當年的一樣,都是甜粽。

民間如此,清宮廷作為一國美食的最高代表,亦是甜系粽子的天下。唐魯孫先生是珍妃的堂侄孫,自幼出入宮廷,他在《清宮過端陽》中記錄清朝宮廷也是江米小棗粽、白粽子等,「但是宮中有一種玫瑰鹵、一種桂花鹵拿來蘸粽子吃,蜜漬柔紅,玉靈芳香」。

不過,宣統未出宮之前,咸粽子終於得到機會進入了宮廷。浙江遺老進呈50枚火腿鮮肉湖氏粽子給端康皇太妃,同治的瑜太妃分食後甚覺好,傳諭御膳房,每年包些湖式肉粽換換口味——可惜這樣的日子也沒有幾年,端康皇太妃便去世了。再過幾年,連御膳房也沒有了。

雖然甜黨在古代大獲全勝,然而,究竟哪種粽子最好吃,總沒一個定論。就像《神鵰俠侶》里,少女程英做了一甜一咸兩樣粽子,問楊過:「你愛吃甜的還是鹹的?」

楊過的回答是:「什麼都好。有得吃就心滿意足了,哪裡還能這麼挑剔?」

作者簡介:

李舒:專攻民國八卦與美食奇談的寫作者,出版書籍《山河小歲月》《民國太太的廚房》,運營美食微信公眾號——「福桃九分飽」,專註於最接地氣的美食報道,歡迎關注哦。

每人互動

你吃過最奇葩的粽子是什麼餡兒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人物 的精彩文章:

騎哈雷、走西藏、穿旗袍,73歲的她可能是全中國最時尚的奶奶
失戀博物館展100件傷心紀念品,貂絨圍巾戒指奢侈包掛頂上防盜
民國名媛的世紀傳奇:上海灘女神,瘋狂車手,110歲仍穿高跟鞋
小學生聽感恩演講痛哭背後:演講者被質疑洗腦賺錢,家暴懷孕妻子
入門得自殘,終極要自殺,這款最恐怖的藍鯨遊戲到底誰在玩?

TAG:每日人物 |

您可能感興趣

熏香,不只是關乎古人
古人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你知道什麼原因嗎?
古人說:「人貪三樣,一生白忙」,是哪三樣?古人總結得很對!
誰說古人不如我們?千年前古人就用到了這些巧物,讓人驚嘆不已
古人講:「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何意?許多人不知其深層含義
古代男人沒錢都能娶上老婆,還不止一個,這一原因古人不好意思說!
古人說「朋友妻不可欺」,還有一句同樣經典,可惜十人九不知
古代沒有電,漫漫長夜古人都幹什麼?都做這些事,真是讓人想不到
古人為什麼說「笑貧不笑娼」?對於此類女人,她們曾被很多人唾棄
古人插花浪漫是常事——和古代人比你是不是就剩工作了?
為何說古人罵人也很文雅,他們怎麼罵人?
古人云:「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何意?其本意被很多人曲解了
韃靼人和蒙古人之間有什麼區別?說出來你都不一定會信,漲知識了
古人俗語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指的是什麼?
古人是愚忠還是真傻,為何株連九族時都不知道逃跑?逃的人才傻
古人為何下毒要在酒里,而不是不在茶里?真相揭秘!
幾百年前沒有抗生素,古人是如何處理病毒的?不說你一定猜不到!
古人說的「竹夫人」是什麼?說出來你都不敢相信
俗語:「沒錢不貪三欲」,古人的說法句句在理,值得人們一看!
古人成親必做的幾件事?要想圖吉利缺一不可!可惜很多人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