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個地方武漢人從小聽到大,很多人卻選擇了三過大門而不入……

這個地方武漢人從小聽到大,很多人卻選擇了三過大門而不入……

GIF/113K

圖、文 / 蘿蔔萌

在武漢,有這麼一個地方,幾乎所有外地觀光客都會將它列入到「武漢必去」之地,但你要問起本地人,他們往往嗤之以鼻:「那裡?沒莫玩頭啊!」

說到這裡,也許你馬上就猜到這地方是哪了。

沒錯,它就是許多武漢人三過大門而不入的黃鶴樓

端午將至,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外地人,編編將這次的散心出行地點定在了黃鶴樓。

一邊武漢本地的同事聽到我要去黃鶴樓,立馬好心制止:「別去了吧!那裡真的不好玩!」問她是不是去過,同事卻說:「我經過了好多次,但從沒上去過。」

從沒上去過,卻說不好玩。想必許多人也是在這樣口口相傳的並不靠譜的「勸告」中,決定將這80塊門票錢省下,去其他「更好玩」的地方。

但偏偏我不信這個邪,你讓我不要去,那我就偏要親自去看看這個黃鶴樓到底有多麼的「不好玩」。

入園

黃鶴樓的出入口很多,我選擇從南門進去,因為那裡有刻著「天下江山第一樓」的石碑,作為一名標準觀光客,凸顯旅遊分量和逼格的遊客照怎麼能少。

進門,買票,成人票80塊錢一張,老人學生是半價票40元。早上8點就開始售票,晚上6點停止售票。

上午9點,來遊玩的人還並不多,遊人三三兩兩地買了票進去。

一群初中生被老師帶領著來參觀,齊耳的蘑菇頭一個接著一個,煞是可愛,我忍不住為他們祈禱:希望他們的班主任回去後不要讓他們閱讀並背誦《黃鶴樓》全詩,或是寫一篇800字的《黃鶴樓遊記》。

進入院內,最先看到的就是一汪碧綠的池水,一邊的導遊正在為遊客講解,原來這裡叫做「鵝池」,傳聞書聖王羲之喜愛養鵝,這池子便是依照這傳說而建。

沿岸的廊庭里,全是文人雅士的書法作品,一筆一划都遒勁有力。我一貫相信「字如其人」這個說法,看著這飄逸的字體,不由得感慨下筆者的內心該是何等的瀟洒自如!

沿著迴廊往前走,就到了「奇石館」,各類紋理錯綜複雜的石頭擺放於此,瀏覽一圈,倒覺得平淡無奇,類似的展覽太多了,的確激不起人的興緻。

奇石沒有吸引到我,倒是旁邊跑著跳著的小男孩令我駐足,偌大的場館內,全是他高聲念出的古詩詞:「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首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我小學也背過,當時讀來只覺得韻腳合適朗朗上口,如今真的站在詩中的場景里,彷彿真的能穿越時空,觸摸到詩仙當時的心境。

再往前走就能到黃鶴樓主樓,但我決定原路折返,去看看園子里10點準時開始的編鐘表演。

表演的地點在落梅軒,樂隊將用66件仿隨縣曾侯乙墓編鐘為大家演奏真正的「八音和鳴」,10點半剛好是第一場。按照貼出的告示,每過一個小時才會再次開演,全天只有六場,想看的人一定要算好時間。

編鐘的音色低沉渾厚,在演播廳里久久回蕩,身著漢服的演奏者們不緊不慢地將一個個音符敲出,帶我們回到那古老神秘的春秋時代

GIF/1052K

登樓

從落梅軒出來,沿著樓梯往上走,便能到今日遊覽的重頭戲——黃鶴樓主樓了。穿過層層濃密的樹林,已能看到樓頂露出的尖尖一角。

通往主樓的路上,會看到「米芾拜石"的青銅像,傳說這位宋朝的大書法家,愛石成魔,看到一塊奇醜無比的巨石,卻還將它當作珍寶,甚至與它稱兄道弟。

米芾的手勢是典型宋朝的行禮方式——左手握右手,被稱為「吉拜」,象徵著平安吉祥。雕像旁的遊客也紛紛模仿起銅像上的手勢,盼著沾沾吉利。

再往前走,一塊巨大的石碑上刻著流傳至今的千古名句——崔顥的《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每次乘坐地鐵六號線,通過過江隧道時,廣播里總會吟唱這句詩。那時崔顥登上黃鶴樓,看著眼前煙波渺渺的江面,感嘆著不知家鄉今何處。而如今,若他還能再登上這黃鶴樓,看到此時江邊的景象,又會作何感想呢?

石碑的對面就是擱筆亭,所謂「擱筆」,是指詩仙李白來到黃鶴樓,本打算題詩一首,抬頭卻看到崔顥的真跡,不由得為之折服停筆。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文人雅士之間的惺惺相惜令人動容。

一路感受著文人騷客的浪漫多情,終於來到了黃鶴樓腳下。「楚天極目」四個大字高高地掛在上頭,令人期待著頂樓的大好風光。

黃鶴樓一共有五層,實際上是九小層。「九」在古代寓意十分吉利,象徵著「天長地久」、「九五之尊」。

第一層大廳的正面牆壁,是一幅表現「白雲黃鶴」為主題的巨大陶瓷壁畫。四周空間陳列歷代有關黃鶴樓的重要文獻、著名詩詞的景印本,以及歷代黃鶴樓繪畫的複製品。

第二層的主題為「歷史」。廳中展示著唐、宋、元、明、清及現代黃鶴樓的仿製模型。清代黃鶴樓的樓頂,至今仍保存在園子里。

第三層樓的牆面上是唐宋時期13位文化名人的陶瓷畫像,姿態各異,栩栩如生,其詩詞分列左右。

到達第四層樓後,導遊提醒我們看看樓下的建築物——「千年吉祥鍾」。在樓下看時,目光都集中在那口大鐘上,而站在黃鶴樓上向下望,才發現那造型,像極了「春天」的「春」字。

順著環形樓梯一層層往上爬,人也轉得暈乎乎的,彷彿這一圈圈向上的階梯,真能把人帶入到過去那充滿傳奇色彩的世世代代。

上到黃鶴樓最高的第五層,終於能把武漢盡收眼底。遠處的長江大橋橫跨南北,京廣鐵路從下面呼嘯而過。

在外地讀書時,每每坐火車回家,途徑長江大橋,車內的人總是會簇擁到窗邊,對著窗外的江面指點一番:「看啊!這就是長江大橋,下面的江水很壯觀吧!」

往東邊看過去,樓頂上一片藍色瓦片的地方就是積玉橋

曾經,積玉橋有林立的教堂,歷久的醫院,異域風情的西洋小樓,獨具特色的江夏民居,閱盡滄桑的古舊城牆,是武漢不可多得的人文雅緻之地。

再往東,可以看到建設中的武漢綠地中心,這座設計高度達610米的大樓將刷新江城樓宇的新高度,每天都有人關心著它的建設最新進度,據說現在已經突破到510米。

遠處的鸚鵡洲長江大橋似一道彩虹橫跨長江,作為世界上跨度最大的三塔四跨懸索橋,它的建成是許多武漢人的驕傲。

遊人

入園之前,太多人告訴我黃鶴樓「沒意思」,「不好玩」。本已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但當我真正走進這裡,卻發現身邊不乏心滿意足的身影。

相伴登樓的老夫妻,丈夫可能腿腳不好,走路一瘸一拐的,一邊的妻子一面小心地攙扶著他往上走,一面用溫柔的聲線向他介紹路過的每一個景點。

多年未見的老同學在「千年吉祥鍾」下留下珍貴的合影,從此,他們之間的情誼也與黃鶴樓悠久的歷史聯繫在一起,深埋於綠樹蔥蔥的蛇山之上。

寫得一手好字的外地遊人,在黃鶴樓上執筆潑墨,一幅「寧靜致遠」,道盡內心萬般豪情。

一對頭髮已經花白的爺爺奶奶,依偎著站在城樓上。年事已高的他們,是乘坐樓裡邊的直達電梯上來的。

爺爺奶奶是武漢本地人,這大概不是他們第一次登樓了,至於第一次是什麼時候,大概他們自己也記不清了。只聽見他們指著樓下的出入口,說著:「現在大家都不從以前的口子進來了。」

第一次來黃鶴樓的外地小姑娘,只想趕緊與樓下的壯麗景緻來一張合影,拿著手機左拍右拍,為了尋找一個最佳角度,手機端多久也不嫌累。

娶了武漢媳婦兒的外國小伙一家人,看著投幣望遠鏡下的武漢一角,久久不願離開,嘴裡不斷感慨著:「amazing~」

從黃鶴樓下來,便能看到兩邊的瞰川亭攬虹亭,嬌滴滴的紫薇花開得正艷。

沿著被綠林包圍的小路,穿過紫竹苑的門,便能到達進來時的南門入口。

至此,我的黃鶴樓之行也就圓滿結束了。

這的確不是個「好玩」的地方,但若不來這兒,我不會看到城樓上美麗的武漢全景,不會聽到華麗復古的編鐘表演,不會感受到千年前文人雅士在此作詩的閑情雅緻

本就不是單純的遊樂場所,用「好不好玩」的標準來要求它未免有失偏頗。但正如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你眼中的黃鶴樓是怎樣的呢?

請你親自,親身,親眼去感受一下吧~

- - -【此文完】黃鶴知何去?剩有遊人處。- -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漢安得財務 的精彩文章:

TAG:武漢安得財務 |

您可能感興趣

入戶大門萬萬不能有這種現象,聰明人一看就懂,住久了才知有多坑
入戶大門萬萬不能出現這種現象,有錢人看了直搖頭,暗喻越住越窮
入戶大門萬萬不能有這種現象,老師傅看了都搖頭,預示著越住越窮
房子大門別對著這幾個地方,招煞入門住不富,有錢人都知道
入戶大門萬萬不能有這種現象,老師傅看了直搖頭,暗喻越住越窮
入戶大門萬萬不能有這種現象,聰明人看了直搖頭,預示越住越貧困
入戶大門切記不能有這些現象,有錢人一看就懂,暗喻主人越住越窮
玄關大門萬萬不能有這些現象,有錢人一看就懂,暗喻越住越貧窮!
入戶大門萬萬不能有這種現象,聽內行人一說,後悔我家知道的太晚
入戶大門萬萬不能有這種現象,老師傅一看就懂,後悔我家知道晚了
入戶大門萬萬不能有這種現象,有錢人一看就懂,預示再有錢都變窮
家裡大門萬萬不能出現這種現象,有錢人一看就懂,再富裕也住窮!
樓上的大哥,想來我家你走大門呀,這樣從天而降太嚇人了
大門打開,千萬不要看到這個東西,不然多少錢都守不住,千金散盡
大門口一旦對著這個地方,倒霉連連,再有錢也會越住越窮!
家裡大門萬萬不能這樣裝,有錢人都明白,犯了忌諱越住越窮
入戶大門切記不能有這種現象,暗喻越住越貧窮,聰明人一看就懂
入戶大門萬萬不能有這種現象,財神看了掉頭走,暗喻再有錢也變窮
入戶大門萬萬不能出現這幾個現象,否則越住越貧窮,聰明人都避開
入戶大門萬萬要避開這些現象,暗喻霉運擋不住,有錢人一看就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