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琴徽的材質與製作

琴徽的材質與製作

版權信息

琴徽的材質與製作



琴徽——古琴琴面上十三個小小圓形標誌,是十二律取聲的標準,象徵一年的十二個月和一個閏月。?又古書記載?琴徽象徵「氣候之音」、「天地自然之節」等,?關於琴徽的起源、象徵,?甚至「?徽?」字,?歷來頗多?異議?,琴友如感興趣,可查閱相關文獻資料。


《說文》說:徽,衺幅也。一曰三糾繩也。從糸,微省聲。《易》注曰:徽,黑索也。

琴徽的材質與製作



琴徽的材質


《琴賦》上說:「徽以鐘山之玉。」


《琴說》上說:「徽以麗水之金。」


《琴論》上說:「徽者,上古以螺蚌為之,近代緣飾皆以金玉瑟瑟水精眾寶等。又蜀地雷氏斫制,自品第一者以玉為徽,次者瑟瑟,又其次者以金,又次蚌蛤。」


《洞天清錄》上說:「古人所以不用金、玉而貴蚌徽者,蓋蚌有光采,得月光相射,則愈煥發,瞭然分明,此正謂對月。及膝上橫琴,設金、玉則否。今人少知此理。然當用海中產珠蚌,他蚌甚無光采。」

琴徽的材質與製作



歐陽修《三琴記》:「吾家三琴,其一傳為張越琴,其一傳為樓則琴,其一傳為雷氏琴,其製作皆精而有法……其一金徽,其一石徽,其一玉徽。金徽者,張越琴也;石徽者,樓則琴也;玉徽者,雷氏琴也。金徽,其聲暢而遠;石徽,其聲清實而緩;玉徽,其聲和而有餘。今人有其一已足寶,而余兼有之。然惟石徽者,老人之所宜也。世人多用金、玉、蚌琴徽,此數物者,夜置之燭下,炫耀有光,老人目昏,視徽難准。惟石無光,置之燭下,黑白分明,故為老者之所宜也。」

琴徽的材質與製作



按諸多文獻記載,我們知琴徽的材質有螺鈿、黃金、玉、孔雀石等,而傳世老琴當中,螺鈿徽(即蚌徽)的使用居多,故而可知質樸的螺鈿更合乎文人審美。

琴徽的材質與製作



所謂螺鈿,又稱螺甸、螺填、鈿嵌,是一種用螺殼與海貝磨製成人物、花鳥、幾何圖形或文字等薄片。螺鈿被廣泛應用於漆器、傢具、樂器、屏風、盒匣、盆碟、木雕以及有關的工藝品上。


古琴作為漆器,其上徽技術,正是螺鈿鑲嵌技術。多數人以為這是唐代的技術,殊不知早在西周時螺鈿裝飾技法就已相當嫻熟,據考古發現,北京琉璃河西周墓出土了極具代表的西周漆器,如螺鈿漆豆、漆罍等,其中螺鈿漆罍的蚌片鑲嵌,使牛頭和鳳鳥的形象十分深刻突出,堪稱罕見的精品。

琴徽的材質與製作



螺鈿徽與漆,一個閃耀如星辰,一個漆黑如夜晚,它們令人想起璀璨的夜空。天一古琴的琴徽,更崇尚古人樸素的審美,多用螺鈿徽,有時也會根據琴的外觀、音色等,選用金徽、玉徽。

琴徽的材質與製作



琴徽的製作


古人說「徽繫於木,所以示其明瑩。」琴徽為明確泛音音位而綴,泛音清幽、飄渺、虛幻、空靈,當我們夜晚撫琴時,月光照在琴面上,琴徽熠熠閃光,猶如夜空里的繁星,古樸中透出靈氣。

琴徽的材質與製作



十三徽所標識,是琴弦隱間長度(散音)的二分、三分(以及其他的倍分)和五分位置上的十三個泛音,同時也為按弦取音提供了準確的音位位置。

琴徽的材質與製作



徽位因弦長而異,「泛弦求其聲,當徽則鏗然鳴,不當徽則否」。琴徽作為音位的標識,除了精美還要實用。所謂實用,則可理解為琴徽鑲嵌是否合理。

天一琴茶根據古琴的分節振動原理,測算龍齦到岳山的有效弦長的分節振動數據,並推導出琴徽計算公式——徽位查詢表。此徽位查詢表,經過我們造琴過程中無數次的實踐使用,至今為止尚未出現過誤差,現已成為天一古琴定徽的標準。


斫琴師們在製作琴徽時,一般先根據徽位查詢表,計算並確定十三徽的位置,然後向灰胎打孔,將琴徽嵌入,其厚度根據灰胎的厚度確定。

琴徽的材質與製作



因天一的古琴所用大漆、鹿角霜、琴徽,材料均源自自然,因而製作琴徽時,斫琴師需精心打磨、髹漆,方能將螺鈿的質樸完美演繹。


總之,琴徽的製作依據弦長而定,又以合理為準,造琴定徽看似簡單,實則不易。


相關閱讀


【琴學系列】鑒琴六要之木質篇


免費認養古琴,18個月不花一分租金


120本古琴電子書免費領取

天一古琴錄音欣賞,請點"閱讀原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郭關藝術 的精彩文章:

素食的禪意
《觀道》 尺八即興
書畫之氣韻
武狀元

TAG:郭關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