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名學生身染艾滋!何以高校成為艾滋病重災區?
「艾滋」與「象牙塔」兩個看似毫無瓜葛的詞,如今卻被一串串急劇攀升的數字緊緊地捆綁在一起。
近日,一則消息迅速在朋友圈傳播,數據讓人觸目驚心。長沙市嶽麓區通報有106名青年學生感染艾滋病!
4月24日,長沙市嶽麓區疾控中心舉行了「高校疫情通報和骨幹成員培訓」會議。會議指出,高校雲集的嶽麓區疫情嚴重:
截止到2017年4月6日,報告現居地為嶽麓區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達到 603人。
而嶽麓區轄區內雲集了眾多高校,青年學生人口密集,至2017年4月21日,已發現報告為學生的感染者106人。
大學生正成為受艾滋病影響的重點人群。近幾年,學生「染艾」人數迅速增加……
先來看一組讓人細思極恐的數字:
南昌:2016年9月,南昌市疾控中心公布數據顯示,至2016年8月底,南昌全市已有37所高校報告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共報告存活學生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135例,死亡7例,近5年來,青年學生艾滋病疫情年增長率為43.16%。
北京:2015年1月至10月新增艾滋病病例3000餘例,青年學生感染人數上升較快。近兩年,北京市大學生感染艾滋病每年新增100多例,以同性性行為傳播為主。
上海:2015年共報告發現青年學生感染者92例,較去年同期上升31.4%。
廣州:從2002年開始發現學生感染艾滋病病例,截至2013年底已累計117例,九成都是經同性的性傳播感染。
在北上廣等大城市高校艾滋病情上漲的同時,一些中部省份高校學生的情況也不容樂觀。
正如中國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主任吳尊友表示:
「2011年到2015年,我國15~24歲大中學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凈年均增長率達35%(扣除檢測增加的因素),且65%的學生感染髮生在18~22歲的大學期間。可謂是觸目驚心,如此發展下去,後果不可想像。」
高校本為學習的樂土、創新的樂園,為何成為艾滋病重災區?艾滋病又是如何入侵「象牙塔」的?
業內人士分析,高校學生感染艾滋病的原因:
一是有些大學生性觀念開放、隨意。
二是性安全知識缺乏,不知如何保護自己。當時覺得自己離這個病很遠,完全不知道自己感染了。
三是高校性教育滯後。高校性教育普遍滯後,大學生防艾形勢變得更為嚴峻。
染艾者八成為同性
根據國家衛計委公布的數據,性傳播是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徑,而在青年學生中通過男男性傳播感染已達81.6%,形勢非常嚴峻。
以廣東為例,2002年至2015年,廣東累計學生艾滋病病例為630例,其中男男同性性傳播佔比70%。
在江西南昌2011—2015年新發學生病例中,男男同性性傳播佔83.61%。
湖南省從2007—2015年累計報告536例當中,這些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學生主要是男性,佔90%以上,傳播途徑以男性同性性傳播為主,佔69.6%。
對此,中國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吳尊友分析,大學生男男同性傳播感染者上升的主要原因大致有兩個。
一是早期對這部分人群不夠重視,監測不到感染情況。
二是大學生剛從高中學業壓力釋放出來,對男男同性性行為感到新鮮,就想「嘗試一下」,但他們並不知道其中的風險。
性觀念開放 性知識滯後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於性話題及性行為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2015年,某平台針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西安等34個城市的高校本科生,分男女、年級進行摸底調查研究顯示:
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60.5%接受性解放、性自由;67.1%接受婚前性行為,近七成大學生接受未婚同居行為。
大學生的性觀念、性心理、性行為雖然趨於開放化,可是對於性病知識的缺乏及預防能力卻令人堪憂。
西安南郊某高校22歲男研究生小東(化名)怎麼也沒想到有一天自己會感染艾滋病。
「一直不敢也不想檢查,總覺得距離我很遙遠。」外表斯文的小東說。
他在讀研前就比較喜歡男性,「男友」都是經網路認識的,通過QQ聊天,等聊得投緣後就約會。「有四五個,長的交往幾個月,短的就一次,大家在一起不問名字,也不用安全套。」他自己也不知道是被哪位「男友」感染的,是否還有人因為自己而感染。
以廣州10所高校600名在讀大學生為調查對象,通過問卷調查、小組座談等形式進行對性傳播疾病相關知識的調查中,發現大學生對性病的了解甚少。
50%的學生表示「有所了解」,23%的學生表示「不了解」;在處理性病的問題上,54%的受訪學生選擇「自行去看醫生」,少數學生選擇「默默忍受」。
甚至有的大學生認為自己離艾滋病很遠,不會被感染。廣州高校大學生防艾公益組織介紹,大學生「男男」之間沒有避孕需要,大多不會採用防護措施,導致「男男」成為大學生艾滋感染最高危的群體。
教育宣傳缺位
連年高速度增長的大學生艾滋病感染病例對於學校、社會、家庭都將是一場噩耗。
國內某權威情趣電商對該公司APP的3000萬的用戶(其中包括36%以上大學生用戶)發放了20000份網路調查,並對一些高校大學生進行了電話採訪。
調查顯示,互聯網、書本、雜誌和跟同齡朋友交流是獲取性知識的主要途徑。其中,不少男生通過互聯網、色情材料了解性知識。
大學基本都忽視了人生的「必修科目」:性安全教育。
陝西某高校教師表示,自己也是一位艾滋感染者,他說校領導往往對性教育聞之色變、避而不談。如果談的話,可能社會上會認為,是不是這個學校有問題,會影響影響學校招生。
有些高校即使開展性教育,也僅限於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那一天。有的公益組織曾在高校開展過講座,但效果不甚理想。該組織成員表示:「那些學生都不是自己來的,是學校團委下發的通知,每個班必須要有多少同學參加個人。」
如果大學防艾知識課堂持續「失語」,學生們得不到健康、正確的教育,很可能誤入歧途甚至給他人帶來傷害。正如我們看到的結果,青年學生艾滋病疫情上升明顯,這些被感染孩子的人生悲劇已經無法再彌補。
較低的自檢率和自知率
南昌疾控每年主要對暗娼、吸毒人員、「男男」、性病門診、腎透析、無償獻血、青年學生進行檢測。專家介紹,疾控部門主動對這些高危人群檢測外,市民還可以享受免費自檢,但居民自檢率很不理想。
比如,南昌去年艾滋病檢測55萬人次,除了重複檢測和外地人口,南昌艾滋病自願檢測人數還不足10%。「很多人還是礙於面子,不好意思,另外不少高危人群也抱有僥倖心理。」專家說。
正是這種礙於面子,不好意思的心理作祟,艾滋病的自知率在我國也並不高。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艾滋感染者的知曉率,也就是自知率還處於一個相當低的水平。根據《中國青年報》2014年12月的報道,美國艾滋感染者的知曉率為75%,我國估算為54%。
有些人是因為不想知道自己是感染者,因為擔心檢測出來後根治不了卻還要受歧視,找不到工作。「但這同時也意味著錯過了接受治療和關愛的機會,增加了傳播的可能,形成了一個非常負面的鏈條反應」,專家分析說。
潛在的社會歧視是影響中國艾滋病感染者自知率較低的一個主要原因,而社會歧視存在的根本原因,還在於公眾對艾滋病的傳播方式還並不了解。
高校何以成為艾滋病的重災區?這不是我們只需要思考的時候!而是我們需要面對、需要以實際行動來應對的時候!
青年學生防艾小貼士
學習並掌握艾滋病相關知識,提高自我保護意識,規避感染風險。
樹立正確的性觀念,培養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樹立正確的性觀念,自尊自愛,做好個人性衛生保健,採取安全性行為,儘可能避免高危行為發生。
正確認識到注射吸毒共用針具極大地增加了感染艾滋病的風險,拒絕毒品。
高危行為發生後應及時主動進行的諮詢與檢測。儘可能降低艾滋病病毒對自身機體損害的機會,同時避免傳播他人。
來源:綜合三湘都市報、新華社、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吉安之聲等
大醫道,醫療行業資源中心,是鄭州大學互聯網醫療與健康服務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的協同機構:醫療政策解讀,精準行業資訊,醫院管理研究,高端人才平台。


※因開大處方,44名醫生被調查處理!
※中國中醫事業發展存在重大誤區!
※梁冬:你身上有這種病毒嗎?關鍵它還傳染
※「過勞肥」是真的!研究證實越努力工作越容易胖!
※服用維生素多多益善?
TAG:大醫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