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杜君立:現代版司馬遷,屬於蔡東藩一個人的中國史

杜君立:現代版司馬遷,屬於蔡東藩一個人的中國史

杜君立:現代版司馬遷,屬於蔡東藩一個人的中國史



作者語

與傳統的歷史通俗小說不同,蔡著採用的完全是專業歷史寫作的方法,重史輕文,注重真實和考據,無一事無來歷,孤證不立。這需要大量的閱讀和涉獵,更離不開洞隱燭微的思辨精神,寫作《元史演義》時他就參考了大量中西史料,「是足以補中西史乘之缺,不得以小說目之」。這是史家才有的嚴謹,「語皆有本,不敢虛誣,筆愧如刀,但憑公理」。


原文:《一個人的中國史》


作者:河南 杜君立


在世界所有國家中,中國的歷史無疑是最為源遠流長的。歷史學家孟森先生說:「中國有史之系統,嚴正完美,實超乎萬國之上。」歷史作為一種話語權,在數千年里經歷了從民間到官方的轉移和衍變,最後留下了一部皇皇巨著「二十四史」。

「作史固難,讀史亦難。」中國史籍浩如煙海,從二十四史、兩通鑒、九通、五紀事本末,到其他各種別史、雜史和野史,一個人即使窮經皓首,也讀不完這麼多歷史。僅「二十四史」就有三千二百五十九卷,除非像呂思勉這樣的歷史研究者(呂將「二十四史」通讀了三遍),對一般讀者來說,這樣的正史難免會讓人望而卻步。「嘗考《明史》凡三百三十二卷,《明通鑒綱目》凡二十卷,《明史紀事本末》凡八十卷,每部輯錄,多則數千百萬言,少則不下百萬言,非窮數年之目力不能舉此三書而遍閱之。」


同時,這些高文典冊的歷史大多出自文人史官之手,並非為一般智識的普通民眾而作,閱讀難度可想而知。因此,便出現了大量的民間說史和寫史,即「演義」小說的興起。「一代肇興,必有一代之史,而有信史有野史。好事者藂取而演之,以通俗諭人,名曰演義,蓋自羅貫中《水滸傳》、《三國傳》始也。」(雉衡山人《東西晉演義·序》)《三國志》屬於正史,《三國演義》則將歷史民間化和文學化了,就社會影響而言,前者根本無以望後者之項背。


一是乏人問津的所謂「正史」,一是真假難辨的各種「演義」、「戲說」,這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中國歷史始終陷於「貧困」,以至於魯迅先生說:「中國不但無正確之本國史,亦無世界史,妄人信口開河,青年莫名奇妙,知今知古,知外知內,都談不到。」近代西風東漸,大學興起,中國結束帝制,走向民主,歷史才開始在中國重新復甦,梁啟超提出「新歷史」之說。在這場歷史啟蒙運動中掀起一股「歷史熱」,留下許多名篇巨作,其中影響最大的莫過於蔡東藩的「中國歷代通俗演義」系列。

杜君立:現代版司馬遷,屬於蔡東藩一個人的中國史


蔡東藩(1877-1945)一生恰逢清末民初,既接受過完整的傳統教育,又接觸過許多現代新思想,精通經史詩文,這使他對歷史、國家和民族有更現代、更深刻的認知。他堅持歷史的真實根基,「以正史為經,務求確鑿;以軼聞為緯,不尚虛誣」。在文字方面,他要求「文不尚虛,語惟以俗」,這或許是對同時期白話文運動的一種呼應。


從1916年到1926年,從40歲到50歲,陋室孤燈,蔡東藩在浙江鄉下寫了整整10年。從《清史演義》始,先後寫作了元史、明史、民國、宋史、唐史、五代史、南北朝、兩晉、前漢和後漢等通俗演義。他以一人之力,竟然完成了這部長達700多萬字的中國通史,從秦漢到民國,歷史跨度長達兩千多年。

杜君立:現代版司馬遷,屬於蔡東藩一個人的中國史



在某種程度上,蔡東藩對中國歷史寫作的貢獻足可與司馬遷相媲美,說他是「現代司馬遷」也不為過。作為中國第一部通史,50餘萬字的《史記》敘述了自黃帝到西漢的三千年中國史,蔡東藩的「歷代通俗演義」正好從前漢開始,這種銜接不僅是主題內容上的,也是歷史精神的繼承,即歷史從官方到民間的回歸,「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與傳統的歷史通俗小說不同,蔡著採用的完全是專業歷史寫作的方法,重史輕文,注重真實和考據,無一事無來歷,孤證不立。這需要大量的閱讀和涉獵,更離不開洞隱燭微的思辨精神,寫作《元史演義》時他就參考了大量中西史料,「是足以補中西史乘之缺,不得以小說目之」。這是史家才有的嚴謹,「語皆有本,不敢虛誣,筆愧如刀,但憑公理」。

杜君立:現代版司馬遷,屬於蔡東藩一個人的中國史



2016年恰逢蔡著《清史通俗演義》(「歷代通俗演義」第一部)首次出版100周年,歷經百年巨變,其光輝仍不可磨滅,正如替蔡續寫《民國通俗演義》後四十回的許廑父所言:「文筆之整飭,結構之精密,故成一完善之史學演義,出版後不脛而走遍天下。」事實上,「歷代通俗演義」自出版以來,便一直暢銷不衰,為書商和出版社帶來不可計數的利潤,但蔡氏本人卻貧寒一生,僅以行醫教書為生。這就是一個真正寫作者的歷史和命運。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556期第8版,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普京終於準備和特朗普會面了,時間定在了7月!
當超級老齡化遭遇超級城市化,影響未來中國的兩大關鍵
王馥芳:請把閱讀的成長時代還給我們!
韓東屏:人是生產力的主宰和操控者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