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探究 | 秦始皇有二十多個兒子可繼位,胡亥為何偏偏只賜殺扶蘇一個人呢?

探究 | 秦始皇有二十多個兒子可繼位,胡亥為何偏偏只賜殺扶蘇一個人呢?



摘自《歷史從未走遠》王立群(著),大象出版社授權合作稿件


歡迎讀者轉載分享到朋友圈,其它公號如需轉載,

請回復『

轉載

』了解事項。




扶蘇自殺:信息不對稱


文:王立群


李斯屈從之後,胡亥、趙高、李斯要對付的首要目標便是扶蘇。因為扶蘇佔有的政治資源非常豐富。第一他是皇長子;第二他是秦始皇生前確定的喪事主持人,言外之意就是皇位繼承者;第三他在朝中擁有眾多的支持者;第四他與蒙恬擁有重兵,槍杆子裡面是能夠出政權的。




此時的大秦帝國只有兩大軍團:

一是長城軍團,二是南越軍團。



南越軍團遠在兩廣,遠水不解近渴,根本派不上用場。即使在陳勝、吳廣反秦大起義之時,這支五十萬人的南越軍團也未能北歸,所以,這支軍團是指望不上的。




長城軍團則不同,它駐守的河南地,就在大秦帝國的北邊,沿著直道南下,很快即可抵達關中之地。因此,長城軍團一旦兵變,對大秦帝國而言將是致命的。











扶蘇儘管佔有多重優勢,但是,他有兩個明顯弱勢:

一是扶蘇對其父秦始皇的病故與真正遺詔的內容毫不知情;二是趙高手中的皇帝符璽可以偽造遺詔。



如果扶蘇知道秦始皇已經病故,知道父皇在遺詔里是想傳位給自己,那會怎麼樣?肯定會發生兵變啊!




只要扶蘇知道了真相,一定不會俯首聽命。只要扶蘇起兵,政變集團就會陷入極大的被動,乃至功虧一簣。



可事實是,扶蘇不知道真相。




一句話,信息的不對稱使扶蘇陷入極大的被動。



多重優勢被兩個明顯的弱勢擊倒。




在扶蘇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政變集團便偽造了一個專門對付扶蘇的秦始皇「遺詔」。




這個「遺詔」的核心是賜死扶蘇。



也只有讓扶蘇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了,他們才能心安。否則,只會惶惶不可終日。




那麼以什麼理由讓扶蘇從這個世界上消失呢?




世界上什麼都缺,唯獨不缺少殺人的理由,欲加之罪,又何患無辭呢?




在這場政變中,再也沒有什麼比捏造賜死扶蘇的理由更容易的事了。




以趙高為首的政變集團不但給出了理由,而且給出了充分的理由,列了足足四條,每條都冠冕堂皇。










一是守邊無功。


守邊無功,就是說扶蘇與蒙恬不能開疆擴土,數十萬軍隊只有損耗,沒有為國爭來一絲一毫的土地(今扶蘇與將軍蒙恬將師數十萬以屯邊,十有餘年矣,不能進而前,士卒多耗,無尺寸之功。《史記?李斯列傳》)。





本來,大秦帝國對草原民族採取的是防範為主的方略,這才有萬里長城。長城,就是阻隔農業文明與草原文明的一道屏障,就是一種防禦手段。




所以,蒙恬儘管有數十萬大軍,但他主要的任務也就是防範,而不是去消滅一個民族,況且,龐大的草原民族也無從消滅。




其實,只要能守住北方草原民族的入侵,目的就已經達到了。

由此看來,「守邊無功」只不過是一個殺人的借口。





二是誹謗朝政。


政變集團賜給扶蘇的「詔書」上指責扶蘇「反數上書直言誹謗我所為」。




你多次上書議論我,對我的行政措施指手畫腳。




可見,扶蘇即使被貶到邊地擔任監軍,也一直沒有停止對秦始皇的勸諫。這恰恰是胡亥之流加在他頭上的罪名。




其實,扶蘇完全是為了帝國的長遠利益,為了秦始皇的歷史名聲。




但是,對待不同政見可以從善如流,也可以誣陷為誹謗。因此,「誹謗朝政」也是一個借口。






三是謀立太子。


胡亥指責扶蘇「以不得罷歸為太子,日夜怨望」,真是顛倒黑白!誰日夜盼望太子之位?




扶蘇如果真想當太子,他最好的辦法是閉起嘴來,這樣,也許他早就當上太子了。




正是因為扶蘇不刻意以太子為人生目標,所以,他才屢屢上書,即使被貶到邊地也不忘進言。




顯然,這一條也是欲加之罪。




小人的齷齪之處就在於無恥且光明正大地把自己的齷齪強加於對方,從而證明自己的清白。






四是為人不孝。


胡亥給扶蘇加了「不孝」的罪名,但是,並沒有說明扶蘇如何「不孝」。




真正的「孝」是恪守父訓。




胡亥連父皇的遺詔都可篡改,還侈談什麼「孝」與「不孝」?叛臣逆子又有什麼資格來談「孝」呢?




這是他們最害怕別人定在他們身上的罪名,所以急不可耐地先加在扶蘇身上。




扶蘇最終堅守「父讓子死子不得不死」的古訓而拔劍自刎,這恰好證明了扶蘇恪守孝道。













政變集團將矛頭對準扶蘇。




看到這份偽造的「遺詔」,扶蘇會怎麼辦呢?扶蘇該怎麼辦呢?




扶蘇接到詔書後,如同晴天霹靂,肝膽俱裂,痛心而泣,轉身回到帳中就要拔劍自殺(扶蘇泣,入內舍,欲自殺。《史記?李斯列傳》)。




一哭,二入,三自殺。扶蘇的表現是對秦始皇的異常忠誠,但是,這種愚忠愚孝令人失望!




扶蘇並非孩童,但是,他卻有如孩童般的單純。




他屢屢上書勸諫秦始皇,他不辨詔書真偽,看見賜死詔書就想自殺了事。他根本沒有想過這份詔書是不是假的,更沒有想過這世界上還有人敢於偽造詔書。




扶蘇的單純令人敬重,亦令人吃驚。




詩人愛默生說過:

「沒有一件事比偉大更為單純,事實上,單純就是偉大。」

單純是偉大,但是,單純亦可以是幼稚,甚至於單純也可以是愚蠢。




如此的政治閱歷,如此的政治判斷,證明扶蘇只是一位「合法」的帝位繼承人,而並不是一位「合適」的政治家,也不是一位「合適」的大秦帝國的二世君王。




秦始皇一生不立皇太子,臨終時又選了一個「合法」但不「合適」的皇位繼承人。




這表明秦始皇儘管在兼并六國的過程中頗有識人之明,但是,在選拔帝位繼承人時卻又喪失了這種智慧。




能處理好國事者,未必能處理好家事;而對於一位帝王來說,自古家事皆國事。




由於扶蘇對這封假遺詔深信不疑,而且他覺得父皇既然都賜他死了,再請示還有什麼意義呢?




隨即自殺(扶蘇為人仁,謂蒙恬曰:「父而賜子死,尚安復請!」即自殺。《史記?李斯列傳》)。




與扶蘇同時被賜死的還有一人,此人的所作所為就與扶蘇大相徑庭。此人是誰?他為什麼敢抗旨不遵呢?




蒙恬被囚,胡亥即位:政治制度的「勝利」




此人就是蒙恬。在逼殺扶蘇的同時,胡亥、趙高、李斯還要逼殺蒙恬。




前文已言,蒙恬是精銳的長城軍團的主帥,其弟蒙毅是秦始皇的正卿,蒙氏兄弟的存在對以胡亥為首的政變集團威脅同樣嚴重。




所以,政變集團絕對不會放過蒙恬。












那麼,他們給蒙恬加的罪是什麼呢?




兩條罪名:知情不報,為臣不忠。




扶蘇既然圖謀不軌,蒙恬自然就是知情不報;知情不報就是為臣不忠。所以,賜蒙恬死,將兵權交付副將王離(將軍恬與扶蘇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謀。為人臣不忠,其賜死,以兵屬裨將王離。《史記?李斯列傳》)。王離是秦國名將王翦的孫子。




但是,蒙恬可不是一個好忽悠的人。蒙恬雖然是武將,但政治經驗頗為豐富。他看到扶蘇想自殺,立即進行勸阻。蒙恬講了四點:




一是陛下在外,未立太子,不能輕易自殺。


二是我統重兵,你為監軍,我們身負重任。


三是單車一使,怎能輕信?怎知沒有陰謀?


四是請示皇上,確認以後,再自殺也不遲。





(蒙恬止扶蘇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將三十萬眾守邊,公子為監,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來,即自殺,安知其非詐?請復請,復請而後死,未暮也。」《史記?李斯列傳》)




蒙恬比扶蘇有政治經驗,但是,蒙恬也沒有想到會發生宮廷政變。




蒙恬更不知道秦始皇已死,不知道胡亥、趙高、李斯已經將他和扶蘇逼到了死亡線上——只要不起兵,任何請示都是白費;但是,蒙恬堅持要再請示。




可見,信息的嚴重不對稱使當事人的判斷能力大打折扣。




扶蘇的愚忠愚孝替胡亥、趙高、李斯發動政變清除了最大的障礙,也使蒙恬陷入了孤掌難鳴的困境。但是,蒙恬堅持不自殺,堅持再請示,胡亥的使者只好將蒙恬先行關押。




使者回報胡亥。聽說扶蘇自殺、蒙恬被關,胡亥、李斯、趙高都極為興奮(使者還報,胡亥、斯、高大喜。《史記?李斯列傳》)。




趙高見最擔心的障礙已除,馬上決定了三件大事:


一是立即返回咸陽;


二是詔告天下秦始皇駕崩,辦理喪事;


三是擁立胡亥稱帝。





就這樣,得到扶蘇已死的準確消息之後,載有秦始皇臭屍的車隊才快速返回都城咸陽(可見,在確認扶蘇自殺之前政變集團不敢返回咸陽!只能拉著臭屍在外瞎轉悠,等待扶蘇的消息),向外發喪,並立胡亥為秦二世。




胡亥詐立成功後,立即任命政變策劃者與組織者的趙高擔任郎中令。




郎中令乃九卿之一,是掌管宮廷警衛、統領皇帝侍從的重要官職,皇帝最信任的官員才能擔任此官。




可見,政變集團最擔心的是扶蘇的生死。




如果扶蘇堅持不信,甚至於舉兵求見秦始皇,麻煩就大了。




扶蘇之死使政變集團徹底放了心,其他任何人都不可能再對胡亥的登基造成多少威脅。




從此以後,這對暴君奸臣便在一起製造出了一幕又一幕令人髮指的慘劇。貌似強大的大秦帝國,也由此開始分崩離析。











秦始皇有二十多個兒子,為什麼政變集團對其他二十多個兒子沒有過多擔心,偏偏盯住了扶蘇一個人呢?




兩點:

不重要,來不及。




秦始皇的其他兒子確實都有資格當「秦二世」,但是秦始皇廢封國、行郡縣,導致他的兒子們個個都沒有政治實力,無法和擁有「遺詔」的胡亥相抗衡。這叫不重要。




胡亥當時最緊要的是處理唯一的一位「合法」繼承人扶蘇,然後正式登基稱帝。至於其他的兄弟,他還顧不上去處理,那些等秋後算賬也不遲。這叫來不及。




政治制度決定一個人的政治能量,經濟制度決定一個人的經濟能量。




秦始皇的兒子並非個個窩囊,而是郡縣制、三公九卿制等一系列中央集權制限制了他們,使他們沒有任何政治資源,無法在政壇上呼風喚雨、一展拳腳。




所以,只要法定繼承人扶蘇一死,胡亥的其他兄弟都不值一提。




這就是我們前面多次講到的分封制的危害在未來,郡縣制的危害在當下。由於沒有進行分封,秦始皇的兒子們個個都喪失了擁兵為王的政治權力,在面對至高無上的皇帝之時毫無還手之力,即使這位皇帝是假的、詐立的,他們也只能聽之任之、毫無作為。




《史記?李斯列傳》中記載,扶蘇自殺、蒙恬被囚的消息傳來之後,「斯、高大喜」。




李斯的「大喜」說明此時他已經從屈從趙高墮落到主動為政變清障;趙高的「大喜」則是小人政變成功後的得意忘形。




「稿酬作者招募」點擊詳情



點擊底部

閱讀原文

查看

【學堂優品-好書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學堂 的精彩文章:

探究 | 金庸太牛了,原來「天龍八部」是這個意思
品讀 | 開天闢地以來的中國神話,都源自這本不可思議的「巫書」
金庸太牛了,原來「天龍八部」是這個意思
讀不懂這四個字,就讀不懂林黛玉,更不知《紅樓夢》為何物

TAG:歷史大學堂 |

您可能感興趣

劉備有四個兒子,為何卻讓扶不起的阿斗繼位呢?
皇帝有20多個兒子,為何選了最傻的一個繼位?
聰明一世的司馬炎,有26個兒子,為什麼偏偏挑一個弱智兒子繼位?
都是皇太孫繼位,一個被叔叔奪走皇位,一個讓叔叔磕頭求饒
曹操兒子眾多,最有影響力的有五個,為什麼偏偏曹丕繼位?
劉備有四個兒子,為何讓「樂不思蜀」的劉禪繼位了?
武則天繼位已是花甲之年,還有很多男寵,卻為何沒有一個生下孩子
國君將死,兩個王子卻不願繼位,反倒跑去敵國,另一王子白撿王位
這個王朝有多奇葩,叔叔殺了侄子讓弟弟繼位,哥哥不顧母親阻攔又殺了弟弟
為了當皇帝,他四兒子親手殺了三,還有一個嚇瘋了,結果沒人繼位
平定諸呂后為何是劉恆繼位?兩個女人幫了大忙;劉襄犯了一個錯誤
漢武帝有六個兒子,個個都很優秀,為何最後選擇劉弗陵繼位?
曹丕繼位魏王,三個親哥們慘了,一個解兵權,一個上吊,一個被貶
劉盈本來有6個兒子,為何卻是劉恆繼位,他兒子們到哪裡去了
秦始皇死後, 為何不是長子扶蘇繼位?
乾隆繼位前有十個妻妾,兩人離奇死亡,剩下的八人都有誰?
歷史上兩個黃袍加身的皇帝,一個沒有後人繼位,一個死得不明不白
皇帝繼位十幾年仍然沒有子嗣,太后交代一句話,生了十多個
曹操有25個兒子,五大繼位候選人,為何卻選中了不太喜歡的曹丕
這個朝代的皇帝繼位,不是兒子殺老子就是弟弟殺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