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寵物 > 聽說你「憎恨動物園」?或許,你該去新加坡的動物園看一看

聽說你「憎恨動物園」?或許,你該去新加坡的動物園看一看

很多中國人都非常厭惡動物園,他們認為動物園是剝奪動物自由的淵藪,被禁錮的動物過得很慘,只成為了麻木的看客取樂的玩物……這種厭惡,在中國是非常自然的,因為很多中國動物園槽點確實太多。然而,就在我們的動物園進步緩慢的時候,國外的同行們在《怎樣展示一隻牛蛙》這個行業聖經的指引下快速發展,無論是理念還是實力都甩開了一大截。

清明期間,花老師跟幾個朋友去了趟新加坡,專門去逛動物園。新加坡動物園群號稱亞洲第一,它們由4個分園組成,由新加坡野生動物保育集團運營。去之前我已經找了很多資料和遊記,沒想到一進去還是一路「卧槽」個不停。

——實在太棒了。

棒在哪裡?讓我們一條條說。

新加坡動物園一進門就能見到的動物們。鐵籠玻璃籠在這裡都是非常罕見的。這隻狐猴大哥常年在門口那一帶活動,有去過的同學們應該可以認出它。

新加坡動物園

(Singapore Zoo)

樹間穿梭的猿猴

看過花老師以前文章的朋友應該知道,我是以4個維度來評價動物園的:籠舍設計、丰容、自然教育、本土物種展示。籠舍設計的水平好不好,基本是一目了然——而籠舍的設計,又是後面3項的基礎。(評判標準,請參考:如何看待動物園?如何評價一個動物園好不好?)

個人認為,新加坡動物園裡展示得最精彩的一類動物是靈長類,它們場館的平均水平在整個新加坡動物園裡都是可圈可點的。而在靈長類中,最棒的莫過於紅毛猩猩自由活動區。

我們在國內動物園裡看到的猿類,常常就關在不太大的籠子里,還往往是孤零零的一隻。這樣的畫面就很慘。好一些的,會給動物較大的室外活動場地,並提供比較高的樹或是爬架讓它們能自在的運動,並會照顧到猿類群居的特性。杭州動物園的黑猩猩籠舍、廣州番禺長隆的長臂猿籠舍都是不錯的例子。

而新加坡動物園的紅毛猩猩自由活動區,則是好到令人驚嘆——它的地面部分,是一個上千平米的活動場,綠化不錯,有設計很精良的爬架,但這部分並沒有什麼讓人吃驚的。厲害的在天上。

新加坡在熱帶,樹長得快,也能長很高。紅毛猩猩自由活動區里,有不少高度在十米以上的大樹。新加坡動物園不但允許猩猩們往上爬,還用木頭把這些大樹的樹冠層連接了起來。這樣一來,這些猩猩就擁有了一個方圓上千平米、上下十多米自由穿梭的立體活動場。所謂「自由活動區」就是如此。在現場,我就看到幾隻未成年的小紅毛猩猩在樹冠層上穿梭。

這是我在國內完全沒有見過的。

更厲害的是,在樹冠和地面之間有一條步道,人可以走上步道,觀察下方和上方的猩猩。樹冠上垂下了若干鋼纜,在比步道稍高一兩米的地方懸掛著幾個平台,這裡是飼養員給猩猩投喂的地方。遊客可以用接近平視的角度,觀察猩猩進食時的動作,以及猩猩家庭成員間的互動。

以前,我曾盛讚過巴厘島動物園的熊狸籠舍,因為它是個利用有限空間和資源做立體展示的絕佳案例(朋友圈裡的海島游全是陽光沙灘比基尼,看著好煩?AI帶你看點不一樣的)。而新加坡動物園的紅毛猩猩自由活動區,讓我覺得它就是同樣思路在不缺空間也不缺資源的情況下的華麗升級版。

園中長鼻猴的展示也很精彩,籠舍里有流水,水裡有魚,岸上有樹,還原了河流紅樹林的環境,裡面甚至還混養著犀鳥,這也是個加分項。

如何養好一頭豹

我總是說,一個動物園怎麼樣,看豹養得怎麼樣就知道了。豹養得好的動物園都不會差。因為在動物園裡,豹常常生活在獅、虎的陰影下,不受重視。對待豹的態度,可以體現一個動物園對非明星物種的重視程度,這也是動物園的下限和節操所在。

新加坡動物園的豹養得如何呢?來看視頻:

對於這個展示,我朋友@圖騰兩爬工作室是這樣總結的:

在不大的空間里要造出這樣的效果那是要花挺多心思的。通過植被的遮擋使整個環境像是截取了原生境里的一個片段,再通過棲木的搭建以及,讓花豹可以最大可能展示在遊客面前。這需要籠舍的設計者除了有美感,還要對花豹的習性也有充分的了解。

而再看動物本身。相對於同屬的獅、虎,花豹在大貓裡面屬於偏敏感、膽小的一種。要把花豹養飼養到能在遊人如鯽的動物園展館裡處之泰然,旁若無人地蹲在整個籠舍里最空曠的位置上展示自身,意味著這隻花豹自身處於非常安定,健康的狀態。園方高超的管理水平可見一斑。

優秀的場館設計和丰容,會讓動物展現出更多的自然行為,能讓遊客看得更爽,也能讓珍稀的動物繁育更多。在新加坡動物園的入口處,展示了一群亞洲小爪水獺。在場館的一個小角落裡,水獺們搭了一個窩,在裡面產下了一隻幼崽。藉助高高的草和枯枝爛葉的遮蔽,水獺們輪流跑到窩裡圍觀獺媽媽和小獺。沒有優秀的丰容,這樣的畫面在動物園裡可不太容易看到。

上圖角落的水獺幼崽,你看到了嗎?

動物養不好怎麼辦?

優秀如新加坡動物園,也有養得不太好的動物。比方說:北極熊。

新加坡位於熱帶,熱得要死;北極熊來自北極,很怕熱。這就是個無法調和的矛盾。坦率來講,這頭名叫伊努卡的老北極熊養得並不好,動物園給他提供了大水池,放了很多水,還做了個小瀑布,但這是個露天的場館,熱這個問題怎麼都解決不好。如果它能擁有河川生態園裡熊貓場館的環境,估計會開心很多。

在大家眼中,老熊伊努卡最顯而易見的問題是它的背——背上的毛是綠色的。

是的,這隻北極熊他……長。藻。了。

毛髮變綠是怎麼回事?長藻是不是動物園水質不好?都長藻了,他的健康會不會受很大影響?這些問題,看了旁邊的展板就都知道了:

上面兩張圖中的展板,承認了伊努卡因年老存在一些健康問題,解釋了綠毛的產生,對熊的影響。如果你在此觀察到熊身體的異樣,看到了奇怪的綠毛產生了疑惑,看到這些展板就會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動物的生老病死是很正常的,只要好好對待動物,它們出現難免的疾病和問題,遊客是能理解的。但前提是,你得主動告訴遊客。國內很多動物園的動物健康出了問題,從不會主動向遊客解釋,直到有人怒了上網曝光造成了輿論壓力,才會匆忙講是什麼原因,那時已經晚了。如果像新加坡動物園這樣用科普展板主動解釋問題之所在,那麼危機公關的需求就會少得多,也更能讓遊客了解到動物園在做的工作。

丰容方法介紹:玩具(球),食物丰容(凍在冰里的蘋果模型),浮漂板。飼養員的許多日常工作,展示出來都是很好的自然教育。只是悄悄做的話,其實是浪費了。

當然,科普展板的作用不止於此。新加坡動物園裡的展板都是多語言的,非常清晰、簡潔的介紹了動物,讓你知其然又知所以然。這樣的科普是成功的。

我聽說,伊努卡將是新加坡動物園最後一頭北極熊。這樣的明星物種很吸引眼球,但實在很難養好,為了它們好乾脆以後就不養了,這樣的態度很贊。

那養什麼呢?

多養一些本土動物嘛。

本土動物的家園

新加坡動物園似乎把自己當做一個紮根於亞洲面向世界的動物園,因此養了很多亞洲尤其是東南亞的動物,展示得都特別棒,非常有本土特色。

但對本土動物的展示,可以不只是養在籠舍里的那些。動物園這樣的地方,肯定還有野生動物嘛。一個好的動物園,也會成為所在地野生小型動物的家園,這些動物能夠補充展示。新加坡動物園裡有很多展板,提醒遊客:這個區域附近,有野生蝙蝠活動喲~

前一張圖是花老師用單反拍的,這張是本AI用手機拍的。如果沒有提示板,你恐怕注意不到這些小小的、不在編製內的動物員工們。

果不其然,我們在兩爬館的屋檐下發現地面被染黑了,還有新鮮的糞便,抬頭一看,啊,好萌!野生的小蝙蝠在睡覺耶!它們睡覺是還會搖搖晃晃,是做夢了么?

同樣的,在夜間動物園裡也常常出現野生蝙蝠的提示牌,仔細看,你就會發現它們——

上面這張模糊的圖是在夜間動物園拍攝的,那裡常能看到露天掛在樹上的香蕉,旁邊有標識牌讓你注意野生蝙蝠。仔細看看香蕉,運氣好的話會遇到好幾個可愛的小傢伙在貪婪的啃啃啃。

如果沒有園方對這些野生蝙蝠的重視,我們肯定無法發現它們。

鑽進雨林找動物

如果你要問我新加坡動物園裡最棒的場館是哪一個,我肯定回答說是脆弱森林展區。

這個管的格局是啥樣的呢?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國內曾經十分流行的鳥語林。各地的鳥語林,基本都是拉起一個大網子,把各種鳥都放進去,讓人進去看。但這些鳥語林實際上是有很多問題的。比方說:熱帶鳥、溫帶鳥、寒帶鳥都特么放在同樣的環境裡面,這也就是養活就夠了吧?這樣的展示缺點很多,但也有一些好處:合籠能帶來更大的可利用空間;參觀者進入籠子找鳥,會營造出沉浸式的體驗。

而在國外的一些很棒的動物園裡,有一些看起來和鳥語林比較類似,但內核很不一樣的展館。這些展館也會支起大網,把多種動物放進去養,然後把人放進去找動物看。這些場館和國內常見鳥語林最大的不同就在於——館裡的環境和放進去的物種,都是由同一主題總領之下,受到嚴格控制的。

具體到新加坡動物園的脆弱森林展區,這個館在大籠子里重現了熱帶雨林的環境,無論是植被還是濕度,各方面都和外面不一樣。園方在裡面放養了許多東南亞熱帶雨林環境中的鳥類、獸類,輔以少量非洲、南美的熱帶物種。在落葉層里,還有故意放養的發聲蟑螂、獨角仙,以及各式各樣色彩繽紛的青蛙和蟾蜍(可惜不管是蟲子還是兩棲類我都沒找到)。

在一個可控的場館裡還原熱帶雨林的環境,種滿雨林的植物,就能讓裡面幾乎所有的熱帶動物生活得很自在,這是一般鳥語林做不到的。而用環境匹配合適的動物,也能讓這些動物展示出正常的自然行為,和環境有良性的互動,展現出來的信息也更加豐富。人依舊能在大籠舍里走來走去,在天空、樹冠、樹榦、林下各個區域尋找生活方式完全不一樣的各種動物,彷彿能感受到在真正的熱帶雨林里找動物的感覺。

整個館裡,我最喜歡的動物是綠蓑鴿。綠蓑鴿是現生動物中和渡渡鳥關係最近的物種。它們的脖子上披著蓑衣一般的長羽毛,羽毛的基色是綠色,其上覆蓋著華麗的結構色。當一隻綠蓑鴿從樹蔭下邁步而出,走到樹冠漏下的一縷陽光中時,它們的羽毛會變換出金、赤、藍、綠等多種顏色,熠熠生輝,讓旁邊的鳳冠鳩、雌性百眼雉雞這樣本來很好看的鳥類黯然失色。

在樹蔭之中,有不少半埋的水泥管。如果你蹲下身來,會看到裡面有一隻小鹿撲閃著大眼睛盯著你。有時候,它們會走出管子找吃的,你會看到它們的腿跟牙籤一樣,非常搞笑。這是鼷鹿。我們在館裡目睹了一隻小鼷鹿被突然跳下樹的鴨子嚇了一大跳,這個小傢伙鎮定下來後,二話不說,迅速跑到鴨子的食盆中尿了一泡,不知是不是故意在報復。

館裡的動物當然不止這些,還有些會和人靠很近的猴子,特別污的狐蝠,多種小型鳩鴿,樹冠上跑來跑去的松鼠(好像還有巨松鼠)。在這裡看到動物很簡單。但想看全就必須好好找。

猜猜看,這張圖上的白臉僧面猴,距離遊客有多遠?

當然,這樣鑽進雨林找動物的遊覽效果,有高素質的遊客配合是必不可少的。我們在新加坡動物園裡也遇到過喜歡嚷嚷、拍玻璃的熊孩子,但這就是下限了。如果有那種追著動物跑、亂投喂、看見猴子在眼前晃就上手摸的遊客,熱帶動物館肯定是沒法開的。

答案揭曉:就這麼遠。換個遊客素質差點兒的地方,它不得叫人給摸禿嚕了?

夜間動物園

(Night Safari)

逛夜間動物園有兩條路線,一條是車行線,一條是人行道。兩條路線有不重合的地方,遺漏了一條,就有些動物看不到。地圖上的紅線是車行道,其他顏色的是幾條步道。

我們選擇先上車。坐車繞夜間動物園一圈,需要大約40分鐘。車比較快,在上面只能走馬觀花的把整個動物園逛一圈。這一圈,如果不細看,會漏掉不少亮點。

比方說獅子。獅子嘛,是個動物園就有,即使養得特別好也就是獅子嘛。所以看到這些大貓——即使是上面那頭大白獅——我們也沒有太在意。沒想到,一群奇怪的雌獅出現了。它們耷拉著肚皮,上面有很多褶皺……我了個去!

這是亞洲獅!

是的,亞洲也是有獅子的。為啥大家都不知道呢?因為太少了。它們曾廣泛分布於中亞、南亞,但現在幾近滅絕。要不是印度人給它們留下了一點血脈,亞洲獅早沒了。目前,全世界的亞洲獅也就幾百頭,在新加坡夜間動物園一看就能看到近10頭,簡直超值啊!

為了體現我的激動,轉載一個由Youtube網友Gilles Delhaye製作的視頻,告訴大家如何分辨亞洲獅和非洲獅:

亞洲獅的幾個特點:1 體型較小;2 鬃毛短,色暗,一般藏不住耳朵;3 肚子上有皮褶;4 尾長,頂端毛球大;5 獅群小,雌雄分居。

從看到亞洲獅之後,我就驚覺夜間動物園的厲害了。下了車,走上步道,這才是主菜。

夜間的自然行為

熟悉花老師的朋友都知道,我一直在鼓吹去動物園看的應該是自然行為。夜間動物園的一大魅力,就在於能夠看到動物在夜間的行為。

靈貓籠舍算是比較亮的一個。

新加坡夜間動物園整體環境非常暗,最亮的動物展區,也僅僅有一盞亮度類似於滿月的燈。而針對那些適應極暗環境的動物,籠舍里的燈光就特別暗了,甚至在有些籠舍里燈是暗紅色的,這就是在盡量減少對夜行動物行為的影響。於是乎,仔細看,能找到不少有意思的自然行為。

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是赤麂和鼷鹿混養區展示出來的。

赤麂是一種小型鹿,只有大狗那麼大,比較容易神經質。上面這張圖裡是個公赤麂,角很漂亮,身體狀況很好,皮毛油光水滑。在它身邊,還有一頭雌鹿……等等,暗處有個小東西在走動。

咦,這是一家子么?興許是大晚上的,雌鹿放鬆了很多,帶著小傢伙出來轉了轉,然後就遇到了我們這些遊人。我是第一次看到「赤麂崽子」,於是和朋友們多待了一會兒,沒多久別的遊人見我們站著看,於是人群聚攏了起來。

這時,鹿們有點緊張了。有意思的事情發生了。

雌赤麂拋下「小崽子」,徑直走向趴在地上的公鹿。公鹿也不動,就看著雌鹿在自己身邊走來走去。被拋下的「小崽子」掉頭走向遠離雌鹿的方向,躲到了一棵樹的陰影之下,一動也不動:

上面這張圖是我用單反長曝光+超高感光度拍下來的,人眼根本看不到——要不是我觀察到了全過程,根本沒法在烏漆墨黑的樹影下找到小鹿。這樣的應對方式,我猜應該是赤麂幼崽避敵的策略:自己躲陰影里,老媽把敵人引開。

但是,我猜錯了。經過@夜來香 老師提醒,這個小的不是赤麂,更不是幼崽,而是只成年的鼷鹿。大家可以仔細看看它嘴巴,上面有個小獠牙。躲在暗處不動,是鼷鹿的夜間禦敵策略。

好玩的是,回看照片時我發現這小傢伙一直在嚼嚼嚼,倒沒忘了吃啊……

麂在英語里也叫「犬吠鹿(Barking Deer)」,說的是它們在遇到敵害時會像狗那樣吠叫。這個聲音我們沒聽到,看來赤麂也不是很緊張。

那些囂張的掠食者在夜晚動靜就大多了。比方說斑鬣狗。我們剛看到那群斑鬣狗的時候,它們還很恬靜,歲月靜好。

沒過一會兒,餵食的飼養員出來了。他剛一靠近,斑鬣狗們就炸鍋了……等到幾塊肉扔了進來,狗群爭搶了起來。幾隻斑鬣狗興奮得開始互相追逐,一時間,「啊哈哈哈哈哈」的狂笑聲在夜空里飄蕩不停。

——斑鬣狗的叫聲,真的和人類的怪笑很像,在暗夜裡確實令人毛骨悚然。我也是第一次親耳聽到。

觀察夜間動物行為的關鍵

仔細找!

首先要找到動物,然後再去觀察它們在幹什麼。尤其要注意動物園在動物周圍放置的東西(例如食盆),它們會和動物有互動。如果能拍照,可以拍回來仔細看看鑒別特徵,別跟我似的犯錯出糗。

神奇動物在這裡

動物園裡該有的獅子、老虎、長頸鹿、斑馬、河馬啥的,新加坡的幾個動物園都有,養得比國內幾乎所有動物園都好,種類也多。就拿非洲的動物來說,這裡有:

斷了只角的彎角劍羚,野外絕滅(EW):

紫羚,一身條紋超好看:

紅河豬,號稱全世界最好看的豬:

這是一個梳雙馬尾的豬,給大家看一個日間動物園的近景:

以上這些,這都不是動物園裡常見的動物。

新加坡幾個動物園逛完,讓我有一個強烈的感覺:管理方認為自己是一個亞洲的動物園。所以,園內儘管展示了很多非洲、美洲的動物,但對亞洲動物的展示似乎是最賣力的。(此處要排除河川生態園,它是個更為優秀的世界動物園,之後講。)

夜間動物園裡,光是亞洲貓科動物我就看到了虎、豹、雲豹、亞洲金貓、豹貓、漁貓。上面這張照片就是金貓。在中文裡,龍虎豹彪中的「彪」就是金貓,據說這個字的三撇,就是金貓頭上豎紋的象形。這種亞洲本土中型貓科動物肌肉虯扎,看起來孔武有力,我特別喜歡,但在國內跑了好幾個動物園都無緣看到。這次還是第一次見。

夜間動物園對漁貓的展示,尤為好,場地很大,有可以爬高高的樹,有可以下去捉魚的水池,但又比較開闊。晚上漁貓出來晃悠的時候,很容易就能被人看到。漁貓是貓科里的特種兵,腳上有蹼,特別擅長下水捉魚。

除了貓,還有鼠。夜間動物園裡有個很大的網籠,裡面養著鼯鼠。人可以鑽到這個大籠子里,在樹枝之間尋找鼯鼠、蝙蝠和幾種鳥類。在夜間,鼯鼠碩大的眼鏡亮晶晶的,非常萌。

另外我還看到了我最關心的穿山甲。不過小傢伙在睡覺,沒露臉,只能看到一個球,鱗甲隨著它的呼吸均勻的起伏著……就算只有一個屁股也還是好萌呀~

找到神奇動物的關鍵

做功課!

其實功課不用做太多,最重要的是看動物園地圖。像新加坡這幾個園這樣的知名動物園,地圖在網上很好找。地圖上標了都有些什麼樣的動物,稍微查一查,哪種稀罕就知道了。

最後,來一波圖吧

一隻只有三條腿的雲豹:

豪豬:

會自拍的黑冠獼猴:

黑猩猩:

還是綠蓑鴿:

還有一隻總編:

無獎問答!

下面是在黑猩猩展區外的科普展板。圖裡左中右這三個表情,分別表示什麼呢?請連線!

害怕要吃的準備攻擊

果殼粉絲不應該答錯喲~~

一個AI

……我都特么跑到新加坡了,為什麼還是會看到總編??

花老師關於動物福利的解說:有哪些動物園裡的動物,過得比較悲劇?以及,他最近又跑到紐西蘭去了……什麼熊貓大象長頸鹿,這家動物園一概不要!他們養的是啥?中國的最後一隻隱?:動物園應該如何保護動物?捷克動物園要割掉18隻犀牛的角,為了保住它們的命

花老師目前還在紐西蘭嘚瑟,並且剛剛發了一篇惠靈頓動物園遊記……他還欠著新加坡河川生態園&鳥園的帖子沒寫,歡迎關(催)注(稿):

花老師的人間觀察

ID:NewMediaBusiness

是新媒體主編

是AI的直系領導

也是果殼網撕逼專員

本文來自果殼網,謝絕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sns@guokr.com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讓我看看是誰沒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別找了,這些動物你在動物園看不著!
動物園那麼大,蛙要去看看
你不會想看的動物園遊記
朋友們,一起去動物園看花吧
看看動物界的越獄高手「平頭哥」,還沒有哪家動物園敢養他們呢
你沒看錯這真的是動物園,而裡面的動物卻讓大家都擔心活不到明天
動物園餵食老虎,卻讓遊客紛紛看不下去,感慨太真實了!
我再也不會去動物園了!
去動物園裡看熊貓,無意間看到了這一幕,這姿勢我服!
網友去動物園,一回頭看到猩猩笑噴了!長這麼方,你是認真的嗎?
《我家買了動物園》:買下動物園別墅還送寡姐,這種好事哪裡找?
喂,再鬧就把你關進動物園!
動物園裡的動物看膩了?這些你絕對沒有看過,毫無PS痕迹
心理學:在動物園,你會先看哪種動物?測出什麼是你婚姻的絆腳石
想要摸一把兔猻的小手?那就來這家動物園朝聖吧!
這種動物名氣很大,卻連動物園也不敢養,網友:看它一眼也能記仇
帶孩子去動物園,她突然說咱家也有一隻狼,仔細一看笑翻了!
斑馬和羚羊雜交後的動物你見過嗎?再有錢的動物園也買不到!
這家動物園裡的小熊竟向遊客乞討食物,看它們平時的食物後我哭了
什麼樣的動物園,才是好動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