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陳洪與楊玉良在復旦大學展開文學與科學的對話

陳洪與楊玉良在復旦大學展開文學與科學的對話

4月28日晚,由復旦大學圖書館/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主辦,黨委學生工作部、復旦學院、黨委研究生工作部協辦的「文學與科學的對話——以李漁《閑情偶寄》為中心」專題講座開講。講座特邀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副主任楊子文作為嘉賓,南開大學國家級教學名師、跨文化交流研究院院長陳洪與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高分子化學領域首席科學家、復旦大學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院長楊玉良分別從文學與科學的視角,對李漁《閑情偶寄》所蘊含的豐富生活內容進行解讀。新穎的視角吸引了復旦大學師生乃至李漁故鄉蘭溪、國家圖書館古籍保護中心、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廣大李漁愛好者報名參加。

陳洪與楊玉良在復旦大學展開文學與科學的對話


李漁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學家、戲曲家、出版家、園林藝術家、養生家等,《閑情偶寄》是其代表作,內容包羅萬象,含詞曲部、演習部、聲容部、居室部、器玩部、飲饌部、種植部、頤養部八部分,涉及戲曲創作、舞台導演、女子妝飾、園林建築、傢具布置、日常飲食、花木園藝、養生健體等多方面內容,全書不僅有審美觀念和生活理念的表達,更有極具操作性、實用性的生活內容和具有邏輯體系的學術理論。《閑情偶寄》凝練了多層面、多角度對生活藝術的觀照,豐富的內容使之蘊含多種角度、多面解讀的可能,亦成為文學與科學兩大領域的契合點。陳洪首先介紹了李漁身份的獨特性:士人文化和市民文化結合,雅俗兼備,既全面又獨特,「是一個不依附於政權的完整而有趣的人」,在中國文化史上可稱獨一無二。《閑情偶寄》一書是以「情」為核心,在特定時代背景下別有寄託的一種瀟洒人生姿態的表達。楊玉良指出,科學與人文的關係在中外均有討論,但往往沒有結果。在馬克思的觀念中,科學與人文本無隔閡,只是囿於人的認知能力無法全面覆蓋,而李漁《閑情偶寄》卻在探索生活情趣中蘊含著帶有科學色彩的思維方式。楊子文則強調,《閑情偶寄》不僅在人文科學領域有獨特價值,亦蘊含著豐富的生活藝術可供當代人借鑒。陳洪與楊玉良結合各自的生活經驗與大家分享了他們對於李漁及其《閑情偶寄》的看法。陳洪以蘇軾為參照,指出李漁人生態度的精髓:在一個無趣的時代尋找樂趣,強調主體生命與主體意識,以主體為中心。楊玉良在充分肯定《閑情偶寄》人文精神價值的基礎上,強調李漁具有科學的探究精神,雖然未能達到真正科學的程度,但已經非常難能可貴。楊子文亦從文化產業的角度充分肯定了李漁的重要價值。

陳洪與楊玉良在復旦大學展開文學與科學的對話



提問環節,聽眾們從科學研究、工作生活以及中國人文與科學發展的關係等方面提出了問題,嘉賓們一一解答。最後,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院務委員會委員、國家圖書館研究館員王紅蕾問及李漁的當代意義,三位嘉賓認為,李漁在無趣中尋求有趣、萬事皆學問的生活態度,使他貼近生活、內涵豐富,應當作為傳統文化復興的重要資源得到充分重視。陳洪與楊玉良分別從自己的學科角度出發,圍繞《閑情偶寄》這一世界上首部倡導休閑文化的巨著展開對話,為經典注入新鮮的理念與科學的解讀。文學與科學大家之間的思想碰撞,為解讀經典作品提供新思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復旦大學 的精彩文章:

世界氣象日,院士和你一起「看雲識天氣」

TAG:復旦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