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300年前已有爆破彈?清軍用「迫擊炮」平山滅寨

中國300年前已有爆破彈?清軍用「迫擊炮」平山滅寨



中國300年前已有爆破彈?清軍用「迫擊炮」平山滅寨



乾隆皇帝自詡的「十全武功」中,有2次是征剿位於川西的大小金川部落。從乾隆十二年(1747年)第一次金川之戰打響,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軍徹底平定兩金川地區,整個戰爭跨度竟長達30年(直接軍事對抗近7載)


從雙方實力對比來看,清廷都佔據絕對優勢。以第二次金川之戰為例,清軍先後動員(包括46萬後勤人員)近60萬人馬,一線部隊就有12萬之眾,而兩金川有戰鬥力者最多時不過2萬人。



中國300年前已有爆破彈?清軍用「迫擊炮」平山滅寨


別看兵力、武器和後勤保障都佔壓倒性優勢,但清廷卻花費5載和7000餘萬兩白銀(相當於乾隆朝鼎盛時期1年的全國財政收入),付出了傷亡1.5萬人(受傷者10倍於此)的巨大代價,才勉強打贏這場戰爭,可謂「勝之不武」。其他因素姑且不論,單從攻堅戰術和武器裝備2方面,就可管窺被「盛世餘暉」所掩蓋的清軍武力衰退程度有多嚴重。



中國300年前已有爆破彈?清軍用「迫擊炮」平山滅寨



眾所周知,金川兵所仰仗者,主要是堅固碉樓和險要地形。大小金川位於川西北高原,到處是海拔2000米以上的崇山峻岭。而要深入金川腹地,只有寥寥幾條狹窄山道和隘口可供通行。金川兵擇險設防,「隘口處所,則設有碉樓。險要尤甚之處,設碉倍加堅固,名曰戰碉」。清軍不擅長山地戰,又無別途可走,只得冒死仰攻,而金川兵居高臨下槍石齊發,打得清軍死傷慘重。


金川碉樓皆為上窄下寬的梯形結構,射擊孔也設計成喇叭狀,金川兵據守其間,居高臨下對清軍開火,「甚便而准」。清軍若想仰射對方,由於碉樓建築構型和角度的原因,所發箭矢、槍彈往往被斜牆所擋,很難傷及守軍。



中國300年前已有爆破彈?清軍用「迫擊炮」平山滅寨



需要說明的是,金川碉樓並非簡單的四角「炮樓」,而是與當時歐洲流行的棱堡要塞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錐形多稜柱體,有五角、八角,甚至多達十三角。這種多邊形構造不僅有效消除了射擊死角,還容易使清軍炮火打滑,產生跳彈。


金川碉樓多在30米以上,高者可達五六十米,一個村落即為一座防禦體系嚴密的碉寨。每座寨子都有一座主碉,後者通常背靠懸崖、面向大江,周圍碉樓則以其為中心,如眾星拱月般扇形分布。


中國300年前已有爆破彈?清軍用「迫擊炮」平山滅寨



當時的武器裝備和工程技術來看,清軍如果想拿下主碉,就必須從低處的碉卡開始進攻,然後奪取較高處的碉樓、轉經樓,付出很大代價後才能將兵力匯聚至主碉附近。侍奉康雍乾三朝的清軍老將岳鍾琪曾上奏乾隆稱,每次攻打一座碉樓或堡寨,清軍動輒傷亡數百人,以至於他麾下受傷官兵竟然佔到兵力總數的30%至40%,部隊元氣大傷。


需要說明的是,清廷寄予厚望的八旗健銳營雲梯戰術並不好使,當時參戰的川陝總督傅爾丹就曾上奏,稱清軍使用雲梯進攻一座碉樓時,最先上去的40人均遭據守樓內的金川兵火槍殺傷,下面的清軍見狀士氣大跌,再無人敢冒進。



中國300年前已有爆破彈?清軍用「迫擊炮」平山滅寨



若論戰績,當時清軍最管用的攻碉利器還要屬火炮。但從平定三藩之亂開始,清代野戰火炮就逐漸朝著輕型化的方向發展,以便在崇山峻岭、道路艱險的西南地區使用馱馬或人力運輸。金川之戰時,清軍火炮重量多在400斤以內,無論射程還是貫穿力都相當有限。而這個問題早在第二次金川之戰前100餘年、乾隆祖父康熙帝在位時就已凸顯。


史載,康熙年間,西洋傳教士南懷仁為清廷鑄造的重型紅衣大炮「武成永固大將軍」(如上圖所示),也不過4000至5000斤左右,膛內可裝火藥10斤,發射20斤重的鐵質彈丸。



中國300年前已有爆破彈?清軍用「迫擊炮」平山滅寨


按照近代西方火炮劃分標準,「武成永固大將軍」屬於12磅炮,比之小一號的「神威無敵大將軍」(如圖所示)只能算是6磅炮,而更輕型的「神威將軍」僅可發射約1斤重的鉛彈,火力之弱可想而知。



中國300年前已有爆破彈?清軍用「迫擊炮」平山滅寨



第二次雅克薩之戰期間,數千清軍集中近百門各型火炮(包括8門「神威無敵大將軍」和12門「神威將軍」),攻打只有幾百哥薩克駐守的土木要塞(佔地約8000平方米,土牆高6米、寬8米,環城挖有壕溝),竟然耗費了10個月時間,直到對手因傷病、飢餓減員90%後才「獲勝」。圖為描繪雅克薩之戰後沙俄侵略軍敗退的畫作,右側遮蓋的清軍火炮可能就是「神威無敵大將軍炮」。



中國300年前已有爆破彈?清軍用「迫擊炮」平山滅寨



及至乾隆年間,清軍火炮威力進一步衰退。第一次金川之戰時,清軍裝備有300斤劈山炮20餘門,因為騾馬無法駝載,只得僱傭民工抬運上山。別看這麼笨重用這種炮打碉樓簡直就像給後者撓痒痒一般——命中樓體腰腹位置,碉樓屹立不動;擊中頂部,也就打飛幾塊石頭而已;即便炮彈洞穿碉樓,守軍只要及時修補也無大礙。


為便於運輸和山地戰,清軍也因地制宜造了一些特殊火炮,比如九節十成炮和威遠將軍炮。九節十成炮的炮筒分為9段,各段之間用螺紋扣旋,行軍時可拆卸下來分別運輸。該炮重約800斤,可發射3斤重的鐵質彈丸。



中國300年前已有爆破彈?清軍用「迫擊炮」平山滅寨


威遠將軍炮(又名衝天炮、臼炮)堪稱現代迫擊炮的鼻祖,這種短身管炮採用雙點火方式發射爆破彈——發射時,炮手先點燃炮彈引線,隨後迅速點燃火門線,將炮彈射至攻擊目標後爆炸。威遠將軍炮擁有獨特的高拋物線彈道,能使炮彈以接近90度的入射角墜地。


清軍裝備的威遠將軍炮(如圖所示)重達500至750斤,配有全套觀瞄儀器,所用圓形爆破彈為鐵鑄,彈體重30斤,內裝火藥約2斤和彈子,最遠射程(射角45度)可達3000米,彈體爆炸時「炮發子出,迸裂四散」,威力十分驚人。但很可惜,金川前線清軍只有2門該型火炮,且都是鑄造於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的「老古董」(也就是說距今300多年前中國已有爆破彈),雍乾父子對火器發展之輕慢態度,由此可見一斑。



中國300年前已有爆破彈?清軍用「迫擊炮」平山滅寨



雍乾年間清代火炮鑄造技術退化,還要考慮到當時的經濟因素。自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開海外貿易以來,直到乾隆中期,已有數以十億計的美洲白銀流入中國。大量白銀的湧入遠遠超出銅錢的供應,導致後者價值通貨膨脹。


為平抑物價,雍乾兩朝不斷加大西南地區銅的開採量,年產量從雍正朝的不到100萬斤,迅速增至乾隆朝的1000萬斤,但即便如此仍難解「銅荒」之困。由於銅價高昂,加之承平日久,從雍正年間開始清軍就很少再新鑄銅炮。而價格相對低廉的鐵炮,以中國當時之技術,又難以保證鑄造質量。



中國300年前已有爆破彈?清軍用「迫擊炮」平山滅寨



另外,康熙時期通過西洋傳教士培養出來的老一輩鑄炮工匠紛紛離世,手口相傳的技術傳承斷代,以及雍乾兩朝「騎射立國」建軍思想的回歸,都讓18世紀中後期的清軍無論從火器質量還是官兵素質,較之康熙朝繼續衰退


不過,隨著戰事綿亘日久,素來花錢大手大腳的乾隆帝臉面上也掛不住了,下令不惜重金增兵添餉,趕製火藥和重炮。到第二次金川之戰後期,前線清軍存糧多達10餘萬石,儲備火藥10.9萬斤、鉛彈528萬發、火繩(引線)6萬盤


中國300年前已有爆破彈?清軍用「迫擊炮」平山滅寨



史載,為攻克堅固碉樓,清軍不斷改進、趕鑄威力更大的火炮,使其裝藥量增至20斤。清軍每次攻打一座碉樓,都會調動起碼30門可打5至6斤彈丸的重炮,然後一齊開火、連續轟擊多時,最終令「修築雖堅」的碉樓「必歸傾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情突擊手 的精彩文章:

TAG:軍情突擊手 |

您可能感興趣

日軍戰死400人擊斃3萬清軍,因吃大米患上一疾病,1800人死在中國
1900年老照片:八國聯軍侵佔大沽炮台 清軍67歲老將戰死
清軍一個戰鬥,便扔掉430萬子彈:八路軍抗戰才2000萬子彈
最後一位太平軍將領:兩次詐降大敗清軍,1872年被殺
1894年旅順陷落—日軍用一天即攻克損失280人 清軍戰死2000人
清朝滅亡,100萬清軍多數被遣散,唯獨有一支撐到1987年
鴉片戰爭清軍武器落後?英軍才500門大炮,清軍有900門大炮
清朝亡國,最後的5萬清軍堅守孤城75年,1987年才解散消失
清軍並沒有全部滅亡!在香港駐軍到1993年!
1985年有一戰,法軍勝利在即,清軍1槍扭轉敗局!
大清滅亡後,原先的100萬清軍去了哪裡?有一部隊撐到1987年
清朝滅亡後,100多萬清軍去哪了?有一支隊伍竟撐到1987年!
清朝滅亡,100萬的清軍多數被遣散,唯獨一支撐到了1987年
清軍12萬,八國聯軍3萬,12天就攻佔北京全城,清軍真的不堪一擊
大清滅亡後,100萬清軍一夜蒸發了?不,有支堅持到1987年
11.3萬對2萬,僅56天北京淪陷,清軍真的打不過八國聯軍嗎
清朝滅亡後,100多萬清軍去哪了?有一支隊伍堅持到1987年
清朝亡國後,最後5萬清軍堅守孤城75年,直到1987年才解散消失
1900年清軍用竹竿「火燒赤壁」,洋人納悶:啥意思
3萬對8千,戰損1200餘人,敵軍陣亡僅5人!清軍敗於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