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古代六大盛世版圖!

中國古代六大盛世版圖!

中國古代六大盛世版圖!



|品論|


中國古代六大盛世版圖!


秦雖不能稱盛世,但秦統一了中國的版圖、文字、車軌、度量衡、馳道、郵驛,為後來盛世的開創奠定了基礎。漢、唐盛世至今為中國人引為驕傲;元一代,使中華民族形成了歷史上最大的一次融合,也是中國歷史上版圖最大的一個朝代;明初,中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無論是在經濟、軍事等領域都堪稱一流;清時的康乾盛世,距離我們並不遙遠,中華民族的版圖和多民族國家的形態形成,由此基本確定。


秦時明月

中國古代六大盛世版圖!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六國,結束了自春秋起500年來分裂割據的局面,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秦王朝只存活了15年,在中國歷史上,秦朝雖然算不上盛世,但是,秦朝短暫的皇朝史卻首次實現了中國的大一統,將四分五裂的國土糅合在一起,使得中國的版圖到達長江流域以南的地帶。僅此一項業績,就足以流芳百世,足以讓我們牢記萬萬年。當時秦帝國的版圖疆域,東至海,西至隴西,南至嶺南,北至河套、陰山、遼東,堪稱當時世界上版圖面積最大的帝國。我們應該記住的是,秦始皇統一了中國大陸,除西部、西南部和東北部的邊疆地區尚未開發外,其版圖基本沿用至今。


版圖面積:約400多萬平方公里


人 口:秦始皇時代的人口總數在2000~3000萬之間。


軍 事:秦朝是當時世界上唯一擁有百萬軍隊的國家,由弩、步、車、騎4個兵種組成,常規兵力為40萬。


經 濟:制定新的土地和賦稅制度、統一貨幣和度量衡、促進了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大漢雄風

中國古代六大盛世版圖!



大漢盛世是中國古代第一個偉大盛世,起於公元前206年,終於公元220年。大漢朝在其400多年的歷史上,第一次形成了中華民族這個概念,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


雖然西漢初年的疆域,比起秦朝減縮了南越、東越和河套地區。但經過漢武帝的開疆拓土,到武帝末期疆土超過前朝秦朝一倍之多,版圖達到極盛,其領土除了今天的西藏和東北部分區域外,幾乎包括現在中國領土的絕大部分:東北設置樂浪等朝鮮四郡,與三韓接壤於朝鮮半島中部;北以陰山、長城與匈奴烏桓接壤;西北設置河西四郡,有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西南設西南夷七郡西抵四川盆地邊緣,南有怒江哀牢山之東北雲貴高原;南邊設置南越九郡,有今兩廣、海南島及越南北部中部地。漢武帝末年與昭宣之際,東北及西南邊版圖稍有減縮,至元帝初元三年棄珠崖即今海南島,這之後就再也沒有變動。


版圖面積:約600多萬平方公里


人 口:西漢初期的人口估計在1500~1800萬之間,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時增加到約3600萬。西漢末年(公元2年)達到約6000萬的高峰。


軍 事:由於漢朝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和漢朝小王國的存在,漢朝前期軍隊數量約30萬。


經 濟:漢朝的國內生產總值約為265.5億美元。


盛唐光芒

中國古代六大盛世版圖!


大唐王朝中國疆土空前擴大,最西曾經到達過鹹海之濱,最北曾包括西伯利亞,最東一度擁有薩哈林島(庫頁島)和朝鮮半島的大部分,最南覆蓋今越南中部、北部。其版圖超過了西漢鼎盛時期,以至盛唐威名傳遍世界。周邊國家如日本、新羅、暹羅、真臘、越南、波斯等,其政治經濟文化無不受惠於大唐。至今有些國家仍稱中國為唐山,稱中國人為唐人,可見其影響之深遠。


可惜的是,當盛唐版圖面積在開元時期達到極致後,就開始萎縮。因為隨之而來的「安史之亂」,徹底改變了大唐盛世,也改變了大唐的版圖。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祿山在范陽反叛,天下大亂。為了平息安史之亂,大唐朝廷不得不向吐蕃、回紇等國借兵,大量起用胡兵胡將,同時提供優厚條件,招降安史部將。結果,吐蕃、回紇、南詔等國乘機入侵,西域從此完全喪失,盛唐時的開疆拓土自此前功盡棄。大唐帝國的極盛版圖,隨著盛唐的崩潰而隨風消逝。


版圖面積:唐高宗時約有1251.19萬平方公里;宣宗時約有889.59 萬平方公里;極盛時約達到2307萬平方公里。


人口:武德五年(公元624年),人口在2200~2300萬間。唐朝在北部推進到極點時的人口約2900萬,西部獲得最大疆域時的人口約為3500萬,朝鮮半島設立安東都護府時的人口至多有4000萬,安史之亂前的公元755年達到8000~9000萬的高峰。


軍 事:玄宗晚年全國兵員總數約為57萬。


經 濟:武則天統治時期,國內生產總值約為239億美元。


大明王朝

中國古代六大盛世版圖!


大明王朝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爭議頗多的朝代,更是一個飽受抨擊和嘲笑的朝代,但它存活了將近300年的歷史告訴我們,這個王朝不是一個脆弱不堪的肥皂泡。帝國時期,恢復了漢唐時代的中國本土,而且置奴兒干都司、大寧都司、東勝衛、哈密衛,將黑龍江流域、內蒙中部、內蒙中部、新疆東端納入勢力範圍,並數次出征北方大漠。帝國極盛時,北控內蒙古,西到新疆東部,東北控制了女真地區,西南方管轄雲南、貴州,南方建立了交郡。明朝首次將台灣納入中國版圖。版圖面積約1233.38萬平方公里。


版圖面積:約1233.38萬平方公里


人 口:洪武廿六年(公元1393年)全國人口總數約為7270萬,到17世紀初突破2億大關,創造了中國歷史上的新紀錄。


軍 事:明初時約有200萬官兵駐紮在全國各地。明末政府出現了財政危機,無力再養那麼多兵,兵力有所下降。


經 濟:公元1393年,明朝國內生產總值約為339億美元。


元朝霸業

中國古代六大盛世版圖!



以今中國地域為主的元朝帝國,其版圖面積在中國歷史上堪稱第一,有2100多萬平方公里,北至陰山以北,南至南海諸島,東北到今庫頁島,西北達到新疆、中亞地區。今天的新疆、西藏、雲南、東北地區、台灣部分島嶼及南海諸島都在元朝統治範圍之內。蒙古人開創的中國一級行政區行省的建制被沿用至今;蒙古人使中國政治勢力真正進入西藏,並使西藏首次成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蒙古人一舉消滅大理政權,置雲南行省,結束了南北朝以來雲南地區近千年割據於中央政權的局面。元朝帝國開疆拓土所創造的輝煌,令世界羨慕,令現代中國人引以自豪。


雖然元世祖忽必烈創建的元朝帝國,經過70多年短暫的演變,很快便進入了它的衰亡時期。但是,它短暫的輝煌,卻讓我們目睹了馬背民族帶來的鋒芒,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帝國最為遼闊的疆域,讓我們記住了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的最大版圖。

版圖面積:約2100多萬平方公里


人口: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元朝境內的人口總數僅6000餘萬,至順元年(公元1330年)全國有納賦戶1386萬,人口5951萬。實際戶口約有1700萬戶,8500萬人。


軍 事:元朝對於軍隊數量的控制相對比較嚴格,這和蒙古人以騎兵為主,機動力強以及種族分化制度有關,所以這個時期的軍隊數量約50萬。


經 濟:元初國內生產總值約為320億美元。


康乾盛世

中國古代六大盛世版圖!



從1644年清人入主中原算起,壽命長達296年的大清帝國,佔據了中國皇朝歷史的1/7,在2000多年的中國皇朝史上有著突出的地位。到了康乾時期,帝國更是達到了極盛,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50多個民族共存於同一個政權之下。當時的帝國版圖,南起曾母暗沙,就是現在南沙群島還往南一點;北跨外興安嶺,今俄羅斯的西伯利亞;東起大海,西到蔥嶺,東北到庫頁島,西北到巴爾喀什湖。那個時候的帝國版圖面積達1300萬平方公里,比我們今天的960萬平方公里多出大約多1/3。若論疆域之廣,統一之擴大,居漢唐之上者,除元朝外,只有康乾盛世可比。比起漢唐,清朝的版圖是真正完全控制在中央政權的管轄之下,進行了有效的管理和統治。可以說,康乾盛世奠定了今天中國的版圖。


版圖面積:約1284.65萬平方公里人口:在康熙二十九年,全國人口僅1億多。10年後估計增長到1.5億,在完成統一的公元1759年剛突破2億,在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達到了4.3億。


軍事:清朝前期軍隊除了八旗軍以及蒙古的20萬鐵騎和20萬左右的綠營,數量大概在50萬左右。乾隆,嘉慶時期綠營的兵力達到了70萬,這個時期中國軍隊的總數量達到了歷史最高點,各種軍事以及准軍事力量達到了120萬以上。


經 濟:清朝人口達到3億左右時,國內生產總值約為1878億美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說三國 的精彩文章:

TAG:說三國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歷史上十大版圖最大的王朝 哪個王朝對中國版圖貢獻最大?
中國古代歷代版圖(詳細版),看看我大中國國土面積最大時的樣子
中國版圖上的粉黛年華
中國曆朝歷代版圖大全,從夏朝到民國22幅疆域圖
中國版圖擴張歷史
為什麼說金國奠定了中國東北地區的廣大版圖?
亞洲杯鬧出大烏龍!中國地圖竟用美國版圖,杜威黃博文還在陣容中
王樹連:歷史上的中國版圖
劍網三中的地圖和古代唐朝時期的中國版圖竟高度重合
中國的晶元版圖
嫦娥四號傳捷報,中方航天版圖再擴大,外媒:中國正成為超級大國
小米 MIX3 故宮特別版圖賞:傳承中華國寶藝術之美
波斯帝國:曾經「稱霸」世界版圖,比大秦還早的帝國,是如何成為世界史上第一個「橫跨亞歐非」的超級大帝國的?
中國歷代統一王朝最大版圖有多大?輝煌時期令人震撼!
陝西一個單字縣,位於中國版圖地理中心,三國歷史文化深厚
人文社再推江南《商博良》 共建中國幻想文學「九州」大版圖
歷史上的大明帝國的版圖變化
看版圖學中國歷史:春秋和春秋五霸
盤點歷史上在世界版圖中叱吒風雲的五大軍事霸主!
創建了泰國文字,奠定了泰王朝版圖,泰國傑出的國王蘭甘亨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