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鄧牧:三皇五帝及夏朝建立的歷史輪廓

鄧牧:三皇五帝及夏朝建立的歷史輪廓

鄧牧:三皇五帝及夏朝建立的歷史輪廓


鄧牧:三皇五帝及夏朝建立的歷史輪廓



第一部分

我們中國人常說「中華文明五千年」、「三皇五帝夏商周」。按照司馬遷《史記》記載,中國的歷史開始於夏代之前的五帝時期,中國人也一直相信其真實性。但是,隨著近代西方殖民侵略,歐洲中心論甚囂塵上,二十世紀初年,以顧頡剛為首的疑古學派,質疑三皇五帝的存在,認為有關記載不可信,乃至質疑夏朝的存在,甚至認為西周之前的文獻記載不可信,春秋之後的記載才可信。中國史學瞬間崩塌,一下子迷茫了,到底怎麼辦?如果這些文獻都不可信,我們靠什麼來研究歷史呢?


也是機緣巧合,本世紀初在河南安陽小屯村發現了甲骨文,發現其所記載商王的世系和司馬遷《史記》記載的世系基本是一致的,這樣,證實了《史記·殷本紀》記載具有相當的可信度。於是,大家意識到司馬遷《史記》的《夏本紀》和《五帝本紀》也可能具有相當的可信度。


1928年,隨著殷墟的發掘,又發現了商代的宮殿、王墓和大量甲骨文等,證實了商代晚期的歷史是可信史。於是,大家意識到,研究上古時期的歷史需要藉助于田野考古學。


當然,記載五帝時期和夏朝的文獻史料不只是《史記》,還有更早的《尚書》《左傳》《竹書紀年》《國語》《逸周書》等,這些古文獻不但記載著關於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禹等帝王事,還有炎帝、昌意、皋陶等;不但有阪泉之戰、涿鹿之戰與和堯舜禹征三苗,還有治洪水、開良田、種粟谷、觀測天文、推算曆法、譜制音樂舞蹈;不但記載有比如禪讓制等政治制度,還記載有大禹治水「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等等。在文獻中,還記載有幾大集團勢力或王國:黃帝、炎帝、蚩尤、三苗等。可見,古籍資料記載詳盡豐富。


為了證明或考證文獻記載的真實性,經過考古學家近100年的不懈努力,在中華大地上已經發現了大量的史前遺址,並且按照地域、年代、特點,分門別類,積累了豐富的資料。比如中原仰韶文化、山東大汶口文化、江漢平原的石家河文化、以及龍山時期文化等等。還發現了大量的史前古城群,比如江漢平原古城群、魯蘇浙古城群、中原古城群、成都平原古城群、陝晉蒙古城群等,尤其是發現一些史前巨城,比如良渚古城、石峁古城、陶寺古城、石家河古城、寶墩古城。還發現一些疑似黃帝都城、堯都、禹都、啟都等史前古城,比如石峁古城、陶寺古城、王城崗古城、古城寨古城、新砦古城、瓦店古城、二里頭遺址等。


面對這麼多文獻資料和考古學資料,怎麼分析整理?於是,有一些學者、機構開始思考整理這些資料,尤其是國家層面的「中華文明探源工程」。


對於中華文明起源,也即「最早的中國」,韓建業先生試圖從考古學文化、古史傳說、人地關係等角度全面考察「早期中國」的形成過程,並認為文化意義上的「中國」要追溯到「廟底溝時代」。二里頭考古隊隊長許宏先生認為二里頭是「最早的中國」。陶寺考古隊隊長何駑先生則認為陶寺才是「最早的中國」。李零先生強調「中國」不但有「中」而且要有「國」,按此標準,陶寺或許更近事實。但許宏先生反駁說「大都無城」,並寫有專著《大都無城》。郭靜雲在《夏商周:從神話到史實》提出「青銅文明發源於南方而後北漸的 江河中原說"」。乃至學術界有人認為夏朝考古已經走入的死胡同,要轉變思路。許宏先生認為,「夏商周考古,從其定名看就具有濃厚的 中國特色",這個特色就是注重 以復原王統歷史為目的的研究",或者可以說是"王統的考古學 。下一步,應該超越傳統的思維,以考古學為本位,構建可與全球文明史研究接軌的中國青銅時代研究的話語體系」。我認為,從「王統的考古學」「超越」到「田野考古學」,是中國考古學的倒退!那麼多文獻資料熟視無睹,那麼多考古學資料的內在歷史邏輯不去琢磨,那麼豐富世界帝國史不去研究,棄中華五千年連續不曾中斷的文明優勢於不顧,淪落為與那些沒有文字記載的「蠻荒」為伍,何其荒謬?!老祖宗泉下有知都要跳出來指斥於我等後人無能也!


此外,我認為,這些討論,「中國」二字似乎都受限於何尊的「宅茲中國」的「中國」,以今天的眼光看,其格局未免小氣,而且思路受其牽絆。更主要的是,這樣就看不到歷史的本質,看不到文明的本質,甚至看不到人類的本質。


這麼多紛繁複雜的文獻資料和考古學資料,它們之間之間具有什麼樣的內在聯繫呢?如何組織這些資料?用什麼樣的邏輯來組織這些資料?俗話說「天行有常」,歷史是有規律的,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歷史總是會重複,只要找出歷史規律,就能把這些資料組織起來。那麼,如何去尋找歷史規律呢?從世界歷史找,從世界帝國發展史去找規律。


第二部分

對於史前文獻記載,應以先秦文獻和《史記》為主,對於司馬遷之後的文獻,要慎重對待,不要看說什麼,而要看根據什麼。另外,文獻記載不可能全部都記載準確,對記載所指的內容進行解讀也不一定準確。所以,應該先通讀,通讀之後,總體把握,理出大略,理出一個大的時空輪廓,不要過分糾纏於文獻細節,當然,影響大的時空輪廓的細節除外。比如黃帝、炎帝來自哪裡,這是會影響大的歷史輪廓的細節,必須搞清楚。比如顓頊哪裡人,則不必過於在意文獻記載,不要過於糾纏。然後,根據這種時空輪廓去世界歷史中尋找規律、參照,因為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因為歷史會重複;之後根據歷史參照進行比較研究,根據已知的近古、中古歷史去反推未知的上古、遠古歷史,並對其作出修正形成一個新的歷史輪廓。最後,根據這個新的時空輪廓,去研究考古資料,看看考古資料是否印證之,或者考古資料確定可以明確否定之。多次循環印證修正,就能得出一個接近史實的歷史輪廓。


根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五帝時期版圖有多大呢?「東至於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於空桐,登雞頭。南至於江,登熊、湘。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於涿鹿之阿。」即:東至沿海,西至甘肅東部,南至洞庭湖,北至草原。如果我們以虔誠的態度對待文獻資料,那麼,根據這段記載,一個史前統一的超級大帝國即「五帝帝國」已然躍然紙上。


那麼,這個史前超級大帝國從哪裡出發、怎麼征服中華大地的呢?


根據文獻記載和考證,「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炎帝來自陝西渭河流域的寶雞地區,黃帝和炎帝在地理上相近;《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崩,葬橋山」,橋山即今延安北部子長縣;《漢書·地理志》記載上郡膚施縣「有黃帝祠四所」,膚施即今陝西榆林。周人源自陝西,這是無異議的,其自述系黃帝後裔,可見黃帝在陝西具有崇高的地位。總之,炎帝和黃帝在今陝西境內當無異議。


《史記·五帝本紀》記載:「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慣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虎,以與炎帝戰於坂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而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


根據這段記載,我們可以知道:黃帝部落原來處於神農氏統治之下,而且還受到另一股勢力即蚩尤的威脅;到了炎帝時期,神農氏勢衰,黃帝乘勢而起,在阪泉打敗炎帝,取而代之,之後在涿鹿打敗、斬殺蚩尤,鼎定天下。蚩尤就是九黎族的首領,九黎族位於東部。但是,阪泉和涿鹿在哪裡?


根據文獻,顓頊繼續打擊蚩尤殘餘勢力,堯舜禹時期征伐三苗,三苗指的是南方某地區,這裡不作具體所指。到此,帝國擴張基本完成。


文獻記載顯示,五帝時期帝王實行禪讓制,夏啟終結推舉禪讓制、實行世襲制後,內部離心離德,發生內戰,比如伯益和有扈氏的反抗,「益干啟位,啟殺之」和「恭行天之罰」、「剿絕其命」等。之後,夏朝初期的版圖並不大,只有河南及其周邊,遠不及五帝時期,提示帝國業已瓦解?


第三部分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歷史總是會重複。

綜合研究世界歷史,尤其是世界帝國史發現,阿拉伯帝國和蒙古帝國是離我們最近的兩個大帝國,帝國歷史也比較清楚:阿拉伯帝國和蒙古帝國都是從原始公社後期突然爆發而崛起的帝國;阿拉伯帝國經歷穆罕默德和四大哈里發而建立,蒙古帝國經歷成吉思汗至蒙哥而建立;在這一時期,這兩個帝國的首腦均實行推舉制,並且都是因為終結推舉制、實行世襲制而瓦解的;帝國瓦解後阿拉伯帝國建立了倭馬亞王朝,蒙古帝國則建立忽必烈之元朝,版圖均不能全部囊括;穆罕默德和成吉思汗均享有崇高的地位;阿拉伯帝國從穆罕默德統一沙特半島之後的向外擴張算起到第四任哈里發阿里死亡歷經29年,蒙古帝國從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之後的擴張算起到忽必烈終結推舉制歷經54年。


對比研究發現,五帝帝國與阿拉伯帝國和蒙古帝國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五帝」時期相當於阿拉伯帝國的穆罕默德和四大哈里發時期,相當於蒙古帝國的成吉思汗至蒙哥時期;黃帝相當於阿拉伯帝國的穆罕默德和蒙古帝國的成吉思汗;「五帝」帝國也和阿拉伯帝國和蒙古帝國一樣,都是因為終結推舉制、實行世襲制而瓦解的;夏啟之夏朝相當於阿拉伯帝國的倭馬亞王朝和蒙古帝國的忽必烈之元朝;五帝帝國從黃帝擴張開始到夏啟實行世襲制歷經200多年(下文說明五帝帝國上限的根據),比阿拉伯帝國和蒙古帝國的長很多,這一點倒跟古羅馬帝國更像。


對於古羅馬帝國發展史,比較複雜一點。古羅馬帝國也是從原始公社後期崛起的,也經歷了推舉制到世襲制的轉變,從統一義大利半島中南部之後的擴張算起到奧古斯都實行世襲制,歷經200多年,唯一不同之處是帝國並沒有瓦解,這也許是歷史吸引人之處,永遠都是既有意料之中,也有意料之外。至於為什麼古羅馬和五帝帝國從推舉制到世襲制經歷時間更長,可能的原因是,在遠古時代,私有制、血緣繼承製發展並不充分,或原始公社軍事民主制傳統還很強大,世襲制傳統不濃厚或受到較大的遏制,所以實行推舉制的時間較長。因此,我認為,五帝帝國的帝王不止五位,估計有十位左右,否則,從2300BC到2070BC有200多年,顯然無論五帝如何長壽也排不滿,可能五帝的功勞比較大的,尤其是黃帝。這都有待於考古學來考證。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作出一個基本結論:在夏朝之前,處於原始公社後期的黃帝先在阪泉打敗炎帝,統一陝西,接著,繼續進攻蚩尤,並在涿鹿與蚩尤決戰,蚩尤戰敗被殺。之後顓頊被推舉為繼承者,繼續打擊蚩尤殘餘勢力。堯舜禹時期,征伐南方的三苗勢力。大禹死後,夏啟終結推舉制、實行世襲制,帝國隨即瓦解,但夏啟之夏朝作為承襲帝國之正統而進入了歷史的記憶。


讓我們想一想,對一個民族來說,什麼樣的豐功偉績能被其後裔永世頌揚、緬懷、銘記?


對華夏族來說,我們天天說「炎黃子孫」、「三皇五帝」,到底以黃帝為首的「五帝」會憑什麼而被後世所頌揚、銘記和緬懷?「三不朽」之立功?立德?立言?參照阿拉伯帝國和蒙古帝國,再看看世界史,那些為後世所銘記的「大帝」哪一個不是因為開疆拓土、擴張版圖、建立帝國?


細細思量,我們是否能明白什麼呢?我們是否相信了什麼呢?


讓我們看看司馬遷對歷史寫作的專業精神。《史記·五帝本紀》最後的「太史公曰」:「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傳。余嘗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予觀春秋、國語,其發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顧弟弗深考,其所表見皆不虛。書缺有閑矣,其軼乃時時見於他說。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余並論次,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為本紀書首。」


從這段敘述看,尤其是「尚矣」「不雅馴」「難言」「不傳」等,我們可以非常明顯看出司馬遷在寫《五帝本紀》時面臨的困擾,因此特別慎重。不但參考了很多文獻資料,而且「嘗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于海,南浮江淮」進行實地調查,各地風俗不同,總起來說,那些與古文經籍記載相符的說法,接近正確。經過一番實地調查和文獻總匯之後,司馬遷認為,只要肯下一番苦功,古籍記載是非常明了的,「皆不虛」,並且慎重取捨,寫成了《五帝本紀》。我相信,現在關於五帝帝國紛繁複雜的各種說法,司馬遷應該也見過(後世胡編亂造除外),司馬遷在經過比較研究,反覆思考之後,才定稿的,字字都是精華。


根據「夏商周斷代工程」,夏朝元年2070BC,那麼五帝帝國下限為2070BC,上限在哪裡呢?

對於五帝帝國,疑問隨處可見,比如五帝帝國是否真的存在?阪泉和涿鹿在哪裡?三苗在哪裡?蚩尤所代表的九黎族統治的地域範圍有多大?黃帝統一陝西之後,從哪個方向向東部進攻?從陝西潼關由西往東?還是從河北方向由北往南?


對於本部分的「基本結論」,是根據文獻資料和歷史規律作出,姑且不論其真實與否,我們先假定其為真,然後以此大的時空輪廓的「基本結論」來檢驗考古發現資料,看看能否被證實或證偽。


第四部分


如果從大的時空來思考已經發現的繁若晨星的考古學資料,會發現有以下幾個特點:


1.從龍山文化中期即2300BC開始,在中華大地上,史前古城存在一個以河南東部為中心的、「西北興、東南廢」的現象;到龍山文化晚期即2000BC左右,東部(魯蘇浙)、南部(江漢平原)、西南部(成都平原)幾乎全部廢棄,中原地區興廢交替,西北先興後廢。


2.在3000~2200BC之間,中華大地上,北至內蒙古、南至洞庭湖、西至陝西、東至濱海,興建了大量的古城,包括魯蘇浙古城群、江漢平原古城群、中原古城群、陝晉蒙古城群、成都平原古城群,然後,到1800BC左右幾乎全部廢棄消失了!即考古學界所謂的「滿天星斗」變成了「月朗星稀」。

鄧牧:三皇五帝及夏朝建立的歷史輪廓



3.在龍山時期中期即2300BC之前,在中華大地上,存在著一個以陶器、玉器製作技藝水平和精神文明內涵為指標的、從東到西依次遞減的階梯現象。


4.良渚古城規模龐大,面積高達800萬平米,古城外圍竟然發現極其發達、令人震驚的史前水利設施,古城內發掘出土的磨光黑陶、絲織物,特別是玉器品種之多,玉質之好,用玉量之大,工藝之精良,是迄今為止全國同類發現之最,尤其出土的「琮王」、「鉞王」,在這些器物上發現饕餮紋(三皇?)、飛鳥、龍形等形象以及繁縟神秘之抽象圖案。還發現了良渚文字,甚至陳久金認為反山墓地的墓葬排列具有天文星宿特點。

鄧牧:三皇五帝及夏朝建立的歷史輪廓



5.石峁古城面積高達420萬平米,其文化面貌與陝北、晉中北、蒙古中南部這一地圖高度一致,屬朱開溝農耕文化,而且顯然是這一地區的重心。其玉器和陶器製作技藝遠低於良渚文化,體現了東高西低的階梯現象。

鄧牧:三皇五帝及夏朝建立的歷史輪廓



6.陶寺古城是晉南發現的最大古城,古城早期文化面貌低下,和中期頗為不同,中期進步明顯,接近中原龍山文化的因素,發現有陶制樂器、銅鈴、觀象台和測日影天文觀測系統等,但整體文化面貌依然低於良渚古城。


7.石家河古城是江漢平原古城群中面積最大,文化內涵最豐富的,發現有精美玉器、神人頭像(黃帝?)、持鉞羽冠武士圖像等。石家河古城是石家河文化時期江漢平原的統治中心,即文獻所載之三苗,中原以南考古沒有發現其他更強有力的集團勢力足以給五帝帝國造成麻煩。石家河古城於2200BC人口銳減、發展遲滯,但湧現大量陶塑,玉器生產水平高超。石家河文化是三星堆文化的主要源頭之一。

鄧牧:三皇五帝及夏朝建立的歷史輪廓



我總結了現有考古資料,發現以上特點,這些特點支持了上述的「基本結論」。結合文獻分述如下:

第1點完全符合五帝帝國的進攻方向,總體上是由西向東,西北城池在2300BC之後安全無虞,反而一片興盛,陶寺古城和石峁古城的發掘說明了這一點。而東部和南部的古城卻先後毀棄,到2000BC左右幾乎全部廢棄。那問題是,黃帝從陝西潼關向東進攻,還是從河北山西向東南進攻呢?


根據魯蘇浙的古城廢棄年代大多在龍山晚期,而良渚古城廢棄年代在2300BC(五帝上限應該是2300BC之前不久),可以判斷是從陝西潼關向東進攻。既然這樣,那麼眾說紛紜的古涿鹿應該是在今天的江蘇徐州,而不是大多數認為的河北。黃帝和蚩尤在徐州決戰(決戰地只能在蚩尤帝國境內),蚩尤戰敗被殺(可能蚩尤狂妄,不肯憑藉城池防守,而在野外決戰,就像周武王伐商,紂王不在朝歌防守,而在牧野決戰一樣),黃帝再揮師南下殺向良渚古城並摧毀之。


第2點說明夏啟實行世襲制之後,五帝帝國的其他勢力不服,相互攻伐,或各勢力內部紛爭,或九黎族作亂,最後導致黃帝發源地的陝西山西古城也一起廢棄了!這在文獻中皆有反映。


第4點說明了良渚古城是高度發達、光輝燦爛的史前文明,具有基本成熟高度嚴謹的集權管理體制、成熟豐富的精神文明和高超知識技術集成能力,絕不是一個酋邦所能解釋,已然是標準的國家,是具有高度文明的大帝國,其勢力範圍為浙江、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東部、甚至河北(南方是崇山峻岭,北方是一片遼闊的平原),比古埃及古王朝大得多,為什麼這麼說?良渚巨城,史前之最,其文明內涵是同時期東亞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最高峰,不可能偏安一隅而沒有出現在文獻中,反而九黎、三苗進入了歷史的記憶。所以,傳統所謂的黃河下游的九黎族其實是隸屬良渚帝國統治,蚩尤不僅是九黎族的王者,更為良渚帝國的末位帝王。


第3、4、5、6點說明了黃帝發源於原始公社後期,文明水平較低,而良渚帝國是同時期東亞甚至世界文明的最高峰,無論物質文明、精神文明還是制度文明。蠻荒的五帝帝國,所到之處,帶來破壞和死亡,使得社會發展倒退(是否帶來青銅文明呢?)。五帝帝國雖然在武力上打敗良渚帝國等所有勢力,但和中國歷史上屢屢發生的北方草原民族在武力上統一中原、卻在文化上被中原同化的一樣,起自原始公社後期、文明內涵低下的五帝帝國也被輝煌燦爛的良渚帝國文明同化了,包括認同仰慕良渚帝國的三皇(下文說明),就像我們現在仰慕古希臘三賢者、盧梭、孟德斯鳩、華盛頓一樣。


現在有個問題,由於良渚帝國版圖如此之大,向北延伸太遠了,那麼,是否有南都和北都之分呢?就像周朝的宗周鎬京和成周洛陽、北魏的大同和洛陽呢?最起碼像西漢設西域都護府那樣機構吧?古羅馬帝國於公元300年左右由於帝國版圖龐大而實行「四帝共治制」。這需要考古學來回答。


對於第5點,始建於2300BC、廢棄於1780BC的石峁巨城是陝晉蒙地區最大的石城,是政治中心,年代上也符合黃帝時期,所以,只可能是黃帝的都城,這從考古上印證了文獻記載。正如司馬遷所言,「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石峁巨城的發現,無可辯駁地印證了文獻所載不虛。


第7點中的石家河古城廢棄年代在2200BC,恰恰說明其處於黃帝之後堯舜禹時期,與文獻記載「堯舜禹征三苗」基本一致。


綜合良渚巨城廢棄年代、石峁巨城興建年代、石家河古城廢棄年代,其在時間上的銜接關係與文獻記載涿鹿之戰和堯舜禹征三苗具有高度一致性,真是令人嘖嘖稱奇。


第五部分

綜上所述,本文的結論就誕生了:在陝西神木,處於原始公社後期、文明內涵低下(相對)、處於神農氏炎帝統治之下的黃帝部落武力收編統一陝北、晉中北、內蒙古中南部地區之後,於2300BC之前從陝西神木出發,向南方渭河流域的炎帝王國發動進攻,經過多次戰役的勝利後,在阪泉與炎帝決戰,炎帝戰敗被俘後歸順黃帝,黃帝取而代之,號令神農氏後裔。之後,黃帝繼續向東擴張,不斷蠶食東部良渚帝國的領土,接連獲得勝利後,終於在涿鹿與良渚帝國的帝王蚩尤決戰,蚩尤戰敗被殺。之後黃帝繼續向南進發,於2300BC摧毀良渚古城。黃帝崩後,顓頊被推舉為「皇」(肯定經過一番政治鬥爭),繼續打擊蚩尤九黎族殘餘勢力,勢力達蒙古。堯舜禹時期屢次征伐三苗,2200BC攻破三苗都城石家河古城,之後三苗部分勢力西退入成都平原。大禹死後,夏啟終結推舉制、實行世襲制,「五帝帝國」隨即瓦解,而夏啟之夏朝作為承襲帝國之正統而進入了歷史的記憶,夏啟鎮壓了反抗勢力之後,五帝帝國的東南西北各地勢力也都默認了其正統地位,卻都不尊啟之號令。正因為五帝帝國版圖達到內蒙古,故而後世北方胡人也自稱系黃帝後裔,應該是五帝帝國輝煌史實的反映。五帝帝國雖然在武力上打敗良渚帝國,但在文化上卻被輝煌燦爛的良渚帝國同化了。


本文主要依據豐富文獻資料和考古學資料進行思考整理,藉助於世界帝國發展史的歷史規律來組織龐大零散的資料。核心之一是相信司馬遷對歷史記載的專業操守,只要相信司馬遷《史記》所載,則一個史前統一大帝國已然躍然紙上;核心之二是引入世界帝國發展史尤其是阿拉伯帝國史和蒙古帝國史來解釋五帝帝國崛起、瓦解以及與夏朝建立之間的關係;核心之三是整理考古資料以印證文獻學和歷史學所得出的基本結論,尤其是「西北興,東南廢」、「滿天星斗」變成「月朗星稀」以及文明內涵高低的東西階梯現象,並依據考古資料對文獻中一些眾說紛紜的分歧進行分析考證。


第六部分


根據上面所述,然則,三皇五帝夏商周的朝代序列就應為良渚五帝夏商周。於是,突然發現,三皇與良渚對應起來了,它們之間有關係嗎?是什麼關係?良渚帝國版圖是誰開創的呢?是不是三皇呢?我認為這是非常顯然的答案,雖然要論證似乎不可能了!唯一的依據是良渚帝國(2600BC至2300BC)是同時期東亞乃至世界文明的最高峰,如果三皇代表的是2600BC至2300BC期間東亞文明最高峰的話。


阿拉伯帝國是穆罕默德開創的,蒙古帝國是成吉思汗開創的,五帝帝國是黃帝開創的,良渚帝國是天皇開創的。既然良渚帝國創造了輝煌燦爛、高度發達的文明,就必然為出身原始公社後期的、文明內涵低下的五帝帝國所仰慕、所認同,包括良渚帝國的三皇。


既然古人對三皇和五帝這麼地崇拜,以至於四、五千年後的我們還能知道,那麼,在考古發現中難道就沒有發現嗎?在我看來,早已發現了,只是我們不敢想而已。穆罕默德和成吉思汗只有一個,三皇五帝也只能各有一個。所以,良渚琮王上的饕餮紋就是三皇首皇天皇,石家河玉器中的神人頭像就是五帝首帝的黃帝。其實,這沒有什麼複雜,非常簡單明了,就跟我們天安門城樓掛著毛主席像是一樣一樣的(原始人沒有多少複雜高級先進的想法,都是非常質樸、原始、蒙昧的;建議考古人找個原始部落,深入其中生活一段時間再回來研看考古遺址,一定會別有洞天、豁然開朗)。只是三皇及其後較長一段時期,技術和工藝水平低下,到後來具備雕像技術能力後,又年代久遠,後人想像而雕成了三皇首皇的頭面像即為「饕餮紋」;但五帝時期,藉助於先進文明的技藝,雕成了更加現實感的黃帝頭像。

鄧牧:三皇五帝及夏朝建立的歷史輪廓


鄧牧:三皇五帝及夏朝建立的歷史輪廓


從這個意義上講,最早中國的聖地位於石峁古城,中華文明起源於良渚文化。


到此為止,三皇五帝及夏朝建立的真實歷史輪廓已經破解了!如果能夠得到認同和證實,那麼,接下來再來細化豐富。怎麼證實呢?我覺得,只要不能證偽就是證實,就是史實。


來自:鄧牧彈伯牙琴


支持大同思想網!請長按後打賞


關於大同思想網:大同思想網是由大陸新儒家代表、湖南大學法學院原院長杜鋼建、青年學者枕戈、天地人律師事務所鄒紅艷律師、嶽麓書院唐宏站博士發起,並有學界代表人物鄭佳明、盧德之、陳明、秋風、林安梧、黃玉順、伍繼延、杜文忠、韓星、何真臨、曾亦、韓秉欣、黃守愚等一大批學者支持的文化學術網,於2012年9月1日在湖南長沙成立。網站以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實踐法治中國為當下目標,弘揚王道文化、中道思想、大同理想,並希冀中華文化的全面復興。在中華傳統文化的復興大潮中,大同思想網已成為中國獨具特色的國學網站之一。


關注大同思想網


聯繫電話丨微信:


歡迎向大同思想網公眾號投稿:


大同思想網:


點贊的小手讓我看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同思想 的精彩文章:

TAG:大同思想 |

您可能感興趣

五四晚會男星系列,羅雲熙身姿最挺拔最精神,王俊凱輪廓很優越了
王者榮耀魯班七號新模型曝光 輪廓更加清晰
團戰皮膚:李白太青春、蘇烈大變樣、諸葛亮辣眼睛,大喬輪廓模糊
素顏照清純可愛、五官輪廓清晰:李一桐
池昌旭可是正經的男神歐巴,五官輪廓立體感十足,就是帥
4輪戰車顏值巔峰,南非荒野霸主,輪廓剛健的派拉蒙掠奪者
邁克爾·傑克遜兒子17歲了,輪廓鮮明五官立體,爸爸的基因太強大
「油膩」髮型下的金瀚,硬朗輪廓似「漫畫男」,網友:「妖孽」!
張柏芝素顏曬新年祝福顯清純,視角露出三胎生父輪廓
上海的郊縣基本上都保留有完整的護城河輪廓
重塑「線雕」般輪廓!雅詩蘭黛全新專研緊塑精華素測評
漫威:眾英雄側臉特寫,蜘蛛俠輪廓明顯,雷神頭盔搶鏡
PS教程 製作由星空和星光組成的人像輪廓夢幻效果圖
吳昕曬精修美照,鏡中臉部輪廓引爭議,網友:全都「假象」!
ICESat-2顯示了冰原、海冰和森林的輪廓
袖子與輪廓的科幻之旅!路易·威登LV (Louis Vuitton) 2019春夏女裝秀,海報帶你回顧巴黎時裝周!
在故宮擺拍的鄧倫,45度仰望天宮輪廓迷人,粉絲:陰天看啥呢?
中國陶瓷作品古今聞名,造型美感當真是令人驚艷,輪廓清晰美麗
谷歌Pixel 4輪廓圖曝光:前置開孔雙攝
鄧紫棋裹胸現身綜藝,上半身輪廓明顯,誰注意到了陳偉霆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