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宦官,以變法改善國力,最後卻凌遲處死,百姓還爭食其肉
古來宦官,在朝堂之上就有著百官所力所不及的能力,做為天子的貼身近臣,對於他們的一句話,比百官講一百句都來著有效。古來太監無數,其中不乏能將太子輔佐成天子的人物,可惜在淪陷在權力的鬥爭中,漸漸的迷失,甚至想要取代皇帝。
劉瑾,一個想成為皇帝的太監。
劉瑾原本就是一個罪人,在弘治年間犯了事,原本應該被處斬的,不過當時大赦,所以劉瑾僥倖活命。隨後拜入宦官門下,入宮成了一名太監。當時的劉瑾雖然做過犯人,可是宮中卻沒人知曉,每日過的倒是清閑,也不是很在乎名利之爭,直到東宮侍奉武宗之後,整個人生都變了。
劉瑾原本就是一個有頭腦的小人,要是他願意做好事,那麼他一定能名留青史;要是他不爭名利,也能有個安穩結局。可惜他偏偏是個小人,在明孝宗朱祐樘去世,傳位給明武宗朱厚照後,他的機會就來了。做為朱厚照從小的玩伴,劉瑾憑藉著與他的感情,牢牢的把控著朱厚照與百官之間的聯繫,每每百官上書,也需先經他手。
早年朱厚照初登大寶的時候,還非常新奇,所有事情親力親為,劉瑾為了展示自己的能了,提出幾個非常不錯的建議。如「建立內廠鉗制東西廠的權力」、「降賦稅,減輕農民負擔」、「百官考核制度」、「土地量測」等等手段,憑藉這些手段,初期非常見成效,國力一時間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要是這些東西能很好的持續下去的話,那麼劉瑾一定是有史以來,為一個國家做出最大貢獻的太監,而明朝也會在朱厚照時期,成就超越先祖的時代。
可惜,可惜劉瑾的野心太大,原本很好的改革,最後卻成了他斂財的手段。
見到劉瑾變法有效,朱厚照也漸漸開始無心打理朝政,一方面也是貪玩的原因,劉瑾也是乘機給他找了很多新奇的東西。每天向皇上進獻鷹犬、歌舞、摔跤等遊戲。沒了朱厚照的遏制,朝堂頃刻之間,就成了劉瑾的朝堂。
「百官考核制度」,原本是想要考核百官的能力,在以能力分配事物,這樣大家做事也有動力。可惜後來劉瑾斂財,只要錢給的多,就能嘮叨一個很好的職位。
「土地量測」原本是限制地主的手段,結果後期同樣僅需給錢,就能得到足夠的土地,而那些沒交錢的農民,則是要將土地交出,給那些給了巨額財帛的地主們...
有錢之後,劉瑾更加註重名聲,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擁有一個「好名頭」,他花費巨額財富,在老家打造了一座墳,一座相比諸侯墓地還要大的墳,直逼帝王陵墓。當時的宦官沒有爵位,是不能擁有這些超過侯爵的陵墓,然劉瑾已經徹底癲狂,也將自己帶入萬劫不復。
百姓怨聲載道,清官們敢怒不敢言,當時民間對於劉瑾有個說法,叫「站皇帝」,雖然是站,可是百姓只知「站皇帝」,卻連朱厚照是誰都不懂。
「站皇帝」站久了,他就想坐了,想要試試那個皇帝的寶座,是不是真的那麼舒服。
劉瑾事發,是在安化王朱寘鐇於正德五年(1510年)四月發動叛亂所起。
因為當時百姓苦不堪言,已經有了不少的動亂髮生,而朱寘鐇就趁機起兵造勢,想要一舉攻入朝廷,清君側......
用了幾個月的時間,朱寘鐇就敗了,雖然當時的朝廷混亂,可是兵力尚在,朱寘鐇的反叛不過就是一朵小浪花,激起了一點水波,而這點水波,卻將劉瑾拖入深淵。
朱寘鐇兵變,朱厚照開始留心朝政,文武百官開始彈劾劉瑾,朱厚照不信,卻被告知劉瑾大修諸侯陵墓,其心可誅。還將劉瑾所做之事全盤說出。朱厚照無奈百官齊齊上書,於是先行關押劉瑾,隨後武宗親自出馬搜查劉瑾家宅,裡面東西卻讓朱厚照幾乎暈厥。
在劉瑾家中,查出金銀數百萬兩,並有偽璽、玉帶等違禁物。在劉瑾經常拿著的扇子中也發現了兩把暗藏的匕首。當時劉瑾被抓,偽璽、玉帶是否是他所有,還是另有其人暗害,已經不得而知。但光是憑金銀數百萬兩,就夠治他死罪。
經會審,劉瑾被判以凌遲。1510年8月,劉瑾伏誅,全身被刮3357刀,,處以凌遲極刑,花了三天割完。
而每天行刑完畢,割下的小肉塊被受過其害的人家搶著買下吃掉,一文錢一塊肉。
除了一部分是因為當時民不聊生,百姓只能啃食樹皮荒草,並且對劉瑾恨之入骨,想要生食其肉的原因外。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古方記載,人肉具有醫療效果,甚至在《本草綱目》中都有記載,只是民間偏方所寫偏差太大,純粹虛假,而百姓不懂,只是一味找這些所謂的「血饅頭」。
劉瑾死了,可惜原本能成為一代人傑的太監,卻一步步的將自己推進火坑。
.................................................................
你也許還喜歡:
日本地藏王神社旁,有6座中國軍人墓碑,卻是他們炫耀勝利的手段
《三國》第一猛將,卻因為人負心遭唾棄,如今衣冠冢前遍布雜草
近年真實故事改編的四部國內作品,第二部導演為票房亂改劇情!
千古儒將趙括,因何「紙上談兵」成庸才?這四人「功不可沒」
非洲的「巫童」是個啥?天煞孤星!掃把星!他們出生就是一場災難


TAG:公子小白 |
※皇帝為改革變法,不惜親手殺掉太子,可後人對他仍一片讚譽之聲
※尚奸,愚民,暴力,沒想到商鞅變法還有這一面
※慈禧並非保守派,戊戌變法之後她幹了一件事,證明她的訴求僅一點
※如果不是這件事,秦國即使經過商鞅變法也不可能統一六國
※成也變法,敗也變法,他成就了秦朝,卻死於自己發明的酷刑
※「戊戌變法」失敗後,為什麼「戊戌六君子」被處死時,百姓對其恨之入骨?
※他一生都在為變法勇敢奔走,最終卻因為變法遭到百姓憤恨
※變法之後,商鞅為何必須死?因為他得罪了這個勢力,秦惠王惹不起
※秦國如果不實行商鞅變法,其國祚豈不是延續更久?
※商鞅是秦國變法成功的大功臣,為何最後反被殺害?原因其實很簡單
※如果沒有此人,秦國變法很難成功,商鞅卻割掉了他的鼻子
※維新變法失敗後,他沒有逃走,原因無非三個,最後一個令人讚歎
※慈禧當年極力反對維新變法,除了守舊之外,還有兩個重要原因!
※商鞅變法後,此人奠定秦國統一基礎,最後因貪慾太大被殺
※當年的戊戌變法,如果慈禧太后沒有阻止,那將會是一個什麼後果?
※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一共抓了八個人,為何最後兩個卻沒處死?
※商鞅變法的時代大背景究竟是什麼,才會有了變法,繼而又失敗
※為什麼唯獨秦國的變法成功了,六國的改革都以失敗而告終
※商鞅變法第一波,就已經考慮到擴展稅源,最終是對不錯
※清朝末年,戊戌變法失敗後,為何只有康有為逃過一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