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伯溫:不只是軍師,還是講故事的高手

劉伯溫:不只是軍師,還是講故事的高手

劉伯溫:不只是軍師,還是講故事的高手



12


渡江策士無雙


開國文臣第一

劉伯溫:不只是軍師,還是講故事的高手



劉伯溫(1311-1375年),名劉基,字伯溫,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人,著名軍事家、政治家,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參與謀劃諸多軍事大計,為明朝的建立立下赫赫功勛。朱元璋多次稱其「吾子房也」。民間素有「北有諸葛亮,南有劉伯溫」之美譽。


劉伯溫還是著名的文學家。他博學多識,學究天人,精通天文、兵法、數理等,尤以詩文見長,其詩古樸雄放,被稱為「一代之冠」,文集《郁離子》、散文《賣柑者言》等都是名作。在文學史上,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言為心聲,文如其人。不妨透過文字來一起品讀劉伯溫的為人為官之道,感受劉氏一族的家風家訓。


用寓言講故事說道理


《郁離子》

劉伯溫:不只是軍師,還是講故事的高手



劉伯溫傳世著作中的代表作品是《郁離子》。這是一部寓言兼議論的筆記體散文集。郁,有文採的樣子;離,八卦之一,代表火;郁離,就是文明的意思,寓意「天下後世若用斯言,必可抵文明之治」。

全書共計182條,每條敘一事、明一理,取譬事物,明乎其義,常常通過生動的寓言故事,表現主題思想,闡釋深奧道理。所以該書被評價為「闡天地之靈,發物理之微,究人事之變」。


試讀其中的一個故事——「常羊學射」感受一下。

劉伯溫:不只是軍師,還是講故事的高手



常羊跟著屠龍子朱學射箭。


屠龍子朱說:「你想聽(知道)射箭的道理嗎?楚王在雲夢打獵,讓掌管山澤的官員去哄趕禽獸出來射殺它們,禽獸跑了出來,鹿在楚王的左邊出現,麋鹿從楚王的右邊跑出。楚王拉弓準備射,有天鵝拂過楚王打獵時的紅色小旗,展開的翅膀猶如一片垂雲。楚王將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誰。楚國大夫養由基向前說道:『我射箭時,放一片葉子在百步之外去射它,十發箭十發中。如果放十片葉子在百步之外,那麼射得中射不中我就不能保證了。』」


目標太多反而射不中。「常羊學射」啟示我們的是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專心致志,集中一個目標努力去做。假如三心二意,左顧右盼是做不好的。


當然《郁離子》中也有深刻的思辨。在「貪利貪德辯」中,劉伯溫打破常識,提出了一個頗為「大膽」的思想:貪慾並不可怕。為什麼呢?世上那麼多人因「貪」而亡家敗身,只因不懂得「貪」的真正含義。「貪」的真正含義應該是貪德而不是貪財。聖人對於仁義道德的渴求,就如同小人對於金銀財寶的貪戀。「貪」並無是非對錯,重要的是看他「貪」的是什麼。


買一個柑橘引發的「議論」


《賣柑者言》

《賣柑者言》是劉伯溫寫的一篇小散文,我們熟知的成語「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就出自這裡。

劉伯溫:不只是軍師,還是講故事的高手



文章講的是,杭州有個賣水果的人,擅長貯藏柑橘,經歷一整年也不潰爛,拿出它們的時候還是光彩鮮明的樣子,玉石一樣的質地,金燦燦的顏色。放到市場上,比別人的高出十倍的價錢,人們還爭相購買。

劉伯溫:不只是軍師,還是講故事的高手



戴宏海《劉基賣柑者言文意圖》


「我」買到了其中的一個,切開它,像有股煙直撲口鼻,看它的裡面,乾枯得像破敗的棉絮。於是便質疑賣水果的老闆欺騙顧客。沒想到這賣柑橘的倒講出一番「道理」來:


「盜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廩粟而不知恥。觀其坐高堂,騎大馬,醉醇醴而飫肥鮮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


賣柑者說,世上做欺騙事的人還少嗎?假如為官者,盜賊四起卻不懂得抵禦,百姓困苦卻不懂得救助,官吏狡詐卻不懂得禁止,法度敗壞卻不懂得治理,奢靡地浪費糧食卻不懂得羞恥。那麼何嘗不像我賣的這柑橘一樣,外表如金似玉、內心卻破敗得像破棉絮呢?

劉伯溫是講故事的高手,但實際上,劉伯溫並不單純講故事。他是要通過買賣柑橘這麼一件小事,表達對欺名盜世之徒的憎惡。

劉伯溫:不只是軍師,還是講故事的高手



劉伯溫「銘廉壁」摩崖石刻


對這種人和這種行為,劉伯溫十分警覺,他曾寫過一篇《官箴》,勉勵自己為官公正,表裡如一。


無矜我廉,守所當為。無沽我名,以生眾疑。


【譯文】


不要自誇廉潔,保持廉潔是官員的分內事。不要故作正直為自己獵取名譽,這樣會讓人們產生懷疑。


力戒奢華,淡泊謙卑


《擬連珠》

《擬連珠》是劉伯溫仿連珠文體而寫的長篇詩作,共六十八首。


連珠,謂辭句連續,互相發明,歷歷如貫珠,故謂「連珠」。篇幅一般都很小,一篇只有幾句。作家多採取成組寫作的方法,來解決意繁與篇小的矛盾。西晉時期的文學家傅玄稱這種文體的特點是「義明而詞凈,事圓而音澤」。

劉伯溫:不只是軍師,還是講故事的高手



劉伯溫雕像


劉伯溫的《擬連珠》思想內涵豐富,充分體現了劉伯溫「會通百家、兼容儒道」的為學風格與理論旨趣。明末竟陵派創始人鍾惺評曰:「居身涉世之理,用賢治人之道……無不具備於六十八首,寢食其中,有無窮受用處,公真教敷一時,澤被千古者也。」


《擬連珠》的「無窮受用處」之一就是注重實學、實效、實功,強調實踐工夫。


物有甘苦,嘗之者識;道有夷險,履之者知。


——摘自劉伯溫《擬連珠》


【譯文】

任何事物都有甘苦之分,只有嘗試過才會知道;天下道路都有平坦坎坷之分,只有自己走過才會明白。


正如「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親口嘗一嘗」一樣,此句闡述的是「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劉伯溫:不只是軍師,還是講故事的高手



劉基(劉伯溫)故居


劉伯溫一生,做事力戒奢華,做人淡泊謙卑。這在《擬連珠》中也多有反映。


蓋聞無輿馬者,不恥徒步,無魚肉者,不厭菜羹。


故性為欲汩則亂,心為物動則爭。


是以絕外交則可以守淡泊,專內視則可以全淳精 。


——摘自劉伯溫《擬連珠》

【譯文】


聽說沒有車馬的人,對徒步不感到恥辱,吃不上魚肉的人不會厭惡菜湯。


所以性情被慾望所干擾就會迷亂,心中想得到利益就會去爭奪。


因此不與外界攀比就可以守住清淡無聞的生活,凝神靜氣就可以保全淳樸的精神。

劉伯溫:不只是軍師,還是講故事的高手



劉伯溫故居內遺物


明史記載,劉伯溫致仕還鄉後回到南田山中,只是喝酒下棋打發閑適日子,從不提及自己曾經的功勛。青田縣令上門請求拜訪他,劉伯溫避而不見。於是,縣令換上便衣,裝成山野農夫來求見。這時劉伯溫正在洗腳,答應見一下本土鄉親,就叫他的侄兒將縣令帶進了他住的茅房裡,煮糯米飯給訪客吃。這時「山野農夫」才直說:「在下就是青田知縣。」劉伯溫吃了一驚,馬上從飯桌邊站了起來,自稱草民,不問官家事,沒有必要會見父母官,請縣令回去。此後,就再也沒與青田縣令見面。


平淡之中見真情


《久別離》

劉伯溫為文不僅善於以寓言說理,寫詩也是好手,不少詩感情都十分真摯細膩,體現了孝慈仁愛、崇文重智的淳正家風。


朝原思眷令,夜船夢萱草。


寸步隔河山,惄焉傷懷抱。


——摘自劉伯溫《發安溪至青田戎事急不得留有感》


萱草,代指母親。古代傳說萱草可以使人忘憂。遊子出門遠行的時候,常常要在母親居住的北堂的台階下種上幾株萱草,以免母親惦念遊子,同時讓母親忘記憂愁。


這首詩中說,早上在田野之上思念家人,夜晚在渡船上夢見母親。雖然離老家僅寸步之遙,卻因戰事緊急,只能是咫尺天涯,真是令人憂鬱傷懷。


劉伯溫的母親出生名門,是北宋名相富弼之後,勤勞而又知書達禮。劉伯溫與其感情深厚,因常年離家在外,多次在詩中提到母親,表達思念之情。

劉伯溫:不只是軍師,還是講故事的高手



劉伯溫故里·武陽荷花池

「兒啼母心酸,母愁兒不知。」劉伯溫寄語親情的詩往往質樸無華,明白如話,平淡中見真情,感人肺腑。


久別離,別時小兒未解語。


今日踉蹡庭下來,向人問爺淚如雨。


——摘自劉伯溫《久別離》


長久地別離在外,離家的時候,兒子還不會說話。現在兒子剛剛蹣跚學步就四處向人打聽父親,眼淚就像下雨一樣。


月滿高樓留客話,


燈明寒榻課兒書。


——摘自劉伯溫《再用韻答嚴衍二上人》


月滿高樓,我正留著來客談話,客人去後,我又在寒榻上挑燈夜戰,督教兒子讀書。


劉伯溫在紹興隱居期間,白天種菜,晚上會客,抽空還會對兩位幼子進行早期教育。

劉伯溫:不只是軍師,還是講故事的高手



《授經圖》


今天我們在溫州博物館看到的《授經圖》,就生動反映了晚年劉伯溫致仕歸鄉後向子孫傳授儒家經典的場景。

劉伯溫:不只是軍師,還是講故事的高手



劉伯溫之後,重文崇智、文武兼備的家風代代相傳。其長子劉璉自幼聰明好學,10歲就能作文寫詩,20歲時已熟讀四書五經;次子劉璟也是年輕時就通曉諸經,喜談兵、究韜略,隨軍參與帷幄,鋒芒初露,朱元璋贊其「劉璟真伯溫兒矣」。劉伯溫長孫劉廌也有很深的詩文造詣。其後,劉氏後代湧現了諸多文人、將軍、鄉賢、名流等人才,枝繁葉茂,生生不息。(紀小蘭)


更多精彩,為您推薦


中央追逃辦公告22名外逃人員藏匿線索


中央紀委公開曝光七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


處分省部級14人...中央紀委通報2017年一季度全國紀律審查情況


又有3名省部級被處理...中央紀委通報3月全國查處違反八項規定精神問題


豫商翹楚"康百萬":比喬家大院大15倍,富甲三省、興旺400年靠這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岸環保 的精彩文章:

TAG:南岸環保 |

您可能感興趣

故事:自命不凡的宮少,握著她的手說:「顧冉,以後沒人再敢欺負你。」
孫悟空是唐僧的師傅?這個故事還要在比丘國講起
中國故事:自古忠臣不好做,只有他做的沒毛病,受人誣陷還沒事
毛不易「逼迫」劉維,背後居然還有這樣的故事,網友:好兄弟
沈雁萍:懶漢的故事,不是傳說
故事:她只是想拜鬼手神醫為師,沒想要會出現這樣的結局。
我是軍人,也是軍嫂,今天想說說軍戀的故事
王者小故事:李白,你的命根在我手上,還不就範!
你只知王菲是高身價的歌手,被無數歌迷羨慕,卻不知她背後的故事
孫允珠:再大的酸楚,到了別人那兒也永遠只能是個故事
沒有徐悲鴻,就沒有齊白石,他們之間不為人知的故事
宋朝秘事:「狸貓換太子」的故事,究竟是不是傳說?
鄧超是不是一個好爸爸,網友:看看他和女兒的故事就知道了!
評《邪不壓正》:姜文藏了三層的故事,就是沒把復仇的故事講好!
高曉松:歷史有的時候是故事,有的時候是事故
我不是葯神:這是我們的故事
她戴的不是珠寶,是故事和三觀
武則天與李淳風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兩人竟有這種關係
他不是葯神: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孫儷和大衣哥的故事告訴我們:人不能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