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國醫大師李今庸:「中醫」與「中藥」的關係!

國醫大師李今庸:「中醫」與「中藥」的關係!

國醫大師李今庸:「中醫」與「中藥」的關係!



小編導讀

國醫大師李今庸,當代著名中醫藥學家,通曉中醫內、外、婦、兒及五官科,尤以治療內科、婦科病見長。在多年的醫療實踐中,李老形成了獨特的醫療風格、完整的臨床醫學思想,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經驗。今且聽李老分析「中醫」與「中藥」的關係,好文難得,可要細看喲!


中醫藥學是偉大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財富,它有著悠久的歷史。現在它正以自己的醫療效果和科學價值走向世界,它具有無限生命力,我們必須把它發揚光大!


依據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中醫藥早在原始社會裡就被我們的祖先發明出來了。在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神農嘗百草而醫藥興」,正表明了中醫藥的發現與我國古代農業的發明有著密切的關係,且肇始於上古時代。《白虎通義》說:「古之人民皆食禽獸肉。至於神農,人民眾多,禽獸不足,於是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作。」《淮南子·修務訓》說:「……食蠃蛔之肉,時多疾病毒傷之害,於是神農乃如教民播種五穀,相土地宜燥濕肥高下,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遠古時代,我們祖先在生活變革中,飢不擇食,遇到什麼吃什麼,吃到了稻、麥、粱、黍、稷、粟、菽等植物而飢餓消除,並通過無數次的反覆實踐,逐步認識到這些植物有消除飢餓、充養人體的作用,於是有意識地把它們用於充饑養體,這就發明了穀物;另一方面,吃到了藜蘆而嘔吐,吃到了大黃而瀉下,吃到了車前而尿多,吃到了麻黃而汗出,吃到了烏頭而悶冒,所謂「一日而遇七十毒」也。然有些身患疾病的人,卻吃到藜蘆嘔吐而胸悶欲吐遂解,吃到大黃瀉下而腹滿便結消失,吃到車前尿多而小便澀痛轉愈,吃到麻黃汗出而寒熱頭痛告已,吃烏頭悶冒而肢節疼痛蠲除等,並經過無數次的反覆實踐,逐漸認識到了這些現象,於是就有意識地利用藜蘆催吐以治療胸悶欲吐,利用大黃通下以治療腹滿便結,利用車前利尿以治療小便澀痛,利用麻黃髮汗以治療寒熱頭痛,利用烏頭大毒以治療肢節疼痛,等等。此《素問·藏氣法時論》所謂 「毒藥攻邪」者也。從而發明了我國古代醫藥。


葯字本作「藥」。《說文·草部》說:「藥,治病草。」一些草木,本是先於人們發現其治病作用而存在,但只有當人們發現其治病作用並利用其治病作用而為人體治療疾病時,它才是藥物,否則,它仍然只是草木。俗所謂「認得它,是個寶,不認得它,是個草」。在人們運用它為人體治療疾病時,也就是在進行「醫」的活動。而「醫」也就在其中,故其「醫」(不含非藥物療法的醫療活動)與「葯」是一對孿生兄弟,同時出生。醫,原作「醫」,《說文·酉部》說:「醫,治病工也。」「葯」為「治病草」,「醫」為「治病工」,二者在「治病」活動的基礎上緊密地聯結在一起。沒有「醫」,就無所謂「葯」;沒有「葯」,也就不成其為「醫」,只有醫術高明,才能發揮藥物的更大效能;只有藥物質優,才能保證醫療的更高水平。「醫」與「葯」兩者一出生就互相聯結,互相依賴,互相促進,同呼吸,共命運,存則俱存,傷則俱傷。

在我國社會發展的長期過程中,醫療的發展,促進了藥物的豐富和發展;藥物的豐富和發展,促進了醫療範圍的擴展和醫療水平的提高。它們互相促進,共同提高。兩者分工不分家,總是在相互合作,同步發展。中醫中藥都代有發展,代有著述,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TAG:悅讀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文化:必看!國醫大師孫光榮的學術精華
國醫大師劉嘉湘:中西醫融合防治腫瘤,是中國人的智慧選擇
國醫大師唐祖宣:要正確區分「中醫」與「用中藥的醫生」
「周末推薦」國醫大師王琦:原創思維是中醫的根,中醫的魂
國醫大師王世民:中藥的三個作用
國醫大師:中醫治療直腸癌的原理
岳陽市中醫院弘揚國粹 4位中醫拜師國醫大師
國醫大師周岱翰:中醫腫瘤治療六法
國醫大師唐祖宣:中醫高等教育的七個問題
山東省中醫院國醫大師尚德俊收徒
國醫大師熊繼柏:中醫治急症之我見
國醫大師「至愛」:千古良藥山茱萸!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唁電哀悼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
必看!國醫大師孫光榮的學術精華
中醫乾貨 | 治療頸椎病,國醫大師朱良春有妙招
國醫大師朱良春:學習中醫,經典是基礎,師傳是關鍵!
國醫大師:中醫學常用的心理治療方法!
國醫大師健康
國醫大師張大寧醫話(2) 中醫學是以「證」為核心的醫學體系
沉痛哀悼:國醫大師鄧鐵濤!「鐵杆中醫」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