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朱清時院士:科學與佛法 談世界和人生的真相「二」

朱清時院士:科學與佛法 談世界和人生的真相「二」


朱清時院士簡介



朱清時院士:科學與佛法 談世界和人生的真相「二」



朱清時: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綠色化學的主要倡導者和組織者,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南方科技大學創校校長。1994年獲海外華人物理學會亞洲成就獎和湯普遜紀念獎。


目 錄

序言


一.人類感知的世界圖像是心智加工的產物


二.物質世界的深層面目是「空」


三.物質原本是信息(It from bit)!


四.如何由信息構建物質世界?


五.物質與意識


六.四聖諦


七.結束語


二. 物質世界的深層面目是「空」


大家會想,雖然我們大腦根據接受到的有限信號加工出圖像,但是外界那個信號的來源、「外境」是不是真實存在?如果真實存在的話,我們可以說我們加工圖像總有誤差,那麼人類藉助科技不斷修正這個誤差,最後總能逼近外界的真實。

佛法中 「唯識無境」的第二層意思,就是說「外境」也不真實存在,世間一切事物都是阿賴耶識所藏種子呈現的幻相,不具有各自「獨立」存在的真實性。《心經》的關鍵就是說「五蘊皆空」,這是世人很難理解的又一個佛法問題。最接近現代科學的解釋是在《高僧傳》中佛陀跋陀羅回答鳩摩羅什的問題:怎麼理解五蘊皆空(「云何法空」)?他說「眾微成色,色無自性,故為色常空」,「微無自性,則為空矣」。這就是說,物質世界的萬事萬物,是很多微塵聚起來的,無論物質現象或是這些微塵都沒有自性,就叫空。過去還沒有現在習以為常的知識,佛陀跋陀羅的話很難被人接受。


現代科學最有趣的成果,就是說明佛陀跋陀羅的這個話有道理。



朱清時院士:科學與佛法 談世界和人生的真相「二」



圖5.現代科學得到的宇宙圖像:從最大到最小


圖5是谷歌製作的現代科學所知道的世界圖像視頻。一個女士躺在谷歌公司總部的草地上,假設你迅速往上飛,看到下面的人越來越小,依次看到矽谷、加州、美國,地球、月亮、行星、太陽系,再就是銀河系、星雲、星系,這就是現代科學所知道的整個宇宙。然後你又往下沖,先把這個過程從大到小反轉一遍,直到看見地球、加州、矽谷、這個女士、她的眼睛。接著用不斷增大倍數的顯微鏡,看見眼睛中的一條血管、血管中的白血球,再用顯微鏡繼續放大,就看到染色體,原子核,最後發現原子核中是一堆夸克。這就是物質世界最小層面的圖像。估計整個宇宙大概是由10^80個夸克和電子等基本粒子組成的。


下面我們來討論物質世界的顯微圖像。看圖6中女士的臉部,那裡皮膚最好,但放大十倍後,就慘不忍睹了;往下看,放大很多很多倍後,就知道人體是由原子堆起來的;再往下看就是電子和原子核,原子核由夸克組成。



朱清時院士:科學與佛法 談世界和人生的真相「二」




朱清時院士:科學與佛法 談世界和人生的真相「二」


圖6.人體是一堆基本粒子


近年來物理學的新前沿-弦論表明,電子和質子等所有亞原子粒子都不是實在的東西,弦才是實在的。宇宙中所有的亞原子粒子都可以被視為弦的各種不同振動。弦上所發出的各種「和弦」就構成各種物理學定律。 弦是「體」,物質世界的萬事萬物都是「用」。按照這個理論,整個宇宙、物質世界就是一場盛大的交響樂。這與佛法所講的世界圖像不謀而合。


《楞伽經》講到物質世界如何由藏識海產生時說:「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風起,洪流鼓冥壑,無有斷絕時。藏識海常住,境界風所動,種種諸識浪,騰躍而轉生。」意思是:宇宙的本體藏識海,本來是澄然湛寂、隨緣常住而不變,內外的境風就是業力的風,吹盪使這個清凈本體起了波浪起伏,於是就生出萬物。現在科學家說物質世界是弦的海洋中演奏出的盛大交響樂,這與《楞伽經》用這個波浪的比喻是一致的。


然而,佛法的真如海(藏識海)屬於與心智類似的範疇;如果弦是組成物質世界的最小單元,仍屬於物質。二者會有本質上的差別。有趣的是,最近物理學家越來越傾向於認為,虛空並不是空的,而是量子比特(bit,即基本信息單位)的動態海洋,基本粒子是比特海洋中的漩渦、波浪以及網狀結構。這樣一來,弦的本質就是信息,與真如海在本質上接近了。其實現代科技的不同領域都指向這個方向,在下面幾部分中再繼續討論。


總之,人類所感知的世界圖像是我們的心智創造的產物;組成世界的最小「磚頭」(如基本粒子)並非實體,也是心智根據得到的信息創造的圖像。這個現代科學的觀點,正如霍金在《大設計》一書中講的 「模型相關實在論」:


「與圖像或理論無關的真實,是不存在的。相反地,我們將採用的觀點是真實與模型相關,換句話說,我們將物理理論或世界圖像視為將觀察現象與模型元素聯結的一套規則(通常是數學規則)。這提供的架構可用來闡述現代科學。」(霍金,《大設計》,郭兆林等譯,大塊文化版,2011)


他說的就是,我們的大腦會製造外在世界的模型,然後根據模型詮釋感官輸入。我們會形成屋、樹、人等心智概念,可也形成有關電的心智概念,不論電是流通於插座、原子、分子和其他宇宙等等。這些心智概念成為我們唯一知道的真實,如果沒有模型便無法檢驗真實,一定是先建構模型,才會創造出真實。


可能有人難以理解這段話,人的心智怎麼能根據得到的信息創造圖像呢?這裡我們舉一個例子可能有助於你理解。你去灕江邊看過「九馬畫山」沒有?



朱清時院士:科學與佛法 談世界和人生的真相「二」


圖7. 灕江邊的「九馬畫山」


上圖這個山壁實際就是各種顏色的花崗岩雜錯,導遊說聰明的人能夠看出九匹馬來,大家產生了這個意念後,一看這裡、那裡果然像匹馬,就可以找出九匹馬。如果你走近仔細看,山壁都是各種顏色交錯的石頭。你帶著馬的意念看出馬來了,就像剛才那個舞女的例子,馬只存在於你的意念中。這就像用電腦產生的隨機點狀圖,你覺得感知什麼模式或圖像,都只出現在你心中。


也許你會想,我們覺得看到的馬,是這些各種顏色交錯的石頭 「粗粒化」的結果,因此它們仍然是客觀的,與心智無關。那麼我們再看下面的圖8,用它進行的研究表明,孩子們從圖中看到的是9隻海豚,而許多成人看到的卻是一對親密的夫妻,因為他們心智中與之相關的先行記憶不同。這證明你看到的圖像確實與心智有關。



朱清時院士:科學與佛法 談世界和人生的真相「二」



圖8.你看到了什麼?


物質世界的深層面貌-信息的海洋,就像那個各種顏色的花崗岩雜錯的山壁。我們的大腦總是試圖找出這些信息之間的因果聯繫,並賦予它們一個我們熟悉的圖像。弦、基本粒子、原子、分子,乃至整個世界的圖像,都只存在於我們心中。這些圖像強有力地幫助了人類生存的。不過不能過分,不能迷信,它們其實是我們的心智產生的概念。我們的心智畢竟有限,在更高智慧看來,這些圖像可能幼稚和簡單;在更大更深的層次上,這些圖像可能並不正確。


轉自「朱清時院士微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