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初漢三傑與唐三傑

初漢三傑與唐三傑

楚漢爭霸的時候,劉邦手下最著名的人才,被他自己稱為三傑。他是這麼說的:「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於三個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張良,是劉邦最主要的「智囊」。

他深明韜略,足智多謀。曾經錐殺秦始皇而不得,有大勇氣。楚漢戰爭中,立排眾議,提出不立六國後代為王,聯結英布、彭越,重用韓信等策略,又主張追擊項羽,殲滅楚軍,為劉邦完成統一大業奠定堅實基礎。功成後,又自動退隱,被封為留侯。

蕭何,原是劉邦同鄉,是劉邦最有力的後勤支持者。

攻破咸陽後,他一不貪戀金銀財物,二不迷戀美女,卻急忙派士兵迅速包圍丞相御史府,讓忠實可靠的人將秦朝有關國家戶籍、地形、法令等圖書檔案一一進行清查,分門別類,登記造冊,統統收藏起來,留待日後查用。

他一方面重新建立已經散亂的統治秩序,另一方面對百姓施以恩惠,以定民心。他不僅頒布實施新法,重新建立漢的統治秩序和統治機構,修建宮廷、縣城等等。另外又開放了原來秦朝的皇家苑囿園地,讓百姓耕種,賜給百姓爵位,減免租稅等等。

他還兩度舉薦韓信,有著名的故事蕭何月下追韓信。他無私心,不戀權,身為宰相,將戰亂後的初漢打理的井井有條。

韓信,大將軍,劉邦一統天下的執行者。

他有勇有謀,帶兵打仗常常勝利。其中滅掉魏,趙,燕,齊等國,為最終的滅楚之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最後圍攻項羽,設下十面埋伏,成功平定天下。他被後世稱為「兵仙」。

張良,蕭何,韓信,這三人從古至今都被人常常提起,稱讚他們的功勛。

有一天,唐明皇把唐朝的三個宰相宋璟、張說、源乾曜叫到一起,稱頌他們,還為他們作了一首《三傑詩》,意思是想把這三人與張良蕭何韓信三人一樣,並稱唐三傑。

說實話,看到這個歷史故事的時候我是崩潰的。宋璟素有賢名我是知道的,但後面那兩個張說,源乾曜是何許人也???

我虛心的查了一下,他們是這麼被介紹的,「張說脾氣暴躁,與同僚關係不睦,而且生性貪財,因此遭到彈劾,被免去中書令,後被迫致仕。不久,張說被起複,先為右丞相,又任左丞相。」「源乾曜任相期間,張嘉貞、張說、李元紘、杜暹相繼執掌朝政。他為人謹慎,在重大問題上從不發表意見,只是簽署公文、表示附和。」

看完了介紹我更加崩潰,到底唐明皇晚年是有多昏庸,這三個人可以跟漢初三傑比嗎?張說、源乾曜又憑什麼可以跟宋璟相提並論!歷史上可稱人傑的人物不少,但張說、源乾曜絕對稱上不人傑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初漢三傑為何唯有張良能獨善其身?
同樣身為初漢三傑,為何張良會對韓信見死不救?三個原因
韓信人慘死,蕭何自我降低,初漢三傑為什麼會落得如此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