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感應篇》里的揚善小故事,勝過朋友圈裡的毒雞湯

《感應篇》里的揚善小故事,勝過朋友圈裡的毒雞湯


教的為人處事之道,要求人們面對榮華富貴和不幸遭遇時能夠寵辱不驚,「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人處在高位,受到較多榮譽時,時常會驕傲自滿,招來禍端;而處境不佳時又會悲觀厭世,怨天尤人。道教崇尚的處事原則是要學會先做人後做事。當今社會人們總是爭相豪奪錢財,然而人生的富貴貧賤早有定數,有時候吃虧說不定也是一種討便宜。如果錙銖必較,以致骨肉成仇,朋友相爭,公堂對簿,還不如吃些小虧,和諧相處。《太上感應篇圖說》以一些生動的小故事告訴我們拙樸的生活哲理 。


推多取少

《感應篇》里的揚善小故事,勝過朋友圈裡的毒雞湯



閩南有戶丁姓人家,長子名岱,二子名嵩,三子名岳。岱治家,嵩出外經商,岳讀書。兄弟間和睦相處,從無間隙。岱生了四個兒子,岳生了五個兒子,嵩只生了一個兒子,剛剛四歲。一天,岱對兩兄弟說:「現在還有越來越多,但家業還沒增加,我們還是將家產分成三份,各自發展吧。」嵩說:「九世不分家,被傳為千古美談,我兄弟幾人,承襲先人的福澤,但卻不能效法古人,已經是慚愧了,如今哥哥有四個兒子,弟弟有五個兒子,而我只有一個,不忍心讓幾個侄子受苦,讓我兒子享受,所以要分家就分成十份,每個子侄輩一份。」兄弟同意了。嵩後來在湖廣一代做生意,有千金貨款未追回,這是岱和岳不知道的。嵩將這些貨款全數追回後得了重病,口不能言,但是臨死前還指著銀兩對諸位侄子比劃十字狀。岱和岳都不忍瓜分嵩的利益,就將這些銀兩都交給嵩的妻子了。這天夜裡,嵩的妻子夢見嵩生氣地說:「我與兄弟都是互相推讓的,你怎可以違背我的意願,獨吞千金?你要趕快拿出來。」嵩妻依其言如數拿出銀兩,仍然分成十份,子侄各一份。丁家是個普通百姓之家,沒出過官府之人。但只有嵩的兒子刻苦讀書,沒過三十歲就高中進士,後世代書香。


遏惡揚善

《感應篇》里的揚善小故事,勝過朋友圈裡的毒雞湯



開封有個財主叫卜霖蒼,喜歡結交一些土匪鬧事,妻子俞氏勸諫他,但他就是不聽。正值重陽節,卜霖蒼命城外的酒肆備好酒菜,與一群無賴聚餐。有一個外鄉的書生沒有給卜霖蒼行禮,就惹來卜的惡言相向,書生不卑不亢地回應他,卜就揮拳打人,書生舉手擋住了,但是袖中的的金扇掉了下來,扇子上綴著金銀剔透的玉石。卜順手就搶金扇說:「這個就當作免打的酬勞了。」書生急忙說:「這是祖傳的至寶,是留作結婚聘禮的,你怎可以隨便拿去。」卜笑著說:「你要果真發達了,我就將女兒嫁給你。」書生正想分辨,卻被酒肆老闆拉到一邊,並小聲地對他說:「此人是個無賴,扇子事小,你還是趕緊離開,免得性命堪憂。」書生忍辱而去。卜的妻子俞氏知道卜相信神靈鬼神,就在匕首上黏上一個小帖子,假託是雷神的警告,若他還不悔改就誅滅他。俞氏將匕首放在卜的枕頭旁,卜醒來見到後魂飛魄散,於是沐浴齋戒對天悔過,再不敢為非作歹。俞氏對他說:「抑制惡行還需行善,我們家的資財豐厚,可以多接濟窮人,廣行善事。」於是卜積極行善,被接濟的人眾多,大家都稱他為卜善人。府縣以錦旗表揚他的行善行為,一年縣裡大荒,卜代替縣民繳納了稅糧。縣令吳育龍命人製作了個一鄉善士匾額,親自送到卜家。忽然接到彙報,巡撫大人來了。縣令於是接洽一番,寒暄後,巡撫就說:「你縣的卜霖蒼是個大惡人,我已經命府衙捉拿他了。」縣令很是驚訝,急忙說到:「他是個大善人啊,怎麼會是惡人呢?」巡撫生氣地說:「他的惡行是我親眼所見的,難道還有假,他家有錢,難道你也被他的錢財收買?」縣令說:「我與大人的看法不一樣,大人可以聽聽別人的意見。」巡撫於是找來別的官員,大家的說法都是一樣的,都說卜是個大善人。巡撫心下有疑,就裝扮成往日書生樣來到以前的那個酒肆。酒店老闆見到他立馬說:「善人找尋你很多次了,今天他正好在店裡。」卜一見到書生就握住他的手說:「先前拿了先生您的扇子,有個婚約之許,小女至今還未許親,如果先生已經成親,那我將扇子還給你,如果先生還未成親,以前的許諾可以兌現的。」書生笑著說:「你現在真是今非昔比啊,可喜可賀,但我是個貧寒的書生,怕有辱你家門第。」卜說:「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我家的資財還算豐厚,你不用擔憂生計問題,只是眼下我被巡撫大人捉拿,性命堪憂,辦完小女之事也算了卻一樁心事。」書生悄悄地在卜的耳邊說:「我就是巡撫。」卜嚇得趕緊跪下,不敢仰視。書生扶起他說:「你如今已是大善人了,又是我的岳父,何必懼怕我。」隨後,巡撫讓縣令做媒,擇取佳期迎娶了卜家的女兒。卜霖蒼後來也是福壽一生。


受辱不怨

《感應篇》里的揚善小故事,勝過朋友圈裡的毒雞湯


唐朝的婁師德氣量過人,有些無知的人指名道姓的罵他,他卻像沒聽到一樣。有的人向他告密,他說:「恐怕不是罵我,是罵別人吧。」告密的人說:「是指名道姓的罵你哦。」他回答道:「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很多。」後來,有的人還是很心理不平衡,仍然向他告密。他就說:「他罵我,你敘述一遍,就是又罵我一遍,不用你來告知我了。」有天入朝時,因身體肥胖,他行走地很慢,同行的人笑他說:「你倒是很像個鄉巴佬的。」他笑著回答:「我不是鄉巴佬,誰是鄉巴佬呢?」婁的弟弟要到代州當刺史,臨行時婁對弟弟說:「我們兄弟受國家的厚恩,位高權重,有些人會很嫉恨我們,要如何寬慰自己呢?」弟弟說:「有人朝我的臉吐唾沫的,我擦乾淨臉就好了,不會讓哥哥替我擔憂的。」婁神色黯然地說:「別人朝你的臉吐唾沫,是由於很恨你,你要是擦拭乾凈了,就違逆了他,會讓他更生氣,你不能擦拭,要讓唾沫自然風乾,笑著接受就好,這才是處事之道。你得到皇帝的信任,舉朝無人能比,就更應該謹慎行事。凡是遇到毀謗之言,都要反省自身。別人對我們不禮貌,肯定是有原因的,我們不跟別人計較,這樣既可以修身養性,又可以免除禍患,這就是為什麼君子要每日三省吾身了。」像婁師德這樣的人真的是受辱不怨啊。


受寵若驚

《感應篇》里的揚善小故事,勝過朋友圈裡的毒雞湯


唐朝的李泌天生異骨,小時候能在蒸籠上站立,能在屏風上行走,每當風清月朗的時候,空中就會有鼓樂聲,家人不喜歡,就拿髒水潑向空中,從此就沒有發出鼓樂聲了。李泌稍大一點的時候,胸羅萬卷,天文地理樣樣都會。時值楊貴妃受寵,奸臣當道,李泌就隱居在家不願當官。安祿山作亂,肅宗即位。他聽到李泌事迹,就強要李泌入朝,委以重任,對他禮遇有佳,稱呼他先生而不願直呼其名,一些美味佳肴也是先讓李泌品嘗。李泌面對這些禮遇總是堅辭不受,並說:「我是一介布衣,卻比宰相的榮譽還多,這怎麼行?」肅宗與李泌在軍中騎馬並行,大家指著他們說:「黃衣服的是黃帝,白衣服的是布衣。」大家都羨慕不已。肅宗在冬天得到一個非常好的梨子,肅宗將梨子放在爐子中燒熱,親自削好遞給李泌吃。正好有幾個王爺也在旁邊,就下跪請求賜吃梨子,肅宗就賜他們每人一個梨子。諸位王爺說:「皇帝親自削的梨子,這才是珍貴啊,梨子本身是沒什麼奇特的。」肅宗說:「李泌是我的老師,他功勞很大,令社稷轉危為安。你們對國家沒什麼貢獻,又何必要嫉妒呢。」於是不理睬他們。李泌受此恩寵也是心裡不安,請求削去所有榮譽。肅宗說:「現在天下安定,我要與你共享二十年的富貴榮華。」一天夜裡,肅宗與李泌同榻而眠,李泌哭泣地請求歸隱。肅宗說:「今天就這樣吧,明天再商量。」第二天上朝,肅宗讓諸位王公勸李泌不要離開,大家都對李泌說:「當今聖上如此寵愛你,這是前無古人的,你還時常惦念著要歸隱,不要太過分了。」李泌堅持要離開,眾人只好請求皇帝暫時命他歸隱。代宗繼位時,對李泌更是信任非常。李泌受到兩朝帝王的禮遇,直到去世,他也沒有再出山。


施恩不求報

《感應篇》里的揚善小故事,勝過朋友圈裡的毒雞湯


吳自修任壽張縣縣令時,審理一個案件,發現該案的盜賊李奇品貌異常,就有心想釋放他,但是該盜賊犯的罪行很重,沒有什麼理由可釋放。當天晚上,吳自修就對他說:「我想放了你,但是按刑律你是罪不可恕的,明天我派一個官差押送你,讓他在中途將你放了。」第二天,吳給了押送的官差三百兩銀子,囑咐他中途和李奇就一起逃逸。吳自修因看押犯人失誤,被罷官了,家道變得一貧如洗,家人都很埋怨他。吳說:「施恩還想著回報,就不要施恩了,貧窮也是命,何必埋怨呢?」過了幾年,李奇在邊關立功,地位顯赫,想報答當年吳自修的恩情,就修書一封讓吳來享福。吳自修不願意前往,但是家人都極力要他去,吳就勉強起身來到李奇家裡。李奇對他禮遇有加,像對待自己的父親一樣。李奇的妻子很是奇怪,追問原因,李就將前情告訴了她。妻子聽後說:「夫君你錯啦,我聽說有道德的人是施恩不求報的,他是有求而來的,要是他的要求你不能滿足,他會將你以前的事情泄露出去的,到時候你有何顏面當官啊?不如將他治死,厚葬他,這樣你的事情也不會敗露了,而他也得到報應了。」李奇恍然大悟地說:「你說的話有道理啊,過幾天就這樣干。」沒想到夫婦倆人的這番話被一個廚師聽到了。第二天,李奇嫌這廚師做的飯菜難吃,就將他叱責一番。這廚師就懷恨在心,將前晚聽到的那番話告訴了吳自修。吳自修大驚,丟下行禮連夜和廚師逃走了。李奇知道後,後悔不已,命人送了一千兩黃金給吳家,但是吳沒有收下。後來,吳自修受到皇帝恩寵,官復原職,歷任至尚書。李奇領兵征服西域,因戰事失利被斬殺了。


與人不追悔

《感應篇》里的揚善小故事,勝過朋友圈裡的毒雞湯



袁崇豫,家道貧寒,但為人善良,喜歡周濟別人。時值年底,家裡只有五斗米,有個朋友來借米過年,袁就給了他三斗米。等到過年時,家裡只能喝粥了。妻子和小孩都很苦惱,埋怨不已。袁崇豫說:「既然已經給別人了,就不要後悔,你們覺得過年吃粥很苦,那些過年挨餓的人又要怎樣苦呢?」又一年冬天,袁在路上見到有個人沒穿棉衣,身子凍得通紅,就將自己的棉衣脫下來給他穿上。袁回到家,妻子發現他凍的整個人直哆嗦,詢問原委後,妻子笑著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你怎敢毀傷,家裡還有個小襖子,你拿去換回你的棉襖吧。」袁說:「以小換大還不如不給呢,既然已經給人家了,我雖然身體受凍,但是心裡很開心啊,你不要擔憂了。」還有一天,他在街上的茅廁里發現一個布袋,打開一看,裡面有三百兩金子。袁感嘆地想:「這些錢財是關聯性命的啊,這時候丟失的人不知道怎麼樣了呢。」於是他就蹲在路口等丟錢的人來領取,但是知道天黑還沒見到人。第二天他又繼續來到那,守候失主,等著等著,不知不覺地打起瞌睡來,在恍惚間,他看到一個神仙跟他說:「這失主前世是個吝嗇的小人,今生在別人家當僕役,他私自拿走了東家的錢財,打算據為己有,上天惱恨他的自私貪婪,就故意讓他丟失金子,他不會回來取了,這是天意,你不用苦等了。」袁崇豫醒來後,琢磨著該怎樣處理這些金子,他覺得這些不義之財不能私藏。時值荒年,很多人都在挨餓,袁就拿這些金子買了很多米,在四個城門口施粥,家裡沒有留下絲毫錢財。後來,袁崇豫一生福壽安康,百歲時身體強健如少年,一次在路上,一位神奇的人給了他一顆金丹,他得道成仙,飛身而去。


與人為善,有容乃大,這是我們要努力遵循的為人處世之道。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中,唯經濟利益是從的觀點使得人們斤斤計較於眼前的得失;擁擠的生存空間,繁忙的社會生活,使得人們心胸變得狹隘。面對榮華富貴時失卻了一絲淡定,面對境況窘迫時丟失了一顆平常心。在這紛擾的世界中,《太上感應篇圖說》中的小故事或許能給人們帶來一絲感動和力量。


原標題《與人為善 有容乃大


——中的揚善小故事》


原載於上海道教網站


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州純陽觀 的精彩文章:

TAG:廣州純陽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