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傳奇登山家烏里·斯特克墜亡

傳奇登山家烏里·斯特克墜亡

烏里·斯特克

傳奇登山家烏里·斯特克墜亡



2017年4月30日,世界最傑出的登山家之一、著名速攀選手烏里·斯特克(Ueli Steck)在喜馬拉雅山脈珠峰以西的努子峰壁攀登中不幸墜亡,時年40歲。


消息在珠峰營地的登山者間傳播開來,起初誰也不敢相信這是真的。隨後,營地被哀慟的情緒所籠罩。「一些人會因此而離開。」一位接受採訪的登山者說,「我們的目光一直追隨著烏里·斯特克,聽著他的故事。他展現了登山的本質意義:運動、成長、挑戰和一次在大山中的歡聚。」

當日,烏里·斯特克獨自一人前往努子峰進行適應性訓練,像往常一樣沒有做任何保護措施。但不幸發生了,他從海拔6600米的努子峰岩壁跌落了1000米。這是本次珠峰登山季的第一次死亡。接到通知之後,救援人員能做的,只是將他散落的遺骸搜集起來,用直升機送走。

傳奇登山家烏里·斯特克墜亡



是不是「瑞士機器」?

傳奇登山家烏里·斯特克墜亡



烏里·斯特克被認為是最優秀的登山家之一,也是現代速攀運動的領導者。在喜馬拉雅山區、喀喇昆崙山區和阿爾卑斯山區,斯特克都創造過世界級速攀記錄,還在2009年和2014年兩次獲得「登山界的奧斯卡」——金冰鎬獎。


烏里·斯特克

傳奇登山家烏里·斯特克墜亡


2008年2月開始的一年之內,烏里·斯特克接連完成了「歐洲三大北壁」的快速攀登,三項全部刷新了攀登時間的世界紀錄。2012年5月18日,烏里·斯特克同隊友Tenzing以全程無吸氧(不攜帶吸氧裝置)的方式登頂珠穆朗瑪峰。另一個令人矚目的成績是在2015年,他用僅僅62天時間,就完成了阿爾卑斯山區全部82座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山峰連攀。其間,他不藉助機械動力,依靠徒步、騎行、滑翔傘等方式穿越了義大利、瑞士和法國。


不同於依賴補給物資和輔助設備的「喜馬拉雅式」團體攀登,烏里·斯特克堅持「阿爾卑斯式攀登」。他青睞獨攀、或兩三人的小隊形式,採用儘可能少的裝備,登山途中不靠外界補給,也不使用防止墜落的繩索等輔助手段。當然,輔助吸氧也是堅決不能接受的:「我想要真真正正地站上山頂,而不是帶著『假空氣』。」在他看來,登山運動應該是「誠實」的,而「徒手獨攀是征服大山最簡潔的方式。」


烏里·斯特克

傳奇登山家烏里·斯特克墜亡



媒體稱烏里·斯特克為「瑞士機器」。這一稱號準確地詮釋了他登山生涯的特殊之處:科學的訓練方法,精湛的技術,強大的耐力,以及機器般的準確和高速。但斯特克本人對此頗有微詞,「對瑞士人來說,這個詞太unsympathisch(無情)了。」


事實上,斯特克的形象與冷冰冰的機器完全不同。 「他是典型的瑞士人,」瑞士登山者、攝影師David Carlier評價道,「低調、熱情,樂於助人。」斯特克性情沉穩,笑起來眼睛亮閃閃,他不是那種留著絡腮鬍的登山狂人,更像我們身邊有親和力的普通人。在一次訪談中他告訴記者,如果能變成一隻動物,他會選擇貓——一隻懶惰又肥胖的貓。在另外的訪談中,他自稱為「一個熱愛登山的木匠」。

傳奇登山家烏里·斯特克墜亡



烏里·斯特克和攝影師喬納森·格里菲思(Jonathan Griffith)

英國記者Ed Douglas曾持續對斯特克做新聞報道,斯特克逝世後,他在推特上寫道:「如果說烏里·斯特克『不是什麼』,那就是機器。他總是溫柔的,有些時候又脆弱得令人吃驚。他不是機器。」

傳奇登山家烏里·斯特克墜亡



「一個很小的失誤,你就會完蛋」

傳奇登山家烏里·斯特克墜亡



速度無疑是烏里·斯特克的關鍵詞。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斯特克曾以玩笑話解釋自己投身速攀的原因:「我最近結婚了。結婚就意味著相應的責任,其中一個,就是老老實實按時回家吃飯。登山,還是吃飯?思考之後,我選擇快速登山,然後回家吃飯。」


其實比起速度,斯特克更看重的是時間,雖然這說起來像是一回事兒。登山家Chris Bonington曾對此作出解釋:登山時的危險常常來自客觀因素,比如落石和雪崩,對登山者來說,在山中停留的時間短,遇到突發危險的可能性就會相應降低。


烏里·斯特克

傳奇登山家烏里·斯特克墜亡


然而,挑戰高峰本就是一個與死亡博弈的運動,斯特克清楚的認識到了這一點:「這是非常危險的遊戲,一個很小的失誤,你就會完蛋」。2007年,斯特克曾嘗試安納普爾納峰的一條南壁路線。爬到6000米高度的時候,一塊石頭掉落,擊中了他的頭部,隨後他滑墜300米,落在冰川之上。此前該地區已有幾起落石擊中登山者並導致死亡的悲劇。好在幸運女神眷顧,斯特克只受了點小傷。


第二年,還是在安納普爾納峰,斯特克參與救援突發疾病的西班牙登山者I?aki Ochoa。他艱難抵達患者的身邊,但惡劣的天氣和雪崩阻礙了專業醫療救援隊及時趕到。他無能為力,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對方在自己臂彎中死去。


烏里·斯特克

傳奇登山家烏里·斯特克墜亡



死亡總是伴隨著極限運動。但登山運動中,「死亡」不僅是時時前來騷擾的陰影,也會以更直觀的形式留存。後來人重複已有路線向山頂發起衝鋒之時,岩壁上可能殘存著前輩去世前留下的痕迹,路邊也可能「停放」著無法處理的遺體。


去年,斯特克在攀登希夏邦馬峰南壁的新路線時,發現了Alex Lowe和 David Bridges凍在藍色冰塊內的遺體。兩人在1999年喪生於雪崩,此前遺體始終未能尋到,被判定為「失蹤」長達16餘年。Lowe與斯特克的相似之處,為這次相遇增添了一抹「預言」般的神秘的色彩:Lowe也被認為是在他活躍的年代裡最傑出的登山家,他去世的年紀與斯特克相同,也是40歲。

傳奇登山家烏里·斯特克墜亡


「在那裡,我可以像孩童一般玩耍」

傳奇登山家烏里·斯特克墜亡



結婚之後,斯特克曾承諾妻子不再獨自攀登,但真正實施起來卻並不容易。一次,他的夥伴因身體不佳選擇了放棄,但斯特克的狀態很好,10餘個小時後,他成功登頂。後來他對妻子辯解道,自己不是「獨自」登山,「我登頂的時候還帶著一束鮮花。」斯特克在博客里記錄了這個「狡猾」的趣事。


高山對斯特克具有致命的吸引力。他是那類能聽到山之呼喚的人。12歲時,他就萌生了對登山的興趣,他的父親說:「如果你真的想做,就盡量做好。」6年後,他成功攀上了阿爾卑斯「最後的難題」——艾格峰北壁。

傳奇登山家烏里·斯特克墜亡 點擊播放 GIF/1120K



烏力·斯特克正在攀爬艾格峰北壁的經典霍克梅爾線路,此次攀登創造了2小時22分50秒的新世界紀錄


艾格峰北壁是歐洲「三大北壁」之一,其平均坡度達70度,垂直落差1830米,山體是易碎的石灰石。1935年以來,超過64位登山者在攀登這座「死亡絕壁」時喪生。可這險峻之地卻恰恰為斯特克喜愛,也見證了他驚人的進步。2008年,斯特克以2小時47分的成績登頂,首次將記錄縮短至3小時以內,從此聲名遠揚。2015年11月16日,39歲的斯特克又把時間刷新為2小時22分鐘,以6分鐘的優勢從Dani Arnold的手中奪回了桂冠。



傳奇登山家烏里·斯特克墜亡



2008年,烏里·斯特克速攀艾格峰,創造2小時47分的世界紀錄


然而,接連征服新的高峰不是斯特克的首要目標,他的心裡有更高的原則——「你是為了你自己登山。」他想知道自己能爬多高、多快。人到底可以多麼頑強,生命力可以創造何種奇蹟?他嘗試各種複雜、艱難的攀登路線,去觸碰人類生命的可能性邊界。攝影師和登山者Cory Richards說:「我們登山的目的是不斷挑戰自己,接近極限,這使我們更好得了解活著的意義。」攀登者遊走於死亡的邊緣,所領悟的,卻是何之為生。


當斯特克只帶著一個小型背包,順著絕壁攀援而上之時,他也在踐行一種攀登的哲學——「如果攜帶的東西太多,我會覺得負擔沉重,不能向前行進。我深信,『過多』對任何人、任何環境都沒有好處,『過多』讓人懈怠,會增加我們從舒適安逸中出來承擔風險的難度。」托馬斯?布本多爾夫在《人生如登山》這樣寫道。


這是阿式攀登的哲學,又何嘗不是人生的哲學。在現代社會中,你很難尋得一片清涼之地,手機、郵件、紛繁複雜的社會事務一涌而上,共同撕扯著人們的神經。然而一旦走進高山,就立刻不同了。世間唯有自己、山和藍天,只需要專註於腳下,而目標就在頭頂,一切變得單純無比。


烏里·斯特克

傳奇登山家烏里·斯特克墜亡


斯特克說:「當我置身山野,我就在自己想在的地方,在那裡,我感覺快樂而滿足,感到自由,可以像孩童一般玩耍。」這並非斯特克的個性體驗,而是山的獨特魅力。在《山中最後一季》(有關傳奇巡山員藍迪·摩根森的傳記作品)中,有這樣一段話描述了山野的神奇「治癒」效果:「只要走進荒野,感官就會平靜下來,變得格外敏銳,猶如禪悟一般……只要獨自在山裡待久了,心境自然會空靈起來。」在山野間,有真正的平靜和自由。


山是慷慨的,也是神秘的、變化莫測的。對於脆弱的人類而言,山有多重面貌,但不變的卻是其直入天際的莊嚴和肅穆。看著斯特克速攀艾格峰北壁,我最受觸動的不是他登頂之時的雀躍,反而是他攀登的過程。


綿長呼號的風聲中,冰鎬一下下切入陡壁,喘息聲清晰可聞。鏡頭拉遠,孤獨又渺小的人類於氣勢磅礴的雪壁之上埋首前行,上方是廣闊的天幕,四周是巍峨的群峰。明明是在征服自然,其屈身的姿態、小心又堅定的前進方式,卻彷彿在進行一次對山巒的朝拜。

傳奇登山家烏里·斯特克墜亡



「因為山就在那裡」

傳奇登山家烏里·斯特克墜亡



烏里·斯特克計劃在今年5月中旬挑戰珠峰-洛子峰雙峰阿式連穿——從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瑪峰頂端去往鄰近的世界第四高峰洛子峰,路線長度約8000米。這是一項從未有人完成的壯舉,他此前已經試過了一次。斯特克在他的個人網站寫道:「我反覆問自己,為什麼要再次做這件事?答案非常簡單:因為我想要這樣做,我熱愛這項運動。」


登山圈裡,很多人認為橫跨珠峰-洛子峰是「留給下一代人的」,而斯特克選擇的又是經由艱險的Hornbein線路登頂珠峰,這條線路在1963年首攀以來,還沒有過二攀記錄。



傳奇登山家烏里·斯特克墜亡



烏里·斯特克 珠峰-洛子峰連穿計劃說明


在他Facebook主頁的相關視頻中,他坦言,無論攀登成功與否,嘗試就代表著成功,除非遭遇事故或死亡。可他終究沒能實現這個心愿。一位網友在4月30日的留言被頂到前列,他說:「烏里,你說失敗是遭遇事故或死亡,很不幸的是,它真的發生了。願你在使你幸福、賦予你激情的高山中得到平靜和安息。」


在斯特克的個人網站上,同樣湧入了來自全球的網友,大家以不同的語言訴說他們的遺憾、哀傷、悼念,感謝他曾經的激勵和幫助。其中,一位網友的留言傳遞出了斯特克的追隨者的心聲:「在Norbert Joos, Andreas Riesner, Dean Potter, Karl Unterkirchner之後,烏里·斯特克也離開了……一代代最偉大的登山者,留在賦予他們傳奇色彩的群山之間,再不回來。對我們這樣的業餘登山者來說,他們給了我們太多的信心和勇氣,去過好自己的生活,去釋放激情、追尋夢想。這就是我們愛他們的原因。


烏里·斯特克離開了,但努子峰仍舊矗立,珠峰—洛子峰雙峰阿式連穿還未能實現。他留下了一段傳奇,和將長久傳頌於世間的極限故事。一代又一代的登山者將繼續攀登他開闢的路線、衝破他的記錄、實現他未能完成的夢想,就像他自己曾經實現了前人的夢想一樣。


這是繼承、是輪迴、是延續,也是告慰。


傳奇不會終止,生之極限將被繼續挑戰。「因為山就在那裡」,因為山還在那裡。

(圖片和視頻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生活周刊 的精彩文章:

TAG:三聯生活周刊 |

您可能感興趣

韓國人遭遇山難!著名登山家金昌浩葬身喜馬拉雅尼泊爾古爾加峰
登山家雪原遇塔利班恐襲身亡,導演女兒登上雪山拍紀錄片追悼亡父
70歲登上珠峰,「無腿登山家」夏伯渝獲得勞倫斯獎
日本80後獨指登山家命喪珠穆朗瑪峰,愛上登山是因為失戀被拋棄
登山家攀登珠穆朗瑪峰遇險,其同伴不幸遇難
珠峰悲情史:谷歌高管遇難 女登山家哀求「救救我」
最容易的山峰 卻差點帶走三位世界級登山家 迦舒布魯姆II峰雪崩全記錄
專訪中國民間登山家登頂珠穆朗瑪峰次數最多的人
登山家栗城史多魂歸珠峰 最後時刻袒露自己「懷著感謝的心登山」
能文能武的登山家
女登山家登珠峰途中奄奄一息哭求別丟下我,許多登山客路過卻無視
日本「一指登山家」命喪珠峰 挑戰登頂屢戰屢敗
沒有安全繩徒手攀登千米絕壁,登山家冒著生命危險完成壯舉
為什麼那麼多登山者在珠峰上死去?22歲女登山家揭示可怕真相
萬千少女憐愛的日本瘋狂「一指登山家」,挑戰珠峰失敗,葬身冰雪
2017年6月3日酋長岩上,徒手登山家亞歷克斯告訴你怎麼化解壓力
剛剛!《新華每日電訊》報道過的女登山家羅靜,成功登頂第14座8000米雪山!
日本35歲「一指登山家」命喪珠峰,曾七度挑戰攀登屢試屢敗
登山家羅靜出征第14座八千米高峰 或成中國女性第一人
命喪珠峰的35歲日本登山家:他的人生算得上成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