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發現中微子的萊因斯:不靠譜才能創新

發現中微子的萊因斯:不靠譜才能創新

陳華森1942年生於重慶,幼年時以難民身份進入美國,靠打工為生,先後加州理工學院和普林斯頓大學獲得了學士和博士學位。1968年博士畢業後,他到新成立的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物理系做理論物理博士後,加入萊因斯的小組,跟萊因斯一樣,轉行到了實驗物理。

發現中微子的萊因斯:不靠譜才能創新


1984年,陳華森提出了用重水探測太陽中微子的方法(論文於1985年發表),並成立了一個國際合作組,準備在加拿大薩德伯里的一個鎳礦中進行這個實驗,他擔任美方發言人,加拿大女王大學的尤恩擔任加方負責人。不幸的是,陳華森1987年因白血病英年早逝。普林斯頓的麥克唐納接替了他的美方發言人職位。萊因斯也加入實驗,臨時領導爾灣的小組。兩年之後,尤恩退休,麥克唐納返回祖國,接受了空缺下來的女王大學的教授職位,並擔任新成立的薩德伯里中微子實驗主任。2002年薩德伯里發現太陽中微子振蕩,麥克唐納獲得2015年諾貝爾獎。


其實用重水探測中微子最早是萊因斯提出來的,用來探測反應堆發出的反中微子。陳華森則將它用來探測來自太陽的正中微子。核心思想都是同時探測幾種過程,用相對比值來抵消模型的不確定性。萊因斯是中微子研究的開拓者,在反應堆中微子、超新星中微子、大氣中微子、質子衰變等方向都有開拓性的貢獻。他因首次探測到中微子被授予1995年諾貝爾獎。

發現中微子的萊因斯:不靠譜才能創新


萊因斯是一個做實驗的理論物理學家,其特點就是「不靠譜」。他曾回憶說,他的理論物理思維方式在發現中微子的過程中至關重要,「因為一個靠譜的實驗家會認為根本沒有成功的可能。」他的上級領導,因提出太陽能源來自氫核聚變而獲得1967年諾獎的貝特,聽到萊因斯探測到中微子的消息後表示懷疑,說「我們不能論文上寫的什麼東西都信」。貝特的懷疑是有道理的。萊因斯測得的中微子反應截面與當時的理論符合很好,不幸的是,同年李政道和楊振寧提出宇稱不守恆,導致中微子反應的理論截面增大了一倍。他們重新分析了數據,又與新理論符合得很好,在同行中引起了非議。也許因為這個原因,如此重要的工作過了39年才被授予諾貝爾獎。


在中微子振蕩理論提出後,萊因斯進行了第一個尋找中微子振蕩的實驗。那是1979年,依然在他曾發現中微子的薩瓦納河,在離反應堆11.2米的地方用重水同時探測中性流反應(對所有中微子敏感)和帶電流反應(只對電子中微子敏感 ),他發現比值僅為0.4,說明反應堆中微子變成了其它中微子,因此以「中微子不穩定的證據」為題在PRL上發表了論文。當然,這個結果也是錯的。真正的反應堆中微子有兩種振蕩模式,慢振蕩的極大值在60公里,由日本KamLAND實驗在2002年發現;快振蕩的極大值在2公里,2012年由大亞灣實驗發現。在11.2米的地方根本不會有振蕩效應。


著名天體物理學家Sunayev年青時問研究太陽中微子的巴考爾,他應該去做實驗還是做理論?巴考爾說,做理論好!做為理論物理學家,你可以犯很多錯,人家會覺得你思維活躍,有想法;做實驗的話,犯一次錯你就完了


如果不準犯錯,勢必會壓抑很多「不靠譜」的創新想法,很多發現就是在犯錯中意外做出的。天下聰明人那麼多,但凡一看就「靠譜」的想法,多半早就掃完了。反之,如果經常犯錯,那實驗結果不可信,科學便失去了基礎。能做到「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該靠譜時就靠譜,還是很難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TAG:科學網 |

您可能感興趣

以我們現在的科學技術,為什麼不能克隆出一個愛因斯坦來呢?
看完這些民間的創意發明,他們的智商簡直能達到愛因斯坦的水平
誰在理論中發現了蟲洞,怎麼發現的?霍金愛因斯坦,怎樣證明的?
愛因斯坦:要想在科學上發現新的問題,邏輯思維能力必須有!
愛因斯坦預言的「引力波」被證實,它的發現意味著什麼?
和愛因斯坦一樣偉大的科學家,別不信,他的發明你每天都要用
在科技並不發達的情況下,愛因斯坦為什麼能提出那麼超前的理論?
愛因斯坦的副手戴森提出的戴森球真的能實現嗎?
科學家在愛因斯坦的大腦中發現了什麼?得到結果讓人意想不到
世界上最令人抓狂的5大科學發現,愛因斯坦最光彩奪目的發現!
那些歷史的誤區:其實愛因斯坦最開始學習也不差 電燈也不是愛迪生「發明的」
愛因斯坦來自未來嗎?對高能中微子的研究證明:他的理論依然正確
世界上最奇葩的怪病,不能梳頭,愛因斯坦也是患者!
愛因斯坦為什麼那麼聰明?科學家研究他的大腦,發現關鍵在這裡
發現引力波:愛因斯坦又對了?
《自然》:實驗發現最少7個光子就可以產生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發射升空,未來可能會有讓人震驚的科學發現
想要科技發展要麼有重大發現,要麼理論就需徹底更新,這就需要下一位愛因斯坦的出現
以色列公開新發現的愛因斯坦手稿
科學家發現愛因斯坦與眾不同的地方後,感嘆:難怪他是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