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见人心:还原清末大事件中的袁世凯
关于袁世凯这个历史人物,可谓争议颇多,众说纷纭。
然而老王认为,要评判一个人,应当从当时真实发生的事件入手来分析。
我们看看在清末民初的那个风云突变的时间点上,权倾朝野的袁世凯在几个历史大事件中都做了什么。
戊戌政变
1898年6月至9月的戊戌变法,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向以光绪帝为首的改良派势力发动一场血腥政变告终。
结果是百日维新失败,谭翤同等六君子被杀,光绪从此被囚禁于瀛台。
当时袁世凯作为按察使在小站练兵。
其五姨太回忆,那天袁世凯像丢了魂似的从京城回来,五姨太问他怎么了,他连说「生死关头,生死关头。」
袁回屋后五姨太过去安慰他,袁说:「请回吧!请回吧!请回吧!」一声比一声大。
他在屋里闷了一会儿又出来,就这么心神不宁地来回走动。
关键时刻,光绪决定铤而走险,让谭嗣同传口谕令袁世凯诛杀荣禄、兵围颐和园。
袁世凯接到口谕后猛然想起一件事:两天前,光绪加授他侍郎衔,他按规矩到颐和园谢恩。袁跪在谐趣园长青殿,慈禧太后拉长了脸,用手指点着袁世凯说:「皇上问你‘倘令汝统带军队,汝肯忠心事朕?’你怎么答的?」
袁世凯一下愣住了,忘了光绪皇帝当时怎么问,自己怎么答的了。
慈禧冷笑一声说:「猴崽子,你说的是‘一息尚存,必思图效’,对吧?」袁听了直觉得毛骨悚然。
太后又说:「要图效大清朝廷,整陆军,原是要紧,但皇上也太觉匆忙,我疑他别有深意,你须小心谨慎方好。下去吧!」
从颐和园回来,袁世凯深感太后老佛爷太厉害了,紫禁城的一举一动全在她的掌握之中。
五姨太担心袁世凯出事,约上大姨太,一起进了书房。
袁世凯见她们进来,抬起头突然问道:「老五,你看当今圣上如何?」
五姨太答道:「老爷,我看…我看当今圣上还是个孩子。」
袁世凯猛然醒悟:「孩子,是孩子。」
说完更衣出门,直奔荣禄府上。
荣禄见半夜三更的袁世凯找上门来,而且神色慌张,断定发生了大事。
他将袁世凯引入书房,小声问:「袁老弟,深夜至此,有何要事?」
袁道:「下官觐见皇上,荣大人该知道吧?」
「皇上召见臣子,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呀?小弟也不需来荣府通告」荣禄沉着脸答道。
他那无所谓的表情,更使袁觉得自己心思被看透,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荣禄站起来走一步,拍拍袁世凯的肩膀,态度温和:「有话坐下说,半夜扰梦而来,想说什么请便!」
荣禄说话像下命令,半眯着眼睛一副深有城府的样子,使得袁世凯不寒而栗。
答道:「皇上一共召见下官三次。杨锐送来皇上密旨,令臣杀大人,撤换紫禁城八旗兵,包围颐和园,禁止老臣朝见老佛爷。」
荣禄听后,不动声色,亲自递上一杯茶说:「小弟,你还算头脑清醒。
其实,老佛爷早已知道,准备亲政呢!既然你一心捍卫老佛爷,本大人保荐你做一品大员。」
第二天,也就是9月21日,正当荣禄坐上开往北京的火车,去颐和园向慈禧太后报告光绪命袁世凯兵变时,慈禧太后已带上火枪营回宫,端坐在太和殿龙椅上了。
至此,百日维新结束,戊戌变法失败。
袁世凯当了直隶总督后,家人曾问起此事。
袁世凯说:「他们看我在小站练兵,手中有兵权,其实那时的兵权是虚的,小站7000兵只有枪没有子弹,练打靶时由天津弹炮局派专人送到小站,监督打靶,发多少子弹,回收多少弹壳。我驻在小站,聂士成的毅军在滦州,董福祥的甘军在武清,遥遥数百里间,处处牵制,焉能达到,即到亦焉能成事?」
袁世凯家人的意思,戊戌变法失败不能怪袁世凯向荣禄告密,一切都在慈禧太后和荣禄他们掌握之中,即使袁不告密,慈禧太后也要下手;袁世凯当时没法帮助光绪,即使帮助了也没有用。
当然,这也算是为袁世凯开脱之辞。
庚子事变
袁世凯刚升迁山东代理巡抚时,山东地面义和团拳民闹得很厉害,他每日和幕僚商量对策。
当时风传义和拳的功夫了得,什么刀枪不入,脚踩炭火如履平地之类,传得活灵活现。
袁世凯听了总是不动声色。
一天,袁世凯让五姨太陪他去小清河校场。
提督程文炳见袁世凯对义和拳的神功半信半疑,特地推荐一位大师给他表演。
于是袁请济南各界士绅以及文武官员,共同观看法师神术。
袁世凯请法师上坐,问道:「大师一旦上法,果能避枪弹?」
法师说:「神仙附体,当然!」
袁一指校场:「请!」
法师站定后,程文炳命30名火枪手,拿着后膛枪一齐向法师开火。
轰然一阵枪声响过,法师竟然原地站立,毫发无损。
袁世凯大喜道:「我中华有此神人,何愁洋人不灭!」
随后又说:「取我的洋枪一试。」
袁世凯拿出德国教官送他的勃郎宁手枪,对准法师 「叭叭」就是两枪,只见法师摇晃了一下,仰面倒地。
众人都看傻了,不知怎么回事。
袁世凯唤来马弁前去查看,马弁回来报告:「大帅,法师的眼睛睁着,面带微笑!」
袁世凯赶紧上前几步,远远地喊道:「大师请起,袁某服了!」
可是对方没动静。
再派人前去探望,回来报告说:「大帅,法师可能…可能升天了。」
袁世凯急步走到跟前,只见法师胸腹各有一洞,血流如注,定死无疑。
袁世凯阴沉着脸,命赏银500两厚葬,当即返身离去。
在场所有的人议论纷纷。
程文炳紧随袁身后,一个劲求饶。
袁世凯头也不回地说:「我不怨你。你想让大家信义和拳,要误国呀!」
原来30名火枪手,按照程文炳的命令,提前将子弹头卸掉了。
从此袁世凯认准义和拳是妖佞之徒,在山东境内镇压,很多拳民都跑到河北境内去了。
后来慈禧太后借义和团之力向列强宣战,奉命攻打东交民巷列强大使馆的董福祥甘军连日围攻,战死4000多人,义和团伤亡更是不计其数。
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两广总督李鸿章却都按兵不动,没有奉诏率军北上勤王。
李鸿章干脆称:「此乃伪诏,粤拒不奉!」
此时的袁世凯率领着大清国最精锐的军队,7000人清一色的德国来福枪,还配备马克沁重机枪、滑膛火炮。
手下猛将云集。
在接到李鸿章「朝廷《宣战谕》乃乱命,小心行事」来电后,他说:「甲午之战,记忆犹新;一国尚难,况八国乎?」于是照样不加理会。
庚子事变京津之战中,荣禄统帅的武卫军前、后、中三军被八国联军消灭,聂士成的左军也损失惨重。
只有袁世凯的右军得以保全。
此后不仅朝廷倚重他,西方列强也觉得他是个很有头脑的人才,可以信赖。
庚子事变中的八国联军
1901年11月李鸿章临终前向朝廷保举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国难之中袁世凯登上权力高峰。
从蜇居洹上村到民国总统
1908年11月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病死,满臣贵族早对权倾一时的袁世凯嫉恨,摄政王戴沣以溥仪皇帝的名义,下诏解除袁的官职,令其「回籍养疴」。
回到河南彰德,大家都认为呆不长,袁世凯却在洹河边上一气盖9个院落,又盖了压水亭和磨电房。
园内洋槐垂柳,树阴蔽天,景色优美。他还请了3名教师,教授子女中文、英文和理化功课。
第一年袁世凯还有些神魂颠倒,有时跪在慈禧太后像前,捶胸痛哭。
第二年便自得其乐了,常常穿着蓑衣在湖边垂钓,一副闲云野鹤的样子,曾请天津照相馆来洹河拍照。还作诗《自题渔舟写真二首》,其中写到:
百年心事总悠悠,壮志当时苦未酬。
野老胸中负兵甲,钓翁眼底小王侯。
思量天下无磐石,叹息神州变缺瓯。
散发天涯从此去,烟蓑雨笠一渔舟。
袁世凯在此期间韬光养晦,暗地里关注政事,等待时机。
第三年到洹上村来的人大增,多为袁的老部下。
袁的干儿子段芝贵还带来一架电影机,放映一些洋人跳舞、体育比赛和京剧的片子让袁世凯散心。
武昌起义发生以后,袁世凯感觉出头之日到了,一天比一天兴奋。果然,载沣见中外一致认为「非袁不能收拾局面」,只得于10月14日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派其南下镇压起义。
11月1日清廷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16日组织新内阁。
后来革命军通过决议案:「袁宫保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虚临时总统之席以待袁君世凯反正来归」,袁世凯自然心中窃喜。
接着便有段祺瑞联合北方将领42人电请清帝逊位。
袁世凯跪在养心殿上奏:「太后,海军尽叛,天险已无,民军对于朝廷感情益恶。退位吾当立保优待,于紫禁城颐养天年。若革命党至,臣将无可奈何!」
说完泪如泉涌。
庆亲王奕劻也说:「太后,咱们已无兵可用,除了接受退位再没有别的出路!」
隆裕太后含泪道:「还有何说?你去拟旨便是。」
袁世凯将早就准备好的呈上,办完这道手续后扬长而去。
清帝退位后,1912年2月袁世凯终于如愿从孙中山手中接任临时大总统。
从称帝到离世
1913年袁世凯当选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两年后竟然倒行逆施,1915年12月宣布称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
袁家人后来说起称帝之事,认为是大公子袁克桓「把老爷害苦了」。
从1915年起,送到袁家的《顺天时报》隔三差五地刊登民众赞成袁世凯称帝的消息。
袁世凯经常看得高兴,指着报纸得意地对家人说:「这是天意。」
后来袁三小姐的丫头探家回府时带来德顺斋的五香蚕豆。
三小姐无意中发现包蚕豆的《顺天时报》跟家里同一天的报纸内容竟然不一样。
晚上,袁世凯知道后眉头紧皱。
第二天把袁克桓找去训问,方知府里上下所有的《顺天时报》全是袁克桓找人专门重编单印的。
袁克桓为此挨了好一顿鞭子。
二公子袁克文却作诗一首劝袁世凯,当个总统已经很不错了,不要冒险上到最高处。
袁世凯不以为然,气得令管事将他软禁起来。
称帝之举立刻遭到全国各方反对,云南蔡锷首先率军北伐,得到举国响应,引发护国运动。连北洋军首领冯国璋、段琪瑞也反对袁世凯称帝。
1916年3月19日,袁世凯回到家中,坐下后说口渴,一连喝了两杯茶。
连声说:「完了,完了!龙、虎、狗都反了(指王士珍、冯国璋、段琪瑞联合五省督军通电全国要求取消帝制)。
昨天晚上,我在南海玉栏亭上观天,看见有一颗巨星从天上掉下来,这是我生平所见的第二次。
第一次是文忠公(李鸿章)死了,这次大概轮到我了!」
几天后袁世凯便不得不宣布取消帝制。自改元洪宪到撤销帝位为止,一共只做了83天的皇帝。
用袁世凯五姨太的话说:「早觉得坐不成呀!」
1916年6月,忧愤成疾的袁世凯因尿毒症不治而亡。
树倒猴狲散,袁家从此没落。
至于对袁世凯的评价,千错万错,不该称帝。
送他「晚节不保」四个字。?


TAG:历史教师王汉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