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今天跟大家講一則一代暴君周厲王的故事。

今天跟大家講一則一代暴君周厲王的故事。

本文連載,持續關注

周厲王(周天子,名胡)殘暴,住在國都內的人公開指責厲王。邵穆公(名虎,周王的卿士)報告說:「百姓受不住您的支使命令了!」厲王發怒,尋得衛國(周代諸侯國)的巫者,讓他監視批評歷王的人。把謗者報告厲王,就殺掉他們。國都里沒有誰敢再說話,在路上相遇,只能用目光示意(指敢怒而不敢言)。

厲王高興了,告訴邵公說:「我能制止謗言了,(大家)就不敢說話了。」邵公說:「這是堵塞百姓的口。堵住百姓的口(指限制言論),超過在河道上築堤堵塞水流。河道不暢通而堤壩決口,傷害的人一定很多,百姓也象河水一樣。所以治理河水的人要疏通河道,使之暢通,治理百姓的人,使百姓發泄(即讓百姓表達自己的各種情緒),讓他們講話。因此天子處理政事,命令公、卿以至列士獻詩,樂官(古代以盲人為樂官)獻曲(指反映民心、民情的曲子),史官獻書,少師(樂官的一種)獻箴言(一種用於規誡的韻文),盲者朗誦詩歌,讓盲人(蒙:特指睜眼瞎)背誦規誡的典籍,各種手藝人進行規勸,平民百姓通過官吏將自己的意見傳達到朝廷上,近臣盡心規勸,父母兄弟等彌補過失,糾察是非,樂官用樂曲,史官用典籍教導天子,元老、大臣警戒勸導天子(古代以六十老人為耆,五十為艾),然後君王對以上各種意見考慮取捨,所以政事通行而不違背情理。百姓有口,就好像土地有高山河流一樣,財物因而出產;如同土地有寬廣而平的地、低而潮濕的地、低而平的地、可以灌溉的地一樣,衣食的資源就因而生長。口用來發表言論,國家政事的好壞因而體現。實行百姓認為好的,防止百姓認為壞的,這大概才是用來增多財物衣食的辦法吧。百姓在心裡考慮,用口發表考慮好的意見,考慮成熟才發表言論,怎麼能堵住呢?如果堵住百姓的口,幫助你的人能有幾個?」

厲王不聽,於是國都里的人再不敢講話。三年以後,便將厲王放逐到彘地(當時的邊遠之地)去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你家的土狗讓你掉價,讓你沒面子了嗎?我來給你講一則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