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我的子彈會拐彎,彎管槍史話

我的子彈會拐彎,彎管槍史話



我的子彈會拐彎,彎管槍史話



彎管槍曾在歷史上曇花一現。這種槍外表奇特,給人以神秘之感。那麼,這種彎管槍是何時出現的?為何要研製彎管槍?它是如何瞄準和射擊的?為何現在見不到它的身影了?本文將帶你揭開這一神秘武器的面紗。


彎管槍的現身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美、英、蘇盟軍部隊在攻克柏林的巷戰中,發現德國士兵使用了一種神奇武器--彎管槍,其結構和功能十分奇特。使用這種彎管槍,整個人可以隱蔽在牆後,槍管則沿牆角彎曲前伸,這樣,可在自己完全隱蔽的情況下準確殺傷對手。

盟軍作戰部隊立即將這一重大發現報告給盟軍情報部,情報部迅速組織多學科專家進行試驗,準備生產製造這種彎管槍。


彎管槍的研製和發展


彎管步槍


彎管步槍的研製和發展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


1942年1月,在德國萊比西以東60km的試驗場里,德國科學家將口徑為50mm的反坦克炮炮管彎成55°,並將炮管固定在發射裝置上,從炮管尾部用MG13機槍向炮管內射擊。除此以外,還用20mm和30mm彈進行同樣的射擊,射出的彈以20°的偏向角射入地面的沙土裡,證明使用彎炮管裝置射擊取得成功。於是,進一步進行擴展試驗。為了能使彈頭射向任何角度,科學家最終 將炮管彎曲成一個圓弧,射出的彈頭沿圓弧線射入了下面的水中,試驗再次獲得成功。


當時,前線士兵希望能擁有在塹壕和陣地戰中,既不暴露自己又能實施射擊的武器。於是,德國陸軍武器局向赫耐爾公司提出研製這種武器的需求。該公司吸收上述試驗結果和設計構思,首先著手將毛瑟Kar98k步槍的槍管彎曲。研製人員製造出一個使槍彈射擊時偏向15°的彎曲附件裝置,並在該附件內設計了一條彈槽。但是射擊試驗的結果卻不如人意,槍彈的偏向度不超過12°; 當槍彈經過彎曲部分的彈槽時,還會產生後坐力;無法保證從彎曲槍管中射出的槍彈能準確命中目標,因為槍彈在射出槍口前發生翻轉,無法把握射向目標的方向性;此外,由於槍彈通過有膛線的槍管時就已發生旋轉,導致其通過槍管彎曲部分的彈槽上部時會偏離中心軸線。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研製人員採用了滑膛槍管,並將槍管延長,從而使曲射度增加到30°。但是,射出的槍彈仍然高速翻轉,結果還是無法準確把握彈頭方向。


到了1943年12月,萊因姆特爾公司的赫爾夫魯特納博士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武器開發小組利用該成果將彎曲槍管延長,製造出了新槍管。令他們驚奇的是,安裝了新槍管的彎管步槍效果很好,彈頭速度穩定,射擊距離達到 700m。試射了5 000發彈,除1發失敗外,其餘全獲成功。


1944年,德軍又下達了在StG44(MP44)突擊步槍上安裝彎曲槍管的命令。


德軍之所以要在StG44步槍上加裝彎槍管,理由有兩個:首先是StG44槍身 (不裝槍管)長度比Kar98k步槍短,因此在該槍槍口安裝彎曲槍管很容易;其次是考慮到StG44後坐力小,因此推斷安裝彎槍管後也可以連發射擊。

試驗結果表明,在StG44上安裝30°的彎槍管(該裝置被稱為StG44-V) 後,能順利完成單發射擊,但是連發射擊卻無法實施,於是對此加以改進。最初在槍口前面安裝的彎槍管的外徑為36mm,內徑10mm,槍管雖耐用但質量很大,後來槍管被逐漸輕量化,外徑縮小到16mm。


改進後的彎曲槍管用夾具牢牢固定在槍口,單發射擊能命中距離100m處的30cm×30cm正方形目標,連發射擊能擊中同樣距離的30cm×70cm的長方形目標。這樣的射擊精度較低,因為槍彈容易偏離彎曲槍管的彈槽,造成偏移現象;加之,槍彈通過彎曲槍管時產生離心力,會導致無法控制槍身。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在緊靠槍管彎曲處開了5個孔,使火藥燃氣從上方排出,這樣雖然槍彈的發射速度降低了,但槍彈很容易通過槍管的彎曲部分。


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瞄準。經過對多種瞄準具的試驗後,採取了在彎曲槍管上安裝一個"鏡箱",通過其中的多個平面鏡反射達到從後部瞄準鏡中能看到彎曲瞄準線的目的。但是,由於平面鏡容易被發射的衝擊力震裂,最後採用了結構複雜的三稜鏡解決了這一難題,這種瞄準鏡可以用雙眼瞄準。


這一在StG44上加裝彎槍管的開發計劃被稱作SGV-J。


彎管機槍


德國陸軍武器局一直在密切關注彎管步槍的研究情況,當看到彎管步槍初期研究成果後,提出了彎管機槍的開發要求。


最初,研製人員認為,要滿足陸軍武器局的需求,只要在機槍的槍口處也裝上彎管附件就可以了。可是在實射中,單發射擊的效果還不錯,一變成連發射擊時,發射2發以上就會"卡殼"。


調研的結論是,採用槍管短後坐式工作原理製造的MG34機槍,由於在槍口處安裝一個重的彎管附件,槍的後坐力發生變化,導致機槍的機構無法正常工作。於是,當局以裝卸彎管附件頗費時間為由停止了彎管機槍的開發研究。


坦克搭載型彎管槍


在SGV-J的開發過程中,遇到了如何從坦克的火力死角對付磁性手榴彈、反坦克手榴彈等問題,坦克搭載型彎管槍便應運而生了。

起先,由於坦克自身結構的限制,在距離坦克200m的範圍內,如果有步兵偷偷接近坦克,僅靠炮塔上搭載的機槍是很難應付的。這時如果使用SGV-J 30°彎管槍,坦克的攻擊死角可以減小到140m。即使這樣,坦克的攻擊死角依然很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必須採用90°的彎管槍,據推算,這樣便可將坦克攻擊死角減小到15m。但是,當時人們普遍認為這種極限射擊角度的彎管槍是無法研製的。



我的子彈會拐彎,彎管槍史話




我的子彈會拐彎,彎管槍史話




我的子彈會拐彎,彎管槍史話



早期的試驗表明,90°的彎管槍會產生較大的後坐力,無法實現手持射擊,但是由於是坦克搭載武器,所以這一點不成為問題。於是研製人員通過在坦克的炮塔上部安裝盤形槍架,在StG44步槍上安裝90°彎槍管和三稜鏡瞄準具,製造出了坦克搭載型彎管槍。該槍能使士兵從坦克內部向死角的任何方向射擊,射擊精度為100m距離處可擊中35cm×50cm長方形目標。


這種被稱作SGV-P的坦克搭載型彎管槍研製成功後,計劃從1944年底開始每月生產2萬支,但是僅生產了大約500支後德國的坦克工廠就被摧毀了,該槍的生產也就此停止。


彎管槍的沉浮

實際上,彎管槍並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產物,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塹壕戰鬥中就曾有使用類似武器的戰例。當時,塹壕中的士兵將彎管槍立在塹壕的壕壁上,彎管朝著地面,士兵完全隱蔽在塹壕下面就能射殺對手。這種彎管槍將步槍槍管由600mm延長至1 200mm,用木柄固定,然後用數個鏡子依次反射來瞄準射擊目標。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即1941年8月,德國的萊因姆特爾公司在柏林近郊用 MG13機槍進行槍彈試驗時,才正式開始了曲射彈道的研究,彎管槍就是在這一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我的子彈會拐彎,彎管槍史話



在當時的戰鬥環境中,彎管槍在利 用隱蔽物方面有相當的效果,如巷戰中牆體的利用,塹壕中壕壁的利用,都能使士兵隱蔽自己,出奇不意地消滅對手。但是,彎管槍也有著致命的弱點,比如在塹壕戰中,有時從伏擊戰轉向正面交戰,士兵需要從塹壕中跳出,與對手面對面射擊,此時彎管槍便失去了優勢,甚至失去使用價值。戰後美軍用繳獲的彎管槍進行發射試驗,在發射了150發彈後,發射口的一側出現嚴重磨損。此外,試驗表明,使用盤形槍架的坦克搭載型彎管槍很難進行射擊控制,發射出的槍彈沒有損傷的極少,大部分都成了碎片。英國也在1945 年末到1946年1月期間,在StG44上安裝了30°彎槍管和三稜鏡瞄準具進行射擊試驗。根據試驗報告,距離91m處的單發射擊精度還勉強可以,如果是連發射擊,連距離50m的55cm×55cm的正方形目標都很難擊中。報告還指出,對於距離10m左右的目標,由於槍彈在空中的翻轉作用能使彎管槍殺傷力加倍,但是當距離增加到50~70m時,槍彈的這種翻轉作用就會減弱,殺傷力也隨之大幅度降低。基於以上弱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戰場環境和作戰模式的變化,彎管槍逐漸銷聲匿跡了。


儘管如此,彎管槍仍是一項值得關注的武器技術,它以獨特的結構和設計在世界武器發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跡。同時,從武器出現到彎管槍現身的數百年間,槍炮都是以直射為原則發展的,彎管槍的曲射設計這種"離經背道"的逆向思維對當今的武器研製者來說更是有益的啟示。



我的子彈會拐彎,彎管槍史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TAG:戰爭事典 |

您可能感興趣

步槍史上的傳奇,近代步槍的鼻祖,拉栓式經典步槍——德國毛瑟Kar98k步槍
98K被稱為步槍史上的一代宗師,但跟這款步槍比有一巨大缺陷
CF步槍史上最經典的武器 是步槍玩家的「黃金武器」武器
絕地求生:所有狙擊槍史詩級加強!網友:再也不怕三級頭了!
它是「吃雞」98K原型,二戰時被稱「納粹屠刀」,如今被公認是槍史上的「一代宗師」
世界步槍史上的一代宗師98k,因是二戰德軍制式裝備而被稱「納粹屠刀」
步槍史上的傳奇 德國 毛瑟Kar98k步槍
「吃雞」98K原型,二戰是「納粹屠刀」,今成槍史「一代宗師」
步槍史上的「東邪」與「西毒」:蘇聯的莫辛-納甘與德國的98k熱潮
步槍史上的一代宗師--德國毛瑟98K步槍
步槍史上的「東邪」與「西毒」:蘇聯的莫辛-納甘與德國的98k
絕地求生:5.56步槍史詩級削弱!M4和Scar的後坐力都增加到和AKM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