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信仰与刀剑,沙特王国的全球传教大业 | 地球知识局

信仰与刀剑,沙特王国的全球传教大业 | 地球知识局


(⊙_⊙)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ID:diqiuzhishiju





本文为我局的第

161

篇观察文章,今天我们讲讲

沙特

的故事


文字:重光  |  制图:孙绿  |  编辑:大绿




9.11事件之后,随着全球恐怖袭击的频率日渐升高,越来越多的

恐怖组织

进入人们的视野,其中大名鼎鼎的就有基地组织、塔利班、「伊斯兰国」。



然而,这些恐怖组织所遵循的并非普世的普通逊尼派或是什叶派教义

,他们几乎都是瓦哈比派的忠实信徒。




最著名者,如ISIS




那么他们因何信仰瓦哈比派伊斯兰教而非其他派别呢?




这就和沙特阿拉伯王国数十年来

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瓦哈比派伊斯兰教

的行动有关了。




奥萨马·本·拉登(基地组织)、穆罕默德·奥马尔(塔利班)与艾布·伯克尔·巴格达迪(「伊斯兰国」)均是瓦哈比派信徒。




瓦哈比派是如今

沙特的国教

,其兴起于18世纪的阿拉伯半岛,是一个

极端保守

的伊斯兰教教派,其教义脱胎于逊尼派的罕百里法学派的思想,

严格遵循

《古兰经》与圣训。




瓦哈比派认为当今的伊斯兰教已经远远背离了穆罕默德时代的本貌,

需要进行彻底的祛除「异端」——即「圣战」,

主张回到穆罕默德时代,净化信仰并用沙里亚(阿拉伯语,即

伊斯兰教法

)治理国家。




瓦哈比派的详情我局之前已介绍过


附上链接,下图即是





打开潘多拉魔盒的家族


瓦哈比派

最初只

是一股

宗教复兴运动

,因自身实力弱小并未涉足太多政治。




然而在

1744年

,当时的德拉伊耶酋长国埃米尔

穆罕默德·本·沙特

(在今沙特首都利雅得附近)

,邀请

瓦哈比派创始人

穆罕默德·本·阿卜杜勒·瓦哈比加入他的统治阶层。




分别控制内志和汉志的

沙特家族和哈希姆家族

,争夺着对阿拉伯半岛的控制权




双方

达成协定

沙特家族保障瓦哈比派传教士与信徒的安全并在国家层面传播瓦哈比派教义,

而瓦哈比派则全心全意支持沙特家族的统治,在传道时提及沙特家族的丰功伟业。




伊斯兰哈里发国必须是政教合一的国家,哈里发既是世俗领袖,也是宗教领袖




沙特家族与瓦哈比派从此形成

政教

联盟,

双方互相联姻、互相扶持、延续至今。




瓦哈比派因此羽翼日丰,其影响力逐渐向外延伸;

沙特家族则将自己的德拉伊耶酋长国变为政教合一的国家

有了统一的意识形态,有了一致的最高理想,从此开启了

宝剑与《古兰经》

相结合的对外扩张之路。




沙特王国的初步扩张(只有又曾被打回原形)




沙特家族在与瓦哈比派联合后,200多年间屡败屡战,却越战越勇。

北方的拉希德家族、奥斯曼帝国,西方汉志的哈希姆家族,南方的也门,都是沙特的扩张对象。




最终,沙特家族在1932年将其征服的汉志、内志、部分东阿拉伯半岛统一为沙特阿拉伯王国。




沙特阿拉伯王国首任国王阿卜杜勒·阿齐兹·本·沙特与美国总统罗斯福。




两百年努力,打下了一片诺大的家业




统一后的沙特阿拉伯王国是

1932年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然而谁也想不到6年后在这荒凉的漫漫黄沙下发现了

无尽的石油与天然气。

「黑金」的开采与出口使得沙特经济

爆炸式增长。




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一夜暴富吧……




第四次中东战争后,沙特逐渐从英美等国的石油公司处

收回石油主权

(标价权与股权),石油收入更上一层楼。

沙特一跃成为高收入经济体,是如今G20中唯一的阿拉伯国家。




沙特阿拉伯王国,麦加禁寺&天房。




除了石油带来的经济霸权,沙特还想拥有对阿拉伯世界、伊斯兰世界

乃至全世界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要在政、经、军、教等方

面全面发展。




而沙特控制的两座圣城(麦加、麦地那)自然是沙特开展宗教战略的重要依靠。




瓦哈比派——「石油伊斯兰」


有了石油产业带来的无尽资金,

沙特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其宣传瓦哈比派伊斯兰教,

将瓦哈比派作为对外辐射国家影响力与宣传沙特国家形象的工具,力图统一穆斯林世界的意识形态。






1962年5月,一场由沙特主导的伊斯兰国家论坛在麦加召开,旨在协商如何对抗伊斯兰国家中的

世俗主义与社会主义

潮流,由此成立了

伊斯兰世界联盟。




该联盟是一个非政府组织,但

由沙特控制,沙特希望借此在伊斯兰国家中传播瓦哈比派

,并

以瓦哈比派的教义规范那些在沙特眼中「不合时宜」(世俗化)的行为。




世界各国各派别的穆斯林分布图




伊斯兰世界联盟在沙特资助下与一些

较保守的穆斯林团体

合作,如穆斯林兄弟会、圣训者(印度)与伊斯兰党(巴基斯坦)。

共同对抗

苏菲派及一些试图革新或世俗化的宗教或社会团体,

抵制西方及其生活方式,

这在他们看来会摧毁穆斯林的价值观和虔诚心。




其中

巴基斯坦

的伊斯兰党在瓦哈比派的影响下甚为激进,主张将巴基斯坦变为一个「伊斯兰国」,在国内实施伊斯兰教法。(有些类似ISIS)




非洲塞内加尔

的小男孩们在学习《古兰经》




另外,无数的瓦哈比派传教士被派遣至

西非马里、乍得、尼日利亚、尼日尔

等国,在那里伊斯兰世界联盟

兴建了许多学校

、分发了许多伊斯兰教文献,并给予申请沙特宗教大学的西非国家学生丰厚的奖学金。




西非人口众多,且增长很快,是一块值得争取的信仰沃土




沙特在非官方层面已经如此不遗余力地宣传瓦哈比派,在

官方层面

沙特对外传教的力度就更大了。




在1982年至2005年间,

沙特政府

花费了超过750亿美元传播瓦哈比派

沙特用这些资金在世界各国建设了

200座伊斯兰大学或是学院、

210个伊斯兰中心、

1500座清真寺

以及2000多所供穆斯林儿童使用的中小学。




而在这些学校使用的教材中,充满了对「不信道者」的

负面

宣传。




(所谓不信道者,在瓦哈比派的定义中包括基督教徒、犹太教徒、什叶派、苏菲派、不遵循瓦哈比派教义的逊尼派穆斯林、印度教徒、佛教徒、无神论者与其他信奉宗教的人)




物理教材...




这些教材在公立教育系统中从小学一年级便被开始使用,

且宣传力度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增大,

在高三时达到顶峰:有些高三的教材指导学生对「异教徒」进行「圣战」,并将「圣战」规定为一种传播瓦哈比的义务。




为了取代已逐渐世俗化的埃及开罗

爱资哈尔大学

的地位(该校曾是伊斯兰世界的文化中心),沙特在麦地那建立了

麦地那伊斯兰大学。




爱资哈尔大学




1969年的麦地那伊斯兰大学




该校85%的学生来自沙特以外国家的穆斯林,其中出了许多瓦哈比派神学家

,回到祖国后便可能孜孜不倦地传播瓦哈比派。





此外沙特还资助其他伊斯兰国家的大学,让它们在宗教方面变得

更为保守,偏向瓦哈比派。




沙特通过这些教育机构,组建了一个巨大的瓦哈比派宣传网络,

覆盖了从苏丹沙漠至巴基斯坦北部雪原的广大区域




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的费萨尔清真寺便是已故沙特国王费萨尔送过巴基斯坦的一个大礼物,是世界第四大清真寺。




沙特还在麦地那建立了

印刷中心

,在世界范围内发放免费的《古兰经》,至2000年时已发出超过1.38亿本《古兰经》,而这些《古兰经》的注解中

不受瓦哈比派待见的部分被删除的一干二净。




并且《古兰经》的翻译也被修改成了符合瓦哈比派教义的版本,如:


《古兰经》第33章「同盟军」的第55节经文中的「女性应当用外衣蒙着自己的身体,这样做最容易使人认识他们,而不受侵犯。」




在瓦哈比派的翻译版本中则变成了「女性应当穿上罩袍完全罩住自己的身体」)。




沙特女性外出须穿戴罩袍,从头到脚被包裹得严严实实




不像其他国家的使馆中只有文化、教育、军事等办事处,沙特驻世界各国的馆中还增设了

宗教办事处与朝觐签证领事处。




沙特机构致力于在所在国

建设更多的新清真寺,

并使其他派别的清真寺改为

瓦哈比派清真寺。




自1975年起

沙特每年花在传播瓦哈比派上的经费

高达20亿到30亿美元

,而同期

苏联

每年对外宣传的预算

只有约10亿美元。





财大气粗的沙特还

通过慈善机构

传播瓦哈比派,这些慈善机构分发宣传瓦哈比派教义的

小册子

,这些小册子从欧洲的城市,到非洲的平原,再到印尼的水田,这样的小册子

随处可见。




一处瓦哈比派在

印度尼西亚

亚齐省司马威的宣传牌,左边的印尼语大意为

「错误的服饰」

,右边为

「正确的服饰」




沙特的财富不仅为本国公民提供了优渥的生活,

也为其他伊斯兰国家的公民带来了致富良机。




在1975年,有100万左右的其他阿拉伯国家公民来沙特工作,而到1985年时有

515万

外国公民来沙特就业,其中43%的外国公民来自

巴基斯坦、印度与孟加拉国。




欧亚非大陆的穆斯林世界,东南亚、巴基斯坦、孟加拉、西非都是人口规模庞大却增长迅速的地区




当年在沙特工作的

巴基斯坦公民

寄回巴基斯坦国内的外汇

高达30亿美元

,而与此同时外国对巴基斯坦的经济援助只有7.85亿美元。




这些寄回巴国内的外汇极大地刺激了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改善了巴基斯坦百姓的生活状况,也让在沙特工作的巴基斯坦人和他们的家人

对沙特&瓦哈比派产生了极大的好感,

使他们转向瓦哈比派。




武力传播——「圣战」


上述的传播均是较为

温和

的和平传播,当然,也有不温和的方法。




在1980年至1990年间,沙特政府与瓦哈比派宗教界向阿富汗、波斯尼亚、车臣与其他地区的逊尼派

「圣战」

组织提供了

总计数千万美元的经济援助。并直接提供武器弹药,训练「圣战」志愿者,甚至参与作战。




这些「圣战」组织处处遵循瓦哈比派教义,在夺权后立刻在当地实施伊斯兰教法统治。




伊朗和沙特是不是很想包围对方?




在1982年至1992年间,共有约35000名

穆斯林志愿者

参加了在阿富汗的抗苏战争,约半数以上来自沙特阿拉伯,

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奥萨马·本·拉登。




还有数量更多的人参与了

「圣战」培训

,成为了日后的「圣战」者,他们的人数将近10万,

这些人大都成了日后信仰瓦哈比派的恐怖组织骨干

——「基地组织」、塔利班与「伊斯兰国」,而且他们的宗教主张比他们的沙特资助者更为激进,更为暴力。显然,有些失控了。




奥萨马·本·拉登(基地组织)、穆罕默德·奥马尔(塔利班)与艾布·伯克尔·巴格达迪(「伊斯兰国」)均是瓦哈比派信徒。


 


显然,在充裕资金和明确纲领的保证下,数十年来沙特在全球

传播瓦哈比派

的行动是成功的,极大地扩展了沙特的影响力。




只是瓦哈比派真的适合所有的穆斯林、所有的伊斯兰国家吗?




起初瓦哈比派带来的「圣战」组织是为了抵抗外来侵略者,如今却分化出了在全球动不动搞个大新闻

的恐怖组织。




圣战主义者使用的黑旗,上面的阿拉伯语书法是清真言(皈依伊斯兰教时所说的证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主之使者。




瓦哈比派所做的这一切,真的是为了回到伊斯兰教的「原点」吗?




这一切可能只是沙特在全球战略布局的一部分,演出才刚刚拉开大幕,一切留给后世的观众评论吧。




END




扩展阅读




我局更多观察文章,戳这里:


河西走廊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 地球知识局


波兰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 地球知识局


谁将成为法国大选的黑天鹅 | 地球知识局


"隆中对"与三国时代的地缘战略 | 地球知识局


为什么什叶派与逊尼派要相互伤害 | 地球知识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球知识局 的精彩文章:

TAG:地球知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