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表示,延遲退休年齡能夠彌補養老金缺口
「養老基金的缺口是先天不足」。
1949年後,我國在城市建立了大包大攬式的國家養老制度。那時,國家工作人員、國有企業工作人員(當時只有國企),都被一視同仁,退休金統一由國家、企業發放。因為沒有現代養老制度,也無所謂個人繳納養老金。這一制度很快隨著大批國企破產而變得不合適宜。
從上世紀90年代,我國確立了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採取的是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方式。唐鈞表示,養老基金建立之初的財政投入是用勞動者工齡折算出的數字,「這部分財政支出其實根本就不存在」。於是,個人賬戶里的錢不得不參與到社會統籌的支付里,用於支付退休人員的養老金,「空賬」由此產生。
中山大學社保研究中心主任申曙光曾給人社部撰寫過一份關於延遲退休的報告,裡面詳盡指出了延遲退休的利好:「晚退5年,社保基金就可少支付5年的養老金,同時又多收5年的養老保險,一來一去就有10年養老保險基金的差距。從全國看,每年減緩基金缺口200億元。」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認為,在現收現付的養老金制度里替代率、繳費率和退休年齡這三個可變數中,延長退休年齡是彌補養老金缺口的最佳辦法。「長期來看,這個養老制度是絕對不可持續的。退休年齡太低,威脅到制度長期的財務可持續性和支付能力。提高退休年齡不是解決現在的問題,而是長期的制度問題。」
呂井海是此次討論中最早公開表示應該「一刀切」強制延遲退休的專家,他能夠理解網民對延遲退休政策的罵聲,「一定會有一部分的利益受損」。但是呂井海仍然認為,延遲退休是挽救社保基金的最後一根稻草,「一旦養老基金崩盤,那麼所有人的利益都會受損」。唐鈞算了一筆賬,延遲退休政策每年可以減緩基金缺口約200億元,也就是說至少需要85年才能填補上1.76萬億的巨大缺口。


TAG:人力資源知識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