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蔡襄行楷書《澄心堂紙帖》,尺牘,紙本,1063年作
《澄心堂紙帖》,尺牘,紙本,1063年作,北宋蔡襄書,行楷,縱24.7cm,橫27.1cm。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作品名稱 澄心堂紙帖
創作年代 1063年
作 者 北宋蔡襄書
出 自 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澄心堂紙一幅,闊狹、厚薄、堅實皆類此,乃佳。工者不願為,又恐不能為之。試與厚直,莫得之?見其楮細,似可作也。便人只求百幅。癸卯重陽日,襄書。
特點
精緻的紙質,配上蔡襄秀致而莊重的墨跡,使得這幅「澄心堂」帖格外顯得清麗動人。全文以行楷寫成,結體端正略扁,字距行間寬緊合適,一筆一畫都甚富體態,工緻而雍容。信札署有「癸卯」(1063年)年款,時蔡襄年52歲,《澄心堂紙帖》正是他晚年崇尚端重書風的代表之作。
蔡襄學習「二王」、虞世南、顏真卿。此貼依歸「二王」,參以顏公健厚之筆,王顏互用,風貌獨具,以柔翰而發之以勁腕,姿容綽約,而勾勒婉健,筆墨渾厚,氣勢宏大。時有淳淡雋美,更具風韻。
這幅蔡襄書寫的尺牘,又名《澄心堂帖》。宋代士大夫講究生活品味,對於文房用具,尤其考究。蔡襄寫此一信札,便是為了委託他人代為製作、或是搜尋紙中名品-「澄心堂」紙。「澄心堂」紙源自五代南唐,為南唐後主李煜監製的宣紙,據說它「膚如卵膜,堅潔如玉,細薄光潤」,在北宋就已經是相當珍貴、難求的名紙了。這幅書跡的紙質縝密光潔,很可能就是蔡襄用來作為「澄心堂」紙的樣本。
作者簡介
蔡襄
蔡襄(1012~1067),字君謨。其先本光州人,居興化仙游(今屬福建省),遷甫田。宋天聖八年(1030)進士,初知諫院畫史館,後兼修起居注,進知制誥,又以龍圖閣直學士,知開封府,再知福州,徙知泉州,治平二年(1065)以端明殿學士,謫守杭州,世稱「蔡瑞明」,謚忠惠。
蔡襄工正、行、草、隸書,又能飛白書,嘗以散筆作草書,稱為「散草」或「飛草」。世人評蔡襄行書第一,小楷第二,草書第三。與蘇軾、黃庭堅、米芾,共稱「宋四家」,在宋四家中最守晉唐法度,康有為稱蔡為「守舊」,蘇、黃、米三家為「開新」。蔡襄傳世作品較少,尚有《山居帖》、《陶生帖》、《皇佑二年自書詩卷》等。


※田英章楷書七千字 701-750圖,共1128 學習欣賞
※田英章楷書七千字 751-800圖,共1128 學習欣賞
※褚遂良楷書《倪寬贊》
TAG:書法愛好者之家 |
※行楷:臨摹拍出4.368億的作品 黃庭堅《砥柱銘》
※華文行楷書寫者,所作《楷書基本筆法》發行近80萬冊,影響廣泛!
※趙孟頫67歲行楷書《萬象山崇福寺記》
※范仲淹的這8行楷書,張伯駒花了110兩黃金
※趙孟頫67歲行楷《萬象山崇福寺記》
※蔡襄行楷書《持書帖》紙本《紆問帖》
※趙孟頫行楷書81法
※趙孟頫57歲行楷書《淮雲通上人化緣序》
※趙孟頫57歲行楷書法,老辣漂亮!
※張秀3000字行楷規範字帖
※行楷書創作,虞世南《蟬》
※4月5日,舒展俊朗、跌宕起伏——黃庭堅行楷《送四十九侄詩卷》
※趙孟頫57歲行楷《淮雲通上人化緣序》,太珍貴了!
※蔡襄行楷《持書帖》
※陳奕禧行楷《書譜》
※紙本 董其昌《行楷書千字文》南京博物院藏
※趙孟頫書法字帖欣賞《行楷結構92法》
※趙孟頫55歲行楷《止齋記》鑒賞——嚴謹漂亮,堪稱極品!
※趙孟頫行楷集字名聯10副!太喜歡了!
※王獻之行楷書《廿九日帖》放大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