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多維透視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的到來,我國大學生已經從「稀缺」走向了「普通」,隨之而來的就是大學畢業生就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大學生就業問題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本節即對我國大學生就業形勢的相關問題進行探究。
一、大學生就業形勢的現狀
(一)社會整體勞動就業供求矛盾突出
目前,我國勞動力市場呈現出農村勞動力轉移規模大、城鎮新增勞動力就業規模大、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規模大、勞動就業人口總量規模大的情況,這就在無形中加劇了勞動力供大於求的矛盾。在「十二五」時期,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在2014年達到9.97億,城鎮新增就業規模持續保持在900萬人以上,全年能夠提供的就業機會為1200萬,而勞動力供給達到1300萬個。這就給大學生就業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二)大學生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
近年來,我國大學畢業生就業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具體表現在專業、學歷、院校和市場等方面。
第一,在專業上,我國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個問題:熱門專業炙手可熱,而冷門專業幾乎無人問津。近些年,這個現象一直存在並且有不斷擴大的趨勢。
目前,我國高校的冷熱專業交替,某些專業在招生時被認為是熱門,可到畢業時,這些專業的就業情況卻並不理想,比如金融、外貿專業,這些專業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十分熱門,而到了90年代末期就業形勢卻日益嚴峻。這主要是由於一方面學校擴招,招生規模急劇擴大,畢業時競爭對手增多;另一方面行業自身進行調整,對相應專業的人才需求萎縮。
從總體專業需求來看,目前市場營銷、機械等是市場的熱門專業,職位需求量旺盛;而歷史學、社會學、哲學等專業需求數量較少。從專業供求情況看,廣告、化工製藥等專業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而財會、外語、教育等專業明顯供大於求。由此可以看出,在大學生就業市場中,工程技術類專業人才市場需求量大,文科專業需求量相對較小;應用型人才市場需求量大,理論型人才市場需求量少。
第二,在學歷上,正常的現象是學歷越高,就業率就越高,但近些年來,高校不斷擴招使得本科生人數過多,再加上用人單位的影響,導致出現了個別高職高專畢業生的就業率超過本科畢業生的現象。
第三,在院校上,由於直屬高校、部門高校和地方高校在教學資源上存在較大差別,培養出的大學生專業水平存在差距,同時,由於用人單位越來越看重高校的類別,直屬高校畢業生更加「吃香」,而地方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令人擔憂。
第四,在市場上,由於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形成了東強西弱的局面。這就使大學畢業生就業首選的地區集中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這些地區的大學生就業競爭十分激烈,而西部欠發達地區相對人才短缺。
(三)大學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總體就業率起伏不定
自從1998年批准高校擴招以來,我國人才供求關係發生了急劇變化,2002年我國高校入學率達到14%,按照國際標準,已經實現了由「精英教育」到「大眾教育」的轉變。近幾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大幅增加,2004年為280萬,2005年為340萬,2006年為413萬,2007年為495萬,2008年為559萬,2009年為611萬,2010年為631萬,2011年為660萬,2012年為680萬,2013年為699萬,2014年為727萬,到了2015年時,這個數字已經達到了749萬,並且未來五年基本保持在這個數值。大學畢業生大幅增加,就業率呈現出了波動,如表1-1所示。
表1-12000—2015年我國大學生畢業、就業一覽表
從2007年起,我國每年就有超過100萬的畢業生未能及時就業,且這個人數在逐年遞增。這表明,在採取了一系列的鼓勵大學生就業的措施後,大學生的就業情況出現了一些好轉,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四)大學畢業生就業能力較弱
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能力相對薄弱。有的大學生可能專業能力較強,但缺乏自信,在求職過程中不能表現出自己的水平;有的大學生過於自信、驕傲,不懂必要的社交禮儀;有的大學生缺乏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導致在求職過程中屢失良機。這些都是大學生就業能力較弱的表現。
對於大學畢業生來說,社會實踐是提高就業能力必不可少的部分,而許多大學生忽視了這一方面。用人單位更傾向於選擇有工作經驗的人員,其中就包括有社會實踐經驗的大學畢業生,這就使那些缺乏社會實踐經驗的大學畢業生就業更加艱難。
(五)大學畢業生綜合素質不高
現在,用人單位對大學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有過硬的專業能力,還必須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思想道德修養等,而許多大學生在校期間過於偏重書本知識的學習,而忽視了對自身社交能力、社會適應能力、自我調節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和吃苦耐勞精神的培養。許多大學畢業生走出校園後,往往難以適應社會,也不能很好地融入工作環境。
(六)大學生就業性別歧視明顯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男女平等已經獲得了社會大眾的廣泛接受,但我國女性的就業准入門檻依然比男性高很多,尤其是在女大學生這一群體中,普遍存在著就業性別歧視的現象,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全國婦聯婦女發展部副部長崔衛燕提到:「在經濟形勢不算太好的情況下,就業崗位減少,就業壓力增加,社會對女性就業的要求更加苛刻。近年來,女大學生受到用人單位的就業歧視不斷上升。」根據華坤女性生活調查中心的全國《女大學生就業創業狀況調查報告》顯示,91.9%的被訪女大學生受到過用人單位的性別歧視。
目前我國就業性別歧視主要是對女大學生的就業歧視,表現在以下方面。
1.初次就業率低於男生
根據相關調查顯示,我國女大學生「就業的平均機會只有男生的77.2%,初次就業率也僅為60.4%,低於男生10.9個百分點,而且就業質量也低於男生」。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曾經作過一項調查,發現超過半數的用人單位在招聘中明確提出了只要男性的要求,使得同樣具備應聘資格的女大學生失去了競爭機會。
2.就業領域對女大學生的歧視
在傳統觀念作用下,人們往往認為女生適合做文員、教師等文職類工作,這就導致女大學生在各個產業崗位中的就業範圍和層次比較低,主要從事簡單重複、技術含量較低的工作。據《中國勞動統計年鑒—2007》顯示,女性比例最高的職業還是傳統的以女性為主的農林牧漁業以及商業服務性行業。
二、大學生就業形勢的走向
(一)我國宏觀經濟整體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要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最根本的是要發展經濟。近些年來,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我國經濟仍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經濟的發展必定會對擴大就業產生強有力的推動作用,尤其是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勢必會給大學畢業生就業提供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二)社會總體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大於供給
雖然我國大學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但我國實際仍屬於人才奇缺的國家。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我國受高等教育的人數僅佔總人口的5.7%,而在發達國家這個比例達到了30%~50%,仍然存在較大差距。我國各行各業仍然需要大量的人才來補充新鮮血液,因此我國社會總體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是大於供給的。
(三)非公有制經濟單位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急劇增加
在我國,非公有制經濟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對於大學生的需求在急劇增加,目前我國非公有制企業對大學生的需求已經遠遠超過了國有企業。根據統計,我國中小企業為我國城鎮提供了70%的就業崗位。我國工業部門的就業人數為1.63億,其中在民營企業的就業人數就達到了1.2億人左右。由此可知,非公有制經濟在大學生就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與國外一些國家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在發達國家,一般每千人中平均就有50個企業,而在我國每千人只有不到9個企業。因此,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空間還很大。
(四)高新技術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增加
隨著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快速發展,對高新技術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導致與高新技術有關專業的大學畢業生也非常受歡迎,如計算機及應用、計算機軟體、互聯網、通信工程等專業以及無線電技術、數控技術及應用、電氣工程及自動化、焊接等專業的大學畢業生需求量日益增大。企業為了吸引更多的高新技術人才,為大學畢業生提供了各種優惠條件,這有助於大學畢業生就業的良性發展。
(五)大學生就業環境與政策進一步改善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總體呈現良好、穩定的態勢,即使是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嚴峻時期,我國經濟也實現了超過8%的增長。「和諧的經濟環境推動著社會的發展,同時這種全面的可持續發展也對就業形成了拉動力。據估算,現在由於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我國每年新增的就業崗位至少有560萬個」,這就為大學生就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近年來,國家針對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大學生村官的出現,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為大學生的就業多提供了一個選擇和方向。又如,近幾年一直在改革的戶籍管理制度,弱化了戶口對大學生就業的限制,不但可以促進大學生擇業的自主性和能動性,而且也擴大了大學生就業的空間。在「十二五」期間,國家以及各級政府還將出台引導大學生到基層就業的政策。
除了國家政策外,我國高校還逐步建立並完善大學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力圖為大學畢業生就業構建一個全方位的服務體系。同時,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也逐步走向成熟,目前我國每年有70%~80%的大學畢業生是通過各類就業市場找到工作的。
(六)大學生就業會將自我定位和社會需求相結合
過去,很多大學生在就業時只關注薪酬、福利狀況,傾向於選擇到大城市、大企業工作。但是現在,不少大學生慢慢意識到並不是只有大城市才有發展機會,一些二三線城市可能更有發展潛力,對其事業的長遠發展來說更有利。
可以說,物質和精神上的滿足是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兩個重要因素。在我國,高等教育費用對於很多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投資,所以往往希望大學生在就業時能儘快收回這筆投資。因此可以說,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物質需求的滿足仍然是影響大學生擇業的重要因素。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學生在就業時會越來越注重精神需求的滿足,這就會使大學生在擇業時越來越趨於理性。
書名:大學生就業指導與創業教育的多維度研究
作者:冷天玖, 著
出 版 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定價:¥58.00


※選對職業:建築行業熱門職位
※世界建築史上「七大奇蹟」之一——萬里長城
TAG:書問科普 |
※大學生就業難,為什麼還要上大學?
※大學生就業實習平台啟用
※女生就讀貝佩絲大學的優勢
※大學生就業難是誰的責任?
※自負與自卑的兩極心理不利大學生就業
※我國大學生就業質量研究綜述
※你的福德有多厚,你的人生就能承載多大的事業
※日本大學生就業熱門企業排行榜出爐 商社人氣不減
※揭秘|出生就有貴人相助運勢旺的三大生肖
※天生就是干大事的三大生肖
※這三個生肖的女人,天生就會大富大貴,一生運氣不會差
※這三大生肖生意越做越好,天生就是商人
※天生就像領導的三大生肖,現實生活中混的在差也不會在人之下
※天生就有好運,家庭幸福,事業有成的四大生肖
※智商高心機重,最會偽裝的3大生肖,天生就是做生意的料!
※心上的壓力愈輕,人生就會活得更美好,人生的意義自然也就越大!
※天生就擁有非常旺盛的財運的四大生肖
※這三大生肖天生就是做生意的料,一步入商業就開始賺大錢
※天生就是人生贏家的三大生肖,註定事業愛情雙豐收
※美術生就業難?其實各行各業都和美術專業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