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能隨便抱,一不小心就會違法!
正式開場前,先給大家轉個網上流傳的一個段子,非常值得慢慢看完~
一位不到一年駕齡的司機一夜未歸,第二天早上才匆匆到家,妻問何故,
男答:昨夜路口遇一黃燈,閃爍不停,一直等到今天早上六點才恢復正常,闖黃燈扣6分, 路口倒車扣9分。
妻又問為何不打個電話?
丈夫又答:開車打電話扣3分啊。
妻又問為何不下車打電話?
丈夫又答:下車屬於違章停車也要罰款。
妻又問為何不繞路離開?
丈夫再答:該路段禁止掉頭,開車逆行扣12分啊!
妻子又問讓你去接孩子,可孩子怎麼回來說在後斗里呆了一夜?
男子說:咱家的車是單排,未滿14歲不讓坐前排。
妻子又說不讓闖黃燈你不會右拐上高速?找服務區過夜啊!
男子哭了流淚道:媳婦啊!我是新手 ,頭一年不讓獨自上高速!
該男子凍得直哆嗦,妻問:在車內,何故凍成這樣?
夫答:下了一夜的大雪,我在外不停擦號牌,遮擋號牌據說扣12分啊 !
看完後各位老司機淚流滿面了吧。
沒錯,這段子里講得就是號稱上海地區史上最嚴交規在2017年3月25日正式執行的內容,這是把魔都的老司機們往死里逼得節奏呀。
不過老實說,最嚴交規的利還是大於弊,至少可以減少很多惡性交通事故的發生。
在最嚴交規的規定裡面,其中有一條是規定了4歲以下兒童必須要乘坐汽車安全座椅,未配備或者未正確安裝安全座椅的將被處以50-200元的罰款。
之前幾年時間裡一直都在傳兒童坐汽車要強制配置安全座椅,這次終於落到了制度上。
看著各種媒體裡面不斷提到各種家長汽車中沒有配置安全座椅而被處罰,張大媽覺得應該要整理出一份合格的安全座椅選購指南。
今天,我站值友「機哥說」就和大家分享其選購安全座椅的那些事兒。
為了方便大家閱讀,先出安全座椅選購七步走的結論!詳細內容大家可以mark著稍後再看。
看完精簡版之後,接下來就為大家詳細闡述安全座椅的百科全書。
在講比較複雜的功能原理之前,幾個常見問題還是是需要先理清下的。
1
為什麼要使用安全座椅
抱著不行?安全帶也不行?安全氣囊還不行?
對,都不行!
>>>>傳統觀念誤區1:家長可以抱著寶寶乘車,不用安全座椅
很多人都習慣在車裡雙手抱著寶寶,也叮囑司機開慢一些,以為這是對寶寶最好的一種保護。
中學的物理公式學過吧,用數據看看這樣的行為有多危險:
若一個孩子重10公斤,車速為30公里/小時,根據公式p(動量)=m(質量)*v(速度)計算,當遭遇正面撞擊時,由於慣性的作用,瞬間會產生300公斤的撞擊力。
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一個成年人都沒有力量抱住孩子,孩子會像子彈一樣飛出去。
點擊播放 GIF/1547K
>>>>傳統觀念誤區2:汽車上的安全帶可以保護寶寶
安全帶無法保護寶寶,甚至還會適得其反。
汽車上的安全帶是根據大人的身材、體重而設計的,成人使用時從胸部通過進行固定。
但寶寶的骨骼稚嫩,而且身高、體形發育尚未健全,如果直接使用,汽車安全帶會從孩子的頸部通過。當汽車發生碰撞時,可能會造成孩子胸部肋骨骨折、窒息甚至頸骨折斷的危險。
點擊播放 GIF/502K
>>>>傳統觀念誤區3:安全氣囊可以保護寶寶
汽車發生碰撞時,安全氣囊瞬間張開所產生的衝擊力是極大的,很容易造成小孩窒息或頸部斷裂的危險。
看看這威力
點擊播放 GIF/767K
如果車上實在是沒空間必須要把安全座椅安裝到副駕駛的話(例如單排跑車這種的),那最好是把副駕駛位置的安全氣囊給關掉才行。
點擊播放 GIF/470K
安全座椅在汽車上安裝的話,其最佳位置其實是在駕駛員正後排的位置。
這點應該都好理解吧,發生車禍等緊急事故時,一是後排的緩衝區域較長,二是駕駛員會潛意識地躲避,本能得保護本側。
駕駛員正後排位置也叫老闆位,老闆都會做到這個位置,這絕對是出於安全性方面的考慮。
看到這裡,還是無法扭轉你的傳統觀念?那樓主要放大招了,上一段觸目驚心的汽車車禍碰撞模擬測試
點擊播放 GIF/472K
2
兒童安全座椅的分類
現在很難說清楚兒童安全座椅到底是誰在什麼時間發明的,只知道是在20世紀60年代的時候由歐洲人發明的。
過了二十多年,歐美等國家才開始相繼出台法律法規強制兒童在乘坐汽車時必須使用安全座椅。
扒出來一些看上去很簡陋的早期安全座椅照片,可能當時主要只是為了能解放父母的雙手,忙裡偷閒,並且在開車的時候能隨時看到孩子,對於孩子來說還談不上安全和舒適。
但現在的安全座椅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啦,細分也是很有體系的。
>>>>1.按照孩子的體重和年齡來選擇
這是選購安全座椅的必要條件。
兒童骨骼的發育沒有成形,個體差異很大,所以要針對不同體重的兒童提供不同規格的安全座椅。
歐標規定兒童汽車安全座椅必須依據兒童體重來進行分類,不過這裡的年齡是個相對值參考值了,畢竟孩子的個體差異還是很大的。
(這個表大家可得吃透咯)
>>>>2.按照座椅外觀的類型分類
1)嬰兒安全提籃
嬰兒安全提籃適合大約0-15個月的兒童使用,自帶五點式安全帶,需要反向安裝。
一般來說廠家會標適合新生兒9Kg嬰兒使用,也有一些可以使用到13Kg,如果寶寶剛出生,用這個最合適。
像Angelababy生產出院時,黃曉明就拉風地提著安全提籃,這裝逼是裝到家了。
這個提籃是一個北歐挪威的品牌,叫做STOKKE。據說STOKKE這個提籃價格過萬,造型時尚,提籃中的「愛馬仕」。
STOKKE的嬰兒推車也是非常時尚大氣,價格也是非常昂貴都在是在一萬以上了。
不過有一款我們買得起的英國小王子同款——Britax城市太空艙,威廉王子當初就是提著這個網紅提籃接小王子出院的,大概2000人民幣左右。
由此看來,黃教主比英國皇室還是有錢多了哈~
2)雙向高背椅
雙向高背椅專為0-4歲兒童設計,自帶五點式安全帶。顧名思義,它可以反向安裝,也可以正向安裝。
1歲之前必須反向安裝,之後就可以正向安裝了。這種安全座椅廠家會標識適合0-18Kg的嬰幼兒童使用。
這裡我要對反向安裝啰嗦下,因為嬰兒時期的安全需要更加註意。
雖然普遍的觀點是寶寶9個月以後就可以使用向前安裝的座椅了,很多品牌下的0-1組別的座椅也是這樣設計的。但是實際上寶寶在4歲以內最好都採用反向安裝的座椅乘車。
為什麼呢?
通俗來講就是,當正向安裝發生碰撞時,兒童向前衝出,受到安全帶的反作用力,受力部位集中在5點式安全帶上,兒童的頭部、四肢會甩向前方。由於兒童的骨骼比較幼嫩,所以可能會引起兒童頭頸、四肢和胸骨的骨折。
當反向安裝發生衝撞時,兒童背部受到安全座椅靠背的反作用力,並且通過背部有效分散,所以,反向安裝的時間越長越好。
上個動圖直觀感受一下
點擊播放 GIF/911K
當然,反向安裝也要考慮寶寶大了之後的具體感受,也許就不太喜歡和父母親背對著的感覺了。
反向安裝的時候安全座椅切記是不能平躺的!
如果平躺狀態時發生碰撞事故,小孩子由於慣性不就刺溜一下滑出了嗎?頭部肯定會撞到前面的物體,從而導致致命的危險。
3)單向高背椅
單向高背椅適合9個月-12歲的兒童使用,它分兩個階段:一個階段是9個月-4歲,使用五點式安全帶(有些品牌/款式使用前置護體)來保護兒童;
3-4歲之後,兒童的骨架已經可以承受碰撞時車載安全帶的拉力,安全座椅能保證車載安全帶從兒童的胸部通過,不會卡到頸部,同時通常對頭部有更好的保護。所以此時就需要拆除五點式安全帶,直接使用車用安全帶。
這種座椅的使用時間比較久,相對來說性價比很高,所以目前市場上最熱賣的還是這種。
4)安全增高墊
安全增高墊是最簡單也是最便宜的一種安全座椅了,增高墊一般適用於4歲(18Kg)以上的兒童,孩子坐在安全座椅上,綁上安全帶,起到的就是一個增高,讓孩子的身高符合安全帶設計標準的作用。
>>>>3.按照安裝方式分類有安全帶固定,isofix固定,latch固定三種
1)安全帶固定方式
利用車輛自帶安全帶來進行固定的兒童安全座椅,所有車輛均可使用。這種座椅安全簡便,但缺點在於安裝不夠牢固。
2)歐洲標準的isofix
isofix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 FIX)兒童安全座椅固定系統,是歐洲從1990年開始設計實施的一種針對兒童安全座椅介面的標準。
目前在歐洲地區銷售的車型上都會將這個介面作為標準配置,在國內目前很多汽車廠家也都開始提供了這種介面的配置。
這個配置的特點就是具有兩個與兒童座椅進行硬鏈接的固定介面。
優點:安裝最便利,拆裝一分鐘,硬卡鉗強度較高能更有效地限制安全座椅在車禍中的位移。
isofix介面的兩種形式:
歐標和國標中都規定,isofix介面的安裝方式也必須有三個點固定,其中兩個是isofix的介面,另外一個或者用前支撐腿或者用上拉帶固定。上拉帶的固定方式和LATCH是一樣的。
3)美國標準的LATCH固定方式
LATCH的全稱是「Lower Anchors and Tethers for CHildren」,中文翻譯叫做「兒童使用的下扣件和拴帶」,從2002年9月1日開始,美國規定幾乎所有種類的轎車必須提供LATCH系統的兒童安全座椅固定方式。
它與isofix最大的區別是:
LATCH並不是硬連接而是同時掛鉤方式連接,並且固定點比isofix多一個,一共三個。
LATCH的上固定點不同車型的位置有所不同,通常有錨點的標誌。LATCH的下固定點和isofix是兼容的。
優點:解決了isofix頂部無固定的問題,且因非剛性連接,對於車內座椅的錨點位置要求較為寬泛。
缺點:安裝便利性略小於isofix,因軟性連接剛性不足。
LATCH固定
3
兒童安全座椅製造工藝有哪些?
根據座椅材質與結構的工藝製作分為三種:吹塑、注塑、鋼骨架。
吹塑和注塑都屬於塑料件,塑料件是兒童安全座椅很大一個組成部分,塑料件質量的好壞決定了其在發生事故時是否會斷裂。鋼骨架採用了合金鋼材料來作為安全座椅的核心骨架,其優點是高強度和抗彎性能、抗壓性能都是非常好的。
吹塑
注塑
鋼骨架(概念圖)
>>>>1、吹塑與注塑的工藝
吹塑又叫中空吹塑,舉例來說就是我們大家所常見到的洗髮水瓶啊,洗面奶瓶之類的,裡面是空心的。
注塑,舉例來講就是我們大家常見到的牙刷,電腦外殼之類的,裡面是實心的。注塑成型的模具質地細膩,尺寸精確,抗壓性和韌性更好。
>>>>2、吹塑與注塑的安全性
吹塑和注塑說白了都屬於塑料件,致命的缺點就是容易老化!
有些都是用肉眼看不到的,尤其是現在二孩政策放開了,大寶用完了二寶用,你說這時候的安全座椅還安全嗎?
塑料的安全座椅可不能當傳家寶代代用了,前三年材質沒老化倒還好,過了三年塑料老化了那時候安全座椅恐怖點說可能就是一個活棺材呀!
>>>>3、如何區分
一般來說說千元以下安全座椅大都是採用吹塑工藝,千元以上注塑居多,千元以上用鋼骨架的少之又少。
購買安全座椅時候怎麼區分注塑與吹塑、鋼骨架?
來,教大家以下幾個小招數:
一看
吹塑的產品表面細膩度色澤度稍欠,比較粗糙,會出現表面不平、有毛刺現象。黑色能較好地遮蓋這些瑕疵,因此吹塑產品表面多為黑色,很少採用其他顏色。
注塑的產品表面相對平整細膩。
二聽
用手指敲擊或者按壓座椅主體,吹塑的座椅發出空洞的聲音,觸感柔軟。
注塑的座椅發出聲音沉重,觸感堅硬。
三稱重
注塑與吹塑和鋼骨架最大的區別在於重量:吹塑產品凈重大約在15斤以下,而注塑凈重一般在15斤以上,鋼骨架產品則至少再20斤以上。
重量可能是作為終端消費者鑒別是否是鋼骨架安全座椅的唯一方法吧,當然你也可以把座椅外面布套和殼體全部都拆光光,然後就可以知道裡面的骨架是合金鋼的還是塑料的。
目前來看的話,吹塑和注塑骨架的安全座椅是佔據絕大比例的,而目前市面上鋼骨架安全座椅已經有幾個了,但數量還是不多。
在此之前還都是塑料安全座椅的天下,因為塑料成本更便宜呀。你要是整和噴氣戰鬥機一樣的鋼骨架安全座椅,那成本得是成倍上升了。
--鼎鼎大名的俄羅斯K-36彈射座椅--
安全座椅需要承受一定的衝撞力,所以除了本身骨架結構外,填充物的選用也很重要。
通常安全座椅採用的減震填充材料通常有3種:EPE、EPS和EPP,目前高質量的座椅都是EPP的熱塑性填充物料,緩衝、抗震、隔熱、保溫等效果比較好一些。
簡單解釋下三種材料在性能上的區別:
EPE(Expandable Polyethylene),是可發性聚乙烯,又稱珍珠棉,是一種安全環保的材料,減震性能比較好。國產的兒童座椅用的比較多。
EPS(Expanded Polystyrene)是聚苯乙烯泡沫,一種輕型高分子聚合物。例如自行車頭盔、賽車頭盔等中就採用EPS。其緩衝和吸震性能好,重量輕易加工,多作為安全座椅的填充材料,缺點就是不太環保,不能自然降解,燃燒的時候還會產生有害氣體。
EPP(Expanded polypropylene)算是這三種材料中最好的一種了,在汽車工業中用得比較多,優點就是折不斷,韌性特別好。但這種材質的價格比較高,國際高端品牌的兒童安全座椅產品上才會出現這種材料。
填充材料選購:EPP > EPS > EPE > 發泡塑料
4
安全座椅人體固定方式
目前主流的進口兒童安全座椅主要有五點式、三點式和前置護體三種固定方式,而五點式安全帶固定方式是主流配置。
>>>>1、五點式/三點式
五點分別是肩部兩個點,腰部兩個點,襠部1個點,腹部一個卡扣扣住安全帶。
三點式則是和平常的安全帶類似,肩部一個點,腰部兩個點。
其中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五點式的受力點在主要在頸椎部位,9個月之前寶寶很難坐住,因此9個月之前的寶寶需要適用專用的兒童安全提籃。
一般來說,0-4歲這個年齡段的安全座椅,基本上全部都是用五點式安全帶。
而到了3-4歲之後,基本上所有的座椅都是借用車載三點式安全帶了。
安全座椅的五點式安全帶肩帶的反面通常有一層防滑材料,這種防滑材料可以增加安全帶和兒童身體之間的摩擦力。
在發生正向碰撞時,這個摩擦力可以有效減小兒童頭部的位移量,從而提高安全座椅的安全性。
說到摩擦力,還想到一點,坐安全座椅的時候,各位爸爸媽媽們千萬不要給孩子穿像羽絨服這樣的光滑面料的衣服!
點擊播放 GIF/363K
冬天孩子坐安全座椅的時候,一定要把他/她外面的厚衣服尤其是羽絨服給脫掉。如果車裡感覺到冷,就把空調打開,在這裡要特別提醒下。
>>>>2、前置護體固定
前置護體式是常見於德國的專利技術,相當於作用在大腿跟腹部以約束寶寶,與五點式相比前置護體相比,在孩子的舒適度上有了極大的提升(總覺得覺得五點式像五花大綁……)
5
安全座椅相關的認證
這部分因為涉及到非常嚴謹的安全標準認證,所以內容上可能會比較難理解。但為了孩子的人身安全,當爹媽的還是得在這方面多花點時間去研究,
因為安全座椅的各項安全認證是對座椅本身是否安全的第三方權威認證。
前面樓主總結過幾個主流認證的情況,這裡有必要複述下,即
中國3C認證是必備的,歐標ECE認證是品質的保證,德國ADAC認證則是皇冠上的寶石最珍貴。
6
安全座椅的碰撞測試實驗
點擊播放 GIF/384K
為了驗證兒童安全座椅在汽車碰撞過程中實際性能,各大認證標準都會對相應的產品進行多組系列的碰撞試驗,即把安全座椅按照某種實際使用環境下安裝到碰撞滑車上,之後滑車會瞬間啟動至極高速度經過一段距離滑行後碰撞到前面的阻礙物,從而測試整個碰撞過程中安全座椅的各項性能指標是否滿足該認證標準規定的參數。
點擊播放 GIF/50K
碰撞試驗參數有很多,最核心的也就頭部水平位移和胸部加速度這兩項。
前面也說過,即在相同實驗條件下(正反向、安裝檔位、假人重量、撞擊速度等),頭部水平位移越小越好,胸部加速度越小越好。
請注意這裡相同試驗條件下的約束限定。
因為一款商品會測試在不同安裝情況下的不同碰撞數據,所以不同情況下頭部位移和胸部加速度的數據是有高有低的。
有些品牌尤其是國內低價位的品牌,由於其本身產品材質各方面為了壓縮成本而不會用最好的,從而導致其碰撞測試試驗數據普遍偏低,所以他們會動歪腦筋把各項測試數據中最小的那個數據拿出來放到頁面上展示。
當然,頁面上他們肯定是不會放這些數據當時具體的試驗條件,例如下面這款所謂的爆款安全座椅展示碰撞數據時玩得移花接木的把戲,不僅沒有給出試驗條件,而且還把頭部位移錯標為胸部加速度。
某國產爆款安全座椅
所以,凡是不把碰撞試驗條件參數列出來的展示碰撞參數的行為都是耍流氓!
小結
研究了這麼多,最後做個小結:
一定要配備兒童汽車安全座椅!
身邊的血淋淋的案例難道還少嗎?
開車不抱孩子,不副駕駛,不用成人安全帶……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都不嫌多!
碼了這麼多字,也是希望能讓各位寶爸寶媽們對寶貝的出行安全重視起來,若想了解作者關於安全座椅選購點評,請戳閱讀原文哦!
當然也歡迎大家在評論中一起討論安全座椅問題~
WWW.SMZDM.COM
一切為了孩子著想
想買不會買,就上什麼值得買


※這個寶寶跌倒就會流血不止,每一天都在冒險!
※法斗寶寶胖乎乎圓滾滾的,從頭到腳渾身都是萌點
※抱睡、奶睡、全走開,做好這幾件事,才能讓寶寶美美入睡!
※大齡女青年,想要寶寶怎麼辦?北大醫院產科主任為你直播解答
※寶寶快快長高高,原來只需這一道!
TAG:寶寶 |
※寶寶小時候不能跟老人睡,跟媽睡才更好,不然會後悔一生的
※斷夜奶方法很重要,寶寶不主動,當媽的可不能一拖再拖
※寶寶一哭別就抱,寶媽也可以這樣做!
※為什麼寶寶豎著抱就不哭啦?不是說孩子太小不能豎著抱嗎?
※寶寶喜歡吃手並不都是壞事,不過寶媽也需注意這些
※剖腹產和順產的寶寶哪個更健康,很多孕媽都搞錯了,答案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三歲寶寶這兩個小「幽默」,爸媽可以不笑,但不能不懂
※懷孕時注意了這些,寶寶出生後就不會有黃疸,寶媽不用太擔心
※雞蛋營養價值高,但也不能隨便給寶寶吃,不好就影響健康!
※誰還不是寶寶,誰還沒有自己的小床呢
※寶寶咳嗽總不好,可能與你做了這件事有關
※稍不留意寶寶頭就睡偏了,應該怎麼改善?
※媽媽們切記,不能讓小小寶寶睡整夜覺,那樣對孩子並不好
※不能一次喂寶寶吃太多,會影響寶寶智力的,爸媽別疏忽
※你不得不佩服熊孩子的世界,寶寶不能接受,哭給你看
※寶寶穿上舊衣服也可以驚艷,就看你的手巧不巧
※剖腹產和順產寶寶有什麼不同?看了你就都會心疼的
※寶寶長得快就不會缺鈣?你的這種想法不正確要及時糾正
※寶寶不小心打碎了碗,重要的不是哄孩子,這位媽媽的做法太贊了!
※擔心寶寶出生後被抱錯?有了它怎麼都不可能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