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河老黿規矩都不懂,還想成仙?
取經路不是一帆風順,要翻山越嶺,渡江跨河,因此《西遊記》中遇到的妖怪基本都在山上或者水裡,如果魯速沒記錯的話,《西遊記》中總共有三條大河,流沙河、黑水河、通天河。
其中通天河還遭遇了兩次。
流沙河我們就不多說了,這流沙河都不能飄起羽毛,只有之前取經人的頭顱能浮起來,當然在流沙河裡收復了沙悟凈,所以過河的事情就由惠岸行者給解決了,收徒弟也是有驚無險。
而黑水河雖然一波三折,但是孫悟空並沒有真正的與妖怪約架,而是通過黑水河神知道了黑水河妖精的來歷,從而通過抓住西海龍王的小辮子而使得摩昂太子親自出馬抓回了妖精,而黑水河神也收回了自己的府邸。
但是通天河就沒那麼一帆風順了,通天河的靈感大王實力也不小,至少能跟八戒和沙僧打個平手,而且知道孫悟空水下功夫不好,拒不上岸,這讓孫悟空有力無處使,而不得不請觀音菩薩幫忙才收復了這個在觀音菩薩處聽經的鯉魚。
而過河則是通天河裡的老黿馱過去的,也正是這一馱種下因,造成最後一難,唐僧由於忘記幫老黿問如來脫本殼之事,老黿最後把他們扔到了水裡。
通天河的老黿絕對是一個不懂規矩的妖,所以註定他成不了散仙,脫不了本殼!
老黿不懂規矩有二,一是降服靈感大王的時候不出來幫忙,二是成仙得道之事問錯了人。我們分別來分析一下。
降服靈感大王的過程不出來幫忙
黑水河和通天河這兩難其實很像,都是河裡原來主人的府邸被人佔了,但是這兩個人的表現卻不一樣,黑水河神在孫悟空遇到困難的時候主動獻身,原著是這樣描寫的:
只見那下灣里走出一個老人,遠遠的跪下叫:「大聖,黑水河河神叩頭。
取得孫悟空的信任後又告訴他這個妖精的來歷,並請孫悟空幫忙:
原來西海龍王是他的母舅,不准我的狀子,教我讓與他住。我欲啟奏上天,奈何神微職小,不能得見玉帝。今聞得大聖到此,特來參拜投生,萬望大聖與我出力報冤!」
這段見孫悟空的話說的既體面又漂亮,既說明自己的情況又告狀,而且隻字不提讓孫悟空救唐僧,只是讓孫悟空能夠幫他申冤。
但是這個通天河的老黿在降服靈感大王過程中沒有出來,而等收復靈感大王才出來獻殷勤說要馱唐僧過河,而且在跟孫悟空描述的時候這樣說:
今蒙大聖至此搭救唐師父,請了觀音菩薩掃凈妖氛,收去怪物,將第宅還歸於我。我如今團霢老小,再不須挨土幫泥,得居舊舍。此恩重若丘山,深如大海。且不但我等蒙惠,只這一莊上人,免得年年祭賽,全了多少人家兒女,此誠所謂一舉而兩得之恩也!敢不報答?」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通天河老黿就是不會說話,這段話表達的意思是你救唐僧趕跑了靈感大王,並不是專程幫我的。也就是這老黿並不承孫悟空的情。
成仙得道之事問錯了人
既然不承情,那麼在老黿送唐僧過河後自然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我聞得西天佛祖無滅無生,能知過去未來之事。我在此間,整修行了一千三百餘年,雖然延壽身輕,會說人語,只是難脫本殼。萬望老師父到西天與我問佛祖一聲,看我幾時得脫本殼,可得一個人身。
請注意,通天河老黿讓孫悟空問的是如來佛祖,理由是如來佛能知過去未來之事,但是卻忘記了一個最根本的問題,那就是何時成仙得道那是道教的事情,玉皇大帝說了算,就算如來佛祖知道也不會告訴唐僧,如果說了那就得罪了道教了,豈不知:天機不可泄露!
通天河老黿最後的命運原著雖然沒說,但是我們也註定直到結果了,那就是這個老黿永遠無法脫掉龜殼成仙,最後讓老黿馱成佛的唐僧過河也是一種考驗,可惜這個考驗老黿沒通過,而之前讓唐僧問佛祖依然得罪了玉皇大帝,兩邊都沒認可,老黿是真的無法脫殼成仙了!


※元帝國的喪鐘
※這個佛陀在《西遊記》中出場不多,卻是一個不可忽略的角色
※是誰敲響了元帝國的喪鐘?
※恨嫁的女真第一美女,最終卻成了仇人成功的墊腳石
TAG:歷史百家爭鳴 |
※俗話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何解?吃飯必懂的規矩
※想去寺院,但不懂規矩怎麼辦?
※不懂這些規矩,就別在天津吃飯!
※沒有「方圓」,不成規矩?
※想不到誦讀道經有這麼多規矩,你都知道嗎?
※妖怪抓到唐僧為何不立即吃?因為他們之間有條不成文的規矩!
※不懂規矩,就甭想吃老祖宗留下的飯!
※書法藝術圈的那些江湖規矩,你們都知道嗎?是不是覺得不太合理?
※春節應酬:飯桌上的這些規矩你必須懂!否則把自己喝吐也沒人說你的好!
※誰總結的?在鄂州,不知道這些規矩都不敢結婚了!
※在北京,不守規矩就別吃飯!
※想要麻雀變鳳凰?還得看看英國王室的規矩:除了不玩大富翁,還不能吃海鮮?
※賭石界那些不成文的規矩,你怎麼看?
※我就是不守規矩!怎樣!
※如果要守這麼多規矩,你是否還想成為王妃?
※清朝王爺的正妻為何都長得丑?因老祖宗一條規矩,不敢不遵守!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不給寶寶立這些規矩,將來吃虧的還是孩子
※還珠格格:知畫嫁給永琪後,還記得叫小燕子什麼嗎?太不懂規矩了
※不守中國的規矩,還想上我們的天?呵呵!
※可惡!買個窗帘都有貓膩,做生意就不能規規矩矩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