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從陳家忠到凡偉:民間科學家「騎著自行車登月球」

從陳家忠到凡偉:民間科學家「騎著自行車登月球」


2006年6月的一天,北京,人民大會堂。


國際弦理論大會開幕式正在召開,一個相貌清癯的25歲年輕人坐在講堂的第一排,正在聽國際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做關於弦理論的報告。他的脖子上掛著一塊名牌,上面寫著「哈佛大學,陳家忠博士」。


10多年過去,對於這塊名牌到底是怎麼來的,一直是一個謎。

在這之前,自稱哈佛大學博士研究員的陳家忠已經在多所著名的大學與研究所做過多場學術報告。


幾個月後,關於陳家忠是假的哈佛博士的消息在互聯網上爆發。他被視為當代活著的方鴻漸(小說《圍城》里的主人公,博士學位是買來的假文憑)。而陳家忠連這道手續都免了,他從來沒有向任何人出示過他的「哈佛大學博士學位證書」。


強有力的證據表明,這個25歲青年只不過是西北師範大學化學系畢業的本科生。出於對物理學中的超弦理論的強烈熱忱,他偽造了他的學術簡歷,以哈佛大學博士研究人員的身份出現在中國的學術江湖。


不可否認的是,陳家忠的英語與物理水平都不錯,他可以巧妙地在國際預印本文庫上發表署名為「哈佛大學研究員陳家忠」的一系列研究論文,研究的領域涉及「超弦理論與膜宇宙模型」。

某種意義上講,陳家忠不是一個典型意義上的民間科學家,他擁有大學本科學歷,而且確實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他研究世人畏懼的「弦論」,而且他確實去過哈佛大學。


但陳家忠偽造學術身份的事情還是不可遏制地爆發了。這給他的研究生涯帶來了巨大的打擊。從此,陳家忠在學術圈消失了。


陳家忠回到了他的故鄉——雲南思茅。對大多數人來說,陳家忠也許已經完成了他人生的巡遊,成為一個歸隱者。


很多年以後,陳家忠如果回憶起這段往事,他都會相信一個事實:自己確實騙過中國的學術圈。



從陳家忠到凡偉:民間科學家「騎著自行車登月球」


差不多10年以後的2017年,另外一個來自雲南昆明的25歲青年人在學術圈掀起了滔天巨浪。這個年輕人名叫凡偉,高中輟學回家自學高等數學與物理,在他輟學在家的幾年裡,他皓首窮經,自學了一本又一本大學物理類的教科書,也請教了成百上千的院士與教授,他給他們發送自己的研究論文,希望得到對方的指導。


直到有一天,凡偉寫出了一篇名叫做《電荷、電流、電場與磁場的內稟機制的研究》論文,並請人翻譯為流利的英文,在中國科學院預印本文庫上掛出,在論文首頁,作者信息顯示為雲南大學物理系凡偉。他的這一論文一開始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但是,凡偉巧妙地使用自己掌控的自媒體平台「青年傳媒」發表了對這一論文的「新聞報道」,這個新聞報道的標題為「重磅,中國科學家發現電荷並不存在,將改寫教科書!」。


該「新聞報道」說,來自中國雲南大學的一名科學家(凡偉)發現電荷並不存在,經過一個多月的同行評審,相關論文和實驗已經通過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197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森教授的評審。這意味著我國的科學家即將改寫全球的教科書,這是我國科學家的勝利,也是基礎物理學的勝利。

幾乎就在一夜之間,這篇「新聞報道」傳遍了很多人的朋友圈,甚至一些在二三線城市的大學任教的教授們也轉發了這個文章,他們相信在二三線城市的大學裡,也同樣可以做出偉大的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雲南大學的凡偉教授的成就就是一個明證」。


2017年5月7日,雲南大學發表嚴正聲明:凡偉不是該校的師生。


同時,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197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森教授也向前來問詢的中國人表示:自己並沒有審核通過凡偉的論文。


隨後,媒體上掀起了對凡偉偽造學術身份發表學術論文同時惡意炒作的聲討。

10年來,這兩個來自雲南的25歲的年輕人,走出了驚人相似的人生軌跡,他們使用同樣的套路,試圖在「主流學術圈贏得話語權」。


我們不得不承認,像陳家忠與凡偉這樣的年輕人,熱愛科學,但是他們走到了人生的歧路之上。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理想中的自己和現實中的自己。但通過偽造自己的學術身份來實現理想中的自己畢竟是自欺欺人的事情。


事情敗露以後,凡偉發表了一份個人聲明,他的這個聲明其實也代表了一部分在民間從事科學研究的人士的心理困惑:


「難是難在民間科學愛好者拿不到國家的科研經費,所以說,不是學術高度職業化,是拿錢高度職業化,拿納稅人的錢高度職業化,還有官僚化。」


凡偉同時這樣談到民間科學家:「我看到很多民間科學愛好者朋友,確實很多不可理喻,確實也存在無法溝通。可是,這不是他們的錯,他們都是文革時期的人,沒有機會上大學,但是對科學有無盡的好奇心,他們很想讓自己的想法獲得社會的認可,可是科學共同體封殺所有不一樣的言論,所有民科的言論,導致很多人精神異常……」


我們可以看到凡偉的內心世界,他對主流官方的科學界有崇拜,也有敵意。因為他自己選擇了輟學,他沒有機會走向主流科研機構的科研崗位。但他又對科學有迷戀,於是選擇了偽造自己的學術身份來發表論文。不得不說,這種行為是極其錯誤的。


大多數民間科學家的錯誤在於,他們往往缺乏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來經營自己的學術道路的奮鬥過程——他們總希望一步登天,突然搞個大新聞,「站在諾貝爾獎的領獎台上向女友求婚」、「刷新得諾貝爾獎的最低年齡」、「成為哈佛大學的研究員」!


大部分民間科學家因為眼界的局限,總是在做一些「天才夢」,他們妄想著「騎著自行車去月球」。


在學術道路上,要想取得偉大的成就,除了要有天分,更多的是靠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做事的節奏。在學術的階梯上,從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院士等等,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才是比較自然的,也能獲得相應的學術資源與對應的學術成就。民間科學家妄想一步登天爬上學術的頂峰,很多時候只能是一種「痴人說夢」,民間科學家往往只能採取極端的非道德的方式來實現這種妄想。


做學問,要踏實,看得清自己每一步的腳印,才知道自己能走多遠。無論是陳家忠還是凡偉,都沒有做到這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蝌蚪五線譜 的精彩文章:

鄭永春:如何識別「民科」
傳說中的噴火魚,其實噴的根本就不是火
科幻微小說 心靈相通
你在南方艷陽里聞著花,我在北京大風裡吸著沙
南極裂開了一個大口子,最大的冰架可能會因此崩塌

TAG:蝌蚪五線譜 |

您可能感興趣

郭台銘:蔡英文開車上學時,我正騎著摩托車送貨
日軍攻佔新加坡時的老照片,日軍騎著自行車俘獲英軍8萬人
趙薇和蘇有朋一起騎著自行車,彷彿看到二十年前的吉祥和蘇小鵬!
本周新遊戲:騎著摩托勇闖天涯
騎著自行車,販賣小公雞的趙二哥
騎著單車環遊世界的插畫家
威廉王子深夜騎著12萬杜卡迪機車,去和朋友踢球
騎著自行車扛著巴雷特,世界上最奇特的特種部隊就是他們!
安梁 | 蒙古騎兵騎著大象徵服了南美洲——英國「歷史學家」有多能扯淡
中年油膩男騎著小摩托闖世界
鳴沙山,迎著朝陽騎著駱駝在沙漠馳騁
騎著摩托車去,全世界最大、美女最多的村兒
自製跑車、自製飛機、行李箱也能騎著跑,民間高手讓你眼界大開
俄羅斯空軍「軍隊論壇」展示新照 地勤騎著自行車在場內溜達
主人帶二哈參加聚會,最後被二哈騎著回家 二哈:主人,人家要抱抱……
劉力:騎著毛驢看世界
騎著摩托去旅行!
4萬日軍騎著自行車吊打13萬英軍,該戰役被英國視為史上最大恥辱
她從月亮來,騎著彗星帶著尖叫
驚艷了時光的民國美女,圖2初為人母寶媽,圖5騎著毛驢的林徽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