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王朝如何實現以文馭武,宋明清各有什麼制度?

古代王朝如何實現以文馭武,宋明清各有什麼制度?

對於皇帝而言,賴以維持統治的支柱就是軍隊,所以對軍隊的控制是維持皇權的重要內容。相應的,歷史上武將擁兵自重甚至發動政變改朝換代的事情也不少。一般來說,皇帝對統軍大將都有所忌憚,也在想方設法限制將領的權力。用文官來限制武將,就是加強皇權的重要措施。

在宋朝以前,皇帝們只是把自己信任的人派到武將身邊監視,是為監軍。監軍不一定是文官,也有一些是武將,或者太監。但是監軍畢竟只是起到監視作用,沒有軍權,所以真遇到想要造反的將領,監軍往往連性命都不保,更談不上對武將的監視制約了。

宋朝鑒於前朝教訓,建立了一套以文馭武的制度。在這一政策體制下,武將的級別被大大降低,而且處處受到文官的壓制。在中央,最高軍事機構是樞密院,樞密院的長官稱樞密使、樞密副使,後來樞密院事務常由「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掌管。無論樞密院的長官是誰,都必須是文官,而不能是武將。北宋名將狄青因戰功升任樞密使,立即遭到文官集團的一致反對,他們為了羅織狄青的罪名,甚至編造各種離奇的傳說。最後狄青終於卸任,並抑鬱而死。

如果某個地區發生戰事,朝廷就派出朝臣以安撫使、經略使、都監、總管等職位來統帥軍隊。在北宋初年,統軍的官員還有文有武,可是很快就變成純由文官來統軍了。武將職位再高,也不能成為戰區指揮,而是要聽從朝廷派遣的文官的命令。

明朝本不實行文官統軍,但是到了明中後期,由於世兵制已經發揮不了太大作用,朝廷被迫允許將領們招募士兵,這就出現了武將割據的苗頭。為此,明朝採用了與宋朝類似的文官統軍制度,由朝廷派出文官擔任督師、總督、經略等職務,成為戰區負責人。不過明末武將對自己手中的軍隊控制得也比較嚴密,朝廷很難染指,所以統軍的文官與武將之間更多的是一種合作關係,而不是像宋朝那樣文官完全壓制武將。如果手握重兵的武將拒不服從文官節制,朝廷和文官都沒有辦法。

清代建立地方督撫制度,在全國設置直隸、兩江、湖廣、雲貴、兩廣、四川、陝甘、閩浙八個總督轄區,設置總督,管理軍政民政。清代後期又設置了東北三省總督。沒有設置總督的省份,則由巡撫負責軍政事務。總督、巡撫雖然是正式的地方軍政官員,但是同時也在中央部門掛職,以示其仍為中央派出官員。總督和巡撫只能管轄綠營官兵,而在要地駐防的八旗,則不歸總督、巡撫節制。清朝的這一套制度確實限制了武將專權,但是在太平天國興起後,這個制度的弊端就顯示出來了。後來曾國藩等漢臣興辦勇營,清末的軍制因此而發生了重大變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