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尾閭中正這個要領,幾乎無人不曉。如何練好「尾閭中正」?

尾閭中正這個要領,幾乎無人不曉。如何練好「尾閭中正」?

在我國習練太極拳和研究太極拳方面,對於尾閭中正這個要領,幾乎無人不曉。但由於古代拳譜論述過於簡要,或者說較為抽象,加上各家各門各派,從自己的實踐經驗出發,在解釋上各有其說,而很難從生理學、解剖學以及現代運動力學的理論明確闡述,至今不能給人們一個滿意的回答。

尾閭中正這個要領,幾乎無人不曉。如何練好「尾閭中正」?



一、拳理身法的基準


理論的模糊,必然導致實踐的誤差。太極拳是一個內涵豐富、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為什麼我們要將「尾閭中正」作為一個重要問題專門加以探討呢?這個問題還必須從太極拳的根本意義上來認識。

何為太極拳?概而論之,太極,是由人體內在物質所產生的辯證運動;拳,是肢體動作的外形運動。沒有內外結合的修鍊,只能稱作「太極操」。


在人體內在物質運動方面,古人多講「行氣運動」,限於古人藝不輕傳之訓和祖國傳統醫學在解剖學方面發展緩慢等原因,很難從人體骨骼和人體力學上進行較完備闡釋。因而,在拳理方面,對於身法的論述是「尾閭中正」與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氣沉丹田、虛實分明等要領,放在平行的位置上提出的。實際上身法的理論是最直接體現了「太極」的內涵與精義,必須從身法入手;而探求身法之理,連接人體周身上下的「臀尾」實在是一個關鍵的中心環節。離開了「尾閭中正」,也就不能做到各家拳論共同強調的「腰似車軸」「立身中正,支撐八面」,那麼行功走架也勢必失去規矩尺寸,運化發放也勢必失去支撐。故此,我們認為,只有「尾閭中正」作為拳理身法的基準,才能領悟太極拳的精義。

尾閭中正這個要領,幾乎無人不曉。如何練好「尾閭中正」?



二、尾閭中正辨析


古今太極拳家對「尾閭中正」多有論述。


所謂「尾」,解剖學上即為人體脊椎骨下端末梢,亦稱「尾」。「閭」的本意指「江河之水彙集在入海口」。因祖國醫學在論及穴位時,定名玉枕關、夾脊關之下的「尾椎」為「尾閭關」,乃是人體四肢散亂之氣彙集入丹田的關口,故將「尾」字後綴以「閭」而喻之。


王宗岳在《太極拳論》中曰:「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武禹襄解為:「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此說肯定了尾閭中正的重要性,但無確定的闡釋。


唐豪、顧留馨在《太極拳研究》論述「尾閭中正」的練法訣竅中說:「尾閭中正就是脊骨根向前托起丹田(小腹部),脊骨根並且要向前對準臉部中間至臍的一條垂直線,凡動作向何處轉動,等於對動向起著舵手的作用。」顯然,這對「尾閭」的作用有了更明確地肯定,但「中正」的位置尚值得推敲。


郝少如在《武式太極拳》一書中解釋說:「兩股有力,臀部前收,脊骨根向前托起丹田(小腹),謂之尾閭中正。」在沿襲了傳統拳理解釋外,對「中正」指向亦有欠妥之處。

1993年國家體委武術研究院、國家武協推行的《42式太極拳、劍》競賽規則,對「臀胯」規定「臀要注意下垂收斂,不可後凸;胯不可左歪右斜」,同樣沒有規定「尾閭過中」可能造成挺胯的錯誤。


究其緣由,大約是在校正了人體臀部自然外突的狀態時,過於強調了斂臀,犯了過之而無不及的偏差。在這樣理論的影響下,習練者「將小腹托起」必然造成挺胯縮胸,聳肩抬肘,腰脊不能直豎的毛病。


以筆者之見,尾閭中正,是應將處在自然狀態下的尾椎,在屈膝沉胯、提肛斂臀配合下,尾椎梢向前收起,同時尾椎根部向下卷沉(有直插入地之感)至耳廓下方的耳垂中心線為宜。


「不及」是為突臀,過之「則」為挺胯。此為「中正」之「中」,而「正」即是臀部從脊後觀察,不左右搖擺,即股骨大轉子不得突出胯的側面。這實際上就是立身中正不偏的基準線。


「尾閭中正」具體的操作訣竅,就是提肛斂臀和屈膝沉胯相配合完成的,由於括約肌和臀部肌肉群、腹部肌肉的收縮,使尾閭向前下卷沉,如吊車的配重,因而更加加強了腰骶的固定,迫使尾閭居中腰脊直豎,周身之勁氣團聚於小腹,所謂「勁從襠中翻,力源在丹田」,意即指此。這時的骨盆角度(男性呈銳角,女性呈純角)由原來的60度轉為40度至50度。脊柱的彎曲也隨著「尾閭中正」向上頂頭豎頸,如拔河之繩掙直,有對拉拔長脊柱之勢,處處符合力學的支點。

尾閭中正這個要領,幾乎無人不曉。如何練好「尾閭中正」?



三、尾閭中正的內涵


為了深刻理解「尾閭中正」的基準線,我們可以從人體骨骼解剖與運動力學關係及人體臟腑與呼吸行氣的關係這兩個方面,具體論述它的內涵。


其一:人類由胚胎髮育到成熟,從脊柱發育狀態就可以看出其發展過程。

從胚胎到嬰兒期,腰脊柱本來是平直樣子,與一般的四足動物相似,只有從正前方觀察,才可見上細下粗,從第三頸椎到第一骶柱的椎體體積逐漸加大,與四足動物不同。而到了幼年及成年,由於站立行走的結果,從側面觀察脊柱呈現了「S」形彎曲,其腰脊部分是向前彎曲。這種彎曲狀態,是適應站立運動,反映了脊柱負荷機能的要求,用以增加彈性、柔韌性,減震緩衝保護頭腦。同時,對直立起著承上啟下穩定平衡的作用。


而當人們在練習拳架推手和勞動時,欲想「立身中正」、「力由脊發」,或得力省力,首先從腰脊部分改變自然狀態,才能達到目的。這種腰脊柱從自然彎曲形態到人為拉直狀態的變化,尾閭已向前向下卷沉,實際上就是要求達到的「尾閭中正」位置。


尾閭過中,挺胯即失去了以腰脊直豎為中心的支撐穩定,與不及造成的突臀和挺胯一樣,使周身之勁力以腰臍為界斷為上下兩截,既無周身節節貫串的整體合力,同時大地的反作用力亦不能通過下肢返串上翻。


人好比一輛吊車,兩腿好似車輪,臀尾似配重裝置(車後壓鐵),丹田好似發動機,脊柱好似吊車臂(含頭的位置),肩關節好似吊車臂頂端滑輪,肘關節好似鉤頭滑輪,兩手好似鉤頭,鋼絲繩好似連接人體骨骼運動的筋肉氣血。當吊車吊起沉重物體時,除了有車輪的支撐外,最關鍵的就是吊車臂角度中心距離調整的大小,直接影響吊車受力後的平衡穩定性。如吊車臂的角度調整的過小,則中心距離增大,臀尾的配重裝置(車後壓鐵)即失去了應有的作用,導致吊車趴桿、車尾翹起,出現事故。無論發動機功率怎樣大,非但吊不起沉重物體,反落得機毀人亡。


猶如發放勁一樣,如果尾閭不中正,臀尾就起不到配重裝置作用,腰脊不能直豎,焉能轉抖,角度亦自然不會符合力學的支點。拔山之力捆於己身,不但放不出去人,連同自身的平衡也難穩定。若要強行發放,自己亦傾或如球撞壁反受其害,在養生健身方面也達不到預期效果。


拳論中常講的「立身撐天地、束身支八方」,「上輕下沉不倒顛」、「身如弩弓、拳如箭」,也正驗證了這些道理。完全可以說,「尾閭中正」,是內家拳修鍊的根本大法。


其二:由於「尾閭中正」而達到腰椎彎曲拉直,重現了人類胚胎和嬰兒狀態,即所謂的「倒轉乾坤」、「回復先天」的境界。


這對體內臟腑各部位「以直養而無害」,將收到異常良好的效果。


從人體臟腑上講,凡知道一些醫學知識的人,都清楚人體平時的內臟是由於腹壓的作用使得臟腑各離其位,造成腸子侵犯了胃的位置、胃侵犯了肝脾的位置、肝脾侵犯了肺的位置、肺侵犯了心臟的位置。這就是章乃器在《科學的內功拳》一書中說的「提心弔膽」。


尾閭的中正使腰脊的彎曲得以掙直、腹腔容積增大。因此,胸腔的緊張點移向腹腔,形成了所謂的「水升火降」、「氣沉丹田」、「寬胸實腹」。寬胸實腹的腹內壓都是隨著動作的招式運動變化而變化。

當在發放勁力的瞬間,腹內壓驟然升高,腹部就象是充足氣的皮球,由里向外鼓脹。與其相反,腹壁的肌肉群自然由外向內收縮合抱,因此牽動腰脊轉抖,催發四肢運動到位,就連整個形體也呈向丹田收縮的趨勢。這樣丹田異常充實,猶如車輪拖著萬噸重物滾動旋轉,撞之不開,投之不散,氣呼的猛,腰脊亦轉抖的快,內壓就升得快,氣呼的緩,腰脊亦轉抖的慢,內壓就升得慢。然而,腹壁肌肉群的收縮合抱,總是與內氣的變化相對應,互為依存的條件,對立於一個統一體中。


其三:尾閭的扭曲


在太極拳運動中,當進行邁步、旋轉和獨立等動作時,如果沒有協調的兩胯抽托活動;則尾閭就會處於不正中的狀態,或交靠於實腿,或偏倚於虛腿,形成扭曲,因而破壞了「立身中正安舒」的身法。


其四:尾閭的扭轉


「立身中正」從外形看來,如果兩胯之間連成直線,兩肩之間連成直線,同側肩胯之間也連成直線的話,則在這四條直線所構成的四邊形範圍內的軀體就應該是在一個平面上的整體。這個整體的所有部分在前進後退、左旋右轉和上升下落時都應當是同步的,不可出現前後肩、前後肩和肩胯連線的扭轉或扭曲而引致脊椎的某一部分發生扭轉的現象。


由於尾閭是脊椎的基座,因此,脊椎任何部分的扭轉都是尾閭不正中的表現。此外,還有兩種尾閭扭轉的情況需要注意,一是頭部與尾閭的動作不同步,亦即脊骨根不能對準臉之中間;二是當左右旋轉時髖骨與骶骨的動作不同步,會產生扭臀現象。


如前所述,人體內氣流轉,要經尾閭、夾脊、玉枕這三個部位不易通過的三道關口。


太極拳中的「通三關」,是在尾閭中正神貫頂的拳勢規範下,氣往下沉,內氣沿任、督二脈自然流轉完成的。習練者用功日積月累,水到渠成,可使任、督二脈自然接通,接通全身才有舒服融和的感覺,但決不可強求,以免出偏差流弊。以尾閭中正來打通「三關」,不僅對技擊觸覺、體內感覺以及反應靈敏有益。而且,同時對健身、養生、益壽延年有事半功倍的功效。


尾閭不正中(扭曲或扭轉)是身法的大失誤;會產生很多弊病,主要有:


1、破壞了立身中正安舒,不能八面支撐和八面轉換;

2、全身勁力分散,形不成整體力;


3、削弱了身弓的彈簧勁;


4、底座的偏移扭轉形成下盤搖動不沉穩;


5、脊椎的任何扭曲或扭轉都會使內氣和勁力通路受阻,導致因氣機不暢順而運動滯重不靈;也形不成節節貫串的勁大;


6、部分脊神經受阻影響知覺和運動的反應速度,神貫不了項;


7、尾閭不正中則全身虛實不清楚,無法避免雙重之病; 8、發勁豎尾無力。這就是郝月如強調「習太極拳者必先求尾閭正中」的道理所在。

尾閭中正這個要領,幾乎無人不曉。如何練好「尾閭中正」?



有關尾閭的作用還有必要提到下列幾點:


1、尾閭是攻守力量的要素之一、尾閭長強穴有下沉前去之急,百會穴意向上領,大推虛虛上拔,脊椎節節鬆開,則頂勁自然顯露,神貫於頂,骶骨可以產生很大的支持力量,身弓之勢得以形成。可蓄可發,可攻可守;


2、尾閭猶如前敵總指揮,前進後退(指動步進退而言,非指步不動而重心前後移動),左旋右轉都要由尾閭帶動。這是達到「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的基本條件之一;


3、比手時如不動步則尾閭切不可向後移動或左右直線擺動,只可旋轉或向左右有少量旋移。尾閭正中,向下松沉,長強穴有前去之意,則佔據了有利形勢。如我尾閭向後移動或左右直線擺動,則必失勢,為敵所乘。這就是陳鑫《太極拳經譜》中所提到的:「我守我疆,不卑不亢。九折羊腸(我認為是指五骶骨、四尾骨合為尾閭而言,不知原意是否如此),不可稍讓。如讓他人,人立我跌。急與爭鋒,能上莫下。多佔一分,我據形勝」的道理;


4、發勁前,我尾閭於對方不知不覺中向前侵佔一、二分,則可以自然地掀起對方,使發勁沉著松凈,順暢眼快。


加入微信群一起和我們交流分享!獲取海量太極拳教程、視頻資料(最新增加40張DVD資料),免費學習太極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五太極養生 的精彩文章:

馬雲發聲,一個偉大的民族,一定有尚武精神!與其在武功當中求勝人,不如在武功當中求勝己!
國家文化軟實力千萬不能被扼殺,藉機擴大化來抹黑中國的論調必須口誅筆伐
國家體育總局:重拳打造中國武術特色鄉鎮‖央視要聞
「打假人」被打假?什剎海體校稱徐曉冬簡歷造假
以儒做人,以道養生,以禪清心

TAG:九五太極養生 |

您可能感興趣

如何才能夠練好三角肌後束?做好這個動作,是很關鍵的
這部分肌肉雖然不起眼,但是如果不練好它,後果會很不好
LOL:中低分段幾乎看不到這英雄,練好上鑽不要太輕鬆
正在健身的你,如果想要練好腹肌,就不要犯這樣2個錯誤
小臂肌肉雖然不起眼,但我們還是要把它練好!
想練好日語口語的,我覺得你很有必要看看這個!
練好瑜伽並不難,你只要這樣……
一個月能把字練好嗎?如何快速練一手好字,看這裡有你想要的答案!
版本之子再強,還不是要削!練好這4個英雄才是上分王道!
肱二頭肌如果想要練好,這個訓練動作可不能少!
練好胸肌中縫,這四個動作做好就可以了。
如果把這個動作練好了,還會擔心練不出背肌?
深蹲是每天練好還是每周兩到三次好呢?你別不信,原來這才是真相
如何練好自己的肱三頭肌?掌握這樣2個知識點是關鍵
硬拉真的很重要,為什麼你就是沒有練好?
你就這麼一個腰,不練好怎麼玩得開,跟氣質都不符
不練好這裡,別說你斜方肌大,穿衣難看!
光會「埋頭做事」還不夠!要成為獨擋一面的大將,你必須練好這四種能力
肩膀不好看,可能是這兩塊肌肉沒練好!
想把腹肌練好,就不要再做仰卧起坐了,你需要這2個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