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本願過眼雲煙 卻是映世霞暉——百年過雲樓

本願過眼雲煙 卻是映世霞暉——百年過雲樓

第一代主人:顧文彬

辭官還鄉 修建過雲樓

顧文彬的祖上,是從安徽來到蘇州經商的徽商,傳到顧文彬這一代,顧家已是望族。受到父親的熏陶,顧文彬從小與書畫結緣,詩詞嫻熟,三十歲時考中進士,從刑部郎中做起,開始了仕途生涯。

顧文彬曾任浙江寧紹台道,短暫為官,但他看不慣官場的爾虞我詐,遂起了退意,產生了修建藏書樓的願望。

過雲樓

公元1875年, 年幼的光緒帝登基的那一年,顧文彬期盼已久的過雲樓建成了,顧文彬毅然辭官回到蘇州,全身心投入到書畫收藏的樂趣中。

散盡家資 亂世藏書

常言道「亂世藏金、盛世藏書」,顧文彬卻是在亂世當中,散盡家資,因為太平天國戰亂,不少私家藏書流傳到市面上,士紳們急於逃難,紛紛拋售多年的收藏,顧文彬一方面收購太湖石修建怡園,一方面收羅古代書畫和古籍。

到晚年,顧文彬的收藏已有千件之眾,其中不乏傳世名跡,顧文彬精選書畫250件,編纂成《過雲樓書畫記》十卷,著錄了一生中收藏研究歷代書畫的成就。

顧氏過雲樓書畫鑒藏之菁華,見於《過雲樓書畫記》、《過雲樓續書畫記》。而《過雲樓書畫記》之版行,在光緒八、九年間,顧氏家藏之草稿、清稿、定稿不止一部,較之流傳廣泛的刻本,其內容多有異同。現知上海圖書館、上海博物館、蘇州圖書館等均藏有稿本。

定下家規 密不示人

過雲樓建造之前,顧文彬向其子顧承袒露:「我素有起造小天一閣之願」。所以過雲樓以寧波天一閣為範本進行規劃修建。和木結構的天一閣不同的是,過雲樓則採用了大磚灌漿砌實,達到安如磐石的效果,可以防火防盜。

正如顧文彬對於過雲樓建設及安防的嚴格要求,對於書畫收藏更有嚴苛的家規。他定下書畫收藏十四忌家規,鐫刻在「過雲樓」門楣之上:霾天、穢地、燈下、酒邊、映摹、強借、拙工印、凡手題、徇名遺實、重畫輕書、改裝因失舊觀、耽異誤珍贗品、習慣鑽營之市儈、妄摘瑕病之惡賓。坊間傳言,顧文彬曾定下家規,過雲樓藏畫可任人評閱,而家藏善本古籍不可輕易示人。

第二代主人:顧承

歷時九年 修建怡園

同治、光緒年間,顧文彬買下了明代弘治年間禮部尚書吳寬的舊宅——復園,在原址上耗銀20萬兩,進行了修繕和擴建,該園山水景色主要由顧文彬之子顧承主持營造。建園時,顧承游遍蘇州各個園林,對於其他蘇州園林中一些可以取法的地方,則仿照一二。

園中所有景物均先畫草圖,待顧文彬過目後方可按圖興建,花了9年才建成蘇州怡園。怡園的水池效法網師園、假山學習環秀山莊、洞壑參考獅子林、旱船取法拙政園,可謂博採眾長,成為園林中的精品。

光緒三年春怡園落成,顧文彬請顧沄將園中勝景分繪成圖,並征同人題詠。先畫了十六幀,光緒十年又補了四景。冊首由名士俞樾題名。這些景色分別為:武陵宗祠、牡丹廳、遁窟、梅花館、南雪、嶺雲別墅、竹院、慈雲洞、拜石軒、留客、金粟亭、小滄浪、石聽琴室、歲寒草廬、藕香榭、松籟閣、面壁、絳霞洞、石舫、坡仙琴館。

蘇州怡園

社會名流 雲集於此

怡園建成之後,便成為江南名士的雅集之地,社會名流曾雲集於此。從光緒四年起,顧文彬與潘曾瑋、吳雲等人輪流在各自園林中舉辦雅集——吳中真率會,初為五人,後擴至六人、七人。

這件《吳郡真率會圖》作於清光緒六年,由胡芑孫寫照,任薰補景,描繪了當時文人雅集的場景。畫中一共有十個人,除了三童子,七個人是老者,他們即是真率會七老。從左起依次為顧文彬、彭慰高、沈秉成、吳雲、潘曾瑋、勒方錡、李鴻裔。展開這幅畫卷,不由令人懷想當年的風雅。卷前由吳雲題引首,卷後有顧文彬、彭慰高、吳雲、李鴻裔、沈秉成、潘遵祁等六家題記。

吳郡真率會圖

雅集向來為文人所樂道的風雅之事,顧文彬不僅請朋友把當年雅集的盛況記錄在畫卷上,他還自己寫在日記里。《過雲樓日記》就是顧文彬的日記稿本。詳細記載了顧文彬任職期間的宦遊生涯,以及辭官歸里後的家庭生活、往來交遊等,尤以怡園的修建、過雲樓的收藏等內容聞名。

據記載,自光緒元年五月至光緒三年八月,顧文彬與江蘇巡撫、友人張之萬的交遊活動不下六十次,聽楓山館、怡園、留園、耦園、拙政園是他們聚會的場所。張之萬和顧文彬除了經常到怡園欣賞字畫,或借過雲樓收藏的山水冊頁和扇面回家觀摩外,顧文彬也常常到張之萬兄弟處長談。

《過雲樓日記》內容包羅萬象,不僅是一部反映作者文藝修養、興趣愛好、宦海生涯的私人日記,更是研究晚清官場文化,社會風氣的一手資料,全方位展現了晚清官紳交遊的圖景。

第三代主人:顧麟士

收藏不輟 流風綿延

顧家對善本書籍一直秘而不宣,直到曾任教育總長的藏書家傅增湘,敲開了過雲樓的門,顧麟士允許他到樓內觀書,但不能帶筆墨紙硯抄寫,傅增湘每天都去過雲樓觀書,把數目默記於心,回家後趕緊記錄,後來寫成了《顧鶴逸藏書目》,發表在《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刊》上,世人才開始了解過雲樓的藏書。

錦繡萬花谷

宋刻本《錦繡萬花谷》堪稱全世界部頭最大的宋版書,全書四十冊,八十卷,分為前、後集。皮紙佳墨,品相精良,該書的重要價值在於它保存了大量佚傳古籍中的內容,並融入作者獨到見解。曾經趙子善、周允元、季振宜、李兆洛、顧麟士等收藏

顧文彬有三個兒子,顧廷熏、顧廷熙、顧廷烈(顧承),三個兒子都先於顧文彬之前去世。顧文彬之孫,顧承之子顧麟士則承接其家族鑒藏的傳統。顧麟士擅長書畫,精於鑒賞。傳到顧麟士這一輩時,過雲樓的收藏進入全盛時期,字畫收藏達到三千餘幅,即便如此,外界對過雲樓的藏書情況所知甚少。

顧麟士

第四代主人:顧公雄、顧公碩

世事考驗 艱難保存

從顧氏第四代開始,過雲樓藏書接連面臨世事的考驗。先是戰爭,接著是文革。戰爭時期,顧家把家藏書畫中最精華部分存入上海租界的銀行保險庫,其餘部分藏在家中天井的地窖中。日寇投向蘇州的第一顆炸彈,炸毀了朱家園顧家大廳,而後又在顧家連著搜索達7天之久

放在樓上書櫃中來不及帶走的字畫遭日寇翻箱倒櫃搶掠,被搜出的字畫捲軸堆積一地全被帶走。地窖雖未被日寇發現,但卻已進水,變成了水窖,書畫霉變,損失慘重。又及文革初期,顧公碩為免文物遭「破四舊」毀滅之災,曾主動請求蘇州博物館來抄家。

不料,蘇州博物館造反派及江蘇省蘇崑劇團的造反派同時到達,竟先將顧公碩及其夫人拉到大門外當街批鬥。顧公碩被強摁著跪在地上,家中珍藏被悉數運走。顧公碩不堪凌辱,當夜離家出走,自沉於虎丘一號橋,留下遺書說:「士可殺,不可辱,我走了。」文革結束後,抄家物資發還,但仍有不少缺失。

過雲樓藏書多舛的命運令人扼腕嘆息,顧氏家族對藏品的態度亦讓人可歌可嘆。安穩年月里,顧氏對古籍珍愛有加。每個季度都要根據天氣的不同,小心伺候保養。字畫還可拿來供人欣賞臨摹,但古籍卻「小氣」到「吝嗇」的地步,不但外人不得踏入過雲樓,即便自家人,也要小心翼翼。

戰爭年間,則為避開戰亂,使藏品安全,顧氏家族寧可流落他鄉,生活清貧,也絕不出讓任何一件藏品;在戰亂中,為了搶先運送書畫古籍,顧公雄連年幼的兒子都丟在了汽車站;顧公碩不堪凌辱,憤而投河,或許也源於自身尚不能顧,又何及古籍的無力與羞愧?

能留下的過雲樓藏書,已不僅僅是書籍了,更多的是顧家老小用生命和尊嚴所守護的祖輩產業和家族信念,是經歷劫難依然經久不衰的中國文化之根、之血脈,其珍貴性和收藏價值也不必再費唇舌

終得歸宿 傳承於世

1951年,顧公雄(顧麟士之子)在彌留之際,希望後人能夠把家藏捐給國家,他病逝後,顧公雄的夫人沈同樾及其子女首次將所藏部分書畫捐贈國家。1959年,沈同樾及其子女將餘下的書畫再次捐贈給上海博物館。二次捐贈,共計308件書畫、明刻善本和罕見稿本10多部

顧公碩(過雲樓第四代主人)在1960年蘇州博物館成立時被任命為副館長,他也將珍藏的元王蒙,明文徵明、唐寅、祝允明、董其昌等傳世珍品和清代刺繡等百餘件文物無償捐給蘇州博物館。

至此,過雲樓藏品中保存完好的一批文物都得到了最好的歸宿。當年顧氏四代人蒐求、鑒別、保護、傳承的書畫古籍,已經不再是「過眼煙雲」,而成為「映世霞暉」。

附:顧氏家族譜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右拾遺 的精彩文章:

剛健渾穆 從容大氣——兩代帝師翁同龢書法 嘉禾春拍
當代玉石雕刻之永恆經典——嘉德春拍
千秋寶鑒 善銅之光——今鏡曾經照古人
佳麗圖——佳麗齊姜舊有名,裳黃衣綠可憐生

TAG:左右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