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思維在此處一轉,打開的就是天道格局

思維在此處一轉,打開的就是天道格局

最有格調的國學微刊

作者:譚無稽

人的思維深處存在一些隱秘的動機和定勢,這一點誤差,讓我們看待世界的目光和行走的方向產生了致命偏差。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一】

《維摩詰經》中維摩詰居士問文殊:「何等為如來種?」什麼是成就如來的種子?

文殊答:「以要言之,六十二見及一切煩惱,皆是佛種。」從根本上說,一切妄見、偏見、邪見以及煩惱,都是成佛的種子。

然後他打了兩個比方:「譬如高原陸地,不生蓮花,卑濕污泥,乃生此花。」高原凈土,是不能生長蓮花的,低洼臟濕的污泥之中,才會生長此花。「又如植種於空,終不能生,糞壤之地,乃能滋茂。」植物種在虛空是無法生根的,但在糞土之中,卻能得到最好的滋養而繁茂生長。

文殊的話要告訴我們的,無非就是人人皆知的「煩惱即菩提」五個字。但這五個字,恐怕自古而今沒幾個人真正明白,儘管很多人自以為明白。

而分量更重的,是他的兩個譬喻,因為道出了一個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現象。背後,則是一個無可置疑的根本原理和天道法則。

這個原理和法則,關係著能否擺脫那個人人不自知還自以為高明的思維盲點,完成精神的躍進升級。

【二】

通常是如何理解「煩惱即菩提」的呢?

正見是源自對種種邪見的了解和明辨,成熟要通過苦難中的磨礪和錘鍊,智慧是來自對世事紛紜的看遍和看透,頓悟要經歷迷茫中的掙扎和堅持……一句話,低級是高級的資糧,必不可少而不可排斥。

看上去無可置疑甚至非常崇高對不對?但這背後其實隱藏著一種預設:邪見與正見,幼稚與成熟,愚昧與智慧,執迷與覺醒,還是被割裂的——只是把那些反面的東西當作達成自己目的的手段和工具,而並沒有真正接受。

同時還存在著一種自我意識——只有目的達成,這些反面對於我才能不再存在,也就是那不是我想要的,頂多是包容和接受,自我包容和接受他者。

很顯然,這依舊是一種功利,儘管顯得很高級。

割裂與自我,就是那個隱秘的動機和定勢。所以必然存在嚴重問題,因為割裂即不圓融,自我便非無我,這就是最終境界的差之千里。

這個死結,根本影響著人的思維場域,我們稱之為格局。

【三】

問題到底出在哪?

就在文殊的兩個譬喻所揭示的普遍自然現象里——可以回想一下生活和現實,是不是越髒的地方生態系統越豐富?除了污泥能生蓮花,糞土滋茂植物,一條臭水溝里的生物種類也遠比乾淨的水中豐富得多,你的屋子髒亂蒼蠅、小強和各種蟲子也都來了,一個繁榮的社會也往往充滿各色人等和各行各業……

為什麼會這樣?覺得是因為這樣的環境能為生物提供食物,等同對煩惱即菩提的通常理解,仍在淺層。

真正的原因是,這樣的環境是一種「有機態」——具有多樣性、豐富性以及相互聯繫性、相互依存性的「生態」。先有這樣的基因再有物種的生息,物種的新陳代謝和死生交替又會反哺、維持和進化這種生態,於是完成境與物的圓融循環。這就是現在流行說的「可持續發展」,無論對於自然、社會還是個人,都是如此。

與之相反的則是「無機態」——以單一、隔絕、排斥和封閉為性質的「死態」。有機無機的機,即是生機。

生態系統中雖然存在弱肉強食的食物鏈,但沒有哪一物種是沒有天敵的,如同五行的相生相剋,於是能夠生生不息。而若單一和隔絕,膨脹中就只能走向爆炸與毀滅。

對「煩惱即菩提」的通常理解中隱藏的割裂意識和自我意識,之所以是個嚴重問題、之所以危險,就因為這是一種無機屬性。

自帶這種屬性,就如同生態系統中的弱肉強食,方向只能向著成為食物鏈頂端,哪怕再強大格局也已被鎖死,而與生態系統本身這樣的格局永遠隔絕,走向一條註定通往僵死或橫死的路。

智慧如明代憨山大師,也不免揚佛抑道的門派之見;佛門內一向有著判教傳統——判別哪部佛經是究竟了義,哪部不是。更別說世俗之內哪怕地位再高也落在階級優越感,哪怕讀書再多也落在高人一等的傲慢。從根本上,都是因為他們精神內部或殘留或涌動的無機屬性。

只要這種屬性還在,就哪怕與真正境界、通透格局只隔一層紙,也永遠捅不破,永遠與真正的格局有天淵之別。

逐漸清除自己精神內的無機性,使之越來越成為一個更完全的有機生態體,並與自然的有機生態體系建立全息的同頻共振,或許才是「煩惱即菩提」的終極真諦。

【四】

如何做到?

有機態的根本,不是臟,而是多樣性、豐富性以及相互聯繫性、相互依存性。這就是為什麼不是所有髒的地方都是有機生態系統,比如被污染的河流,因為有毒化學物質充斥而生物絕跡;再比如一個極權組織,因為意識形態的強制統一,而死氣沉沉。

其中多樣性和豐富性是基礎,然後才能建立聯繫、形成依存。只要有了多樣性和豐富性,哪怕一時有衝突和對抗,最終形成聯繫和依存也是必然,就像中國歷史上多次的文化和民族大融合。為什麼人體能夠充滿生機和活力?因為人體內的細菌數量是細胞的10倍。

這帶給我們最珍貴的啟示是什麼?可能看到這裡,很多人還以為我要說的是包容和接受之類,而包容和接受難道不是同樣基於自我和割裂意識嗎?

我要說的其實是:造化遵循和崇尚生態多樣性,真實就是如此,法則就是如此,天道就是如此。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就是自然。你要做的不是包容和接受,而是理解和消化。這就是老子的和光同塵,易經的含章可貞。

如此,煩惱與菩提才不是誰成就誰,而是真正地圓融一體。

所以你還在想做個不同流合污的高潔之人,你錯得離譜;還在想這個世界太臟,應該乾淨,你錯得離譜;還在想為善去惡、揚善懲惡,你錯得離譜;還在想世界充滿虛偽,需要真實,你錯得離譜……你有沒有想過,你認為世界有那麼多醜、惡、臟、假,為什麼天還要創造它們,並讓它們存在呢?

存在即合理的道理,就在這裡。你不可能比天更高明,所以你的不理解僅僅只是不理解,你需要的只是儘力理解。天地運行的法則只是構造有機生態系統,天道的視角下只有全局,造化遵循的大律只是創造一切,使之和合。對於天地造化,哪怕是無機,也是有機包含在這個系統內的。

除此外的一切見地和作為,都是造作。儘管可融洽於天道系統,但與你何干?

這並不是說,醜惡臟假就可以無條件存在、無限度發展,有機天道模型其實早已定下規則——有限度,不過度。因為無度和過度,恰是自我膨脹的無機性,天可掌控,人卻只能失控。況且,哪有什麼絕對的醜惡臟假?不過都是天道運行的推進力。

和而不同,才是大同;華夏千年,旨歸中和。人何止應當包容和接納不同,更應該維持和創造不同。

思維在此處一轉,便立脫人道格局,頓入天道格局。

【五】

有何等的格局,便有何等的生存高度和生命質量。

《菜根譚》云: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故君子當存含垢納污之量,不可持好潔獨行之操。

藏污納垢,才是高人。

——熱文推薦——

外聘作者計劃

——誠意招募——

文章題材為中國傳統文化類,各方向均可

不限地區,簽訂合同,有償約稿,穩定合作

有意者請將簡歷及代表作發送至郵箱:

期待你的加入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博國學 的精彩文章:

易經這一卦,教你如何啟蒙奮發,迎難而上
不困於心,不惑於情,真正的勇敢是懦弱,最高的智慧是愚拙
三國中,三大志在天下的謀士
中國人的處世智慧,全在這9句話里了

TAG:京博國學 |

您可能感興趣

拖垮你的不是窮,而是格局
真正打開一個人格局的,是這五種弱勢思維,你有幾種?
你的格局,決定了人生未來的道路,是曲折還是通暢
你的思想,就是你的層次和格局
說一千,道一萬,成功與失敗都是格局,究竟該怎麼提升你的格局?
天道思維:一個人格局越大,越懂得拒絕這兩件事
一個人的格局,是由這四件事決定的,你呢?
一個有大格局的人,離不開這四種思維,你都有嗎?
決定孩子未來格局的,不是智商,而是這點
真正拉開人生差距的,不是能力,而是格局
提升孩子思維格局,從這個「轉變」開始
決定你上限的,不是能力,而是格局!
一個人的格局變大,從「不要臉」開始
一個人的格局,就看他是否懂得這兩點
這隻狗狗是從清朝穿越過來的么?一件小事,看出它的格局!
冰箱不一定放在廚房裡,這樣做也可以,而且解決了空間格局
一個人有沒有格局,不在於能力,而在這五點上
試想一下,如果原子彈是被日本人搶先一步研製出來的話,世界格局會有什麼變化呢?
決定你的不是能力,而是格局
一個人有沒有格局,看這四點就行,一看就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