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英國大選的「意外」結果

英國大選的「意外」結果

21世紀經濟報道

中山大學副教授 陳永傑

6月9日清晨6點15分,在確認了英國大選的懸峙國會(Hung Parliament)結局後,BBC新聞頻道主播甸布比(David Dimbleby)把電視畫面切換到西敏寺上空的航拍鏡頭裡,映入畫面中的是一個完全為濃霧所裹捆的倫敦,讓人看不清前景。英國剛剛經歷的,正是一場因為傲慢而起,卻因復仇而終,結局一片混亂的大選:首相特蕾莎·梅領導的保守黨讓人意外地丟掉十幾席,失去了國會中的多數派地位。

對於兩個月前宣布提前舉行大選的梅,本來的盤算並非如此。當時保守黨的民望領先工黨逾20點,如無意外,一場提前舉行的大選有望讓保守黨增加議席。對於英國而言,這也是一個客觀需要:只有執政黨在國會中掌握絕對多數,才能有足夠的底氣與歐盟在脫歐條款上討價還價,而不用擔心每一個條款都要在倫敦和布魯塞爾間來回討論。

而現在的結局,保守黨與工黨的得票率之差只有6到7點,保守黨連原來的多數派也保不住,必須找其它政黨合組一個國會議席過半數的執政聯盟。可以講,這是首相梅政治生涯的重大挫折。從政治光譜上看,保守黨最有可能的組閣選擇,是擁有10席的北愛政黨民主聯盟黨(簡稱DUP)。從歷史淵源上看,民主聯盟黨的立場與保守黨幾無差異,本來就是政治上的盟友。儘管如此,由於國會多數派需要326席,而保守黨加上民主聯盟黨只不過329席——才多了三席!在重大議題上,如果有幾席出缺或反水,就將造成很大的麻煩。

這裡要問的是,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梅跌了如此大的一跤?筆者的觀察,這場結局逆料的大選,主要是大意與「復仇」的結果。首先是梅疏忽大意。當初宣布這個決定時,梅覺得英國的主流民意在自己一邊,保守黨篤定大勝。於是,她對競選活動投入的精力不夠多,最明顯的例子是拒絕出席BBC的選舉辯論。另外,她在以團結脫歐的主打政綱中加入了一些具有爭議性的內容,例如增加老人自費比例的社會照料政策(亦即養老服務)。如果說不積极參与競選活動主要讓中青代選民失望,觸動養老問題則是自亂陣腳——因為大部分的老年選民本來都是保守黨的鐵杆支持者。

其次,英國的年輕選民在經歷了上次脫歐公投後,現在近乎覺醒式地在投票中「復仇」。工黨的科爾賓,本來被認為在這次選舉之後會因為連累工党進一步丟失議席而要下台。結果是他居然領導工黨收復了35席,當中最讓人驚訝的是坎特布萊(Canterbury)這個從一戰以來保守黨就一直雄踞的選區。回顧過去幾周,科爾賓的策略其實很簡單,就是不斷刺激對脫歐不滿的年輕選民,尤其是讓在脫歐公投中懶得去投票的群體愧疚,然後在這場選舉中「復仇」。工黨在南英格蘭的議席進賬,大體上可以歸入這類原因。

向前展望,起碼在下半年,英國仍會處於政治上的不穩定時期。對於保守黨而言,這場選舉的結果大失所望,黨內對梅的質疑之聲四起,嚴重削弱了她的威望,儘管她並未表達辭職的意願,但從媒體不斷追問外相約翰遜是否有意角逐黨魁一職不難看出,如果保守黨內有人挑戰梅的相位,並不讓人意外。

對於工黨而言,這場選舉讓人雜味紛陳,多拿下議席固然是好事,但如此一來,讓人生厭的科爾賓便坐穩了黨魁位置,短期內再也沒有機會拉他下台。如果不靠「復仇」票,當英國政治回歸常態,下次工黨靠什麼贏?

對於蘇格蘭民族黨而言,這次把2015年奪得的議席大部分「物歸原主」,尤其是保守黨在蘇格蘭的重新崛起,或許可以說明蘇格蘭的主流民意只是想倫敦聽他們意見,並不真的要蘇格蘭脫離聯合王國。第二次獨立公投的意圖看來是受挫了。

對於脫歐談判,這場選舉的結果讓唐寧街處於極其被動的局面,可以預料,梅即使要走人,也要死撐一段時間,起碼收拾一下自己搞出來的這個爛攤子。按英國政治的慣常做法,如果懸峙國會出現,而國家又面對重大議題要做決定,比較合理的做法是給公眾一點時間了解清楚利弊,再舉行另一場大選,以期屆時出現一個多數派的穩定政府。(編輯 歐陽覓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21世紀經濟報道 的精彩文章:

大選日:英國人投票決定未來五年
菜鳥順豐又開新戰場?這次輪到智能櫃了
取消定點購物 雲南以最嚴措施整治旅遊市場
Uber進軍娛樂業?正在印度發生
中國主要城市商業競爭力PK:星巴克越多 活力越高?

TAG:21世紀經濟報道 |

您可能感興趣

二戰若英國和德國正面硬剛,有英聯邦撐腰的英國勝算大嗎?
意外!「最強大的前無畏艦」竟然不屬於英國
英國為何放香港回歸中國,只因毛主席說過一句話,結果讓英國膽寒
在國際事務中,美國、英國、法國為啥總喜歡合起伙來「群毆」別國
「特殊關係」並未冷卻 美國力挺脫歐談判中的英國
英國評論:遠大的夢想,中國為何需要大農場?
中國駐英大使:英國「脫歐」對中英關係發展機遇大於挑戰
法國和英國幾乎同時在澳洲勘測,為何澳大利亞最後被英國獨佔?
英國冷知識 英國最有意思的兩個國王
梳理「臉書」泄密事件:英國脫歐公投和美國大選都有份參與
和美國做盟友的要小心:美國在蘇伊士戰爭中是怎麼「坑」英國的?
美國獨立戰爭時期,一萬多美國民兵為何能趕走強大的英國人
意料之中 玩具反斗城最終關閉了美國和英國的所有門店
外媒:俄懷疑「投毒門」毒劑來自英國 邀所有外國大使討論
二戰後英國何時放棄外交獨立成為美國「小弟」?
力挺英國!歐盟召回駐俄大使 多國表態欲驅逐本國俄外交官
一戰前德國強大的經濟實力:讓英國不放心
這家自稱影響美國大選、英國脫歐的公司說他們在中國也有業務
應該選擇英國還是美國?快來看看兩國對比
這個國家要加入聯合國,美國和英國都同意,蔣介石怒道:我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