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彈幕」究竟是什麼意思?

「彈幕」究竟是什麼意思?

時至今日,即便是不熟悉二次元的人(比如我),也會經常看到「彈幕」這個詞。正好這兩天閑下來的時候,我在看《Peaky Blinders》,也就順手查查了一戰的資料。看過了索姆河、凡爾登這些隨隨便便幾十萬人戰死沙場的戰役,突然發現了一個詞:彈幕戰術。仔細一看,才明白這就是人類歷史上「彈幕」一詞的開端。




有句話說在前面:據Wikipedia表示,

現在媒體上對戰爭題材中使用「彈幕」一詞,基本上都是錯的。


========================


假如你是個士兵,手裡有一把步槍,站在你的戰壕里。敵人從遠遠的平原上衝上來了,你要做的是什麼?


大部分人肯定在想,我要瞄準一個敵人,然後打得他腦殼出血。


這時你就會面臨第一個概率的問題:我這一槍打出去,有多大幾率打中他?


然而在戰爭中,這樣一對一的情況非常之少 —— 尤其是到了近代戰爭,當火炮、迫擊炮、手榴彈等等大範圍殺傷武器出現之後,指揮官們往往會期待用這些會爆炸的武器去幹掉對方的步兵,而不是自己帶著兄弟們上去跟人家拼刺刀。


(舊)阿姆斯特朗炮。這還不是新阿姆斯特朗迴旋噴氣式阿姆斯特朗炮,還原度還不高。


然而,像這樣的玩意兒是沒法用的,因為每次裝彈的時間太長,裝上了彈頭之後還要填火藥、放雷管。到了20世紀初期,這樣的大炮已經基本淘汰,只能拿來嚇唬一下喊著「刀槍不入」一起往上沖的義和團。

進入20世紀之後,各國軍隊的武裝,逐漸從以人海戰術為主,向著配備先進武器裝備的方向前進。這樣一來,炮兵和步兵的配合就變得重要起來。


起先,大炮的作用是瞄準目標後射擊,其目標包括城牆、掩體、人群等等。然而,隨著步兵學會了如何防禦大炮的直射攻擊 —— 他們開始挖戰壕,讓自己不暴露在大炮的視野之內 —— 阿姆斯特朗炮就不得不開始把頭揚了起來,用拋物線去攻擊戰壕里的敵人。


φ就是大炮的仰角。由於不能直接看到敵人,只能大致推測敵人的位置。於是炮彈「能否命中敵人」的概率,就進一步下降。為了彌補這一損失,英軍開始使用「炮火集中」的戰術:用18門炮同時對一個地區進行炮轟,儘管每門炮的命中概率不高,但是可以用多門火炮來保證相對高的命中概率。


這樣的攻擊最初給敵軍帶來了一定的麻煩,然而德國人還是油滑地想出了對策:他們把戰壕開始向橫向擴展,讓戰壕里的士兵充分散開,這樣即使是集中的炮火,也無法一次性殲滅很多敵人。


為了防止德軍的橫向展開,英法軍隊也不得不開始對戰壕進行橫向拓展,這樣一來,在雙方的陣地上工兵們揮鍬掄鎬,開始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爭工事建設:


圖中那些彎彎曲曲的線,不是小路,而是一處村莊外的戰壕分布。


當然啦,作為一名士兵,你一旦鑽進這樣的戰壕,就肯定不想再爬出去了 —— 因為任何在戰壕外露出身體的做法,都會招致對方重機槍的猛烈掃射。


戰壕戰有兩個弱點:第一,士兵在戰壕里不易判別方向,進攻時容易造成戰壕里的堵塞,反而會成為對方的炮火目標;第二,戰壕一旦被挖穿,那麼雙方士兵將直接進入白刃戰,偷襲的一方有明顯的優勢。


1915年3月10日,在新沙佩勒戰役(Battle of Neuve Chapelle)中,為了讓士兵們擺脫在戰壕里龜縮的情況,英軍首先採取了這樣的策略:


1. 集中幾乎所有的炮兵火力,對敵方陣地進行2-3輪齊射,覆蓋對方全部戰壕;

2. 步兵衝鋒,殺入敵方戰壕,幹掉那些沒被炸死或者只是被炮火嚇暈的德國人;


3. 炮兵調整著彈點,將炮轟地區向前推進100米,然後再次齊射;


4. 步兵繼續前進,佔領地方戰壕,重複上述過程。


而這樣的戰法,被指揮這場戰鬥的英軍元帥約翰?弗蘭奇(John French)命名為「炮兵彈幕(Artillary Barrage)」。這是人類歷史上最開始使用「彈幕」一詞的開始。僅僅三天,英軍便突破了德軍的防線。


------------------------------------


彈幕的使用也有弱點:它對於彈藥的消耗量要求非常高,是一種「奢侈」的戰法。而且如果指揮得當,在炮轟開始後便命令士兵沿戰壕後撤,等炮轟間隙時,趁敵軍沒有撲上來搶先回到陣地里,那麼這樣炮兵步兵配合的戰法也就失去了作用。就這樣,德軍在一年後的索姆河戰役中,利用充分展開的戰壕工事,成功地防禦住了英軍的彈幕攻勢,將戰鬥再一次拉入了泥潭。


30年後,在淮海戰役的戰場上,共軍與國軍在雙堆集也上演了一場彈幕戰法的激戰。雙方經過緊張的戰壕工事防禦之後,被圍困的黃維軍團利用手中大量的火炮和彈藥,企圖用彈幕戰法將共軍的包圍圈撕開一個口子進行突圍,然而共軍的縱深戰壕讓彈幕的作用再次落空,最終將國軍黃維軍團全殲。


--------------------------------


隨著戰爭手段的升級,彈幕戰法也在不斷進化。其中的例子便是「最終防禦射擊(Final Protective Fire)」和「預測射擊(Predicted Fire)」。


最終防禦射擊的目的很簡單:破壞敵軍的衝鋒。當防衛戰線上出現了可能的敵軍動向的時候,防禦部隊對該方位進行集火攻擊,而不是瞄準射擊。這樣的防禦手段多次被美軍用來進行阻止日軍的死亡衝鋒。被稱為「最終防禦」的原因是,一旦這樣的集火攻擊失敗,那麼我方將馬上面臨拼刺刀的白刃戰局面。

在彈幕視頻中,如果有什麼人故意發了劇透彈幕的話,這時用戶們會在同一時間上拚命發彈幕來蓋住那條劇透;當有人企圖用彈幕擋住什麼重要內容的時候,正義的用戶會先出來詛咒對方的全家,這就是「最終防禦射擊」。


(圖為最終防禦射擊失敗wwww)


最頂部的紅字「底部彈幕先炸媽」,就是一條很好的最終防禦射擊。


而預測射擊,與彈幕攻擊不同的是,它不進行試射。所謂試射,是在大規模放出炮火之前,用單發射擊的方式對著彈點的距離和方位進行測試射擊。然而這樣的射擊有個致命的缺陷:它會暴露馬上到來的彈幕攻擊,給敵人撤退時間。因此在二戰中,進行炮擊之前往往會派出偵察單位,對敵方所在位置在地圖上進行標註,再返回給炮兵指揮部。炮兵指揮部只需根據偵察結果,對地圖某一位置進行持續射擊即可,而不用自行試射。


所以像是「前方高能」這樣的一條彈幕,便可以理解為「試射」。




而那種沒有宣告,突然出現了滿屏的彈幕,這就是「預測射擊」。


最後,給大家拜個早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淼 的精彩文章:

全家死刑 —— 大牟田四人殺人案(4)
全家死刑 —— 大牟田四人殺人案(終結篇)
「全國處男大聯盟」簡介
2017年4月 淘手工藝品去!
新世紀魔女審判 —— 木嶋佳苗案(1)

TAG:李淼 |

您可能感興趣

b站常見的7句彈幕,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你現在看動漫還開彈幕嗎?彈幕素質堪憂……究竟是討論還是引站?
彈幕中的「草」是什麼意思?不是植物,更不是罵人
B站上有趣的5種彈幕,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全知道的是彈幕大神
為什麼看劇一定不要開彈幕?因為看彈幕會笑死你
純白的ACG妙妙屋:驚了!那些被瘋狂刷屏的彈幕梗是什麼意思?
彈幕質疑戚薇貼雙眼皮貼,她學王思聰霸氣回應,他們什麼關係?
你們怎麼看待彈幕文化?
你遇到最搞笑的彈幕是什麼?
只因為彈幕鬼畜?你看B站的最大原因是什麼?網友:因為良心啊
你見過B站最搞笑的彈幕是什麼?如果能重來,我要選李白!
你被「思維病毒」感染了嗎?從彈幕文化看模因的傳播
【爆笑時刻】你見過最搞笑的彈幕是什麼?
彈幕霸屏是一種什麼體驗?看看「海賊王」炸裂的屏幕,請還我動漫
那些笑skr人的彈幕,網友你是魔鬼嗎?還能不能讓人專心看劇啦
魔道祖師:這是一部必須關掉彈幕才能看的動漫,原因真愛粉才懂
彈幕為什麼會這麼火?了解了彈幕的這3個作用,你一定會愛上它!
有了彈幕就無法看動漫?你在B站都見過哪些爆笑的彈幕!
B站不擋臉彈幕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這樣的黑科技要不要了解一下,簡直彈幕愛好者福音
果然真正的大神是活在彈幕里!這些神評是想笑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