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凝固永恆瞬間的藝術 紀實攝影到底怎麼拍

凝固永恆瞬間的藝術 紀實攝影到底怎麼拍

正如紀實攝影大師羅伯特卡帕說的那樣,如果你的照片不夠好,是因為你離得還不夠近。沒錯,現在越來越多的朋友在拿起相機的那一刻開始,便將鏡頭對準了街頭巷尾、親朋好友,但是在一番猛拍之後卻鮮有足夠震撼的照片出現,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有些朋友會疑問,我們也確實使用廣角鏡頭靠近了拍了,效果怎麼就不如大師們拍的照片那般富有震撼力呢?

並非靠近而是貼近拍攝主題

在拍攝紀實照片之前,我們首先要知道什麼是一張成功的紀實作品。相信每個人對於好片子的標準也不盡相同,不過有一個傳承的衡量標準那就是,一幅好的紀實片子應該首先給人足夠的視覺衝擊力,而之後要讓人們逐漸發現這張片子背後的故事性,通過豐富的信息,讓讀者如果能夠產生臨場感那就是太完美的事兒了。

紀實攝影:讓畫面充滿趣味性、故事性

其實說了這麼多,無非是後來的同學將大師的話語又再次做了詮釋。一幅好的紀實作品,應該該儘可能的從情感上靠近你的被拍對象,這樣才更能讓觀看的人與照片里的內容產生感情的聯繫。

既然是這樣,那自然我們在選擇鏡頭和選擇鏡頭語言上就要做到根據不同的表達手法來選擇適當鏡頭來加以應用了。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在紀實攝影中,從廣角到長焦,他們都具有怎樣的鏡頭語言表達吧。

根據意圖需要選擇合適的鏡頭

就像作家寫小說一樣,紀實報道攝影師實際上就是在用鏡頭為大家描繪著自己的所見所感。因此,鏡頭在這個時候就成了攝影師說話的工具。不同的鏡頭焦段,自然其表達的思想、意境也就全然不同了。

廣角:交代出拍攝的場景

廣角語言:表現環境 訴說情感

通常,初學攝影的玩家都會認為廣角,或者說20mm到35mm的鏡頭就是最好的人文紀實鏡頭,這雖然是大家公認的一個標準焦段。通過這一焦段的視角去看世界,我們會發現,這些鏡頭不僅具有很好的視覺張力表現,同時,更多的記錄場景還讓這些鏡頭成為最好的敘事工具。

長焦:壓縮場景刻畫細節

長焦語言:壓縮場景 刻畫細節

當然,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小說,在裡面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氣勢恢宏的歷史大場景的描述,對於細小人物的刻畫同樣是引人入勝的點。而我們在拍攝紀實照片的時候,同樣要遵循這一原則。

綜上所述,紀實攝影的原則就是用廣角記錄場景、描述現實,再用長焦刻畫細節、為讀者描繪出具體人物的情感波動。因此,這也是為什麼,這兩年獲得荷賽一等獎的新聞作品都充滿了故事性的原因。

廣角紀實 讓照片充滿故事感

正如前文所說,廣角鏡頭具有很好的視覺張力,同時更廣的視覺角度也是對場景描述的最佳利器。既然知道了廣角鏡頭的特性,那接下來就讓我們了解一下什麼是廣角鏡頭。

廣角紀實:交代環境 讓畫面充滿故事感

14-24mm與16-35mm鏡頭

廣角鏡頭是按照視角的劃分,從24mm-40mm比標準50mm焦段略廣的鏡頭都可以稱之為廣角,隨現代報道攝影風格的發展,現在14mm到24mm這些原本是超廣角範疇的鏡頭,也開始運用到了紀實攝影當中了。當然熟悉廣角鏡頭僅僅是我們開啟廣角紀實攝影大門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對廣角鏡頭的敘述風格加以了解。

打破構圖常規 場景敘述放第一

這是一幅經典的廣角紀實作品 交代了人物和城市的關係

這是一幅成功的新聞紀實作品

以上兩張都是在表現場景,讓大家知道這幅照片在何種背景下拍攝的成功案例。同時,人物的動作也各有特點,將人物在大環境中的位置刻畫的淋漓盡致。通過研究兩張作品的構圖我們發現,攝影師都沒有按照傳統的三分構圖方式拍攝,而都是採用了將人物壓制在了畫面的邊緣,這是種打破舊有平衡的構圖方式,但卻是敘述場景的好方法。

中置構圖 突出人物在畫面中的位置

2012年度 國家地理旅行者雜誌攝影大賽獲獎作品

將人像主題放置到畫面的正中

通過上圖,我們看到了兩張成功的中置構圖廣角影像,中置構圖在廣角攝影中是比較常用的鏡頭語言。因為廣角會將更多的場景信息收入鏡頭,因此很難達到突出主體的效果,因此採取中置構圖的手法是最佳突出主體的手法。

長焦吊射 抓取大事件里的細節

聊完了廣角,我們再來看看長焦鏡頭在紀實攝影中的應用。正如前文所將,長焦鏡頭由於其鏡頭的壓縮特性,特別適合於去表現有矛盾衝突的場景,同時由於焦段夠長,也是方便攝影師去迅速抓取大場景中的細節感動。

長焦適於表現有壓縮感的場景

70-200mm焦段是大家最常見的長焦焦段 因此這一焦段的鏡頭產品也很多

說完了長焦鏡頭的特點,我們再來熟悉一下什麼是長焦鏡頭。長焦鏡頭通常來說就是焦段要比50mm標準焦距更長的鏡頭,比如100mm擁有2倍於50mm的焦距,我們就可以稱之為長焦,目前大家比較常見的長焦焦段有70-300mm/或者70-200mm焦段。

長焦:壓縮場景讓畫面充滿衝突的趣味感

長焦鏡頭對於空間的壓縮特性是這張照片的成功點

就像上面這張照片一樣,太陽即將下山,誦經的教徒也即將結束自己的一天的齋戒行為,剪影和背景的太陽遙相呼應,讓這張照片看上去非常的合乎情理。

長焦:拉近被攝主體的距離 刻畫細節

長焦鏡頭可以在不打擾被攝著的情況下拉近彼此的距離

在拍攝一些宗教儀式的時候,往往為了不打擾到參禮的信徒,所以筆者並不太建議在這種情況下去使用廣角進行拍攝,特別是在祭祀的會堂里,近距離拍攝往往也會被虔誠的信徒當作是褻瀆的行為,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使用長焦吊射會是最為安全,也是對被拍的人最為尊重的行為。

亦動亦靜 讓快門成為講故事的工具

我們知道攝影藝術實際山就是一門光影與瞬間的藝術,只不過這個瞬間倒地有多長?我們既可以記錄1/8000秒的極短一瞬,也可以一下記錄下幾個小時的光影流轉。不管用什麼樣的快門速度,相機都會記錄下光影流轉的一瞬。而作為拍攝者的我們,則需要善加利用者「時間」這個概念。

快門控制:亦動亦靜 讓畫面充滿動感

使用慢門拍攝

用高速快門凝固瞬間

動靜結合 讓照片更具矛盾衝突感

動靜的結合 讓照片充滿動感

通過以上亦動亦靜的照片對比,快門速度對於單張照片的影響已經非常清晰可見了。攝影師在拍攝第一張伊斯蘭小孩兒的時候,採用了慢門拍攝,由於小孩兒在那一刻沒有移動,所以才營造出了一種彷彿在人浪中的感覺。而後面一張小孩兒奔跑在陽光的中的瞬間,攝影師採用了至少1/80秒的高速快門,所以才將其凝固在了那道光線里。

虛實結合 學會用景深來交代環境

通過對光圈的控制,我們可以做到對畫面的景深進行控制的效果。通常來說,光圈越大景深越淺。當然光圈的大小並不是決定景深淺與深的關鍵,鏡頭的焦距與距離被拍物體的距離同樣會影響景深。焦距越長景深也會越淺,同時距離越近也會產生淺景深的效果。既然了解了能夠產生淺景深的這些條件,那麼在拍攝紀實題材時,玩家只要稍加靈活應用光圈,就可以讓光圈成為你敘事的最好夥伴了。

淺景深讓照片主體更加突出

當然,我們還不能忘記快門和光圈的結合使用,快門可以讓你的照片或充滿動感、或充滿凝重的質感,光圈則可以控制景深藉此讓照片更加抓人眼球。

動靜結合的紀實影像

總結:紀實是多聽多看多溝通的藝術

這篇文章說了很多關於紀實攝影的技巧,紀實攝影並不僅僅是用相機去記錄周圍發生的事情,而是攝影師將自己的感情傾注於其中的一次與世界互動的過程。通過運用不同的鏡頭角度,我可以用廣角來敘述事情發生環境,也可以用長焦去刻畫具體的人和事。

寫在最後的話:

有些人認為紀實攝影和容易,因為你只需要帶著相機走上街頭去記錄就可以了。而有些人認為紀實攝影很難,因為難在如何讓你的照片講出故事,如何讓照片充滿故事性,這就不僅僅需要你按下快門這麼簡單了。本文希望告訴大家的,也正在於此,借用不同的拍攝手法玩家僅僅是掌握了紀實攝影講故事的手段,而更多的還需要我們在平時多去體驗生活,多去觀察我們的拍攝對象,這樣你才能在拍攝的時候找到「講故事」的切入點。最後,還是那句話紀實攝影沒有捷徑,唯有多聽、多看、多拍才能拍出最棒的紀實影像。

本文作者:梁超

本文來源於網路,僅做傳播和普及攝影知識之用,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 長期徵稿 —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攝壇 的精彩文章:

照片過曝了又不想刪怎麼辦?
手機攝影作品欣賞-37
拍好靜物照片的十個竅門
美景永遠不會動:風光攝影創意構圖
花卉小品拍攝用光技巧

TAG:攝壇 |

您可能感興趣

光影藝術才是油畫的永恆
既然攝影是光影的藝術 那麼攝影中的影子該怎麼處理?
藝術電影的市場到底好不好?
光影,情緒的藝術
德國當代攝影藝術課程,深入學習攝影對藝術、設計、影視的影響!
一「怪」到底,這個攝影師將「行為藝術」融入了人像攝影
光影,成就攝影藝術,塑造畫面靈魂
光的魔法遇上影的魔術,讓照片成為藝術
藝術空間里的攝影書籍
藝術攝影:我們在現實和夢境里盤旋閃爍尋找著她!
光影的藝術!你能看到臉嗎?
一隻貓和它的藝術空間
水下攝影藝術
藝術攝影:為什麼你拍的照片這麼糟糕?
光與影之間,這才是值得珍藏的藝術品
春節,這個攝影書單送給熱愛攝影和藝術的你
驚艷!投影藝術攝影
為什麼我們不能當攝影師?攝影師極限挑戰不可能的地方拍出藝術照
攝影師極限挑戰在不可能的地方拍出藝術照
手機拍剪影,滿滿的藝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