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記憶馬家沖(三)

記憶馬家沖(三)

歌舞《五七火柴煉紅心》反映的是生產路小學師生在學工學農活動中土法辦小火柴廠,手工生產火柴的事情。

火柴的生產,簡單地說,就是從草席社廢棄的燈草中挑選可用的草梗,截成火柴一樣長短的節,綁成一個個小捆,經過熱鍋上蠟,然後再蘸裹上火藥頭,晾乾裝盒。

其中,火柴頭的製作是關鍵,有技術要求也有安全隱患。因此,配藥師多是各班的班長或班委擔任,負責具體的操作,火藥配置嚴格照配方比例,要把20多種化學藥品用玩具樣的稱一一稱出來,調配好,全程都小心翼翼的;其他同學的任務就是截梗,捆紮,晾曬,糊火柴盒,貼標籤,以及後期的裝盒等等,全校參與,各班每周一次,實際上就是今天說的勞動實踐課。

《五七火柴煉紅心》表現的就是,師生們帶著生產中遇到的火柴梗上蠟不充分導致硬度不夠、燃燒不充分的問題,深入農村訪問,最終得以解決的情形。我演的就是那個取經歸來的學生。

表演的設計是:我蹦蹦跳跳唱著「土法辦工廠,辦工廠,生產保國防,保國防,火柴煉紅心,煉紅心,五七指示放光芒」從幕後出來,舞台中央,同學們正在製作火柴,我和他們是怎麼銜接的劇情全忘了,只記得那句台詞:「大伯說,麻桿點火要把它捏破才行啊!」然後與同學一起共舞,最後以一人雙臂高舉巨大的火柴盒模型,其他同學眾心捧月般圍在火柴盒四周的造型結束。

我這個只有一句台詞的主角,得到了校長的高度重視。集中在前小化妝時,陳校長親自牽著我找到化妝技術最好的老師,嚷著要她化妝,並說「這可是我的主演喲。」幸好,我台上的表現得到了認可:雙手的拇指和食指做出捏東西的樣子,同時眼睛一愣,眉頭一揚,隨即說出了那句台詞,校長誇獎這個表情好,其實,那就是我誇張說話的一種習慣表情,不過用得恰到好處罷了。

節目內容切合時政要求,又有學校特色,故反響不錯,最後納入城關鎮代表隊,參加全縣文藝匯演。美麗而含幾分憂鬱的曾老師帶著我和史班長參加了匯演大會。

紅歌年代,匯演是全縣的一件大事,規模影響都大。參會人員有定額,統一發代表證,一日三餐集中在市中花園的縣招待所吃會議餐。

為了不誤清早的饅頭稀飯大餐,負責的史班長同學,天還蒙蒙亮就來馬家沖接我,一同前去。

眾人早餐的情景至今難忘:就餐大廳燈火通明,排列整齊的幾十張餐桌上,擺放著碗筷、花生米和鹹菜,堆成松塔型的白饅頭縷縷飄著甜香,一大盆稀飯冒著陣陣熱氣。代表們自覺地湊齊一桌(奇怪,沒有配凳子),站著便開始吃。熟人之間的說話與招呼應酬聲,廚房傳出的轟轟聲,堆在大廳一角的巨型筲箕,盛滿小山一樣剛濾出鍋的白燦燦大米,冒著騰騰熱氣,好一幅熱鬧興旺的景象呀。

不知為什麼,這個會餐場景遠遠超出了對匯演節目內容的記憶。當時影響頗大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半籃花生》等是否這次一炮打響的,真記不清了。

儘管受時代影響,匯演節目的內容都無一例外地透著鮮明的政治色彩,但不少自編自創的節目著實顯示了主創人員的才華,這不能說與富順這座千年古城文化根脈的滋養無關吧。

文中圖片全部來自網路

薇與佐伊∣一個有態度的微信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薇與佐伊 的精彩文章:

枕一夜潮聲入夢

TAG:薇與佐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