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一篇報道把殘疾生譚里和送進大學:畢業後他也成了記者

一篇報道把殘疾生譚里和送進大學:畢業後他也成了記者

一篇報道把殘疾生譚里和送進大學:畢業後他也成了記者


農家子弟要通過高考改變命運,並不容易,而一個鄉村的殘疾生則更為艱難。但不管怎樣,恢復高考四十年來,高考仍然是寒門子弟告別貧窮、改變命運一條較為公平的通道。殘疾生譚里和的故事,或許能讓我們更加深刻體會到恢復高考制度的意義。

2014年12月,新華網刊登了一篇報道《湖南今日女報社首席記者譚里和:用拐杖撐起的新聞理想》,故事的主人公譚里和是一位殘疾人。他在接受採訪時如此講述自己的故事:

就在幾天前,我離開湖南的時候,仔細數了一下家裡陽台上的那一排拐杖,一共29根。這29根拐杖,都是我在基層採訪途中撐壞的。這一根根被撐壞的拐杖,伴隨我走遍了三湘四水,也撐起了我的新聞理想。或許大家有些疑惑,像我這樣一個身體高度殘疾的青年,是如何成為一名記者的?

15年前,我是一個求助者。那一年,因為身體殘疾,我第三次考上大學,也第三次被拒絕錄取。在我人生最灰暗的時候,是一群鐵肩擔道義的記者四處幫我呼籲,我才上了大學。

大學畢業的時候,想起那些曾經幫助過我的記者,我決定棄醫從文。

10年前,我通過努力,也成了一名記者。

我上班的報社在湖南省委大門口旁邊,有時候打的士去上班,經常有司機問我:「去省委,你是不是去上訪啊?」

由此可見,我這個外形跟記者的形象相差實在有些遠。作為一名記者,最開始我有些自卑。但有一次採訪改變了我。

2007年10月,我去湖南衡陽市的一所監獄採訪問題青少年。採訪完,監獄政委對我說,「站在這些孩子面前,你就是一個榜樣。」他邀請我,給這些孩子講一講自己的故事。我講完後,政委又語重心長地對這些孩子說:「哥哥身體殘疾,都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一名記者,你們從這裡走出去以後,一定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看到這些孩子,眼裡噙滿了淚水。

我的新聞理念就是紮根基層。

一篇報道把殘疾生譚里和送進大學:畢業後他也成了記者

在洞庭湖區採訪的譚里和

在一次講演中,譚里和講到了他的愛情故事。但他第一次拄著拐杖,去拜訪未來的岳母時,被當成騙子趕出了家門。


過生日的前一天,我來到她家鄉的小鎮上,可緊張的氣氛呀,從我踏入她家門時,就開始籠罩我,她的母親在聽說我是記者後,圍著我這樣子轉了兩圈說,我真的看他不像個記者,像個騙子。

為了緩和緊張的氣氛,大年初二,我決定回長沙。在火車站的時候,她拉著我的手說,如果在元宵節那天她不能來長沙,我就不要再等她了。

這或許在我一生中最難熬的春節。那一年,王菲演唱的《傳奇》傳遍大街小巷,每次聽到這首歌的旋律,我都會莫名地潸然淚下,原本喜慶熱鬧的元宵節,居然成了我愛情生死宣判的日期。

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就算冒著和親情決裂的風險,這個剛滿二十四歲的女孩,從家裡偷出身份證和戶口本,為了愛情,來到了長沙,我們在火車站擁抱的剎那,長沙上空漫天的煙花,絢麗綻放,好漂亮,好漂亮,我們就這樣在一起了。

在高考制度恢復40年之際,譚里和接受了媒體採訪時,談到了他當年的高考是何等的不易,因為兩歲時患小兒麻痹症,右腿萎縮變形,村裡木匠師傅給做的一條松木拐杖就替代了右腿的使命。

作為殘疾人的譚里和,從小就知道自己未來的路比其他人更艱難,只有刻苦學習才可能改變命運。他一直很發奮,人也很聰明,初中畢業時考上了重點中學茶陵一中。學校卻沒有給他發通知書,他跑去學校理論。校長對他說,即便考上大學了,他也收不到通知書,茶陵一中以前有過這樣的先例,這樣固執的讀下去,最後的結果就是把家裡拖窮、拖垮,把自己的人生拖到絕望。可譚里和想不出除了高考以外,還有什麼辦法能讓他一個殘疾人走出鄉村。

1999年,譚里和第一次參加高考,失敗了。

2000年,譚里和再一次參加高考,考前幾個月去體檢的時候,體檢醫生告訴他,此前有比他殘疾程度還要輕的人考上了重點大學,卻沒有被錄取。這一年他收到了錄取通知書。可等他第一次坐火車去學校報到時,校方對他說,負責招生工作的工作人員沒有看清他的檔案,不知道他身體殘疾。他在學校里耗了兩個月,沒有絲毫進展。起初,還會有老師好心勸他,後來見著他便關起門,學校里宿舍也不再給他床位。

2001年,譚里和以社會青年的身份第三次參加高考。分數超過了錄取線,然後結果和前一年一樣,因為殘疾,被高校拒之門外,他跑到長沙,找填報的大學講理,被告知錄取工作已經結束了。而找了幾家媒體,也沒人願意報道他的遭遇。絕望的他在一個晚上走到湘江橋底下,看見繁華的省城,他扔掉拐杖,雙手撐著欄杆,準備跳江自殺。他被周圍的人抓住了,在好心的人勸說下,他決定再找媒體替他呼籲。

後來,有人將《中國青年報》駐湖南記者站站長吳湘韓的電話告訴了他,他的命運迎來了巨大的轉機。「騰訊大湖網」的「長沙客」專欄講述道:


那是譚里和第一次看見手機號,和村裡的座機號不一樣,139開頭,11個數字,這139開頭的11個數字成功的改變了他的命運,改變了自此後所有殘疾考生的命運。

2001年8月25日中國青年報發表頭版頭條文章「殘疾考生為何難圓大學夢」,引發社會廣泛關注,隨即出差途中,當時的湖南代省長張雲川做出批示:「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的殘疾考生,全部入學。我們要熱情關心、維護殘疾人這個社會特殊群體的各項社會合法權益,尤其是他們受教育權和勞動權利」。

他被錄取了。

而且從他之後,湖南再沒有出現過殘疾考生上大學被拒絕現象。

17年過去,譚里和還保存著2001年的那份中國青年報,紙身已經褶皺、褪色、泛黃,那上面有當年張雲川省長給他寫的字,他拿著這份報紙,終於上了大學。

2017年,時間過去了17年,因為這張褶皺、褪色、泛黃的報紙,譚里和成為了一名記者。這17年間,他被評為「湖南省十佳記者」,上了央視感動中國人物,成了當地一張報紙的首席記者。

他現在依然感激高考,「因為高考我才能改變命運,成為記者。如果問我,一生哪些經歷最難忘?那麼高考這個詞,一定是我的回答。」

這篇報道的采寫人是《中國青年報》記者吳湘韓,通訊員葉鐵橋、劉二江。吳湘韓後來回到了中青報北京總部,這位純樸執著的新聞老兵,依然在采編的第一線,現為《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報社編委、全媒體協調中心主任,2016年11月獲第十四屆長江韜奮獎。葉鐵橋當時是湖南大學新聞系學生,正在中青報湖南站實習,後來考取了北京大學的研究生,獲得碩士學位後進入中國青年報,成為「特別報道部」的記者,而當時「特別報道部」的主任正是吳湘韓。2016年底葉鐵橋從中青報辭職,創辦了自媒體「刺蝟公社」。

一篇報道把殘疾生譚里和送進大學:畢業後他也成了記者

在中青報「特別報道部」時的吳湘韓(左五)、葉鐵橋(左四)

從一所醫科大學畢業的譚里和談及他為什麼要做一名記者:


因為這個改變我命運的記者,吳湘韓老師,他的報道讓我覺得做一個記者能夠幫助弱勢群體,他教會我很多東西,我也從他身上學到做一個好記者需要具備的自身條件。他作為一個記者報道我,也讓我認識了記者。

(作者:十年砍柴 來源:2017年6月10日 財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北亞財經 的精彩文章:

恆大入股萬科虧損逾70億離場,但你真以為許家印輸了?
全球豪宅拍賣火爆 誰是背後神秘推手
卡達、俄羅斯、美國、愛爾蘭、孟加拉國
菲律賓銀行電腦故障 客戶一夜暴富 賬上多出17億
QS世界大學排名出爐:莫斯科大學進百強,新加坡高校排亞洲第一

TAG:東北亞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