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雜文:高考:當一件嚴肅的事變成噱頭

雜文:高考:當一件嚴肅的事變成噱頭

往期推薦:散文:黑白電視

散文:能不憶故鄉

【作者簡介】王傑,青年作家,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著有長篇小說《廢墟下的青春》、《貳拾有柒》,雜文若干。

雜文:高考:當一件嚴肅的事變成噱頭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又是一年高考季!

自打微信異軍突起成為我們主要的社交平台,每一年高考,朋友圈的玩法都千奇百怪,前一年還在懷念青蔥歲月,今年就恬不知恥地冒充考生做個准考證在朋友圈曬一曬。

噢,准考證!這個玩不壞的千年老梗。

2013年,正當高考第一天在炙熱的烈日驕陽下拉開序幕,突然朋友圈迅速被一條消息刷爆——白婭倩的准考證丟了!全國人民心急如焚,眾志成城,彷彿回到汶川地震那一年,全民接力,為愛轉發。

只是可惜的是,那一年直到高考結束,我們都還在幫白婭倩同學找准考證!

你看,白婭倩同學一定是急壞了。舉全國之力,都沒能將她送進考場。

於是2014年,白婭倩同學復讀了,嗯,一定是這樣!只是不幸的是,這一年,她的准考證又丟了……

雜文:高考:當一件嚴肅的事變成噱頭

鍥而不捨的精神再次被賦予到這個堅韌的民族,朋友圈又一片沸騰——這熊孩子,咋這麼不小心?沒辦法,誰讓我們是樂於助人的活雷鋒呢,找吧!這個年度的高考季,我們四處發帖,茫茫人海,再次尋找白婭倩的准考證!

此後的每一年高考,白婭倩似乎被全國人民鍥而不捨的精神感動,也鍥而不捨地年年將准考證弄丟,似乎只有這樣,才能讓國民這種高貴的品質傳承下去。想來,要是2013年白婭倩同學的准考證不丟失,今年也該是四年本科大學畢業了吧。不可否認,為了民族精神的傳承,她的犧牲實在太大了。

就像民族精神需要傳承一樣,尋找准考證這個事,也經過幾年的磨礪和修正,逐漸變成了一種特殊時節特有的文化活動,也被延續了下來。白婭倩同學可能因為年紀較長,不得已選擇了告別這個舞台,含恨退役。但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三五年。

從2016年開始,又一個調皮的孩子被我們選擇關愛,他叫劉明煒,他一樣喜歡弄丟准考證。

我們依然樂此不疲地幫著尋找丟失的准考證,我們依然樂此不疲地參與到這個有意義的活動。我們不在乎這些信息是否準確,我們只想用一場遊戲似的公益,驗證我們尚存的高貴情操。

雜文:高考:當一件嚴肅的事變成噱頭

只是,當一件嚴肅的事,變成了噱頭,真正的公益可能早已蕩然無存。

高考,這個我們有生以來可能唯一一次公平的競爭,被輕視調侃,那麼我們追求的平等,從骨子裡來說,可能就早對它漠不關心。

劉明煒的准考證丟了,我們用文字在這則甚至都沒仔細看過的消息後面加上「急轉,別讓孩子輸在6月」的煽情字樣,體現出對高考的重視和熱忱。是的,在微信上,我們是古道熱腸的有心人,因為發一條微信,我們只需要動動手指。轉發一條消息,我們可能在麻將胡牌的空閑時間,也可能是一次會議的枯燥罅隙。只要是無聊的時間,我們都熱衷於湊熱鬧。

今年是劉明煒的准考證丟失的第二年,是整個尋找准考證活動展開的第五年。我們彷彿感覺到一群電商的躍躍欲試,在這個光怪陸離的時代,似乎沒什麼不能成為可能,11.11能從光棍節變成雙11電商節,高考季,又何嘗不能再次成為一種商業契機呢?只是到了那個時候,一件僅存的嚴肅的延續千年的具有文化傳承的大事,將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終結。

到了那個時候,我們又該用什麼手段來展示我們樂於助人、鍥而不捨的民族精神呢?

這是個問題!

雜文:高考:當一件嚴肅的事變成噱頭

(圖片來自於網路)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作家薈 的精彩文章:

劇本:花樓守望者(3)
小說:掉線(上)
劇本:紅姑(20)

TAG:作家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