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朱坊村修路記

朱坊村修路記

福建邵武市拿口鎮朱坊村,原來是個有1萬多人口的鄉鎮。上世紀90年代,拿口和朱坊合并成拿口鎮。雖然兩個鄉鎮合并了,但幾個村的群眾心裡難免有「隔閡」。時任拿口鎮鎮長的廖俊波到朱坊調研走訪,回來後跟當時的鎮黨委書記熊貽榮說,「能把人心凝聚起來的一個辦法,就是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朱坊一帶幾個村的人們當時最盼能修路。

朱坊村到拿口有十幾公里路程,當時只有土路,一下雨,滿是泥濘,水果、毛竹等特產運不出來。修建拿朱公路,被廖俊波提上議程。「當時鎮里財政很困難,連發工資都成問題。」熊貽榮回憶,廖俊波沒有猶豫,堅定地說:「咬咬牙,政府再困難,也要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修這條路,有兩種方案——修水泥路,需要600多萬元;修柏油路,只用400多萬元。廖俊波和鎮領導請來市交通局局長、公路科科長,聽他們分析利弊。「簡單地通柏油路,造價低,但使用年限很短,一積水五六年後就會開洞,如果鋪水泥路,起碼能使用20年左右。」交通局局長說。

相差200萬元,這可不是個小數目。當時,邵武市在修的幾條路,大都是柏油路。況且,鄉鎮財政由鎮長「當家」,負責籌錢,熊貽榮把決定權交給了廖俊波。「不用考慮了,專家已經分析得很透徹,再苦再難,我們想辦法,還是一次性投入到位。」廖俊波沒有絲毫猶豫。

奔波一年多,廖俊波向上級爭取到一半資金,又通過動員社會能人自願捐款等方式,籌到另一半資金。「花了這麼大力氣才籌到這些錢,一定要保證道路質量。」廖俊波選派了3組人員去監督道路施工:交通部門技術人員現場指導;鎮建站工作人員全程跟蹤;沿路每個村選兩名有威望的村民代表,參與施工管理。施工中的鵝卵石粘了土,可能影響工程質量。廖俊波堅持要施工隊找來高壓水槍,把鵝卵石上粘的泥沙沖洗乾淨再用。

2001年底,一條長17公里、寬7米的拿朱公路順利通車。16年過去了,車行拿朱公路,仍然一路平穩。「公路建好至今沒見翻修過。」拿口的村民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濟日報 的精彩文章:

半數快遞網點暴力分揀
「2017創響中國」北京站活動啟動
單車逆行上高速!孩子你這是要上天哪…

TAG: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