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收穫》上收穫我的文學夢

在《收穫》上收穫我的文學夢

在《收穫》上收穫我的文學夢

文|張翎

在網路新媒介問世之前,文字的保存和流傳方式是如此的簡單和決絕:它只能通過印刷出版的程序而成為報刊雜誌或者書籍。然而,靈感成為文字再成為出版物的過程,卻是一個充滿了歧路和玄機的過程,它可以在任何一個毫不起眼的路口突然進入豁然開朗的佳境,也可以在同樣的路口拐進一條黑燈瞎火的死胡同。

對有些人而言,這條路是一條「點字成金」的平坦之途,處女作即是成名作,起點便是終點,幾乎沒有過程可言。而對另外一些人而言,這條路是一條艱難的蠕爬之路,中間充滿了溝壑和陷阱,過程漫長得讓人幾乎忘記了最初出發時的目標。我想我就是那些在文學的溝壑中步履維艱的群體中的一員。

刊發過張翎作品的在部分《收穫》雜誌。

《收穫》新刊張翎小說《勞燕》。

在經歷了三十多年的困惑和掙扎,我終於成為嚮往已久的「作家」時,曾經有人問過我:到底是哪一件事,使我產生了寫作的最初靈感?對於這樣一個淺顯而平實的問題,我常常無言以對,因為促使我走向寫作之路的,不是一件事,一個人,而是一個朦朧的環境,一種同樣朦朧的感覺。

當我試圖把這個環境這種感覺用文字記錄下來時,它已經失去了起初模糊而複雜的毛邊,變得清晰卻膚淺了——文字可以使經歷生輝,也可以使記憶失去層次和色彩。我們不得不感嘆,面對人類的複雜敘述需求,文字有時竟然是如此的蒼白無能。

我出生在杭州,但很小便跟隨父母來到溫州。那時的溫州,是一個非常閉塞的小城,機場鐵路長途汽車,都還是許多年之後的事。兒時的溫州城與外邊世界的唯一鏈接,是一汪叫甌江的水域。在那些物質生活極為貧匱,缺乏玩具缺乏娛樂渠道的日子裡,我唯一用來打發時光的,就是兩件事情:閱讀和發獃。那時在我和朋友中間偷偷流傳的,是少得可憐的幾本舊書:《紅樓夢》《水滸》《聊齋志異》,還有一本手抄的《塔里的女人》。

這幾本小說的書頁,已經在反覆的閱讀和流傳中,磨起了臟厚的毛邊,而書中有限的那幾個故事,如西山一窯鬼,宋江殺惜,湘雲醉卧花叢 …… 也在我的柔軟的少年記憶中篆刻下永不磨滅的痕迹。漸漸的,在別人的二手經驗中,我感受到了講述故事的快樂和驚心。

夏日裡我會和長我五歲的哥哥,一同去甌江邊上呆坐,看著瓜農撐著長長的竹竿,把一船船的西瓜白蘭瓜停靠在江岸。望著渾濁的涌動著爛菜葉和死魚的甌江水漸漸流向遠方,混入不灰不藍的天際,我心深處突然生出了一絲好奇:那水的盡頭究竟是哪裡?在那裡生活的人,會和我有著什麼樣的相同和什麼樣的不同?大概就是少年時的閱讀經歷和對外邊世界的嚮往,最終使我成為了一個遠離故土的作家——當然,那是後話。

我漸漸長大,一步一步地遠離了家鄉,也一步一步地把懵懂的寫作嚮往,落實到具體而艱難的行動之中。在漫長的寫作過程里,我遭遇了一些事,一些人。這些事這些人,都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這樣或那樣的印記。有些印記膚淺而模糊,在歲月流沙的無情磨蝕中很快就消失了。而有的印記卻象刀鑿斧鏤那樣地清明雋永,在年華的流逝中超然存留。《收穫》大約就是其中之一。

尋訪美國女詩人艾米麗-狄金森故居。

1995年,我結束了長達十年的留學生涯和實習經歷,成為一名擁有美國加拿大兩國行業執照的專業聽力康復師。我終於卸下了維生這副千斤重擔,開始撿拾我的作家夢想。那年,我完成了一部名叫《尋》的中篇小說。這部小說寫的是一個留學多年終於學業有成的男子回國尋偶的故事。我把這部用今天的標準看來難免有幼稚之嫌的作品,用航空信的方式,寄給了上海的《收穫》雜誌社。

寄出之後,我幾乎沒有任何的忐忑不安。在此之前我諮詢過一位已經在海外寫作多年的資深作家,他告訴我《收穫》這個級別的文學期刊,幾乎不接受任何自由來稿,尤其是象我這樣完全無名,又沒有名家推薦的作者。我對《收穫》不報奢望,而且已經在考慮給另外一家名氣較小的省級期刊轉投這部小說。

就在三個星期之後的某一個深夜,我被一陣尖銳而怪異的電話鈴聲驚醒,過了半晌才醒悟過來,那是樓下辦公室里的傳真機。我起身下樓,發現傳真竟然來自《收穫》,是一位叫李國煣的人寫的,通知我《收穫》即將刊登我的小說《尋》。那時一封從多倫多寄往上海的信,行程就需要兩個星期。而《收穫》以如此快捷的速度,回應一位毫無名氣的新作者的自由投稿,我當時的震驚和喜悅不言而喻。

張翎在上海思南讀書會上與演講招貼合影。

張翎在台灣拜望作家陳若曦。

從那以後的每一個新年,我都會收到一份從李國煣那裡送過來的傳真,帶著濃郁男性特質的遒勁字體里,傳輸著溫馨美好的新年祝願,也夾帶著一個來年賜稿的請求。在很後來的日子裡,我才知道那個寫得一手好字的「他」,原來是巴老的侄女,和《收穫》的主編李小林原是本家。

後來李國糅退休,一個叫王彪的人,替代她成為我的責編。我家樓下的傳真機長久地沉默了——因為它的歷史作用已經完成,電子郵件成了我和《收穫》之間更為便捷的溝通紐帶。王彪秉承了李國煣的細緻和效率,對我的每一封郵件幾乎都會作出極為迅速,基本不超過二十四小時的回復——無論是關於小說還是其他。

我開始在《收穫》上頻頻露臉,從那時迄今一共發表了八部中篇小說,幾乎每一部都被廣為轉載,並進入各式年度精選本。我的小說在走向《收穫》的途中行程各異,有的幾乎一字未改就見了刊,有的則經過了反覆改動,甚至逐字逐句的精修,才得以面世。而這些精修的建議,有時來自責編,有時來自主編李小林。

我和《收穫》的大部分工作人員都見過面,並和李小林、肖元敏、李國煣一起吃過飯。那是一頓幾個女人一台戲的午飯,我終於把靠文字和聲音激起的聯想,落實到一張張具體的臉上。奇怪的是,那天的飯桌上,居然沒有一張臉讓我產生驚訝和震撼——文字和聲音的聯想,竟與她們的真人嚴絲合縫地相吻合。精緻,優雅,嚴謹,認真,那是我能想得起來的符合她們個性的幾個形容詞。

《收穫》雜誌社裡真正讓我驚訝的人,不在這些人里。有一年,我回國探親路經上海,順道去《收穫》雜誌社探訪。那天主編李小林沒在,接待我的是副主編肖元敏。辦公室里坐著一位我不認識的人,肖元敏介紹說他是副主編程永新。

後來元敏有事離開辦公室,把我和程永新扔在了初識的尷尬之中。我久聞程永新的大名,有些興奮,急於與他對話。他在看稿,只用眼角的餘光和我對視,使用的是極為簡潔的幾個語氣助詞。我企圖挑起話題的嘗試以徹底的失敗告終——我很快落荒而逃。

在廈門大學書店。

後來在華語傳媒大獎頒獎典禮上,我再次見到了程永新。那天我喝了一些酒,他喝了很多酒,彼此的機智相撞在一個極為合宜的點上,話題像花兒一樣開放。他的醉態如孩童般天真可愛,睿智顯露無遺。那次的再遇使我明白了一件事:酒真是個好東西啊,它叫人真相畢露,它讓我終於知道了一個截然不同的程永新 - 原來他和他的雜誌一樣具有真性情。

從1995年在《收穫》上初次露面到今天,二十二年過去了,《收穫》一直是我文字的驛站,為我點著一盞燈,擺放著一張凳子和一杯熱茶,陪伴著我行走在從醜小鴨到天鵝的漫長途程中。道路依舊崎嶇,我依舊還在暗箭和荊棘之上行走。我最終能否看到路的盡頭,能否真正蛻變成一隻天鵝,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已經在路上發出了獨屬於我的鳴叫。而《收穫》,則忠實地記錄下了這些足跡和叫聲。

張翎著《餘震》新版書影。

馮小剛根據張翎小說《餘震》拍攝電影《唐山大地震》。

每當我身邊一些有志於文學創作的年輕朋友抱怨國內文壇的混亂無序和期刊雜誌的勢利時,我總會輕輕一笑,說一聲「不見得。」我知道也許沒人相信這句話,可是我信了。這三個字很重,承載了一群熱愛文字的人對一個無名作者的知遇,和一個辛苦耕耘的作家對一本知名雜誌的敬重。

作者簡介:

張翎,浙江溫州人。198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外文系,後就職於煤炭部規劃設計總院任英文翻譯。

1986年赴加拿大留學,分別在加拿大的卡爾加利大學及美國的辛辛那提大學獲得英國文學碩士和聽力康復學碩士學位。現定居於多倫多市,曾為註冊聽力康復師。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開始在海外寫作,代表作有《餘震》《雁過藻溪》《金山》等。小說曾多次獲得兩岸三地重大文學獎項,入選各式轉載本和年度精選本,並六次進入中國小說學會年度排行榜。其小說《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被中國小說學會評為2011年度中篇小說排行榜首。

根據其小說《餘震》改編的災難巨片《唐山大地震》(馮小剛執導),獲得了包括亞太電影節最佳影片和中國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在內的多個獎項。根據其小說《空巢》改編的電影《一個溫州的女人》,獲得了金雞百花電影節新片表彰獎、英國萬像國際電影節最佳中小成本影片獎等獎項。

其作品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在國際上出版發行。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六根 的精彩文章:

那年的高考作文我得了58分!
開公號和過日子一樣,平淡無奇的時候居多
先生們之姜德明:吹滅讀書燈,一身都是月
在泉州,看最美的插畫
這個世界從不了解她偉大的人

TAG:六根 |

您可能感興趣

日本收納專家西口理惠子告訴你如何愛上收納
閨蜜離家出走我收留,生日宴上收到老公送的禮物,我打閨蜜一巴掌
美甲圖片是在ins上收集的
朋友在古玩市場上收穫一個老首飾盒,用它來收納小物件真是不錯
隼鳥2號將再度在「龍宮」上收集碎片
同事在古玩市場上收穫很少,只收穫了一套五帝錢
4萬美元獎學金 華裔女學霸課堂上收到大驚喜
朋友在古玩市場上收穫六枚小銅錢,沒想到還和《千字文》有關係
經典笑話:昨天晚上收到死黨發來的簡訊
在古玩市場上收穫兩隻金蟾小掛件,朋友還說我撿漏了
四部TVB史上收視最高劇集2018深夜重播,收視最高非《義不容情》
歌神魅力大!又一逃犯在張學友演唱會上收穫手銬一對
「早上收到你去世的消息後……」
歌手張傑在自己的音樂道路上的堅持才讓他在舞台上收放自如
朋友在古玩市場上收穫一些民國時期的紙幣,最後一張沒見過
中秋過節托朋友幫遛一下狗,晚上收到簡訊:你家狗子已經出來了!
朋友在古玩市場上收穫三枚古幣,其中一枚的背面文字很特殊
谷歌更新Messages應用,現在,你可以在電腦上收發簡訊了
訂婚後,男友帶我去買婚房,路上收到大姑姐錯發的信息,我愣住了
春節習俗完整版,終於找全了!(馬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