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項羽、曹操、乾隆都曾做過這件「損陰德」的事情
Mao主席有一句話說,糞土當年萬戶侯,我們不說其的政治意義,但可以明白這地底下埋著的各路諸侯的確是多到數不勝數,於是盜墓也成了大亂之年想要崛起的大佬們眼中的肥肉。
盜墓賊的祖師爺很多,但經得起推敲和公認的只有三個,一是春秋時代的伍子胥,嚴格來講伍子胥開棺掘墳並不是為了盜墓,而是為了泄恨,他是歷史上少有的精神類盜墓者,為此還留下了鞭屍三百的典故,類似於我唾棄你的墳墓。
▲伍子胥,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圖源網路
第二位是萬人敵項羽,其實項羽和伍子胥還算是老鄉,兩人都是現在的宿遷人。項羽在進入關中之後,實行了三光政策,極大地激勵了將士用命之外,也引出了人性的野蠻,這樣的不得人心之下,隕落也就成了他口中的非戰之過。待到後來劉邦鼎盛,於是在《史記》中,項羽掘始皇帝冢成了他的一大罪過,被用以昭示天下。
第三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曹操,據說曹丞相設立了更為有建制的盜墓兵團。據史書記載,摸金校尉起源於東漢末年三國時期,自於漢代陳琳所作《為袁紹檄豫州》。曹操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專司盜墓取財,貼補軍餉。這也是大家公認的一種說法,以至於現在考古都說,漢墓十室九空,若想探究必靠運氣等等。
其實盜墓嚴格區分的話,只有官盜和散盜。
以上三位祖師爺都可以說成是官盜,畢竟散盜能力有限,在真正的帝王大墓之前,散盜不具備挖掘能力。
而官盜就有極大的發揮空間,在擁有強大破壞力同時,還能夠做到輿論導向的兩極化,所以我們先著重說一下歷史上的官盜狂人。
▲曹操,東漢末年魏王、曹魏奠基人。圖源網路
有道是盛世的瓷器,亂世的黃金,不論在什麼年代,錢才是永恆的軸心。
集團性的盜墓在其當代大多為了壯大自我實力,這是一種代價最低回報最高的軍事行動,也是諸侯們為什麼都喜歡這麼乾的原由。
但也有比較奇葩一類的盜墓者,比如西漢時期的廣川王劉去,這一位盜墓既不是泄憤,也不是貪財,所盜之墓無非為了好玩!
此人的另類之事挺多,關於盜墓比較出名的是其盜取且渠墓時,裡邊的人竟然栩栩如生,差點把這位給當場嚇死。但在其封地的別於墓群就沒這麼好下場了,幾乎像是掃雷一般,這位的大鏟揮一揮,就是一座墳墓被揭開。
還有一位黃巢兄,鬧革命是一把好手,可對於盜墓就顯得太過浮誇,不懂土木作業的他,選對了重量級的墓葬,卻連根毛都沒有挖到,在其動用了四十萬起義軍大肆挖掘乾陵後,所做的無非是將梁山給卸去了一半,也不知道小說《鬼吹燈》中的卸嶺力士是不是這麼來的。反正在搞了許長時間後,除了挖出一條幾十米深的大溝之外,他們什麼都沒找到,當然這條溝直到現在還有跡可尋,那是黃巢挖的一個大坑!
可見,盜墓是一門手藝營生,不是隨隨便便拉起個隊伍就能幹的,這不是請客吃飯,沒有那麼隨意。
▲黃巢,唐末農民起義領袖。圖源網路
我們看志怪小說中,摸金校尉需要的裝備挺多,首先要掛了摸金符,還要攜帶北地玄珠,黑摺子,旋風鏟,水火鞋,摸金手套等等專業用具,還要背上墨斗,軟屍香,黑驢蹄子一些東西防止邪物。
除卻這些本身裝備以外,盜墓還需要極其強大的自身學識,這裡邊又包涵了風水,葬經等等學問,主觀一點來講就是望聞問切!
都說三年尋龍,十年點穴,在風水中一處好的墓地是相當難以尋找的,所謂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就是這麼來的,此中的龍便是山脈的統稱,在唐朝的《大唐陰陽書》中也稱之為岳。後來在中日交流中被傳到了日本,後又在宋代傳回中國,可關於點穴的輔助性方法,相土石以判斷穴位的生氣旺衰,只有日本還有該方面的記載,我們儼然已經失傳了。
但古代的帝王之墓即便是尋到了一處佳穴總要大肆修建,,可在一個朝代的沒落之後,它們的存在除了為盜墓者指明方向外,什麼都做不了。
於是在歷史的轉變中,一些皇帝將墓葬做了偽裝,比如元朝的皇帝特別墓葬方式,既沒有典籍的載入,也沒有相對的建築,所以是至今都沒有被找到的。
這時候盜墓者的手段就到了被用上的時候,其中有一種叫做辯土痕的方法,《清稗類鈔?盜賊類》記述的一個叫焦四的盜墓老賊,便是觀泥痕的高手。觀泥痕就是觀察土壤的顏色,這本是北派盜墓賊的看家本領,當然也是盜墓的入門技能。
而我們熟知的盜墓器械洛陽鏟,就是用來觀泥痕的輔助裝備,現在被發現的秦公一號大墓就是因為辨別土痕才被找到的。
這還是普通手段,真正懂風水的高手,可以通過山川走向來辨別古墓位置。在確定墓葬位置之後,還要做相對的掩飾,比如荒山野嶺之中蓋廟的,或者對一些古建築物進行翻修的,都是一種進行盜墓之前做的偽裝。在清代紀曉嵐所著的《閱微草堂筆記》之中,也有對此類行為的專門記載。
▲《閱微草堂筆記》。圖源網路
盜墓手藝源遠流長,到了近代之後,裝備的應用也開始轉變,這時候的官盜不在依靠純粹的苦力開山挖掘,而是直接使用炸藥,作為中國封建帝王的最後一座皇家陵寢,清帝王陵就是在炸藥中灰飛煙滅的。
到了如今的國家保護下,散盜開始活躍了起來,而且這些人已經能夠熟練使用擠壓性定向爆破,但在歷史上的盜墓手藝傳承下來的不多,以至於破壞很大,讓考古工作者的修復性工作很難進行。
在古代來講,除了官盜之外,普通的散盜形式不多,總歸以碰伙,組伙,拉伙的方式出現。
但在和平年代很容易受到官府的大力壓制,這種損陰德的就業方式,一旦被抓到便是掉腦袋的下場。
而到了動亂年代的話,他們又失去了出貨下家,並且還要承受贓物價值縮水的無奈,所以在有選擇的時候,盜墓賊的本身利潤很大,但在有變動的時候,危險也與之同在。就如上梁山的時遷一般,沒有人會盜著墓的同時,還想著替天行道,上梁山只不過是走投無路下的一個糾結選擇。
但說到最後,不論是官盜還是散盜,凡是盜墓的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求財!
在大利益之下,貪心可以承受起無數的風險,甚至丟命也在所不辭。
▲《鬼吹燈之尋龍訣》劇照。圖源網路
以現代的盜墓賊來說,這些人是完全的破壞者,首先他們不懂風水上的那些高深手段,也不明白一個墓葬的結構規格,自我本身的作用也不大。所以在探尋古墓的時候,多用於現實設備,比如金屬探測儀一類。
可在嚴格意義上來講這些人甚至都算不得盜墓賊,只能是個雜毛小偷,不懂歷史的他們沒有這方面的知識,而沒有手藝的下場則是往往不等挖的進墓室就為墓主人做了殉葬的工作。
當然也有一些成功的,卻又搞不懂墓葬價值,僅僅是偷了個價值幾千元的東西卻在銷贓的時候被抓捕,判了個盜竊罪入獄。這種無知到最後只能是讓圍觀大眾笑話。
清末民初的軍閥混戰過後,盜墓也從一個黃金時代中退縮了出來,再到二戰時的混亂流失後,如今能剩下的並不多。
但在如今或許還有那些明白盜墓手藝的人物存在,而他們也已經明白什麼東西能動,什麼東西動不得。
▲《盜墓筆記》劇照。圖源網路
可什麼東西也都是有因果的,就如乾隆皇帝看上了朱棣長陵祾恩殿中的金絲楠木大柱一般,他下令修明陵的時候,將這根寶柱換下來安到了自己的裕陵之上。卻不想這根柱子頂不動那些炸藥火炮的肆虐。
有道是人在做天在看,哪怕是這位自稱十全老人的乾隆帝都脫不了「遭報應」的下場,於是最後只得在老孫頭的摧殘中將他的墳頭都給翻了一翻。
盜墓如同是歷史中不見血腥的搶奪,封建皇帝們到死都享受著無以倫比的浮華下葬,卻同樣在陰冷潮濕的墓室中被盜墓賊一腳踹到地上,而那些金銀財寶,金縷玉衣等等東西再現天下的時候,才是又一場血雨腥風的出現。
好的東西,誰都喜歡,大到天子,小到百姓,盜墓只是來的最快的手段而已,儘管過程頗具色彩,卻掩蓋不了本身的貪婪。
歷史大學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彭程


※人物 | 他是清朝最色的詩人,寫了古版舌尖上的中國
※解讀 | 金庸小說里最大的行俠仗義幫派,現實中卻做盡敲詐勒索之事
※曹操出兵80萬號稱最強一戰,卻被區區5萬敵軍打得一敗塗地
※人物 | 中國史上最逗比的皇帝,非此人莫屬沒有之一
TAG:歷史大學堂 |
※巨鹿之戰真是項羽一人演的獨角戲嗎?王離、宋玉、楚懷王等人不服
※劉邦的妻妾!項羽的虞姬!韓信的呢?
※霸王項羽不殺劉邦之謎:劉邦是真正的「影帝」嗎?
※鴻門宴後,項羽和劉邦各殺1人,直接暴露項羽的愚昧和劉邦的精明
※楚霸王項羽為什麼不霸佔劉邦的結髮妻子呂雉,難道真的是這樣的?
※劉邦與項羽都做過的一件事,讓人同情
※古詩詞中的英雄人物,劉邦、項羽、李廣、周瑜、彭德懷
※項羽、董卓、孫權都曾盜過墓,盜墓賊為何把曹操尊為祖師爺?
※為什麼人們歌頌項羽和虞姬的愛情,卻不歌頌劉邦和戚姬的愛情?
※鎮魂街:崑崙有祖先項羽作為守護靈,曹操、劉備和孫策也快出現了
※如果李小龍和歷史上的霸王項羽、武悼天王冉閔過招誰會贏?
※劉邦的父親劉太公和妻子呂后為什麼會成為項羽的俘虜?
※不受控制的力量:以張良、劉邦、項羽、韓信、田榮為例
※劉邦和項羽誰厲害,為什麼項羽沒打敗劉邦?
※《鎮魂街》最新一話,神武靈無敵論被打破,項羽、呂布都曾弒神!
※巨鹿之戰中項羽如何擊敗王翦的孫子王離?
※讓章邯、劉邦聞風喪膽的戰神項羽,為何沒得天下?酈食其一語點破
※假如垓下之戰項羽獲勝,漢初三傑蕭何、張良、韓信命運會怎樣?
※項羽的後人為什麼會姓劉?劉強東真的是劉邦的後代么?
※漢朝軼事:劉邦嫡系曹無傷,為什麼要向項羽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