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高考都變了,你還拿高考當借口嗎?

高考都變了,你還拿高考當借口嗎?

1993年中共中央提出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是基於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的要注意克服追求升學率的傾向。當時對於片面追求升學率有明確定義,那就是違背教育規律,單純追求升學率的傾向。素質教育不等於不要考試、不要升學率,而是以什麼樣的教育過程、什麼樣的考試去追求升學。真正的素質教育與相對科學的考試制度和升學機制是不矛盾的,也應該是緊密的正相關關係。

然而,30年過去了,舉國上下仍然是應試教育普遍存在,素質教育舉步維艱。學生不快樂不主動的學習、大量時間花在被動灌輸、枯燥重複練習等狀態十分普遍;很多家長耗盡資源送孩子淪陷於各個補習班補習科目里,一遭測試,全家沉浮,不去補習,惶惶不安;社會各界一遇到追求素質教育的學校追求和實踐就會不約而同地質問:升學考試如何應付?似乎素質教育和應試必然是對立的。

也有很多基礎教育領域的學校同行們守著多年的輕車熟路的應試經驗和成就不願改變,如果一旦改變一方面需要承擔家長社會接受與否的風險,另一方面更大的挑戰在於在績效工資背景下,如何調動激發老師們放棄有償家教,頂住壓力,投入到進行大量地教學研究、課程研發、教學質量評估創新等等艱辛過程中,等待漫長的孩子們成長效果和接受各級質量檢測來證明可以繼續。中途任何一個環節和外力都有可能讓這些探索嘗試終止或受到廣泛而猛烈的攻擊……

這一切的理由很簡單很執拗:高考!升學!

所以,我一直十分關注每一年的高考,四年前,我應邀參加一次關於全國高考改革的西南片區研討會時,與會者都是來自高等院校負責招生的領導和少數重點高中校長。大家都不理解為什麼有一位小學校長參會並發言,但聽完我40分鐘「一位小學校長對高考模式改變的建議」的專題發言後,大家一致認為:高考改革的步伐應該還要加快!

2017年高考一如既往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可喜的是,今年大家對高考的關注更多傾向於高考的改變。

高考作文是社會觀念的航標燈,也是學生自由發揮度最大、對高考起決定性作用最大的一項考核。翻開40年高考作文題目,我們看到幾乎每一年的高考作文題目都與社會焦點、社會價值取向緊密相連,深深地打上時代的烙印。

今年的高考作文題目有從一帶一路、大熊貓、廣場舞、京劇、空氣污染、美麗鄉村、移動支付、食品安全等詞語中選兩三個關鍵詞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有從「人要讀三本書,』有字之書』、『無字之書』、『心靈之書』」談有什麼思考?寫一篇文章;也有北京的「說紐帶」、「共和國,我為你拍照」,上海的《預測》;還有從閱讀《紅樓夢》《吶喊》《邊城》《紅岩》《平凡的世界》《老人與海》去關注作品主幹情節、主要人物、主旨及三者之間的聯繫,考查學生只有閱讀了整本書的能力,學生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才能完成作答。也鼓勵個性化的思考和表達,關注個人在祖國建設發展中的作用。

今年全國各地的高考作文題目都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更為明確的方向:通過高考作文,考查成年之初的學生對社會的思考和認識,體現和提高學生對社會的參與感,也能看到學生心智成熟的程度、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的綜合呈現。

在數學考試里滲透傳統文化,既要考查紮實的基礎知識,也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淡化特殊的技能訓練,解決問題的能力、批判思維、邏輯推理、實踐能力,總體上追求降低難度,擴展寬度的考查方向。

在今年的高考試點模式里,我們看到了不分文理,分類考試,「3+3」模式中「兩依據一參考」政策,不僅學習、考試都有選擇的空間和權利,也有統考成績、高中學業水平、綜合素質的綜合評價方式。

這樣的模式正逐步改變一考定終身的頑固模式,更加全面考察學生的閱讀能力、思維水平、傳統文化、家國情懷、民族自信等綜合積累,關注孩子們從小到大的價值取向、社會情緒、興趣愛好、生活視野等全面素質,大大增加了升學過程中動態的個性化和人性化成分。

這些令人驚喜的改變,預示著這一場由中央常委會議政治局討論、歷經高層領導專家十幾輪論證、國務院重點領銜推進、引領中小學教改方向的教育大變革序幕已經全面拉開了。

高考結束,中考即將開始。

或許對於過渡期的新高考模式還有很多需要總結完善優化的地方,這些探索方向中的實現策略甚至還有些生硬。有人說這樣的考試對於偏遠山區的孩子們應對起來有難度,對於過渡時期的孩子們有失公平;也有人說平時學習過程評估考驗基礎教育各個階段的誠信程度和評估水平……

但是,這些都不應該也不會成為繼續深化高考改革的障礙和否定性因素。

這樣的改革方向和實踐總體還是一個讓大家感到振奮的訊號和進程。

今天周末,不管你的孩子是否剛剛進入小學,還是即將進入高中;不管你是在送孩子去補習班的路上,還是與孩子討論今年高考帶給當前和未來的思考……我們都要接受和研究一個現實:高考,已經在改變!

我們沒有理由再打著應付高考的幌子,固守不適宜時代發展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技術;沒有理由因學術派別紛爭、教育政績觀偏頗、長輩們的功利思想綁架等等理由,仍舊沉溺於孤注一擲,坐而論道,一意孤行,不傾聽孩子們成長的現實訴求和心聲,不沉心靜氣研究適合孩子們身心發展規律、新時代需要孩子們積累的核心素養,不心平氣和地深入學校管理、課堂實踐去探索新的教育路徑和策略……

如果這樣,就是坑害子孫、貽誤子弟、禍國殃民。

白岩松老師說:如果沒有高考,你怎麼拼得過官二代、富二代?

高考沒有錯,但高考也不應該成為政績觀成才觀扭曲、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擋箭牌。

高考正改進,昨天的舊船票已經無法登陸今天的新客船。

只要出發了,就會離遠方更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希婭分享 的精彩文章:

TAG:希婭分享 |